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及D-Dimer和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朝阳 刘大伟 殷建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D-二聚体(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清D-二聚体(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阿托伐他丁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n=39)和高剂量组(n=73)。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高剂量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血清D-Dimer和hs-CRP水平。比较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律失常和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和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D-Dimer和hs-CRP水平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高剂量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χ~2=4.373,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抗血小板和促纤溶作用,还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 血液流变学 炎症水平
下载PDF
强化降糖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延长生存期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朱秀兰 谢凤 罗孝平 《西部医学》 2016年第3期372-374,378,共4页
目的评估强化降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Ⅱ型糖尿病(DM)患者改善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例AMI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根据中国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指南予以正规药物治... 目的评估强化降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Ⅱ型糖尿病(DM)患者改善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例AMI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两组均根据中国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指南予以正规药物治疗,强化降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7.0mmol/L,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7.0-11.1mmol/L。所有患者均监测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心功能(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膈厚度(IVST)、计算出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IMT/R)等参数的变化,使用EpiData(中文版)进行数据管理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而强化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HbA1c与HSCRP、BNP、LVMI及IMT/R成正相关,与心功能(EF%)成负相关。HSCRP与EF%成负相关,与IMT/R成正相关。结论强化降糖治疗可明显改善AMI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及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延长病人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MI的炎性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Ⅱ型糖尿病 强化降糖 心肌及血管重构 心功能 炎性介质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朝阳 侯玉兰 +3 位作者 谢凤 刘大伟 罗文苹 邓资翔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2期3741-3743,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5—10月我院心内科初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50例,予以辛伐他汀10mg,1次/晚,疗程为12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5—10月我院心内科初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50例,予以辛伐他汀10mg,1次/晚,疗程为12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及肠道菌群菌属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辛伐他汀治疗后患者TC、TG、LDL-C、CRP及LPS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菌属中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门未分类普氏菌属显著升高,肠球菌属显著下降,其中未分类瘤胃菌属、未分类毛螺菌属、链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均无显著改变(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患者发生胃肠胀气,1例患者发生腹痛。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内毒素水平和血脂水平,还能调整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使患者肠道菌群菌属中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拟杆菌属显著升高,肠球菌属显著下降,可能参与脂质代谢调节,进一步减少脂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