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抑制状态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激活及防治 被引量:9
1
作者 范玲燕 周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5,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后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导致HBV再活跃复制,引起肝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早期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性治疗,能减少HBV...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在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后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由于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导致HBV再活跃复制,引起肝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早期应用核苷类似物预防性治疗,能减少HBV的再激活,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抑制 HBV再激活 核苷类似物
原文传递
HBx抗原对DNA损伤反应的影响与肝细胞癌发生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煌 石统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HBV和HCV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HBV基因组x区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肝细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BV抗原...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HBV和HCV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是HBV基因组x区编码的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肝细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BV抗原表达可引起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致DNA损伤(DNA damage)。研究发现DNA损伤反应的异常是肿瘤发生早期的重要机制。本文重点就HBx对DNA损伤反应的影响及这一影响作用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HBX 抗原 DNA损伤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选 刘良忠 +2 位作者 综述 胡鹏 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45-748,共4页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调节酶,对维持细胞内NADPH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溶血、贫血等方面。近年...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调节酶,对维持细胞内NADPH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G6PD缺乏症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细胞酶病,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溶血、贫血等方面。近年来,G6PD在细胞水平和发育、疾病进展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G6PD活性降低,即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打破,将会导致细胞生长和信号传递的失调,胚胎发育异常,对病毒易感以及促进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G6PD与肿瘤、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也已展开。本文对G6PD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氧化应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治愈新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茜 胡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13-317,共5页
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4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或肝癌[1]。2017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对乙型肝炎治愈作出定义:(1)完全治愈(complete sterilizing cure),即血清HBsAg完全检测不到,HBV ... 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4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或肝癌[1]。2017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对乙型肝炎治愈作出定义:(1)完全治愈(complete sterilizing cure),即血清HBsAg完全检测不到,HBV DNA彻底清除,包括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和整合的HBV DNA;(2)功能性治愈(functional cure),即在有限的治疗疗程结束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残留的肝损伤恢复,远期发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降低;(3)部分治愈(partial cure),即在有限的治疗疗程结束后血清仍能检测到HBsAg阳性,但持续检测不到HBV DNA[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新药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脾梗塞报告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玲燕 胡鹏 +3 位作者 王娜 周智 张大志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6,108,共2页
1 病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胀、尿黄3年,再发1月”于2007年4月8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尿黄如茶色,双下肢水肿,无发热,无腹痛,在我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脾大”,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1 病例 患者,男,38岁,因“反复腹胀、尿黄3年,再发1月”于2007年4月8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尿黄如茶色,双下肢水肿,无发热,无腹痛,在我院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脾大”,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1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尿黄,不伴眼黄、身黄及大便颜色改变,未予重视.未予正规治疗,未做肝功能检查。1月前因感冒后出现畏寒.无发热、咳嗽.在当地诊所予以静滴抗生素(药名不详)后.症状缓解,但渐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纳差(食量减少1/3).腹部渐膨隆,尿量减少,尿黄如茶色,无腹痛、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合并 脾梗塞 自发性 双下肢水肿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检查 对症治疗 大便颜色
下载PDF
循证医学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胡鹏 《南方医学教育》 2009年第1期41-41,14,共2页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并正确应用证据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到传染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并正确应用证据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应用到传染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证据、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学 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提高老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作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蔡青春 颜亮 +3 位作者 宋琳岚 蒋小燕 陈瑜 汤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5-386,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提高老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相关作用。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失代偿期组68例和代偿期组52例,代偿期组患者依照HBV DNA载量分为低度组、中度组和高度组,依照患者应答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提高老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相关作用。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失代偿期组68例和代偿期组52例,代偿期组患者依照HBV DNA载量分为低度组、中度组和高度组,依照患者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另外选取6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等水平变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显著降低(P<0.05),代偿期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水平显著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患者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低度组补体C3水平(P<0.05),完全应答组患者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P<0.05)。结论在老年代偿期异常肝硬化患者治疗中,恩替卡韦能够提高患者补体C3、C4水平,应答与补体恢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血清补体C3 恩替卡韦 补体C4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肝衰竭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石小枫 徐宁 +3 位作者 张丽旦 郭树华 刘杞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死亡患者的原因,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科5年的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住院死亡病例115例,摘录每例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的采集选用明确...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死亡患者的原因,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科5年的病毒性肝炎肝衰竭住院死亡病例115例,摘录每例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数据的采集选用明确诊断时的检查和死亡前的最后1次检查作为研究资料。结果:年龄平均45.7岁,男性103例;慢性重型肝炎89例;肝硬化20例;114例乙肝标志物阳性,其中12例重叠其它嗜肝病毒感染;110例病例中,HBeAg阳性有24例(24/110,21.8%),HBeAb阳性有61例(61/110,55.5%);85例病例中,HBVDNA定量>1×105copies/ml者有68例(68/85,80%),HBVDNA定量<1×105copies/ml者有17例(17/85,20%);入院时TBil、PTA、ALT分别为403.17±219.43、38.33±19.14、496.78±801.56;死亡时TBil、PTA、ALT分别为478.03±234.89、32.39±16.54、218.04±426.58。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病人主要以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为主,HBVDNA的活跃复制及病毒的变异对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寻求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并发症发生率高,应积极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衰竭 死亡病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