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1例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建邦 郑玉强 +5 位作者 景春梅 杨春梅 燕莎 朱静 田杰 余道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3月、9~11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培养,得到SP进行药...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情况。方法:采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3月、9~11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培养,得到SP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共收集241株SP,红霉素耐药率最高,达97.10%,四环素91.70%、克林霉素89.63%,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利奈唑胺、氯霉素、泰利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敏感率较高,达90%以上;青霉素、美洛培南、头孢吡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47.3%、81.74%、67.22%;主要耐药模式为美洛培南+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21.16%);青霉素敏感菌株和青霉素不敏感菌株相比,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美洛培南、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不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不宜用于儿童SP感染的治疗;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不敏感率较高,应慎重用于经验治疗。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流行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分析
下载PDF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静 朱静 +2 位作者 冷洁 吴英 程昕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515,共4页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PIK3CA-related overgrowth spectrum,PROS)是由于胚胎时期PIK3CA基因激活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属于嵌合体突变,是引起节段性过度生长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PROS的异质性,其发病率被严重低估,因而此病的临床表现...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PIK3CA-related overgrowth spectrum,PROS)是由于胚胎时期PIK3CA基因激活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属于嵌合体突变,是引起节段性过度生长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PROS的异质性,其发病率被严重低估,因而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管理尤其困难。通过对PROS的早期识别、诊断、PI3K/AKT通路异常的发病机制以及围绕该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针对PROS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 PIK3CA基因 信号通路
下载PDF
TPCA1对BMSCs在C6脑胶质瘤细胞模拟的肿瘤微环境中生物学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昔友 朱静 +2 位作者 田杰 谭彬 黎鑫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7期898-905,共8页
该研究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C6脑胶质瘤细胞模拟的肿瘤微环境中恶性转化的规避方法,为BMSCs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实验分为三组:BMSCs与C6脑胶质瘤细胞间接共培养未处理组、间接共培养+DMSO... 该研究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C6脑胶质瘤细胞模拟的肿瘤微环境中恶性转化的规避方法,为BMSCs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实验分为三组:BMSCs与C6脑胶质瘤细胞间接共培养未处理组、间接共培养+DMSO处理组和间接共培养+TPCA1(3-thiophenecarboxamide,2-[(aminocarbony 1)amino]-5-(4-fluoropheny 1)1)处理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STAT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NF-κB(nuclear factor-κB)/p56和C-myc m RNA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P-STAT3、NF-κB/p56和C-myc蛋白质水平。结果表明,实验组中间接共培养+TPCA1处理组细胞的规整性明显比间接共培养未处理组好;间接共培养+TPCA1处理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未处理组;间接共培养+TPCA1处理组细胞STAT3、NF-κB/p56和C-myc m 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TPCA1能改变处于C6脑胶质瘤细胞模拟的瘤肿瘤微环境中的BMSCs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6脑胶质瘤细胞 恶性转化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刺五加苷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月 颜亮 +4 位作者 崔向荣 龙春兰 周琴 田杰 朱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刺五加苷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的BMSCs,培养3代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抗原CD45、CD29、CD90的表达;在经典成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刺五加苷而分为9组:A组(1×10^(–4)mol/L),B... 目的探讨刺五加苷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的BMSCs,培养3代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抗原CD45、CD29、CD90的表达;在经典成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刺五加苷而分为9组:A组(1×10^(–4)mol/L),B组(1×10^(–5)mol/L),C组(1×10^(–6)mol/L),D组(1×10–7mol/L),E组(1×10^(–8)mol/L),F组(1×10^(–9)mol/L),G组(1×10^(–10)mol/L),H组(经典成骨组),I组(阴性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骨形成蛋白(BMP)表达情况,筛选出刺五加苷的最佳诱导浓度。以最佳诱导浓度培养12d后,RT-q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骨涎蛋白(BSP)、骨钙素(OCN)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跨膜受体蛋白1(Notch1)、毛发增强分裂蛋白(Hes1)的蛋白表达水平;第21天时行矿化钙结节茜素红染色。结果第3代BMSCs表面抗原符合干细胞鉴定标准。CCK-8检测结果显示,A、B两组在培养120h后明显抑制了BMSCs的增殖,后期培养中将舍弃A、B两组;而RTqPCR结果显示,添加有刺五加苷的C~G组中,E组BMP表达量最高(4.91±0.46),因此选择1×10^(–8)mol/L作为刺五加苷的最佳诱导浓度进行后续实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E组OSX表达量(30.72±1.96)明显高于I组(1.02±0.27)和H组(9.99±0.59,P<0.05),BSP表达量(8.15±0.47)高于I组(1.09±0.31)和H组(6.03±0.8,P<0.05),OCN表达量(5.91±0.68)高于I组(1.18±2.91)和H组(3.05±0.53,P<0.05),RUNX表达量(1.99±0.09)虽高于I组(1.02±0.19),却低于H组(2.51±0.06,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E组成骨诱导后Notch1表达量(4608±103)较I组(2638±308)高,却低于H组(5218±182,P<0.05),Hes1表达量(8885±17)较I组(6241±461)增高,却低于H组(12 289±629,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刺五加苷浓度为10–8mol/L时矿化钙结节多于经典成骨组,提示该浓度刺五加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苷 成骨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 被引量:8
5
作者 黎鑫 朱静 +3 位作者 田杰 谭彬 崔向荣 向中平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456-1465,共10页
该研究通过构建高表达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异常微环境模型探讨IGF-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BMSCs作为载体在靶向治疗肿瘤过程中的安... 该研究通过构建高表达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异常微环境模型探讨IGF-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BMSCs作为载体在靶向治疗肿瘤过程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前期实验基础。取分离纯化的大鼠BMSCs,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表面标志,将实验分为4组:BMSCs空白对照组、IGF-1刺激组、IGF-1+LY294002阻断剂组和IGF-1+MK2206阻断剂组。加药处理2周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及凋亡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T-qPCR检测细胞Akt、Bad、Bcl-xl、c-Myc、STAT3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kt、p-Akt、Bad、p-Bad、Bcl-xl、c-Myc、STAT3、p-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IGF-1刺激组细胞与BMSCs空白对照组比较增殖率升高,凋亡率减低;IGF-1刺激组Bad、Bcl-xl、cMyc、STAT3的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BMSCs空白对照组(P<0.05);IGF-1刺激组p-Akt、Bad、p-Bad、Bcl-xl、c-Myc、STAT3、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MSCs空白对照组(P<0.05)。而阻断剂组细胞(IGF-1+LY294002阻断剂组、IGF-1+MK2206阻断剂组)与IGF-1刺激组比较增殖率均降低,凋亡率增高,相关分子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IGF-1能通过活化PI3K/Akt通路,激活下游增殖和凋亡相关分子,从而促进BMSCs增殖,抑制BMS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IGF-1 P-AKT 凋亡
原文传递
C6胶质瘤微环境中大鼠BMSCs恶性转变与NF-κB高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燕莎 朱静 +4 位作者 田杰 张春敏 谭彬 崔建邦 杨春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97-1502,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C6胶质瘤微环境中是否存在NF-κB和STAT3的激活及高表达以及其与BMSCs恶性转变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分4组:实验组(C6与BMSCs间接共培养空白)、空白对照组(BMSCs单独培养)、阴性对照组(大鼠星形胶...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C6胶质瘤微环境中是否存在NF-κB和STAT3的激活及高表达以及其与BMSCs恶性转变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分4组:实验组(C6与BMSCs间接共培养空白)、空白对照组(BMSCs单独培养)、阴性对照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与BMSCs间接共培养)、阳性对照组(C6单独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RT-QPCR检测细胞中NF-κB P65、STAT3、c-Myc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NF-κB P65、STAT3、P-STAT3、c-Myc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90均呈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实验组BMSCs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核质比增大;实验组细胞上清液IL-6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NF-κB P65、c-Myc在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且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BMSCs处在C6胶质瘤微环境中存在NF-κB和STAT3的激活和高表达,且NF-κB的激活及高表达是BMSCs恶性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下载PDF
STAT3异常激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乳腺癌微环境中恶性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玲 朱静 +2 位作者 田杰 谭彬 燕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10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是否存在恶性转变并探究其生物学变化与STAT3异常激活及高表达的关系。方法将hUCMSCs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UCMSCs单独培养)、实验组(hUCMSCs与MCF-7B共培养)和阳性对照组(MCF...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是否存在恶性转变并探究其生物学变化与STAT3异常激活及高表达的关系。方法将hUCMSCs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UCMSCs单独培养)、实验组(hUCMSCs与MCF-7B共培养)和阳性对照组(MCF-7B单独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q PCR检测STAT3及其下游原癌基因c-Myc及抗凋亡Bcl-x L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STAT3、c-Myc和Bcl-x L蛋白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p-STAT3、STAT3、c-Myc和Bcl-x L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hUCMSCs与对照组比较核质比增大,细胞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实验组细胞G1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期和G2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TAT3、c-Myc和Bcl-x L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STAT3、STAT3、c-Myc和Bcl-x L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hUCMSCs在MCF-7B乳腺癌微环境中存在恶性转化趋势,且STAT3的异常激活及高表达是hUCMSCs恶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恶性转化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下载PDF
脑胶质瘤微环境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STAT3过度激活及生物学行为改变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汪玲 朱静 +2 位作者 田杰 谭彬 燕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在U251脑胶质瘤微环境中是否存在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过度激活及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方法:本实验将不同处...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在U251脑胶质瘤微环境中是否存在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过度激活及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方法:本实验将不同处理的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 UCMSCs单独培养)、实验组(hUCMSCs与U251共培养)、阳性对照组(U251单独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qPCR检测STAT3及其下游原癌基因c-Myc和抗凋亡基因Bcl-xl的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激活状态的p-STAT3及c-Myc和Bcl-xl蛋白表达及定位;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实验组h UCMSCs排列紊乱,成簇分布,呈现轻度异型性;实验组细胞周期G1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STAT3、c-Myc和Bcl-xl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p-STAT3、STAT3、c-Myc和Bcl-xl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实验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在U251胶质瘤微环境中存在STAT3的过度激活及生物学行为改变,出现恶性转变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脑胶质瘤微环境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特异分化过程中Akt与Islet-1/GCN5蛋白质复合体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陈雪妮 朱静 +2 位作者 田杰 易勤 黄月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75-685,共11页
该文研究了Islet-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向心肌样细胞特异分化过程中Akt与Islet-1/GCN5(general control of amino acid biosynthesis protein 5)蛋白质复合体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调控机制。该文用过表达Isl... 该文研究了Islet-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向心肌样细胞特异分化过程中Akt与Islet-1/GCN5(general control of amino acid biosynthesis protein 5)蛋白质复合体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调控机制。该文用过表达Islet-1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Islet-1、c Tn T(cardiac troponin T)、Connexin43蛋白质水平,免疫共沉淀技术(Co IP)检测激活或抑制Akt的情况下Islet-1与GCN5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感染过表达Islet-1基因慢病毒的C3H10T1/2细胞形态出现心肌样变,Islet-1、c Tn T、Connexin43蛋白质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在Islet-1蛋白质高峰的第三周时间点,激活或抑制Akt的情况下,Islet-1与GCN5的结合量分别低于或高于未加药处理的细胞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在诱导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向心肌样细胞特异分化过程中Akt的活性与Islet-1/GCN5蛋白质的结合量存在相互拮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et-1 AKT GCN5 免疫共沉淀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原文传递
小剂量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继雷 郑雪香 +1 位作者 钟林平 代继宏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确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4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平...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确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43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平喘、止咳、吸痰、吸氧等对症综合治疗,必要时应用激素及孟鲁司特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3~5 mg/kg,每日1次)口服,连用3 d停4 d为1个疗程,根据患儿病情可适当延长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4. 07%,观察组为93. 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喘息、哮鸣音、湿啰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可一定程度缓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儿童 阿奇霉素
下载PDF
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波 张国强 +3 位作者 李中跃 李俊 余仲苏 朱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6-0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确诊的10例E G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黏膜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4/2016-0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确诊的10例E G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黏膜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儿主要症状为腹痛4例(40%)、腹泻4例(40%)、腹胀2例(20%)、呕吐2例(20%,伴有呕血)、血便2例(20%)、浮肿2例(20%)等.9例(90%)外周血白细胞升高,7例(70%)血小板升高,9例(90%)嗜酸细胞显著升高,4例(40%)大便隐血阳性.腹部彩超:2例肝脏稍肿大,2例腹腔中量积液,1例胃潴留、肠腔淤胀.胃镜检查9例,结肠镜检查1例.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伴点或片状糜烂、溃疡,部分黏膜覆薄白苔;结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红斑和浅表溃疡.病理学检查:发现黏膜较多嗜酸细胞浸润(均≥20个每高倍视野),2例患儿腹水发现大量嗜酸细胞.临床分型:黏膜病变型8例,浆膜病变型2例.给予饮食治疗(氨基酸配方奶粉)和/或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地氯雷他定等),均好转出院,9例无症状复发,1例因进食快餐食品后症状复发.结论儿童EG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升高,内镜和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对EG的确诊有重要意义,饮食干预对部分儿童EG治疗有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饮食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芳 罗顺清 《全科护理》 2019年第10期1172-1174,共3页
阐述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概念、测量工具,综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对于生病患儿父母来说,疾病不确定感是一个主要问题,不仅导致父母产生负性情绪,还影响父母的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评估疾病不确定感水... 阐述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概念、测量工具,综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对于生病患儿父母来说,疾病不确定感是一个主要问题,不仅导致父母产生负性情绪,还影响父母的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评估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来源,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不确定感 父母 量表 应用现状 临床护理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拮抗地塞米松抑制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凋亡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韵婷 胡婕 +7 位作者 邹文静 丁凤霞 田代印 应林燕 代继宏 罗征秀 符州 牛超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5期911-917,共7页
该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对GCs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过度凋亡的拮抗作用。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0μmol/L地塞米松(Dex)、1μmol/L ATRA处理细胞,体外培养16HBE细胞,分为Dex组、ATRA组... 该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对GCs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过度凋亡的拮抗作用。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0μmol/L地塞米松(Dex)、1μmol/L ATRA处理细胞,体外培养16HBE细胞,分为Dex组、ATRA组、Dex+ATRA组和Control组。采用TUNEL法检测16HBE细胞凋亡情况,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的情况,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凋亡蛋白Caspase-3和其水解片段Cleaved-caspase-3的水平。相较于Control组, Dex组的TUNEL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Annexin V阳性蛋白明显上调,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 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的水平明显增高;联合ATRA则可以显著减轻Dex引起的这个趋势。因此, Dex可以导致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过度凋亡,而ATRA可以削弱Dex的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全反式维甲酸 地塞米松 凋亡
原文传递
西罗莫司治疗婴幼儿卡梅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家健 周德凯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5-58,共4页
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指的是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gioendo-thelioma,KHE)或者丛状血管瘤(tufted angioma,TA)基础上伴发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身血小板减少的一类疾病2),病变部位多位于躯... 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指的是在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gioendo-thelioma,KHE)或者丛状血管瘤(tufted angioma,TA)基础上伴发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身血小板减少的一类疾病2),病变部位多位于躯干四肢,腹膜后及内脏器官偶见报道。初期表现为婴幼儿躯干四肢皮肤及皮下无痛性硬块,质韧,边界不清,表面紫色或者红色,皮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婴幼儿 KMP
下载PDF
对线粒体医学会原发性线粒体病患者管理标准专家共识的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艺 洪思琦 蒋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87-892,共6页
原发性线粒体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致死及致残率高。该病常见多系统受累,非常有必要进行全面评估及多学科管理。线粒体医学会(MMS)2017年发表《原发性线粒体病患者管理标准:线粒体医学会共... 原发性线粒体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致死及致残率高。该病常见多系统受累,非常有必要进行全面评估及多学科管理。线粒体医学会(MMS)2017年发表《原发性线粒体病患者管理标准:线粒体医学会共识声明》,给出基于共识的推荐意见,用于指导该病患者的常规管理及护理。该文主要根据该共识对原发性线粒体病常见受累器官系统的筛查及管理进行解读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病 管理 指南 共识
下载PDF
66家医疗机构儿童疼痛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35
16
作者 沈巧 郑显兰 +2 位作者 林紫 李霞 冷虹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调查国内医院儿童疼痛管理的实践现状,为制定儿童疼痛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疼痛管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分别对全国66家医疗机构的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33家综合医院... 目的:调查国内医院儿童疼痛管理的实践现状,为制定儿童疼痛管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疼痛管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分别对全国66家医疗机构的护理部主任和科室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33家综合医院、21家儿科专科医院和12家妇幼保健院,包括PICU、NICU、儿内科、儿外科、门诊、综合儿科共492个科室。其中有42家医疗机构(63.64%)开展了儿童疼痛管理。但仅8家医疗机构(12.12%)实现了患儿疼痛评估全覆盖,包括全部门诊和住院患儿。39家医疗机构(59.09%)制定了疼痛管理相关制度或流程。调研科室中,有300个科室(60.98%)未进行常规性的疼痛评估。疼痛评估工具和镇痛方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尚未做到儿童疼痛管理全覆盖,儿童疼痛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有必要建立规范统一的儿童疼痛管理方案或相应指南,提高儿童疼痛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疼痛管理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旭 芦起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3-64,I0001,I0002,共4页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约60%的足月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在早产儿中这一比例高达80%[1-2]。新生儿黄疸常表现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新生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血脑屏障,导致胆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约60%的足月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在早产儿中这一比例高达80%[1-2]。新生儿黄疸常表现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新生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血脑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3]。自1958年Cremer首次发现光疗可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以来,光疗凭借有效、无创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式[4]。胆红素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异构和氧化作用转变为可溶性的产物,并将这些产物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5]。光疗的有效性取决于光源颜色(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光的辐照度)、光照面积以及光照时间同。近年来,为黄疸患儿选择光疗的最佳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光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带来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未结合胆红素 神经系统后遗症 胆红素脑病 游离胆红素 新生儿期 光疗 血脑屏障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燕 吴利平 +2 位作者 林琴 马勤香 王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目的: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方法:基于文献研究、临床调研,结合自我管理理论、奥马哈成效评价系统拟定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初稿,选取我国6个地区19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 目的: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方法:基于文献研究、临床调研,结合自我管理理论、奥马哈成效评价系统拟定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初稿,选取我国6个地区19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各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筛选,并通过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分析专家咨询结果的可信度。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0%和1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87,Kendall’s W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级指标的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得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包括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成效评价指标(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1型糖尿病个案管理照护方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可为儿童1型糖尿病的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家庭为中心 1型糖尿病 儿童 个案管理 德尔菲法
下载PDF
3~12岁儿童眼轴长度、晶状体屈光力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阳 赵汝莲 皮练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1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 目的:探讨3~12岁儿童屈光参数发育特点,分析其与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600例(120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为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按SE分成5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屈光力与各屈光参数的关系。结果: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SE(F=131.5,P<0.001)及晶状体屈光力(F=276.4,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眼轴长度(F=235.02,P<0.001)、前房深度(F=228.7,P<0.001)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角膜曲率(F=0.01,P=0.66)变化稳定。3组SE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0、-0.85、-0.81,均P<0.001),与晶状体屈光力呈正相关(r=0.98、0.92、0.91,均P<0.001)。轻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存在相关性(r=-0.545、0.601,P<0.001);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屈光力与SE存在相关性(r=-0.675、0.784,P<0.001)。矫正年龄和性别后,眼轴长度解释了SE 73.6%的变异,晶状体屈光力可解释SE 86.5%的变异。结论: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屈光力是影响屈光发育和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屈光不正 近视 眼轴长度 晶状体屈光力
原文传递
儿童疼痛管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沈巧 郑显兰 +1 位作者 李霞 冷虹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疼痛管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为构建适合我国儿童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临床实践指南14份,涉及致痛性操作、儿童疼痛表达方式、疼痛管理... 目的分析儿童疼痛管理相关临床实践指南,为构建适合我国儿童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临床实践指南14份,涉及致痛性操作、儿童疼痛表达方式、疼痛管理原则、参与人员、疼痛评估、疼痛干预、记录、培训8个方面。结论现有的儿童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其内容存在很大的变异性。应整合最佳证据,并结合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儿童疼痛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疼痛管理 临床实践指南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