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鲫幼鱼(Carassius auratus)标准代谢个体差异与力竭后代谢特征及行为的关联 被引量:12
1
作者 曾令清 付世建 曹振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6-1755,共10页
为考察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标准代谢的个体差异与运动力竭后代谢特征和行为的关系,在(25.0±0.5)℃条件下测定80尾鲫幼鱼标准代谢率(SMR),筛选出40尾实验鱼[体重(13.54±0.20)g,体长(8.05±0.07)cm],其中包括20尾高SM... 为考察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标准代谢的个体差异与运动力竭后代谢特征和行为的关系,在(25.0±0.5)℃条件下测定80尾鲫幼鱼标准代谢率(SMR),筛选出40尾实验鱼[体重(13.54±0.20)g,体长(8.05±0.07)cm],其中包括20尾高SMR个体和20尾低SMR个体,测定运动至力竭实验鱼的最大代谢率(MMR),并计算代谢空间(AS=MMR-SMR)、相对代谢空间(FAS)和过量耗氧(EPOC)总量,随后测定单尾鱼的快速启动行为[反应时间(RT)、最大线速度(Umax)、最大线加速度(Amax)和120ms移动距离(S120)]以及个性行为(勇敢性和活跃性)。结果显示鲫幼鱼的SMR与AS、FAS和EPOC总量均呈负相关,而与MMR不相关;MMR与AS、FAS和EPOC总量均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显示高SMR个体组的代谢恢复速率与低SMR个体组无显著差异。鲫幼鱼的SMR与快速启动行为的RT呈正相关,与Amax呈负相关,而与Umax和S120均不相关。在快速启动行为中,鲫幼鱼的RT与Umax、Amax和S120均呈负相关,而Umax与Amax和S120呈正相关。鲫幼鱼的SMR与其勇敢性指标如潜伏期(L)、曝露时间(ET)和探头频率(AF)以及活跃性指标如运动时间比(PTM)、撞墙频率(FHW)均不相关,但鲫幼鱼的PTM与FHW和ET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鲫幼鱼的能量代谢特征、快速启动和个性行为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现象,并且部分表型特征之间存在权衡,提示这些权衡可能是鲫幼鱼的生理、行为与栖息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代谢率 快速启动 个性行为 个体差异
下载PDF
鲫幼鱼游泳运动能力的个体变异与表型关联 被引量:7
2
作者 曾令清 付成 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1-570,共10页
为考察鲤科鱼类运动能力的个体变异和表型关联及不同加速度对匀加速游泳能力的影响,研究在(25±0.5)℃条件下测定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通过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 为考察鲤科鱼类运动能力的个体变异和表型关联及不同加速度对匀加速游泳能力的影响,研究在(25±0.5)℃条件下测定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通过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rit)法和过量耗氧(EPOC)法获取实验鱼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代谢空间(Aerobic scope,AS=MMR-RMR)、相对代谢空间(Factorial aerobic scope,FAS=MMR/RMR)、Ucrit及步法转换速度(Gait transition speed,Ugt),并在不同加速度(0.083、0.167、0.250、0.333 cm/s2)下测定鲫幼鱼的匀加速游泳能力(Constant accelerated test,Ucat)和Ugt。研究发现:鲫幼鱼的MMR和AS与Ucrit均呈正相关,但RMR与Ucrit不相关;能量代谢参数(MMR、AS、RMR)与Ugt不相关。Ucrit法获取的MMR、AS、FAS与EPOC法均无平均值的显著性差异,但2种方法获得的上述参数具有较高的个体重复性;鲫幼鱼的能量代谢参数之间存在表型关联并且关联方向不尽相同。鲫幼鱼的Ucrit和Ugt均小于各加速度下的Ucat和Ugt,加速度对Ucat测定无影响但对Ugt有影响。鲫幼鱼的Ugt与Ucrit或Ucat呈正相关,并且其匀加速游泳能力参数在不同加速度下保持较高的重复性。除0.333 cm/s2外,其他加速度下鲫幼鱼Ucat的无氧代谢组分(Ucat-Ugt)与Ucat呈正相关;然而,鲫幼鱼的有氧代谢组分(Ugt)与无氧代谢组分(Ucat-Ugt)呈负相关。研究表明:Ucrit法和EPOC法诱导鲫幼鱼的有氧代谢能力无方法学差异;鲫幼鱼的能量代谢存在表型关联,其匀加速游泳能力具有稳定个体差异,并且该种鱼的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存在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能力 权衡 能量代谢 个体变异 表型关联
下载PDF
不同光色环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群体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毕瑾秋 何衍 +4 位作者 王春花 刘小玲 陈欢 蒲德永 曾令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光色环境对鲤科(Cyprinidae)鱼类群体行为的影响,以喜集群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将体型相近且身体健康的实验鱼随机平均分到白光组(对照组)、绿光组、红光组等3个不同光色处理组中,每组包括20个... 为探究不同光色环境对鲤科(Cyprinidae)鱼类群体行为的影响,以喜集群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将体型相近且身体健康的实验鱼随机平均分到白光组(对照组)、绿光组、红光组等3个不同光色处理组中,每组包括20个鱼群,每个鱼群包含6尾实验鱼。在水温为(27.2±0.3)℃的开放水域环境下拍摄每个光色处理组的实验鱼群行为并分析它们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特征参数。结果显示:1)与白光处理下的实验鱼群相比,在绿光和红光处理下实验鱼群的个体游泳速度和个体移动总距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大(p<0.05),且红光组实验鱼群的这2项参数增幅更大;2)与白光处理相比,红光处理使实验鱼群的个体游泳同步性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降低(p<0.05),但绿光处理对实验鱼群该项参数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3)与白光处理下的实验鱼群相比,红光处理下实验鱼群的个体间距离和最近邻距离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大(p<0.05),而绿光处理下实验鱼群的这2项参数则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小(p<0.05);4)在红光和绿光处理下,实验鱼群的群体运动速度同在白光处理下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大(p<0.05),且只有白光和红光处理下的实验鱼群的群体运动时间百分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5)绿光组与白光组实验鱼群的群体极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红光组和白光组实验鱼群的该项参数则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上述结果提示:与白光处理相比,红光处理可引起中华倒刺鲃幼鱼鱼群的群体协调性和凝聚力降低,群体表现更加松散和杂乱;绿光处理则能明显提高该鱼种幼鱼的群体协调性和凝聚力,这可能与绿光处理对群体运动中个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具有积极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排列 光色环境 集群 凝聚力 协调性
原文传递
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幼鱼个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龚文奥 赵浩翔 +1 位作者 张久荭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个性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淡黑镊丽鱼幼鱼14 d,驯养期间水温为(25.0±0.5)℃,考察0、35、100 lx等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实验鱼勇敢性和社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个性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淡黑镊丽鱼幼鱼14 d,驯养期间水温为(25.0±0.5)℃,考察0、35、100 lx等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实验鱼勇敢性和社会性的影响。【结果】与驯养在常规养殖环境(光照强度为100 lx)中的实验鱼相比,在弱光照(光照强度为35 lx)和无光照(光照强度为0 lx)的饲养环境中的实验鱼首次进入开阔区的时间有所延长,进入开阔区的频率和靠近刺激鱼群时间比有所减小,两者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淡黑镊丽鱼幼鱼在不同光照强度的饲养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行为响应,它们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呈正相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 光照强度 勇敢性 社会性 淡黑镊丽鱼
原文传递
2种鲤科鱼类同种与异种鱼群的群体决策差异
5
作者 张久荭 肖玲韬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1,共7页
为考察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所组成的同种鱼群与混合异种鱼群在群体决策上的差异,对10尾鳊构成的10B组、5尾鳊5尾中华倒刺鲃构成的5B5Q组和10尾中华倒刺鲃构成的10Q组的鱼群凝聚力、鱼群分... 为考察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所组成的同种鱼群与混合异种鱼群在群体决策上的差异,对10尾鳊构成的10B组、5尾鳊5尾中华倒刺鲃构成的5B5Q组和10尾中华倒刺鲃构成的10Q组的鱼群凝聚力、鱼群分布状况、鱼群移动倾向等集群行为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同种鱼群(10B组和10Q组)与异种鱼群(5B5Q组)的鱼群凝聚力、迷宫臂与迷宫中心分布密度、成群频率和群体持续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10B组的成群时间比低于5B5Q组和10Q组的成群时间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种鱼群与异种鱼群的发动频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10B组的成功频率低于10Q组的成功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B组和5B5Q组在群体移动成功率方面均低于10Q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异种鱼群中在所有发动次数和所有成功的出臂活动方面中华倒刺鲃作为领头鱼的比例高于鳊作为领头鱼的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失败的出臂行为方面2种鱼作为领头鱼的比例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上述结果提示:中华倒刺鲃比鳊更容易成功发动群体决策行为,且比鳊更具领导能力,这可能与中华倒刺鲃相对于鳊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和更具勇敢性和探索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群体决策 异种鱼群 集群行为
原文传递
颜色标记对两种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春艳 曾令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1,共5页
【目的】考察体外颜色标记对两种喜集群鲤科(Cyprinidae)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这两种鱼类对颜色标记的反应差异。【方法】以鲤科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实验对象,将实验鱼标记前后... 【目的】考察体外颜色标记对两种喜集群鲤科(Cyprinidae)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这两种鱼类对颜色标记的反应差异。【方法】以鲤科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实验对象,将实验鱼标记前后作为对照和处理,测定两种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和最大代谢率(MMR)。【结果】1)颜色标记前后,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Ucrit和Ur均无明显变化且保持较高的重复性,但中华倒刺鲃在标记前的Ucrit明显高于锦鲫的Ucrit。2)颜色标记前后,两种鱼的MM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表明体外颜色标记对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有氧运动能力均无影响,该方法可较好地运用于鱼类群体行为学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标记 临界游泳速度 能量代谢 锦鲫 中华倒刺鲃
原文传递
体型大小和营养状况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群体选择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肖玲韬 樊捷 +1 位作者 郑宇辉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体型大小和营养状况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的群体选择偏好。【方法】将实验鱼分为大、小个体组以及摄食组和饥饿组(分别进行正常投喂和14 d的禁食处理)。测定目标实验鱼的游泳速度、移动总距离、运动... 【目的】探究不同体型大小和营养状况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的群体选择偏好。【方法】将实验鱼分为大、小个体组以及摄食组和饥饿组(分别进行正常投喂和14 d的禁食处理)。测定目标实验鱼的游泳速度、移动总距离、运动时间比等游泳行为参数以及它对不同大小或营养状况鱼群的选择偏好。【结果】1)大个体组目标实验鱼在相对游泳速度中值和移动总距离值上均高于小个体的目标实验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目标实验鱼体型如何,它们均倾向于选择大个体的刺激鱼群,有关统计学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饥饿组和摄食组目标实验鱼的所有游泳行为参数及它们对饥饿和正常摄食鱼群的选择偏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个体中华倒刺鲃幼鱼在游泳能力方面强于小个体中华倒刺鲃幼鱼;不同个体大小中华倒刺鲃幼鱼均偏好选择大个体鱼组成的鱼群,这可能有利于降低自身被捕食的风险。短期的饥饿处理所产生的营养状况差异不足以使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游泳能力及对鱼群的选择偏好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选择偏好 饥饿 体型大小
原文传递
饥饿对草鱼易钓性及其生态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亚 彭姜岚 +1 位作者 付世建 曾令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2-499,共8页
自然界鱼类易钓性具有明显的种内个体差异,且易受环境因子(如食物丰度)的影响。为考察饥饿对鲤科鱼类易钓性及其生态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对两个处理组(饥饿组与对照... 自然界鱼类易钓性具有明显的种内个体差异,且易受环境因子(如食物丰度)的影响。为考察饥饿对鲤科鱼类易钓性及其生态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幼鱼为实验对象,在25±0.5℃条件下对两个处理组(饥饿组与对照组)共进行两次垂钓(0与14 d);每个处理组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包括40尾鱼,每个重复垂钓20尾鱼后则停止该组垂钓活动,获取垂钓总时间、被钓鱼次序号、单尾被钓平均时间的变异系数,及两种易钓性表型个体的生长率。结果表明:饥饿组草鱼0 d的形态参数(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都显著高于该组14 d,对照组的形态参数在实验期间无明显变化;对照组14 d的形态参数显著高于饥饿组14 d;对照组和饥饿组14 d高易钓性个体的体质量和体长显著大于低易钓性个体;对照组14 d的垂钓总时间显著长于饥饿组14 d,但两处理组单尾被钓时间的变异系数无差异;饥饿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呈负增长,其低易钓性个体的SGR显著高于高易钓性个体,但对照组两种易钓性表型个体的SGR无差异;饥饿导致草鱼易钓性明显增强,在食物严重匮乏环境中不同易钓性表型草鱼个体的生长结果(如生长率)存在差异,该种鱼易钓性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钓性 垂钓 饥饿 形态特征 草鱼
原文传递
淡黑镊丽鱼对不同环境颜色和不同颜色鱼群的选择偏好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浩翔 龚文奥 +1 位作者 张久荭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探究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对不同环境颜色和不同颜色鱼群的选择偏好。【方法】实验1:测定实验鱼在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等不同环境颜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实验2:测定实验鱼在同种鱼群以及不同颜色如雪... 【目的】探究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对不同环境颜色和不同颜色鱼群的选择偏好。【方法】实验1:测定实验鱼在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等不同环境颜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实验2:测定实验鱼在同种鱼群以及不同颜色如雪中红鱼(Metriaclima estherae)、蓝阿里鱼(Sciaenochromis fryeri)、白鲷(Hindongo socolofi)等慈鲷科(Cichlidae)鱼群组合之间的选择偏好。【结果】1)实验鱼在非白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均高于在白色背景中的停留时间;实验鱼除在橙色和白色背景的停留时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外,在其他非白色背景和在白色背景的停留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2)实验鱼在不同颜色异种鱼群之间选择时偏好选择接近自身颜色和非白色的鱼群,且该偏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鱼在同种鱼和与自身颜色差异较大的异种鱼群间选择时偏好选择前者,且该偏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鱼在同种鱼和与自身颜色相似的异种鱼群之间选择时,无明显偏好。【结论】淡黑镊丽鱼对颜色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在环境颜色选择中偏好非白色背景,在选择同伴鱼类时偏好非白色以及接近自身颜色的鱼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黑镊丽鱼 环境颜色 鱼群选择 集群 偏好
原文传递
饥饿对鲫幼鱼静止代谢及个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鸿 曾令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9,共8页
【目的】考察饥饿对鲤科鱼类表型性状(能量代谢和个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0.5)℃条件下首先测定60尾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并从中筛选出30尾实验鱼,测... 【目的】考察饥饿对鲤科鱼类表型性状(能量代谢和个性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0.5)℃条件下首先测定60尾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并从中筛选出30尾实验鱼,测定它们的形态参数和个性行为(勇敢性和好斗性);然后对筛选出的实验鱼饥饿处理14d后再次测定它们的形态参数和个性行为。【结果】饥饿处理明显降低实验鱼的体质量和肥满度,但对RMR和勇敢性均无影响,并使得好斗性评价参数中的撕咬次数降低。鲫幼鱼RMR和形态参数均具有明显的重复性,但个性行为的重复性整体上较低。饥饿处理前后实验鱼的RMR与个性行为均不相关,但不同的个性行为间存在的表型关联不受饥饿影响。【结论】鲫幼鱼RMR和形态特征在饥饿后仍维持较高的重复性,饥饿并未增强个体的勇敢性和好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代谢率 个性行为 表型 适合度
原文传递
周期性变温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和热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月 付世建 +2 位作者 朱文兰 张永飞 付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考察周期性变温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生长和热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鱼随机分为恒温组(驯养水体温度恒定为22℃)和周期组(驯养水体温度在24 h内依次进行18,22,26,18℃的周期性变化)进行40 d的温度驯化,... 【目的】考察周期性变温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生长和热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鱼随机分为恒温组(驯养水体温度恒定为22℃)和周期组(驯养水体温度在24 h内依次进行18,22,26,18℃的周期性变化)进行40 d的温度驯化,然后对它们的生长性能、热耐受参数、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和自发运动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温度驯化结束后,周期组实验鱼的体质量、日摄食量、摄食率、临界高温和致死高温与恒温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两组实验鱼的体长、临界低温、致死低温、SMR、运动时间比和平均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经历周期性变温驯化后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更快可能与摄食量更高有关,而热耐受能力的提升可能与实验鱼频繁经历温度变动因而体内热应激蛋白表达等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周期性变温 生长 热耐受 自发运动 标准代谢率
原文传递
成对鲫游泳行为与标准代谢率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鸿 冯琪 +5 位作者 陈月琴 张佳妮 任欢 彭姜岚 付世建 曾令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47,共7页
【目的】考察成对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游泳行为与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的关系。【方法】在(25±0.5)℃条件下测定60尾鲫幼鱼的SMR并筛选出20尾高SMR个体和20尾低SMR个体,再将1尾高SMR和1尾低SMR个体进... 【目的】考察成对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游泳行为与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的关系。【方法】在(25±0.5)℃条件下测定60尾鲫幼鱼的SMR并筛选出20尾高SMR个体和20尾低SMR个体,再将1尾高SMR和1尾低SMR个体进行随机组对,在行为观察装置中分别测定单尾鱼(两水箱中间有隔板)和成对鱼(两水箱中间无隔板,可见对方)在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的运动时间及频率、进入食物环1倍体长范围频率以及高SMR个体与低SMR个体相互追随的时间。测定工作进行两次,分别称为测定Ⅰ和测定Ⅱ。【结果】1)成对实验鱼之间的好斗频率与SMR个体差异不相关,不论是低SMR个体追随高SMR个体,还是高SMR个体追随低SMR个体,追随时间也均与SMR个体差异不相关。2)在实验水箱中间有隔板条件下,实验鱼不仅在安全区域的停留时间比明显高于在危险区域的停留时间比,而且静止时间比明显大于运动时间比,但取走隔板后实验鱼在两区域的停留时间比无明显差异,并且运动时间比大于静止时间比。3)不论中间有无隔板,单尾鱼于测定Ⅰ时在危险区域停留时间比、安全区域停留时间比、运动时间比及进入1倍体长范围食物环频率均与在测定Ⅱ时获得的对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除进入1倍体长范围食物环频率外,单尾鱼在中间有隔板的游泳行为特征数据与中间无隔板的游泳行为特征数据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SMR可能不是成对鲫幼鱼游泳行为中领导者的重要特质,但两者的视觉信息交流可改变两者的游泳行为特征,并且鲫幼鱼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游泳行为特征保持较高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行为 标准代谢率 领导权 权衡
原文传递
鱼群成员大小对中华倒刺鲃集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捷 肖玲韬 +3 位作者 龙家兴 赵浩翔 曾令清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考察各群体中成员大小差异对鱼类集群行为学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作为实验对象,比较分析5组不同群体组成(分别为10尾大鱼、9尾大鱼1尾小鱼、5尾大鱼5尾小鱼、9尾小鱼1尾大鱼和10尾小鱼)... 【目的】考察各群体中成员大小差异对鱼类集群行为学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作为实验对象,比较分析5组不同群体组成(分别为10尾大鱼、9尾大鱼1尾小鱼、5尾大鱼5尾小鱼、9尾小鱼1尾大鱼和10尾小鱼)的实验群体的游泳速度、空间分布等集群行为参数。【结果】1)群体组成对绝对游泳速度和相对游泳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2)群体组成对绝对最近邻距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相对最近邻距离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5组鱼群在速度同步性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排列方向的极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体成员大小差异不会对鱼群速度造成影响,不同大小鱼群成员能在整体上协调运动的速度,但群体成员大小差异对鱼群的凝聚力和协调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行为 中华倒刺鲃 群体组成 凝聚力 协调性
原文传递
7种鲤科鱼类游泳能力和自发运动对温度反应的种间比较
14
作者 朱文兰 付世建 +1 位作者 胡月 付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4,共9页
【目的】考查栖息于不同水流速度生境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游泳能力和自发运动是否会对温度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方法】以栖息于静水生境的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目的】考查栖息于不同水流速度生境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游泳能力和自发运动是否会对温度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方法】以栖息于静水生境的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以及栖息于流水生境的青鱼(Mylopharyngoden pice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等7种鲤科鱼类的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0和25℃条件下测定了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ad,U;)、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和自发运动参数。【结果】25℃时7种鲤科鱼类的U;、SMR等能量代谢参数与10℃时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p<0.05)。但在两种温度下,U;、SMR等能量代谢参数以及自发运动参数在生活于不同水流速度生境的鱼类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流水生境鱼类的U;、MMR的Q10值均高于静水生境鱼类,且差异在p<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低温下游泳及代谢能力主要受限于温度,随着温度的提高,栖息于流水生境的鱼类对游泳能力的需求更为迫切。此外,在不同温度下MMR均与U;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二者的拟合曲线在25℃下斜率更高,这可能与25℃下鲤科鱼类整体生理机能提高以及水阻降低导致的能量效率提高有关。【结论】温度变化对两种生境鱼类的能量代谢和游泳能力有重要影响,并且温度和生境水流速度的交互作用对此也有明显影响。但温度和生境水流速度对不同种鱼类自发运动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无法探究不同鱼类对温度反应的行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温度 游泳能力 能量代谢 生境水流速度
原文传递
颜色标记对鲫幼鱼个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李雪 冷霞 曾令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4,共7页
【目的】考察颜色标记对鲫(Carassiu sauratus)幼鱼个性的影响及颜色保留时间。【方法】在(25.0±0.2)℃实验室条件下,将30尾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标记组,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的勇敢性、活跃性和好斗性,并在实验末期观察颜色掉落... 【目的】考察颜色标记对鲫(Carassiu sauratus)幼鱼个性的影响及颜色保留时间。【方法】在(25.0±0.2)℃实验室条件下,将30尾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标记组,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的勇敢性、活跃性和好斗性,并在实验末期观察颜色掉落情况。【结果】1)对照组和标记组勇敢性的潜伏时间随测定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但标记组和对照组在测定Ⅰ(颜色标记前)的潜伏时间与测定Ⅱ(颜色标记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2)标记组活跃性(如游泳速度、运动时间比及运动总距离)在3次测定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有趣的是对照组活跃性的游泳速度随测定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该组的运动时间比及运动总路程却呈增加趋势(p<0.05)。3)标记组和对照组好斗性如警告次数、追随次数、冲咬次数在3次测定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4)鲫幼鱼的活跃性和好斗性在本实验中保持较高的重复性(p<0.001),但勇敢性在整个实验中重复性较差;鲫幼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标记的颜色掉落较少。【结论】颜色标记对鲫幼鱼的勇敢性、活跃性和好斗性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 颜色标记 勇敢性 活跃性 好斗性
原文传递
宽鳍鱲对不同化学信息的行为响应
16
作者 肖樾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考察高山急流生境宽鳍鱲(Zacco platypus)的化学信息识别和应答特征。【方法】对比空白实验组以及依次加入与化学预警信息(CAC)溶液和捕食者信息溶液等体积的水、CAC溶液(宽鳍鱲自身皮肤组织提取液)和乌鳢(Channaargus)气味溶... 【目的】考察高山急流生境宽鳍鱲(Zacco platypus)的化学信息识别和应答特征。【方法】对比空白实验组以及依次加入与化学预警信息(CAC)溶液和捕食者信息溶液等体积的水、CAC溶液(宽鳍鱲自身皮肤组织提取液)和乌鳢(Channaargus)气味溶液后的宽鳍鱲游泳速度、移动总距离、运动时间比等的行为参数变化。【结果】宽鳍鱲在依次加入水、CAC溶液和捕食者信息溶液后行为反应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结论】宽鳍鱲的化学信息识别和应答可能缺失,推测应与急流生境化学信息难以保持、接收和传递,水体透明度高因而视觉信息传递更为准确和有效,以及因食物缺乏而节约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鳍鱲 化学信息 识别 应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