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含铁血黄素沉积一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淑霞 朱金生 +1 位作者 卢光明 徐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74-1575,共2页
关键词 含铁血黄素沉积 中枢神经系统 双耳听力丧失 听力下降 走路不稳 上肢震颤 水平眼震 对光反射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朱金生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0期82-83,共2页
阿司匹林(aspirin)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且不可逆。随着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药效特点认识的提高,正确理解阿司匹林双向作用及阿司匹林抵抗,提倡小剂量、长期、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已... 阿司匹林(aspirin)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且不可逆。随着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药效特点认识的提高,正确理解阿司匹林双向作用及阿司匹林抵抗,提倡小剂量、长期、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已使更多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中获益。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卒中 预防
下载PDF
脑深静脉血栓的MRI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淑霞 朱金生 +1 位作者 谷艳英 徐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4-868,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深静脉血栓(DC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3例经临床证实为DCVT的患者,全部行头部常规CT和MRI平扫检查,11例行MRV检查,1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MRI平扫示9例双侧丘脑-基底节... 目的探讨常规MRI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深静脉血栓(DC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3例经临床证实为DCVT的患者,全部行头部常规CT和MRI平扫检查,11例行MRV检查,1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MRI平扫示9例双侧丘脑-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基本上呈对称性分布,其中2例合并脑干内异常信号;1例右侧丘脑异常信号;3例脑实质未见异常。上述异常信号仅1例为出血性梗死,其余均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MRI所显示的静脉内血栓信号随时间不同而改变。MRV表现为含血栓的静脉显影不良或不显影。结论 DCVT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常规MRI结合MRV可以对其做出明确诊断,是一种敏感、准确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静脉 血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原文传递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金生 吴占福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3期2071-2072,共2页
目的 分析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0例老年SAH的病因和临床特征,误诊原因。结果 老年组80例中头痛48例(60%),恶心呕吐24例(30.0%),意识障碍者73例(91%),脑膜刺激征53例(66.2%... 目的 分析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0例老年SAH的病因和临床特征,误诊原因。结果 老年组80例中头痛48例(60%),恶心呕吐24例(30.0%),意识障碍者73例(91%),脑膜刺激征53例(66.2%),肢体瘫痪32例(40%),癫痫5例(6.2%),动眼神经麻痹5例(6.2%),颅内压在140—170mmH2O者68例(84.9%);非老年组头痛72例(90.0%),恶心呕吐58(72.5%),意识障碍者11例(13.7%),脑膜刺激征67例(83.7%),肢体瘫痪9例(11.2%),癫痫13例(16.2%),动眼神经麻痹5(6.2%),颅内压在210~400mmH2O者67例(83.8%)。结论 老年SAH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临床上年龄越大,头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越轻,出现意识障碍约占73%以意识模糊较多见。脑膜刺激征不典型,双下肢病理反射常阳性,癫痫发作较中青年少见,早期识别SAH的临床特征是防治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人 临床分析 误诊
下载PDF
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致脑损伤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5
作者 孙淑霞 朱金生 +2 位作者 丛庆学 王金华 徐克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1期1001-1003,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实施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结束当日及放射治疗后1、3、6个月行MRI常规及DTI...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多参数定量分析对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实施全脑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结束当日及放射治疗后1、3、6个月行MRI常规及DTI检查。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平均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复查MRI 2例双侧脑室周围出现脑白质脱髓鞘改变,1例原有脱髓鞘改变加重,6个月时上述脱髓鞘改变进一步加重。放射治疗后不同时期侧脑室周围脑白质FA值逐渐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各时间组间FA值有差异(F=43.128,P=0.000),后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放射治疗后1、3、6个月时与放射治疗前比较FA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结束当日与放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F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ADC值也呈下降趋势,当出现脑白质改变或原有脱髓鞘加重时ADC值上升。结论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后可造成放射性脑损伤,DTI在常规MRI尚未发生明显改变之前即能探测到微观分子学变化,在潜伏期即可预测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放射疗法 并发症 脑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DTI研究
6
作者 孙淑霞 朱金生 +2 位作者 丛庆学 王玥 徐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定量分析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脑转移瘤放疗患者,共计44个病灶。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当日、放疗后1、3、6月行MRI常规扫描以及DTI检查。选取32个病灶,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的ADC...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定量分析脑转移瘤放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脑转移瘤放疗患者,共计44个病灶。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当日、放疗后1、3、6月行MRI常规扫描以及DTI检查。选取32个病灶,测量放疗前后不同时期的ADC、FA值。结果放疗后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呈逐渐上升趋势。放疗结束当日与放疗前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1、3、6月分别与放疗前比较ADC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A值变化幅度不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后转移瘤ADC值逐渐上升反映放疗的早期疗效较好,而FA值在判断瘤体疗效上价值不大。在放疗早期MRI上未发生改变之前,DTI的ADC值已发生变化,能更好反应其微观病理学改变,在评价早期放疗疗效上比常规MRI检查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转移/放射疗法 磁共振成像/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