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卟啉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侯长军 张红英 +1 位作者 霍丹群 吉永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8,共5页
卟啉类化合物因为光敏性好、性能稳定、易于修饰,采用紫外、红外、荧光、磷光、拉曼等光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都可以检测到它的微小变化,成为传感器研究的理想模型化合物。介绍了卟啉氧传感器、卟啉二氧化碳传感器、卟啉氯化物传感器、卟... 卟啉类化合物因为光敏性好、性能稳定、易于修饰,采用紫外、红外、荧光、磷光、拉曼等光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都可以检测到它的微小变化,成为传感器研究的理想模型化合物。介绍了卟啉氧传感器、卟啉二氧化碳传感器、卟啉氯化物传感器、卟啉生物传感器和卟啉其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卟啉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卟啉传感器 卟啉氧传感器 卟啉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CTAB反相微乳液的稳定条件与纳米WO_3的制备 被引量:7
2
作者 侯长军 范小花 +4 位作者 霍丹群 刁显珍 董亮 唐一科 范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1-405,共5页
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钨酸钠水溶液构制反相微乳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电导率的方法确定相点并绘制反相微乳区拟三元相图。考察了该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组成范围,选取实验最佳条件制备出纳米WO3。结果表明,... 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钨酸钠水溶液构制反相微乳体系,通过测定体系电导率的方法确定相点并绘制反相微乳区拟三元相图。考察了该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组成范围,选取实验最佳条件制备出纳米WO3。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钨酸钠溶液的浓度对该反相微乳体系稳定区域的影响较大,当m(CTAB)∶m(正丁醇)=1∶2,钨酸钠浓度为0.05~0.08 g/mL时,体系有较大的反向微乳区,且当m(CTAB+正丁醇)∶m(正辛烷)=2∶3时,体系有最大溶水量;温度对该体系稳定区域的影响不大。在最适宜条件下,以0.08 g/mL的钨酸钠微乳液与盐酸微乳液,在40℃的水浴中反应7 h,制备出平均粒径约30 nm的WO3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稳定性 纳米WO3
下载PDF
用微芯片化学反应器实现酶催化化学发光测定葡萄糖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1,共3页
Glucose oxidization was catalyzed by glucose peroxidase, reactive products peroxides could have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with luminol. These were applied to detect glucose quantitatively in-situ or on-line by the mi... Glucose oxidization was catalyzed by glucose peroxidase, reactive products peroxides could have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with luminol. These were applied to detect glucose quantitatively in-situ or on-line by the microreactor with micromixer and FIA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characters of microchip, modification of microchip glass surface, pH values of the detecting system, CL intensifying agent and so on, were studied in detail on the glucose detection. A new reliable and portable easily automatable system was set up for the glucos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催化 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微芯片化学反应器 流动注射分析 化学发光
下载PDF
氢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侯长军 范小花 +1 位作者 唐一科 范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1-475,共5页
氢气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氢敏传感器发展的关键在于高品质氢敏材料的研制。本文根据氢敏材料工作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了电化学型、半导体型、热导型和光学型四类氢敏传感器及相应氢敏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 氢气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氢敏传感器发展的关键在于高品质氢敏材料的研制。本文根据氢敏材料工作原理的不同,分别介绍了电化学型、半导体型、热导型和光学型四类氢敏传感器及相应氢敏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着重描述了各类氢敏材料的作用机制和改性途径,并展望了氢敏材料及氢敏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敏材料 氢敏传感器 作用机制 氢气检测
下载PDF
Pt/WO_3纳米薄膜的氢敏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小花 唐一科 +1 位作者 侯长军 范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1-764,769,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制备了催化剂Pt掺杂的WO3纳米薄膜,通过改变氢气的体积分数、催化剂Pt的含量及热处理温度等实验因素,对Pt/WO3薄膜的氢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的氢敏机理。实验... 用溶胶-凝胶法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制备了催化剂Pt掺杂的WO3纳米薄膜,通过改变氢气的体积分数、催化剂Pt的含量及热处理温度等实验因素,对Pt/WO3薄膜的氢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的氢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先用溶胶-凝胶法制得WO3薄膜,然后再用磁控溅射法在该WO3薄膜上溅射掺杂5%的Pt,制得Pt/WO3双层纳米薄膜,经100℃热处理后,可以获得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氢敏特性的优质薄膜;薄膜能检测的氢气浓度低至0.008%;XPS分析表明,W5+与W6+之间的转换是引起WO3薄膜氢致变色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WO3纳米薄膜 氢敏特性 机理
下载PDF
纳米结构Pt/WO_3薄膜的制备、表征及氢敏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侯长军 范小花 +1 位作者 唐一科 霍丹群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8-222,共5页
以钨粉和双氧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O3纳米薄膜,并用磁控溅射法在该WO3薄膜表面溅射掺杂了催化剂Pt。研究了该Pt/WO3纳米薄膜的结构和氢敏性能,结果表明,用此种方法制备的WO3基掺Pt薄膜具有良好的氢敏特性;平均膜厚160nm... 以钨粉和双氧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O3纳米薄膜,并用磁控溅射法在该WO3薄膜表面溅射掺杂了催化剂Pt。研究了该Pt/WO3纳米薄膜的结构和氢敏性能,结果表明,用此种方法制备的WO3基掺Pt薄膜具有良好的氢敏特性;平均膜厚160nm;薄膜经400℃以下退火处理后是非晶态结构,表面疏松多孔,氢敏效果好;经400℃以上退火处理后呈晶态结构,表面粗糙致密,氢敏效果差;Pt掺杂量对薄膜的氢敏效果有影响,掺杂量越多,氢敏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WO3纳米薄膜 氢敏性能 溶胶-凝胶法 掺杂
原文传递
WO3薄膜氢致变色机理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范小花 侯长军 +1 位作者 向红 唐一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WO_3有着良好的氢致变色效应,是一种优异的氢敏感材料。对WO_3薄膜氢致变色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研制出更高灵敏度的WO_3基氢敏传感器。目前,关于WO_3薄膜的氢致变色机理主要有3种模型,即能级模型、价间跃迁模型和色心模型。分别评述了这3... WO_3有着良好的氢致变色效应,是一种优异的氢敏感材料。对WO_3薄膜氢致变色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研制出更高灵敏度的WO_3基氢敏传感器。目前,关于WO_3薄膜的氢致变色机理主要有3种模型,即能级模型、价间跃迁模型和色心模型。分别评述了这3种理论,同时结合作者在WO_3薄膜氢敏性能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提出WO_3薄膜氢致变色机理与钨离子在W^(6+)~W^(5+)之间的价间跃迁和O离子的化合环境及含量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薄膜 氢致变色 机理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Langmuir-Blodgett膜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侯长军 任桂香 +1 位作者 霍丹群 段玉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5,23,共6页
金属氧化物LB超薄膜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与传统金属氧化物材料相比,在很多应用领域表现出全新的性能优势。在详细分析目前金属氧化物LB膜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膜组成的不同,分单种金属氧化物膜和混合金属氧化物膜两类对金属... 金属氧化物LB超薄膜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与传统金属氧化物材料相比,在很多应用领域表现出全新的性能优势。在详细分析目前金属氧化物LB膜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膜组成的不同,分单种金属氧化物膜和混合金属氧化物膜两类对金属氧化物LB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金属氧化物LB膜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Langmuir—Blodgett膜 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