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1区CREB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韦永琼 曾照芳 +1 位作者 陈力学 申崇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痴呆(V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海马CREB的改变,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 vessels obstruction,2-VO)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8周后采用Morris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记忆行为,海马HE染色检测神经... 目的:观察缺血性痴呆(V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海马CREB的改变,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 vessels obstruction,2-VO)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8周后采用Morris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记忆行为,海马HE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PCR及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l区CREB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大鼠认知功和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海马区CREB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2-VO法成功制作了缺血性痴呆大鼠模型。模型大鼠脑内海马区CREB水平明显下降,其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海马区CREB表达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CREB 海马CAL区 水迷宫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郭金英 陈彦 +3 位作者 文阳安 姜习新 刘靳波 涂植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活化血小板测定值的差别及使用阿司匹林防治血栓的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26例肿瘤患者和6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量,以及服用阿司匹林后的变化。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的活化血... 目的: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活化血小板测定值的差别及使用阿司匹林防治血栓的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26例肿瘤患者和6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量,以及服用阿司匹林后的变化。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的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P<0.05),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外周血的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P<0.05),有血栓的肿瘤患者的活化血小板经过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测定活化血小板可以预测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风险性的大小。同时,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外周血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 阿司匹林 恶性肿瘤 血栓
下载PDF
藏花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罗春丽 赵培 +3 位作者 胡宏波 吕纯芳 冀慧莹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研究藏花素(Crocin)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是否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藏花素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形态学手段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动力学。荷瘤小鼠模型建立,测定藏花素处理后荷瘤小鼠体内... 目的:研究藏花素(Crocin)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是否具有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藏花素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形态学手段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动力学。荷瘤小鼠模型建立,测定藏花素处理后荷瘤小鼠体内抑瘤率。结果:藏花素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并可导致其形态学的改变;藏花素作用后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对照组裸鼠肿瘤的平均体积明显大于藏花素处理组裸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裸鼠生长抑制率为27.8%。结论:体内外实验证明,藏花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花素 膀胱移行细胞癌 T24细胞 增殖抑制
下载PDF
VEGF对白血病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伶 李维 +1 位作者 涂植光 黄宗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对白血病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K562细胞经5μmol/L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处理24h,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V...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对白血病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K562细胞经5μmol/L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处理24h,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水平。以正常K562细胞诱生的白血病DC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AS-ODN处理的白血病DC的免疫表型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和RT-PCR分析培养12h时白血病DC内NF-κB转录活性和Flt-1mRNA水平。结果AS-ODN处理使K562细胞VEGF蛋白分泌量较K562细胞组显著下降(P<0.05)。与K562-DC比较,AS-ODN处理的免疫表型(CD40、CD86、CD83、HLA-DR)表达明显上调。在不同DC/T值(1:10~1:40)时,MLR实验中AS-K562-DC组刺激指数(S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培养12h时AS-K562-DCNF-κB转录活性较K562-DC明显增高(P<0.05),而Flt-1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白血病细胞VEGF表达,下调VEGF能够增强白血病DC免疫表型的表达,提高DC抗原提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反义寡核苷酸 树突状细胞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凯 尹一兵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558,共4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 分型
下载PDF
用FRET方法研究与Mps1蛋白有相互作用的CENP-E蛋白结构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子杰 翁亚光 +5 位作者 李素彦 施琼 蔡燕 刘斌 张燕 阎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4,共7页
目的:探索与Mps1蛋白有相互作用的CENP-E蛋白结构域。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CENPE2(674~1085位氨基酸)、pEGFP-CENPE3(1200~2134位氨基酸)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采用受体漂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法(FRET方法),检测EGFP-CENPE2、EG... 目的:探索与Mps1蛋白有相互作用的CENP-E蛋白结构域。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CENPE2(674~1085位氨基酸)、pEGFP-CENPE3(1200~2134位氨基酸)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采用受体漂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法(FRET方法),检测EGFP-CENPE2、EGFP-CENPE3和Mps1间的能量转移率(Ef),进一步用免疫共沉淀方法验证FRET的实验结果。结果: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与Mps1都存在着共定位;FRET检测结果显示EGFP-CENPE3和Mps1间的能量转移率为[(12.63±0.48)%,n=30],pEGFP-CENPE2和Mps1间的能量转移率为[(3.07±0.21)%,n=30],与对照组[(2.96±0.27)%,n=30]比较pEGFP-CENPE3和Mps1间的能量转移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EGFP-CENPE3与Mps1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FRET技术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了EGFP-CENPE3与Mps1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P-E Mps1 蛋白质相互作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原文传递
着丝粒特异性蛋白CENP-Ⅰ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蔡燕 翁亚光 +3 位作者 施琼 徐远久 刘子杰 王应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用RT-PCR的方法从Hela细胞总RNA中获得编码CENP-Ⅰ蛋白第1-293位氨基酸的CENP-ⅠcDNA序列,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法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内;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Ni2+-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 用RT-PCR的方法从Hela细胞总RNA中获得编码CENP-Ⅰ蛋白第1-293位氨基酸的CENP-ⅠcDNA序列,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法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内;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Ni2+-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质;用纯化的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琼脂糖免疫双扩法和Western blot鉴定得到高效价的特异性抗CENP-Ⅰ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特异性蛋白质 CENP-Ⅰ 染色体不稳定性
下载PDF
RNA干扰PLCε诱导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懿 罗春丽 +1 位作者 郭永灿 欧俐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以RNA干扰沉默人源磷脂酶Ce(phospholipase Cepsilon,PLCε)基因表达后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重组阳性质粒pGenesil-PLCε(以下简称P)和阴性质粒pGenesil-NP(以下简称NP)转染BIU-87细胞... 目的探讨以RNA干扰沉默人源磷脂酶Ce(phospholipase Cepsilon,PLCε)基因表达后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重组阳性质粒pGenesil-PLCε(以下简称P)和阴性质粒pGenesil-NP(以下简称NP)转染BIU-87细胞48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PLCε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结果转染P质粒后可明显抑制PLCε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率分别为78.7%和76.6%;流式细胞术显示P质粒转染组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呈明显G0/G1期阻滞,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电镜观察P质粒转染组细胞可见凋亡小体。结论:RNA干扰沉默PLCε基因表达可诱导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CB 凋亡 PLCε SHRNA
下载PDF
亚硒酸钠诱导K562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毅 阳强 +1 位作者 黄琳 卢贤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亚硒酸钠作用K56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电镜和TUNEL法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Bcl-2和Bax的mRNA表达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亚硒...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亚硒酸钠作用K56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电镜和TUNEL法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Bcl-2和Bax的mRNA表达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亚硒酸钠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其凋亡。20μmol/L亚硒酸钠作用K562细胞48h后,Bcl-2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硒酸钠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活化Caspase-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K562 凋亡
下载PDF
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编码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金英 陈彦 +3 位作者 刘靳波 姜习新 陈曼 涂植光 《右江医学》 2007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扩增人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HspA)编码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为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p基因组DNA中扩增热休克蛋白A(HspA)基因片段,目的基因经SacⅠ和Xho... 目的扩增人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HspA)编码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为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p基因组DNA中扩增热休克蛋白A(HspA)基因片段,目的基因经SacⅠ和XhoⅠ双酶切、纯化后,插入pET32a(+)载体。以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表达。结果经PCR、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p HspA编码基因,与GenBank报道的相比较,核酸同源性达98%。经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3 KD,其中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3 KD。结论成功地克隆并表达了Hp HspA编码基因,为HspA蛋白质疫苗的研制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热休克蛋白A 重组载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妮妮(综述) 林婴(综述) +1 位作者 杨正林(审校) 尹一兵(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约1/3为遗传性因素。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C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CC)和X连锁遗传(XLCC),其中以ADCC最为常见。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报道了人...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约1/3为遗传性因素。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C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CC)和X连锁遗传(XLCC),其中以ADCC最为常见。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报道了人类ADCC的14种基因的数10种突变。现就ADCC在分子遗传学上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遗传学 基因 显性 染色体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BubR1在乳腺癌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
12
作者 王稣佳 胡敏 +5 位作者 章帆 施琼 罗进勇 周兰 张彦 翁亚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bR1在乳腺癌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ubR1基因的特异性干扰RNA(siRNA)片段,连接入穿梭质粒后,包装成腺病毒(Ad-BubR1-siRNA),感染MCF-7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期检查点蛋白BubR1在乳腺癌细胞发生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ubR1基因的特异性干扰RNA(siRNA)片段,连接入穿梭质粒后,包装成腺病毒(Ad-BubR1-siRNA),感染MCF-7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评价BubR1干扰对MCF-7细胞BubR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通过cck8试验、染色体计数分析、细胞集落生成试验、Hochest染色和细胞划痕试验评价干扰BubR1后,MCF-7细胞在紫杉醇作用下增殖、染色体稳定性、凋亡及迁移能力等生物学功能。结果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1010 pfu/ml,其能有效抑制BubR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干扰BubR1表达后,MCF-7细胞在紫杉醇作用下表现为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集落生成能力增强,凋亡能力下降。结论下调BubR1基因可能导致乳腺癌细胞MCF-7对紫杉醇的耐药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BUBR1 紫杉醇 抗药性 肿瘤 RNA 小分子干扰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胡敏 宋培培 +3 位作者 湛晓琴 吕自兰 章帆 翁亚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9,BMP 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克隆、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用AdGFP和AdBMP 9分别感染3株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ECA109、KYSE150和KYSE180,并设不感染病毒的...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9,BMP 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克隆、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用AdGFP和AdBMP 9分别感染3株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ECA109、KYSE150和KYSE180,并设不感染病毒的3种细胞作为对照,采用RT-PCR法检测AdBMP 9感染的3株细胞中BMP 9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MTT法检测病毒感染细胞0~96h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平板克隆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并对3组ECA109细胞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 AdBMP 9感染的3株细胞中BMP 9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均明显提高。与AdGFP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细胞相比,3种细胞在过表达BMP 9后,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均下降(下降率达70%以上),且克隆细胞团明显变小;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AdBMP 9感染的ECA109细胞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上升,S期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 BMP 9可明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9 食管鳞状细胞癌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虹 钟敏 +2 位作者 舒朝忠 陈淑惠 尹一兵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1-663,666,共4页
目的比较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L-J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直接试验(MTD)的检出率、检测时间等,探讨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以建立的结核二聚体蝎型探针荧... 目的比较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L-J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直接试验(MTD)的检出率、检测时间等,探讨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以建立的结核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基础,对43例结核确诊患者的标本及11例非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抗酸染色、L-J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直接试验(MTD)进行比较。结果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能快速准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的TB-DNA。其标准品浓度在102~106copies/μl时,方法能够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阳性检出率(100%)显著高于抗酸染色法(16.28%)和培养法(37.21%)的检出率,与MTD试验的检出率(100%)一致。MTD试验检测时间约4~5h,而二聚体蝎型探针FQ-PCR检测约需80min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检测费用仅为MTD的1/4。结论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定量PCR用于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检测具有快速价廉、敏感特异的特点,该方法作为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诊断新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PCR 二聚体蝎型探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