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期潮气呼吸参数、功能残气量及肺清除指数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齐利峰 麦玉真 +2 位作者 付丹 邓继岿 余加林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新生儿潮气呼吸参数、功能残气量及肺清除指数参数值随日龄变化的规律,探讨新生儿期肺功能变化与肺发育的关系。方法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新生儿中,选取足月儿55名,晚期新生儿30名和胎龄小...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新生儿潮气呼吸参数、功能残气量及肺清除指数参数值随日龄变化的规律,探讨新生儿期肺功能变化与肺发育的关系。方法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新生儿中,选取足月儿55名,晚期新生儿30名和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25名,剔除标准为肺部感染、氧依赖、先天性心脏病、隔疝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在生后第1、7、14、28日龄时,检测肺功能参数。结果三组新生儿RR值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下降,VT/kg、MV/kg、TEF75值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均P<0.05);FRC/kg值随日龄增长而上升,LCI值随日龄增长而下降(均P>0.05);TPTEF/TE、VPEF/VE值则无明显的趋势变化(均P>0.05)。结论足月儿及早产儿在新生儿期肺功能指标变化基本一致,均随日龄增长而逐步改善。肺容量指标变化较快,通气功能指标则改变较慢,提示肺发育在新生儿期以容量增长为首选。证明新生儿肺功能检测是评价肺发育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肺功能测试 潮气呼吸 功能残气量 肺清除指数
下载PDF
新生儿甲状腺危象1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静 芦起 余加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9-660,共2页
患儿,男,32d,因体重进行性降低1月余入院。患儿为第5胎第3产,孕35“周出生,出生体重2500g,脐带绕颈1圈,胎膜早破13d。兄姐均体健。母亲孕期有甲亢及轻度贫血,服用甲亢药物治疗,但甲状腺功能情况不详。患儿生后母乳奶粉混合喂... 患儿,男,32d,因体重进行性降低1月余入院。患儿为第5胎第3产,孕35“周出生,出生体重2500g,脐带绕颈1圈,胎膜早破13d。兄姐均体健。母亲孕期有甲亢及轻度贫血,服用甲亢药物治疗,但甲状腺功能情况不详。患儿生后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睡眠少,食欲好,易因饥饿哭吵不安,大便次数平均5次/日,最高达8次/日,生后1月体重降至185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危象 新生儿 出生体重 甲状腺功能 脐带绕颈 胎膜早破 轻度贫血 母亲孕期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儿肺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泽伟 余加林 +1 位作者 刘晓红 李腾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017-3019,302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婴儿,分为足月儿组(n=34例)、BDP组(n=22例)及非BDP早产儿组(n=25例)。平均纠正胎龄38周时(37~41周),在安静睡眠状态下,运用超声流量仪,采用反复呼吸气体洗出法进行...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婴儿,分为足月儿组(n=34例)、BDP组(n=22例)及非BDP早产儿组(n=25例)。平均纠正胎龄38周时(37~41周),在安静睡眠状态下,运用超声流量仪,采用反复呼吸气体洗出法进行功能残气量(FRC/kg)、通气不均匀性和潮气呼吸等肺功能参数的检测。结果 BPD组、非BPD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比较,FRC/kg降低,代表肺通气均匀性的肺清除指数(LCI)增高,呼吸频率(RR)增快,呼气达峰时间比(TPTEF/TE)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PD组与非BPD早产儿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D及非BPD早产儿在婴儿早期均存在功能残气量和通气效率降低及小气道阻塞,以BPD患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呼吸功能试验 婴儿
下载PDF
PCR-DGGE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菌落结构及其动态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郑树芳 徐艳珍 +1 位作者 艾青 余加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026-302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落的结构和动态性变化。方法从NEC疾病组(n=16例)及对照组(n=16例)的新生儿连续不同时间段的粪便提取肠道细菌总DNA,用357F-GC/518R引物扩增16SrDNA的V3可变区,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肠道菌落的结构和动态性变化。方法从NEC疾病组(n=16例)及对照组(n=16例)的新生儿连续不同时间段的粪便提取肠道细菌总DNA,用357F-GC/518R引物扩增16SrDNA的V3可变区,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结果 NEC组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细菌菌落的Shannon指数相对较高(P<0.05),分布不均,波动明显,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细菌菌落多样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NEC组的Shannon指数在发病初期明显增多,随着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Shannon指数从大于或等于50降至小于或等于30以下然后波动回升至35左右),DGGE胶回收测序显示新生儿肠道优势菌群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主,NEC组与对照组细菌种类没有明显的区别,存在数量上的差异,显示了DGGE技术的优越性。结论 NEC患儿的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NEC发病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DGGE 肠杆菌科 分子多态性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对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晓露 杨静 +1 位作者 陈新红 华子瑜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6-801,共6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对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原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前后(2010年vs2013年)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例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和临床转归。结果 2013年的血源性感染收治率、血源性院... 目的探讨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对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原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前后(2010年vs2013年)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例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和临床转归。结果 2013年的血源性感染收治率、血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率(6.47%,0.70%)均高于2010年(2.7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年间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例的临床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血培养检出前4位的病原菌均为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两年间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或β-内酰胺酶阳性的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方案的实施对血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源性感染患者的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性感染 抗生素 病原学 新生儿
原文传递
Syndecan-1介导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依枫 向玲 +2 位作者 杜维霞 沈名扬 韦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49-1555,共7页
目的探索Syndecan-1蛋白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双歧杆菌对Syndecan-1蛋白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大鼠分为3组(n=10):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索Syndecan-1蛋白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模型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双歧杆菌对Syndecan-1蛋白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大鼠分为3组(n=10):健康对照组、NEC组和双歧杆菌组。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技术检测各组TNF-α、IL-1β、MMP-7和Syndecan-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各组Syndecan-1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分析各组Syndecan-1蛋白的定位表达。结果 NEC组TNF-α、IL-1β和MMP-7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双歧杆菌可以抑制TNF-α、IL-1β和MMP-7的表达。NEC组Syndecan-1 mRNA的表达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双歧杆菌组略低于NE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Syndecan-1蛋白呈高水平表达,NEC组几乎未检测到Syndecan-1蛋白的表达,而双歧杆菌组可见Syndecan-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绒毛上皮细胞膜呈深棕色,而NEC组绒毛上皮细胞膜棕色染色明显减弱,双歧杆菌组上皮细胞膜着浅棕色。结论 NEC炎症时,Syndecan-1蛋白被切割,双歧杆菌可保护Syndecan-1蛋白的表达。双歧杆菌对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MP-7等因子的表达,从而保护了Syndecan-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双歧杆菌 Syndecan-1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A 白细胞介素-1β 金属基质蛋白酶-7
下载PDF
新生大鼠持续缺氧条件下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贾佳 余加林 孙善全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2959-2961,2963,共4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新生大鼠持续缺氧过程中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健康10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然后缺氧不同时间分为缺氧缺血(HI)2h组、HI 4h组、HI 8h组、HI 16h组4个亚组,对照组行假手...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新生大鼠持续缺氧过程中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健康10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然后缺氧不同时间分为缺氧缺血(HI)2h组、HI 4h组、HI 8h组、HI 16h组4个亚组,对照组行假手术。观察每组动物神经行为学改变,各组实验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定量PCR,观察新生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变化和AQP4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加重,神经元呈现不可逆损伤;AQP4蛋白和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AQP4表达水平下降参与新生大鼠持续缺氧缺血条件下脑水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 水肿
下载PDF
氨溴索对成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结构的破坏作用和膜内菌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郜向娜 余加林 +2 位作者 吴玉华 朱秀菊 刘维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5-639,共5页
目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生物被膜(biofilm,BF)体外模型,探讨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成熟BF结构的破坏作用和对膜内菌的杀灭作用。方法平板法培养表皮葡萄球菌RP62A 24h,得到成熟BF,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24h后,用扫描电镜(scann... 目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生物被膜(biofilm,BF)体外模型,探讨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成熟BF结构的破坏作用和对膜内菌的杀灭作用。方法平板法培养表皮葡萄球菌RP62A 24h,得到成熟BF,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24h后,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BF的形态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对BF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利用四唑盐(XTT)减低法检测氨溴索对BF内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氨溴索处理以后,电镜观察可见1.875mg/mL氨溴索处理组BF结构被破坏,仅见少量散在细菌。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1.875mg/mL氨溴索处理组和对照组的BF厚度分别为(27.95±5.93)μm和(9.76±1.29)μm,t=7.955,P<0.05;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分别为2.173±0.219和1.625±0.092,t=5.640,P<0.05;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分别为7.706±0.610和5.488±0.747,t=5.633,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分别为0.772±0.036和0.889±0.063,t=-4.322,P<0.05。XTT减低法显示氨溴索的浓度为1.875、3.7和7.5mg/mL时,A450的值分别为1.288±0.251、0.548±0.170和0.156±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溴索可破坏表皮葡萄球菌BF的形态结构,随着氨溴索浓度的增加,杀灭BF内细菌的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氨溴索 XTT
下载PDF
氨溴索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结构及其真菌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玉华 余加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体外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被膜(biofilm,BF)结构及其真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置片法培养90min、24h和48h的白念珠菌ATCC 10231 BF,分别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无氨溴索干预时BF的形成情况;激光共...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体外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被膜(biofilm,BF)结构及其真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置片法培养90min、24h和48h的白念珠菌ATCC 10231 BF,分别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无氨溴索干预时BF的形成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zer,ISA)对BF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分析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下BF内真菌的死亡率。结果在无氨溴索干预下,运用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生长在玻片上呈绿色点片状的BF,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增多增强。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在空白对照组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BF逐渐变厚,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呈增加的趋势,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呈下降趋势。0.25mg/mL和1.5mg/mL氨溴索对90min BF、24h BF和48h BF分别作用8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F厚度、ADD、TE均减少(P<0.05);AP增加(P<0.05)。IPP软件分析显示:0.25mg/mL和1.5mg/mL氨溴索对90min BF、24h BF和48h BF分别作用8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F内真菌死亡率增加(P<0.05);高浓度组(1.5mg/mL)与低浓度组(0.25mg/mL)相比,高浓度组BF内真菌死亡率亦增加(P<0.05)。结论氨溴索干预各个时间段白色念株菌BF后,BF空间结构破坏和BF内死菌比例增加。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高浓度氨溴索作用BF后,其真菌死亡比例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生物被膜 氨溴索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对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及其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玉华 陆彪 余加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成熟生物膜(biofilm,BF)的影响。方法用微孔板法建立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 90028 BF模型;采用甲基四氮盐(the abated 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定量评价盐酸氨溴索对白...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成熟生物膜(biofilm,BF)的影响。方法用微孔板法建立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 90028 BF模型;采用甲基四氮盐(the abated 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定量评价盐酸氨溴索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的抑制作用;银染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该药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的形态学影响。结果在96孔微量细胞培养板上成功建立白色假丝酵母菌BF模型;1.25、2.5、5、7.5 mg/ml的盐酸氨溴索作用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 12 h后,XTT减低法D(450)值分别为(0.63±0.05)、(0.52±0.08)、(0.31±0.05)和(0.11±0.03),分别与空白对照组(0.71±0.0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625 mg/ml的盐酸氨溴索作用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后,D(450)值为(0.67±0.0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浓度的盐酸氨溴索作用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体外白色假丝酵母菌成熟BF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随着该药药物浓度的增加,对BF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盐酸氨溴索
下载PDF
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卫敏超 余加林 +1 位作者 刘晓红 齐利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潮气肺功能特征。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或门诊随访患儿407例,男278例、女129例。其中足月儿188例(足月组),非BPD早产儿113例(... 目的探讨小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潮气肺功能特征。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或门诊随访患儿407例,男278例、女129例。其中足月儿188例(足月组),非BPD早产儿113例(非BPD早产儿组),BPD早产儿106例(BPD组),BPD组根据BPD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为48、42、16例。所有患儿均除外先天性心D脏病、先天性膈疝及咽喉部先天性畸形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在校正胎龄44周各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q检验或DunnettC检验进行组间比较,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指标LjBPD严重程度。结果测试时年龄17~116d,测试时体重1.83~7.00kg,测试时身长40.0~64.0μm。非BPD早产儿组呼吸频率高于足月组[(50±13)比(44±10)次/min,P〈0.01],潮气量、达峰时间比(Tpef/Te)、呼气峰流速(TPEF)则均低于足月组[(25±9)比(29±7)ml、29%±9%比33%±8%、(59±23)比(65±25)ml/s,均P〈0.05],两组功能残气量(FRC)和肺清除指数(LCI)差异均兀统计学意义[(20±5)比(19±5)ml/kg,8.4±2.8比8.7±3.4,均P〉0.05)]。BPD中、重组呼吸频率[(57±9)、(58±10)次/min]均高于非BPD早产儿组(均P〈0.05),BPD轻组呼吸频率[(534-13)次/minl与非BPD早产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轻、中、重组潮气量和LCI与非BPD早产儿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pef/Te和FRC除BPD轻组[24%±13%,(18±5)ml/kgl勺非BPI)早产儿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中、重组[20%±9%、18%±5%,(15±3)、(15±4)ml/kg]均低(均P〈0.05),TPEF则只有重组[(85±11)ml/s]高于非BPD早产儿组(P〈0.05)。除LCI外,各指标与BPD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非BPD早产儿和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呼吸功能试验 功能残气量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不同胎龄新生儿肺功能动态监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齐利峰 余加林 +1 位作者 刘晓红 卫敏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86-1890,共5页
目的探讨无肺部病变的足月儿及不同胎龄早产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110例,按出生胎龄分为3组:足月JL(出生胎龄37-40周)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出生体重... 目的探讨无肺部病变的足月儿及不同胎龄早产儿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110例,按出生胎龄分为3组:足月JL(出生胎龄37-40周)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出生体重(3.1±0.3)kg;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4~〈37周)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出生体重(2.1±0.3)kg;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4周)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出生体重(1.4±0.3)蚝。在生后1、14及28日龄,进行潮气呼吸检测,运用反复呼吸气体洗出法技术,进行功能残气量(FRC)及肺清除指数(LCI)测量。各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统计。结果3组新生儿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TEF50、TEF25)在第1、14及28天均逐渐升高,而呼吸频率则逐渐下降。足月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在第28天TEF75、TEF50、TEF25、达峰时间比(T门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值均明显高于早期早产儿组[(71±21)、(66±16)比(55±19)ml/s,(70±20)、(62±17)比(51±16)ml/s,(54±17)、(51±13)比(38±10)ml/s,37%±8%、34%±9%比29%±6%,38%±6%、33%±8%比28%±7%,F=5.82、8.74、11.30、7.72、16.40,均P〈0.01],而呼吸频率、LCI值则低[(49±6)、(51±8)比(56±7)次/min,8.6±2.7、8.9±2.2比10.8±2.0,F=10.09、7.15,均P〈0.05l。纠正胎龄40周时,足月儿组与晚期早产儿组TEF50、TEF25、TPTEF/TE、VPEF/VE仍均于早期早产儿组[(65±21)、(62±12)比(50±17)ml/s,(51±13)、(47±10)比(39±10)ml/s,36%±8%、31%±7%比30%±6%,37%±10%、32%±8%比29%±6%,F=4.41、8.23、9.08、7.35,均P〈0.05]。结论新生儿肺功能参数随日龄逐渐改善,早期早产儿组各项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试验 婴儿 新生 肺发育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齐利峰 麦玉真 +3 位作者 姚芳 付丹 邓继岿 余加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新生儿180例,依据BPD诊断标准,诊断为BPD 130例,8例先心病、13例持续肺动脉高压及...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的新生儿180例,依据BPD诊断标准,诊断为BPD 130例,8例先心病、13例持续肺动脉高压及9例先天性膈疝被剔出实验,余下100例分为轻度BPD 30例,中度BPD 44例,重度BPD 26例。在出生后2个月对纳入实验的100例BPD患儿行心脏超声检查,PH的诊断依据心脏超声诊断分为PH组或非PH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患儿并发PH的危险因素。结果:1轻度BPD合并PH比例低,中重度BPD合并PH比例较高,所有BPD患儿合并PH的比例为32.0%;2BPD患儿合并PH组及不合并PH组临床指标比较,5min Apagar评分≤6分、羊水过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周后仍需氧、绒毛膜羊膜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 min Apgar评分≤6分[RR=8.13,95%CI:2.48~26.62]、羊水过少[RR=16.69,95%CI:4.43~62.85]是PH的危险因素,提示低5 min Apgar评分≤6分、羊水过少为P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5 min Apagar评分≤6分和羊水过少是BPD合并P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动脉高压 羊水过少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lasR rhlR基因缺陷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芦起 杨锡强 +2 位作者 余加林 李亚莎 钟海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93-495,499,共4页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3 d 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01菌株与QS系统缺陷(lasRrhlR基因缺陷△lasR△rhlR)型菌株生物模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3 d 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01菌株与QS系统缺陷(lasRrhlR基因缺陷△lasR△rhlR)型菌株生物模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取BF不同层面的图片,经图像结构分析(ISA)软件分析获得QS系统lasRrhlR缺陷株,PA0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结果培养第3天PA01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BF结构,而△lasR△rhlR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BF结构,△lasR△rhlR菌株的3 d BF厚度为(7.36±0.2)μm,PA01菌株为(21.64±0.57)μm(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分别为:(0.902±0.006)、(0.928±0.002);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ral entropy,TE)在△lasR△rhlR菌株分别为:(1.503±0.029)和(5.706±0.190);在PA01菌株分别为:(1.467±0.015)和(5.213±0.111),△lasR△rhlR菌株AP较PA01菌株低(P<0.05);而ADD、TE较PA01菌株高(P<0.05)。结论△lasR△rhlR基因缺陷明显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BF形成能力,QS系统lasRrhl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生物膜 铜绿假单胞菌 定量分析 结构
原文传递
脑复合剂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脑内NO、nNO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苗静琨 陈启雄 +2 位作者 吴小玫 刘振球 张晓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340-1346,共7页
目的:探讨脑复合剂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自由落体打击(Feeney法)建立TBI模型,分别设立假手术组、TBI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给予脑复合剂10g.kg-1.d-1,假... 目的:探讨脑复合剂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自由落体打击(Feeney法)建立TBI模型,分别设立假手术组、TBI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给予脑复合剂10g.kg-1.d-1,假手术组及TBI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等渗盐水,2次/d,连续7d。分别于TBI后24h、72h、1周等3个时相处死大鼠,用HE染色法观察大脑皮层的形态学变化,化学法检测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神经元型NOS(nNOS)活性,免疫组化检测nNOS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检测nNOS-mRNA表达。结果:TBI模型组各时相大鼠脑内NO、NOS含量、nNOS活性及表达、nNOS-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于TBI后24h增高最为明显,持续至1周仍高于假手术组。而中药治疗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NO、NOS含量、nNOS活性及表达、nNOS-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TBI模型组(P<0.05),并于伤后1周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复合剂对TBI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BI后nNOS-mRNA表达,降低脑组织nNOS活性,从而抑制NO的异常增高,减轻NO介导的神经细胞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一氧化氮 神经元型一氧 化氮合酶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肺炎时的心肺功能特征
16
作者 姚芳 余加林 +3 位作者 刘晓红 贺雨 张伟 卫敏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肺炎时的心肺功能特征,以便对预后不良的患儿早期干预,从而改善生存率。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随访的BPD伴发肺炎(观察组),未并发肺炎正常随访BPD...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肺炎时的心肺功能特征,以便对预后不良的患儿早期干预,从而改善生存率。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随访的BPD伴发肺炎(观察组),未并发肺炎正常随访BPD(对照1组)和健康婴幼儿(对照2组)进行心肺功能检测。心功能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以三尖瓣返流速度≥3 m/s或/和室间隔向左偏移和右心室扩张判断为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肺功能检测采用PowerCube超声流量仪进行。结果:1心功能:观察组(n=30)中有40%伴发PH,而对照1组(n=28)和对照2组(n=20)未有PH。观察组的收缩期肺动脉压力(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 PAP)比对照1组、对照2组高[(32.33±2.30)vs.(22.16±3.71)和(20.51±2.30)mm Hg,P<0.001];观察组的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比对照1组、对照2组的高[(2.32±0.34)vs.(2.13±0.29)和(1.71±0.24)wood unit,P<0.001]。对照1组的PVR比对照2组高(P<0.001);观察组的肺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右心室射血时间(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RVET)均比对照1组、对照2组低[(55.20±6.15)vs.(59.95±5.73)和(67.94±6.60)ms,(197.24±18.77)vs.(211.29±19.07)和(223.91±19.59)ms,P<0.001];PH组的s PAP、PVR比非PH组的高[(42.39±1.57)vs.(25.63±5.48),(2.58±0.24)vs.(2.16±0.29),P<0.001];PH组的AT、RVET均比非PH组低(P<0.001)。2肺功能:观察组的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比对照1组、对照2组均高[(57.43±4.21)vs.(52.36±3.69)和(28.10±2.32)次/分,P<0.001],观察组的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75)、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TEF25)、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均比对照1组、对照2组低(均P<0.001);PH组的RR与非PH组的RR相比,没有差异(P=0.69);PH组的Tpef/Te、Vpef/Ve、TEF75、TEF25、25/PF比非PH组低(均P<0.05)。结论:对BPD患儿肺炎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炎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沙眼衣原体质粒在新生鼠肺炎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鲜雨琦 高磊琼 +2 位作者 张燕 华子瑜 沈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8-892,共5页
目的:以沙眼衣原体野生株(wild type,WT)及无质粒株(plasmid free,PF)感染新生鼠诱导肺炎,探究衣原体质粒对菌株致病力的影响。方法:将出生24 h内的48只BALB/c新生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WT组感染有质粒的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野生菌株,P... 目的:以沙眼衣原体野生株(wild type,WT)及无质粒株(plasmid free,PF)感染新生鼠诱导肺炎,探究衣原体质粒对菌株致病力的影响。方法:将出生24 h内的48只BALB/c新生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WT组感染有质粒的沙眼衣原体血清型D野生菌株,PF组感染同型无质粒株,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PBS)组予相同剂量PBS处理,正常组无处理。于4、7、11 d各处死4只取标本,逆转录PCR检测肺组织内omp A基因m RNA水平;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病理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肺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报告基因分泌型胚胎碱性磷酸酶(SEAP)实验体外检测TLR2、NF-κB激活。结果:感染后肺组织衣原体培养阴性,而omp A基因m RNA检测及MPO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证实WT及PF菌株皆可感染新生鼠肺,引起间质性改变伴中性粒细胞浸润,PF组的肺组织病理评分(1.10±0.19)及PMN计数(21.06±10.92)均低于WT组分别为(1.44±0.17)和(43.90±17.17),P值分别为0.048和0.005;ELISA示WT组新生鼠肺内TNF-α(623.35±37.23)和IFN-γ(2206.83±854.22)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为(470.93±20.83)和(737.97±79.89)升高(P值分别为0.000和0.038),而PF组分别为(531.59±34.14)和(1099.86±427.39)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SEAP实验显示,PF株可激活TLR2信号(F=483.199,P=0.000),但程度较WT组有下降(P=0.000),激活NF-κB的能力明显受限(F=229.884,P=1.000),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沙眼衣原体质粒缺乏使其感染肺部的致病力减弱,可能与衣原体质粒潜在的致病因子影响TLR2及NF-κB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肺炎 隐匿质粒 新生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