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58
1
作者 周开达 马玉清 +1 位作者 刘太清 沈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稀植栽培下,能比油化63增产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育种 亚种间杂种优势 重穗型
下载PDF
促芽肥^(15)N在再生稻中的分配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马均 王化新 +2 位作者 孙晓辉 任光璪 任天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盆栽法、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促芽肥^(15)N在再生稻中的分配及其对淀粉积累和再生稻生长的作用。结果如下:头季稻齐穗后15天施用促芽肥,对再生稻生长有直接、间接两方面的促进作用,而以间接作用较大。促芽肥对头季稻产量无不... 采用盆栽法、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促芽肥^(15)N在再生稻中的分配及其对淀粉积累和再生稻生长的作用。结果如下:头季稻齐穗后15天施用促芽肥,对再生稻生长有直接、间接两方面的促进作用,而以间接作用较大。促芽肥对头季稻产量无不良影响,并可提高穗粒蛋白质含量,改善稻株后期的碳、氮代谢,促进休眠芽的早生多发,为再生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分配有促芽肥氮的头季稻株收获时大部分被割去,直接利用于再生稻的绝对量不多,但其肥效可持续至再生稻成熟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形成仍有显著的直接作用。促芽肥的施用方法以田面施为佳,叶面施用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促芽肥 氮15示踪
下载PDF
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9s小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欣荣 邓光兵 +3 位作者 陈静 张小萍 余懋群 余国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3-67,共5页
作者对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 9s”、普通小麦“6 9”及不育系“C4 9s 87”与普通小麦“94 6 4”的杂种F1代雄性器官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其雄配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到二分孢子时期绒毡层差异不大 .在减数分裂前... 作者对重庆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系“C4 9s”、普通小麦“6 9”及不育系“C4 9s 87”与普通小麦“94 6 4”的杂种F1代雄性器官进行切片观察 ,发现其雄配子发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到二分孢子时期绒毡层差异不大 .在减数分裂前期Ⅱ到中期Ⅱ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部分呈双核、三核增大细胞 ,部分出现核解体 ,而普通小麦“6 9”与“C4 9s 87/94 6 4”的杂种F1代中没有出现该现象 .不育系绒毡层细胞比可育系迟解体 .从单核早期开始 ,不育系小孢子发育不正常 ,表现为小孢子收缩变形 ,无核或有核细胞质稀薄 ,细胞核不能定向移动到萌发孔的对侧 .“C4 9s”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发育及液泡的动态性有关 .败育的高峰为单核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型小麦雄性核不育 细胞形态学 花粉败育
下载PDF
亚种间大穗型品种Ⅱ优6078的栽培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1 位作者 李贤勇 鲁远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153-158,共6页
根据试验研究及大面积调查,初步探明了亚种间大穗型品种Ⅱ优6078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光合强度的增加,收获指数的提高及根系活力的增强。夺取其高产的重点是争取足穗,主攻大穗,努力提高结实率。并且得出了Ⅱ优6078高产群体与穗... 根据试验研究及大面积调查,初步探明了亚种间大穗型品种Ⅱ优6078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光合强度的增加,收获指数的提高及根系活力的增强。夺取其高产的重点是争取足穗,主攻大穗,努力提高结实率。并且得出了Ⅱ优6078高产群体与穗粒结构为有效穗195~210×104/ha,着粒数200~220/穗,结实率85%左右。提出了Ⅱ优6078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早播,培育壮秧;本田栽培密度以13.5×104/ha为宜;本田施纯N180kg/ha左右,N、P、K配比1∶0.6∶0.9;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适时进行中期晒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水稻Ⅱ优6078 大穗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时期施磷钾肥对杂交中稻—再生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贤勇 任天举 《再生稻》 1995年第1期30-35,共6页
1992在重庆永川用优I63研究了在底肥,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15天和收割当天增施磷,钾以对杂交中稻-再生稻的影响。结果是:(1)增施磷肥,头季产量为A1〉A2〉A3〉A4《〉A5〉A6〉,再生稻产量为A1... 1992在重庆永川用优I63研究了在底肥,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齐穗后15天和收割当天增施磷,钾以对杂交中稻-再生稻的影响。结果是:(1)增施磷肥,头季产量为A1〉A2〉A3〉A4《〉A5〉A6〉,再生稻产量为A1〉A2≈A3≈A4〉A5〉A6,两季总产为A1〉A2〉A3〉A4〉A5〉A6。(2)增施钾肥,头季产量为A2〉A3〉A4〉A1〉A5〉A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再生稻 磷肥 钾肥
下载PDF
稻田半旱式免耕麦作配套措施刍议
6
作者 赵远驰 匡自才 +4 位作者 李世永 江家扬 张玉清 何立人 杨沛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0-24,共5页
1989年,重庆市推广稻田半旱式免耕麦30多万亩,平均亩产157.5kg.据合川县大面积调查,亩产比平作翻耕麦增产4~5%.1990年全市发展到60多万亩,占冬水田总面积的13.3%.通过试验研究和系统调查,总结出:防止早衰;选用早熟、耐湿、高产良种;建... 1989年,重庆市推广稻田半旱式免耕麦30多万亩,平均亩产157.5kg.据合川县大面积调查,亩产比平作翻耕麦增产4~5%.1990年全市发展到60多万亩,占冬水田总面积的13.3%.通过试验研究和系统调查,总结出:防止早衰;选用早熟、耐湿、高产良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统筹规划、选准田块、改良土壤;严格作厢质量,切忌糊泥抹光;认真防除杂草和病虫害等六项稻田半旱式免耕麦作生产配套技术,是开发冬水田,实行稻麦三熟,实现“吨粮田”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免耕 稻田 半旱式 栽培
下载PDF
稻田主要粮油作物及种植方式的效益评价
7
作者 张洪松 任天举 +2 位作者 鲁远源 苟小红 谢廉儒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84-387,共4页
1988—1991年在生态条件相近的两个点上对14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定位观察,利用试验和农产品成本调查的系统资料,对稻田主要作物及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效应、光能利用、经济效益和养分产投比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稻、再生稻... 1988—1991年在生态条件相近的两个点上对14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定位观察,利用试验和农产品成本调查的系统资料,对稻田主要作物及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效应、光能利用、经济效益和养分产投比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稻、再生稻的综合效益最好,是重庆地区的两大优势作物,应重点发展;(2)三熟比两熟制更能充分利用温、光、水、土资源,增产效果明显,但年际产量波动大,经济效益不如两熟制;(3)为充分利用大春资源优势,发展双季稻不如主攻再生稻单产;(4)调整冬季作物结构,扩大绿肥饲料面积,适当扩大油菜等经济作物面积,限制小麦生产规模是扩大复种、提高稻田多熟种植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5)增施钾肥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的一项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油菜 栽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灌水方式对杂交水稻——再生稻的增产作用
8
作者 匡自才 任天举 《再生稻》 1997年第2期43-45,共3页
两个试点一致的结果是:头季稻够苗晒田+施促芽肥后自然落干(或7天后排干)的处理,后期根系活力增强,黑根减少,不仅有利头季增产,而且因活芽率提高,伸长早、苗穗数多,齐穗早而使再生稻高产,与只是够苗晒田和不晒田相比,头季... 两个试点一致的结果是:头季稻够苗晒田+施促芽肥后自然落干(或7天后排干)的处理,后期根系活力增强,黑根减少,不仅有利头季增产,而且因活芽率提高,伸长早、苗穗数多,齐穗早而使再生稻高产,与只是够苗晒田和不晒田相比,头季产量分别提高2.71%和7.70%,再生稻分别增产10.50%和17.66%,两季总产达到或接近吨粮。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优22 冈优渝九 灌水方式 水稻 杂交中稻
下载PDF
二棱大麦超大粒育种途径的探讨
9
作者 谭昌华 张宗华 +1 位作者 杨沛丰 罗生维 《西藏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1-4,54,共5页
作者对两种杂交组合形式、三个品系类型和三个产量性状进行了多年选择,并根据实际选择所得的结果进行了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组合(二棱×二棱),三个产量性状 F_1代的广义遗传力较高,F_2代具有明显的选择效果... 作者对两种杂交组合形式、三个品系类型和三个产量性状进行了多年选择,并根据实际选择所得的结果进行了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组合(二棱×二棱),三个产量性状 F_1代的广义遗传力较高,F_2代具有明显的选择效果,但到F_4代以后,随着选择差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减小,选择效果逐渐减退,难以选择到理想的目标品种。相反,亚种之间杂交组合(多棱×二棱),三个产量性状 F_1代的广义遗传力均低,早代选择效果差。实现遗传力及相对遗传进度到了 F_3代才达到最高值,而且性状遗传增量很大,可望选择到理想的目标品种。因而,我们认为:评价选择效果的好坏,不仅要考虑遗传力的高低,更主要的取决于性伏遗传获得量的大小,即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重庆地区冬季温暖、高湿、寡日照,大麦全生育期中仅360小时左右的弱光照,是全国冬季寡日照之冠,而且日较差很小(5℃左右),在这样的地区,要走穗数型道路以获高产,实践证明"此路不通"。如果再走提高穗粒数的路子,又由于二棱大麦一般穗粒致少,每穗结实27—30粒,且品种之间相对稳定。故要大幅度提高二棱大麦的穗粒数,难度很大。因而,在重庆地区提高二棱大麦产量的唯一途径,就在于提高千粒重,选育超大粒新品种。作者通过多棱×二棱大麦亚种之间的杂交。选育出226品系。平均千粒重48.3态、比二棱大专主推品种千粒重(38克左右)增加27.1%,比双亲平均值(37.5克)提高28.8%。再用多棱×二棱大麦亚种间杂交的低代突变体与推广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87—8二棱品系。平均千粒重高达60.3克,最高品系可达74.3克,比二棱主推品种千粒重提高58.7%,比亲本平均值(38.6克)增加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大麦 遗传进度 主推品种 品种间杂交 产量性状 推广品种 遗传获得量 遗传参数 杂交组合 突变体
下载PDF
从遗传进度探讨二棱大麦大粒育种
10
作者 谭昌华 张宗华 +1 位作者 杨沛丰 罗生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7-31,共5页
对两种杂交组合形式、三个系列类型和三个产量性状多年选择所得结果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表明: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组合(二棱×二棱),三个产量性状F_1代的广义遗传力较高,F_2代具有明显的选择效果,但到F_4代以后,随着选择差和相对遗... 对两种杂交组合形式、三个系列类型和三个产量性状多年选择所得结果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表明:二棱大麦品种间杂交组合(二棱×二棱),三个产量性状F_1代的广义遗传力较高,F_2代具有明显的选择效果,但到F_4代以后,随着选择差和相对遗传进度的减小,选择效果逐渐减退,难以选择到理想的目标品种.相反,亚种之间杂交组合(多棱×二棱),三个产量性状F_1代的广义遗传力均低,早代选择效果差,现实遗传力及相对遗传进度到了F_3代才达到最高值,而且性状遗传增量很大,可望选择到理想的目标品种.因而,评价选择效果的好坏,不仅要考虑遗传力的高低,更主要的取决于性状遗传获得量的大小.即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二棱大麦 大粒 育种 遗传
下载PDF
弱光照大粒高产新品种选育浅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宗华 谭昌华 +1 位作者 余国东 潘颖 《大麦科学》 1995年第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大麦 弱光照 品种 杂交育种 强光照品种
下载PDF
杂交稻再生稻间插晚稻栽培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李经勇 任天举 +2 位作者 唐永群 鲁远源 黄明友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1-23,共3页
对再生稻间作的晚稻品种、播期、育秧技术、头季稻栽插方式及晚稻间作规格和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杂交稻头季稻收获后蓄留再生稻。同时,在再生稻行间间栽晚稻并获得高产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再生稻 间作 晚稻 头季稻 栽培 产量 杂交水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渝豆1号”
13
作者 邹永成 《农家科技》 1998年第6期8-8,共1页
'渝豆1号'是重庆市忠县科委1986年从安徽省望江县引进的'千斤不倒'大豆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培育而成。1998年元月经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春播100天左右、秋播80~90天;根系发达,... '渝豆1号'是重庆市忠县科委1986年从安徽省望江县引进的'千斤不倒'大豆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培育而成。1998年元月经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春播100天左右、秋播80~90天;根系发达,株高50~70厘米,主茎12节左右,幼茎基部呈紫包,茎秆有白毛,分枝5个左右,叶片较大呈绿色;有限结荚习性,结荚集中,荚角微弯、米黄色、有白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渝豆1号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渝豆3号和渝豆6号示范种植取得成功
14
作者 杜成章 《植物医生》 2016年第8期27-27,共1页
近日,由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渝豆3号、渝豆6号,通过了由重庆市农委组织的专家田间测产验收.通过对永川区临江镇白家村示范种植的66700m2渝豆3号、渝豆6号进行现场测产表明,渝豆3号每667m2产量为l"74.1kg/667m2,偷... 近日,由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渝豆3号、渝豆6号,通过了由重庆市农委组织的专家田间测产验收.通过对永川区临江镇白家村示范种植的66700m2渝豆3号、渝豆6号进行现场测产表明,渝豆3号每667m2产量为l"74.1kg/667m2,偷豆6号19.5kg/667m2分别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8%和35.8%.渝豆3号、渝豆6号均为南方春大豆常规品种,是重庆市特色作物所于8年前从重庆忠县收集而来的地方品种.由于受地形影响,重庆山区小气候复杂多样,造成了该区域内的大豆品种多样化程度很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种植 春大豆 新品种 特色作物 重庆市 品种多样化 浙春3号 常规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