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9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近中期随访 被引量:5
1
作者 普金海 安永 +3 位作者 栾果 白辉科 吴春 潘征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常见部位、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VSD修补术后239例残余分流患者的...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常见部位、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VSD修补术后239例残余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手术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右心室压差、术前VSD分流方向、补片材料、体外循环时间、残余分流的大小及部位、残余分流的血流速度,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9例残余分流患者均未再次干预,155例(64.85%)残余分流自行愈合;84例(35.15%)未愈合。小于4 mm残余分流219例,153例(69.86%)自愈;大于4 mm残余分流20例,2例(10%)自愈(P<0.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左右心室压差(P=0.028)、体外循环时间(P=0.006)、残余分流大小(P=0.003)、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P=0.017)、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1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残余分流常见于补片上下缘及肌部。残余分流小于4 mm大多可自行愈合,残余分流血流速度、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残余分流大于4 mm且随访1年以上未见减小,或合并临床症状者,需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残余分流 预后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栾果 安永 +1 位作者 吴春 普金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35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5名,女80名。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交界成形术(90例)、瓣环环...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35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5名,女80名。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交界成形术(90例)、瓣环环缩成形(13例)、裂缺缝合(29例)、双孔二尖瓣(20例)、腱索缩短术(5例)、三角切除术(5例)。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则一并矫正。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中反流程度、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D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35名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院内死亡率为5.2%,二次手术率为2.3%,剩余125名患儿门诊随访,失访率为8.8%,平均随访时间(18.2±15.2)个月。患儿术后平均LAD[(20.0±5.8)mm]、LVDd[(33.7±6.3)mm]、LVDs[(21.6±4.9)m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LVEF[(68.7±4.6)%]较术前提高(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2.5%的患儿反流程度降至中度或以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中手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术式。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可同期矫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儿童
下载PDF
14例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扶剑 潘征夏 吴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患儿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0.25~13.25岁[平... 目的:总结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患儿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0.25~13.25岁[平均(2.95±3.47)岁],体质量2.8~37 kg[平均(10.98±8.87)kg]。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105~305 min[平均(183.36±48.64)min],体外循环时间40~172 min[平均(91.29±31.4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107 min[平均(45.93±25.64)min],术后住院时间7~19 d[平均(10.79±3.14)d],重症监护时间1~9 d[平均(3.21±2.04)d],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 h 44 min至6 d[平均(18.73±37.38)h],术中出血5~50 m L[平均(18.93±15.71)m L];术后肺实变、胸腔积液各2例,气胸、心包积液各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心包填塞后床旁开胸抢救1例,全组无死亡,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3年,无再次住院手术患儿,远期生存良好。结论:儿童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内畸形一经确诊,需及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冠状动脉瘘 心内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软骨食管异位一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雨昊 车思艺 +4 位作者 周悦航 金鑫 代江涛 李勇刚 吴春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合并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的诊治,以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合并气管软骨食管异位患儿的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并通过PubMed、Embase、Scopus等英文数...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合并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的诊治,以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合并气管软骨食管异位患儿的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并通过PubMed、Embase、Scopus等英文数据库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congenital tracheobronchial cartilage remnants或tracheobronchial remnants或cartilaginous tracheobronchial remnants)和(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中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气管软骨食管异位或气管软骨异位)和(先天性食管闭锁)"。结果本例患儿因食管闭锁术后出现进食固体食物呕吐入院,食管吞钡造影提示距贲门2~3 cm处食管狭窄,且该处狭窄为突然变细,未见移行段。术后食管狭窄段病理检查提示气管软骨食管异位。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软骨食管异位十分罕见,此次共检索到6篇21例英文报道。其中18例通过食管闭锁术后食管吞钡造影及病理检查诊断,另3例于行食管闭锁根治术时诊断。手术方式主要为狭窄处切除及食管吻合,或加行胃底折叠术。结论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软骨食管异位较为罕见,行食管闭锁根治术后出现的进食固体食物呕吐是其主要表现。该疾病易误诊为食管闭锁术后的吻合口狭窄,诊断主要依靠食管吞钡造影及术后病理活检。手术疗效可靠,但术后可能出现食管狭窄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气管软骨 食管异位软骨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秦廷江 杜明成 +3 位作者 夏世辉 王朝辉 刘盈贝 安永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3期4582-4585,共4页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前体细胞,血管损伤或者缺血会刺激骨髓EPCs动员,迁移、归巢于相应的靶位,然后分化为内皮细胞(ECs),从而参与血管修复和血管新生。因此,EPCs的成功发现为缺血性和血管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前体细胞,血管损伤或者缺血会刺激骨髓EPCs动员,迁移、归巢于相应的靶位,然后分化为内皮细胞(ECs),从而参与血管修复和血管新生。因此,EPCs的成功发现为缺血性和血管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但是EPCs存在动员率低、靶向性较差和功能不全等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对EPCs的动员、归巢、增殖和分化等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能改善EPCs的功能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细胞因子来提高EPCs功能变得非常重要。现总结了近年来细胞因子对EPCs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和作一定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内皮祖细胞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HGF/c-Met促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 被引量:3
6
作者 秦廷江 杜明成 +4 位作者 王朝辉 刘盈贝 何瑞靖 梁绍燕 安永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2期1611-1617,共7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提取、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髓EPCs;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c-Met基因转染EPCs,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CCK8分别检测c-Met的表...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提取、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髓EPCs;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c-Met基因转染EPCs,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CCK8分别检测c-Met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分别用0、5、10、20和50 ng/m L HGF处理Ad-c-Met-EPCs,并通过Transwell迁移系统检测Ad-c-Met-EPCs的迁移能力;选取适宜浓度的HGF处理EPCs、Ad-GFP-EPCs和Ad-c-MetEPCs,并设置PBS对照组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组(同时加入HGF和10 g/L的LY294002),通过Transwell迁移系统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 1)Ad-c-Met-EPCs中c-Met基因与蛋白均为高表达(P〈0.05)。2)c-Met基因对EP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3)HGF在0~50 ng/m 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促进Ad-c-Met-EPCs迁移。4)HGF+Ad-c-Met-EPCs组的迁移能力和P-Akt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HGF+EPCs组、HGF+Ad-GFP-EPCs组和HGF+LY294002+Ad-c-Met-EPCs组(P〈0.05)。结论 HGF/c-Met能够显著提高EPCs的迁移能力;HGF/c-Met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EPCs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F C-MET 内皮祖细胞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儿童肋骨分叉畸形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2
7
作者 秦廷江 杜明成 +5 位作者 王朝辉 刘盈贝 何瑞靖 潘征夏 吴春 安永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肋骨分叉畸形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4例肋骨分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5~1... 目的探讨儿童肋骨分叉畸形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4例肋骨分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5~14.0(5.9±2.8)岁,均行手术治疗。分析总结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等。结果 44例患儿中男女比例约为2∶1;右侧畸形32例(72.7%),左侧畸形10例(22.7%),双侧多发畸形2例(4.5%),右左侧畸形比例约为3∶1;右侧第4肋骨畸形有15例(34.1%),右侧第5肋骨畸形有16例(36.4%);合并其他疾病者13例(29.5%)。其中29例采用畸形肋骨切除术,15例采用畸形肋骨切除术和胸廓矫形术,术后病理均符合肋骨分叉畸形。术后随访1~5年,患者胸廓形态恢复良好,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CT三维成像是肋骨分叉畸形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肋骨分叉畸形一经确诊需密切随访,若发展较快或严重影响胸廓形态,推荐手术治疗,通过随访提示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分叉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电阻抗成像技术和水通道蛋白4在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手术患儿脑水肿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泉 吴春 +4 位作者 李勇刚 李洪波 王刚 金先庆 代江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比较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手术行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时在不同温度下患儿脑水肿情况,评估电阻抗成像技术是否可以评估患儿脑水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 目的:比较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手术行顺行性脑灌注(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时在不同温度下患儿脑水肿情况,评估电阻抗成像技术是否可以评估患儿脑水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3岁以下行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手术患儿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根据停循环时的鼻咽温度分为深低温组(17.0℃~20.0℃)、中低温组(20.1℃~25.0℃)和浅低温组(25.1℃~30.0℃)。检测麻醉诱导后、ACP前、ACP结束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结束时、术后3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 7个时间点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和脑电阻抗系数。收集同期20例在我院行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为对照组。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同时间点采用简单效应分析的Sidak检验,顺行性脑灌注下深低温组患儿血清AQP4水平在ACP结束、CPB结束、术后3 h、术后12 h、术后24 h相对于中低温组、浅低温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F组别=160.755,P组别=0.000;F时间=283.208,P时间=0.000,F交互=19.859,P交互=0.000);深低温组患儿脑电阻抗系数在CPB结束、术后3 h、术后12 h、术后24 h相对于中低温组、浅低温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F组别=55.243,P组别=0.000;F时间=90.805,P时间=0.000,F交互=10.743,P交互=0.000)。结论:3岁以下主动脉缩窄ACP时深低温组脑损伤可能高于中低温组、浅低温组和对照组,基于电阻抗成像技术的脑水肿监测仪可以判断患儿脑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性脑灌注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 电阻抗成像技术 脑电阻抗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