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3篇文章
< 1 2 2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703
1
作者 李莉 张赛 +1 位作者 何强 胡学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1-45,共5页
为了提供响应面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使用方法,介绍了响应面法的基本定义、模型构建原理及特点,结合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的实例对响应面法的试验方案设计、模型建立、模型检验、模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响应面法是一种综合试... 为了提供响应面在试验设计与优化中的使用方法,介绍了响应面法的基本定义、模型构建原理及特点,结合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的实例对响应面法的试验方案设计、模型建立、模型检验、模型优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响应面法是一种综合试验设计和数学建模的优化方法,可有效减少试验次数,并可考察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采用Design-Export软件进行响应面法的试验设计与分析,可给出直观等高线图和三维立体图,建立预测模型,并且能够对模型适应性、模型和系数显著性和失拟项进行检验,从而进一步进行方差分析、模型诊断。通过对响应面建立的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可提出试验优化方案,解决响应面法在试验设计与优化的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试验设计 数据处理
下载PDF
UV_(254)作为水处理中有机物控制指标的意义 被引量:252
2
作者 蒋绍阶 刘宗源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1-65,共5页
对UV2 54 进行了不同于传统认识的探讨 ,揭示了其在水处理中与TOC、DOC ,以及THMs前驱物等常用有机物控制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通过可行性探讨说明UV2 54 可以作为它们的替代参数。UV2 54 的测定具有仪器便宜、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 对UV2 54 进行了不同于传统认识的探讨 ,揭示了其在水处理中与TOC、DOC ,以及THMs前驱物等常用有机物控制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通过可行性探讨说明UV2 54 可以作为它们的替代参数。UV2 54 的测定具有仪器便宜、操作方便、使用成本低、与原指标相关度高、精度高和重复测定重现性好等优势。在目前国内水处理厂运行监控以及实验室研究条件下 ,UV2 54 作为有机物控制的间接参数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TOC 腐殖质 UV254 水处理 有机物
下载PDF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 被引量:113
3
作者 龙腾锐 姜文超 何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概要总结了当前水资源承载力认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未能与水资源承载力有效地结合。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水生态系统承载的效用与价值,对水资源———人类系统做了简要的生态经济分析,认为应将水生态系统作... 本文概要总结了当前水资源承载力认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未能与水资源承载力有效地结合。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水生态系统承载的效用与价值,对水资源———人类系统做了简要的生态经济分析,认为应将水生态系统作为水资源承载力中的承载主体,并以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全部生态经济服务为基础开展研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原则、可持续性和发展概念等,较详细地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在生态、技术、社会经济和时空等方面的内涵,并给出了基于这些内涵的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及相应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 内涵 生态经济分析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
下载PDF
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4
作者 郭劲松 李胜海 龙腾锐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09-115,共7页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进行水污染控制系统的规划是现代水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水质模型对整个规划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详细地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并评价了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旨在促进相关研究...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进行水污染控制系统的规划是现代水质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水质模型对整个规划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详细地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质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并评价了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旨在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模型 水环境 水污染 控制系统 水质管理
下载PDF
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探讨 被引量:99
5
作者 邱维 张智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1-84,共4页
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除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而在普遍采用的生物除磷技术不能满足出水磷的排放标准时可考虑采用化学除磷技术。系统分析了化学除磷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城市污水化学除磷的除磷效果。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 化学除磷 磷酸盐沉淀
下载PDF
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6
作者 龙腾锐 姜文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9-253,共5页
概述了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特征、量化评价方法及其总体研究的进展。强调了系统研究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现实意义。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水环境承载力 概念 特征 量化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EPS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8
7
作者 周健 龙腾锐 苗利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3-618,共6页
对污泥负荷Ns、溶解氧(DO)对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组分、含量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EPS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负荷对EPS影响高度显著,而DO对EPS影响较小;EPS与污泥沉降性能SVI相关性... 对污泥负荷Ns、溶解氧(DO)对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组分、含量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EPS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负荷对EPS影响高度显著,而DO对EPS影响较小;EPS与污泥沉降性能SVI相关性高;随着负荷降低,EPS含量增加,SVI增加.同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污泥中EPS的含量高低主要由负荷决定,并得出Ns、DO对EPS及SVI的影响模式.此外,根据有关试验结果分析了在低负荷时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EPS 活性污泥 沉降性能 DO 生物絮体
下载PDF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被引量:67
8
作者 罗固源 罗宁 +1 位作者 吉芳英 许晓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7,共4页
在对生物脱氮与除磷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 ,生物脱氮与除磷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生理过程 ,其交叉点是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脱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由两个不同功能的SBR反应... 在对生物脱氮与除磷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 ,生物脱氮与除磷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生理过程 ,其交叉点是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脱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由两个不同功能的SBR反应器组成 )成功地解决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之争、反硝化与聚磷菌厌氧释磷的矛盾等难题。该工艺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良好 ,特别适合于处理BOD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 脱氮 双泥 聚磷菌 活性污泥
下载PDF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74
9
作者 付春平 钟成华 邓春光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基于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从氮、磷营养盐水平,铁、硅含量,光照强度,温度,水体动力学(水体流态,风力)和水体更新周期等方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成因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更好地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控制水体污染,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氮磷 铁硅 光照 温度 动力学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不同TN/TP水平下氮素形态分布和循环特点 被引量:79
10
作者 李哲 郭劲松 +3 位作者 方芳 张超 盛金萍 周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7,共9页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程相似,但季节差异明显:2007年春季保持较低水平,在春末夏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并在夏季达到全年的较高水平,入秋后TN、TP浓度逐渐下降,但入冬后继续缓慢上升.研究期间TN/TP平均值为30.6±1.4,总体表现为磷素限制,且季节变化不显著.TN与TP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大体相同.TP的波动是调控该水域TN/TP的主要因素.对不同TN/TP水平下各形态氮素和TP、TN/T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当TN/TP≤22时,TN是调控水体营养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生物固氮作用有可能发生以调节TN/TP、消纳水中相对丰足的TP.当22<TN/TP<32时,通过对NO3--N的利用、摄取以实现对氮素有机合成的生态过程较为明显.而当TN/TP≥32时,较低的TP含量水平可能使氮素的有机合成过程受到抑制,NH4+-N有可能是影响该状态下氮素循环的关键因子.研究认为,强降雨和强径流过程往往使回水区段营养物输入强度加大但同期水动力条件却不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使得在TN/TP≤22水平下,虽TP大量输入但不适宜的水动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氮素的有机合成,NH4+-N/NO3--N则下降,而在较高的TN/TP水平下,水动力条件改善为浮游植物生长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物理环境,并加速了对无机氮素的生物利用,使TON含量及其在TN中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而NO3--N含量及其比重则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TN/TP 氮素形态组成 循环特点 水动力条件
下载PDF
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1
作者 任照阳 邓春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261-263,共3页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全球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及将污废水处理回用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虽然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全球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及将污废水处理回用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虽然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投资大、难操作、产生二次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利用高等植物净化污水。生态浮床技术作为其中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浮床以其独特的优点,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的N、P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治理水体的目的,既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又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植物 富营养 干式浮床 湿式浮床
下载PDF
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及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65
12
作者 郭劲松 陈杰 +3 位作者 李哲 方芳 张超 田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10-2715,共6页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入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性指数J,对小江回水区的5个监测断面进行了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的H、d和J值分别为1.0975-1.8655、1.3242-1.8604、0.2632-0.4359;各监测断面的营养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型,其中渠马断面水质最差,黄石断面水质最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07-04-08的渠马断面,分别达到了8.442×10^5 cells/L和1.887mg/L。小江回水区的藻类种群组成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冬季的硅藻-绿藻为主的结构逐渐向初夏的绿藻-蓝藻为主的结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春季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下载PDF
试论水华的定义 被引量:57
13
作者 郑建军 钟成华 邓春光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7,80,共4页
讨论了水华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类别、危害等相关问题,并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标准基础上提出了水华的定义,最后利用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透明度、总磷和总氮5个参数制定出水华程度评价等级。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华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7
14
作者 张智 魏忠庆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8-201,共4页
在国内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系统层、子系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层由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能力五部分组成,子系统层由16个指标组成,... 在国内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系统层、子系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层由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能力五部分组成,子系统层由16个指标组成,指标层由43个具体指标组成。利用统计分析法(Delphi)确定各指标的权值。同时,针对本指标体系结构提出了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设置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和系统协调度两个综合性指标来全面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城区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城区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三峡小江回水区段2007年春季水华与营养盐特征 被引量:60
15
作者 李哲 方芳 +3 位作者 郭劲松 陈杰 张超 田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4,共9页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2007年5月中下旬,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发生水华,主要分布在高阳平湖、黄石代李子和双江大桥三处.对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和水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蓝藻占主导,约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81.43%,优势藻种为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结合水华期间总氮含量较非水华期间明显偏高且有机氮为氮素主要成份和许多蓝藻门藻种均带有异形胞的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水华是固氮型蓝藻水华.水华暴发前初春的强降雨过程导致小江回水区TP水平的普遍增加促使了TN/TP发生显著的变化,4月份较低的TN/TP水平诱使固氮型蓝藻在小江回水区迅速生长,并在5月份形成水华.水华期间生物量的增加造成水中磷酸盐浓度的降低,使得小江回水区表现出显著的磷限制特征.调查认为:高阳平湖段可能是小江回水区蓝藻水华的发源地,蓝藻生物体随流漂移至下游黄石代李子处并逐渐聚集,形成自岸边缓流带向河道中心逐渐延伸的肉眼可见的蓝藻生物聚集体,从而使得黄石代李子处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值.而双江大桥处,则主要是南于河道过水断面的放大导致流速的降低,同时沿岸云阳县县城的排污使得这一河段的营养负荷相对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同氮型蓝藻水华 浮游植物群落特点 营养物组成
下载PDF
pH与三峡库区底泥氮磷释放关系的试验 被引量:48
16
作者 付春平 钟成华 邓春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底泥总氮、总磷(TN、TP)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pH对三峡库区底泥TN、TP释放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水溶液的pH在3.98~11.05范围内,TN、TP在3d内最大释放量达到最大值,pH在11.05~11.94范围内,TN在3d内最大释放量达到... 通过对三峡库区底泥总氮、总磷(TN、TP)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pH对三峡库区底泥TN、TP释放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水溶液的pH在3.98~11.05范围内,TN、TP在3d内最大释放量达到最大值,pH在11.05~11.94范围内,TN在3d内最大释放量达到最大值,而TP在1d内最大释放量就达到最大值;pH越低TN的最大释放量越大,pH在3.98~10.07范围内,TP的最大释放量基本相同,pH在10.07~11.94范围内,TP的最大释放量急剧增加。说明了三峡库区底泥TN、TP对库区水质存在的危险性,并为三峡库区富营养化治理从控制氮磷营养盐含量方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底泥 PH 氮磷释
下载PDF
地源热泵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45
17
作者 王勇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1年第5期12-13,共2页
从技术以及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的分析出发 ,对地源热泵系统和传统空调系统进行对比 ,得到了地源热泵系统在技术上优越 。
关键词 地源 热泵 空调系统
下载PDF
BOD-DO耦合人工神经网络水质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郭劲松 霍国友 龙腾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将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河流水质模型的建模中 ,提出了BOD DO耦合BP人工神经网络水质模型 ,应用长江干流重庆段的实测水质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与检验表明 :该模型用于水质模拟可行且精度较高 .
关键词 河流 水质模拟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水污染控制
下载PDF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被引量:61
19
作者 罗志勇 陈昌国 郑泽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5年第5期17-19,共3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实验教育与现代创新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差距,提出在实验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管理体制上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创新 教育 人才
下载PDF
重庆市大气TSP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48
20
作者 陶俊 陈刚才 +3 位作者 赵琦 康清容 徐渝 陈克军 《重庆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5-16,19,共3页
分析了重庆市主城 7区渝中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以及清洁对照区 (北碚区 )的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重庆市 7区中 ,只有渝中区和北碚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而九龙坡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 分析了重庆市主城 7区渝中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以及清洁对照区 (北碚区 )的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重庆市 7区中 ,只有渝中区和北碚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而九龙坡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和沙坪坝区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0 .2 mg/ m3) ,说明重庆市颗粒物污染严重 ,空气质量不容乐观。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 AES)测定分析了 TSP中 5种重金属 ,结果显示 :九龙坡区 Cd和 Pb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 0 .0 1 2 1μg/ m3,0 .4632μg/ m3,Zn的含量渝中区最高为 1 .52 2 5μg/m3,Cu和 Cr的含量沙坪坝区最高分别为 0 .1 2 96μg/ m3、0 .471 9μg/ m3。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 :主城 7区 TSP中 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 1 0 ,而且大 1~ 3个数量级 ,说明重庆市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重金属 富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