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5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小鼠肺癌血管生长和VEGF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91
1
作者 徐晓玉 严鹏科 +1 位作者 陈刚 廖端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实体肿瘤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 ,川芎嗪注射液 5 0、10 0、2 0 0mg·kg-1·d-1腹腔注射2 1d后 ,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 ,并用Wes...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实体肿瘤及其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 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造模 ,川芎嗪注射液 5 0、10 0、2 0 0mg·kg-1·d-1腹腔注射2 1d后 ,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及微血管密度 ,并用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 川芎嗪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肿瘤体积、重量和肺转移灶数 ,并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 ,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与转移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 ,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LEWIS肺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川芎嗪和丹参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抑制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71
2
作者 陈刚 徐晓玉 +1 位作者 严鹏科 廖端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 (TMP)、丹参注射液对小鼠 L ewis肺癌生长和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 C57BL小鼠 L ewis肺癌模型 ,分别 ip TMP 5 0 ,10 0 ,2 0 0 mg/(kg· d) ,丹参注射液 5 ,10 ,2 0 g/(kg· d) ,共2 1d,检测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TMP组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体积、质量、肺转移灶数、肿瘤 MVD和 VE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 ;丹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MP可抑制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作用机制与抑制 VEGF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丹参对小鼠 L 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丹参 LEWIS肺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释义 被引量:64
3
作者 梁煜 林代华 王清 《中医药学刊》 CAS 2003年第4期588-588,599,共2页
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有阳气虚阴寒盛理论、瘀血理论、痰瘀相关理论等。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及现代实验研究 ,可知在众多的冠心病发病机理中 ,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 ,因之而产生的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冠心病... 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有阳气虚阴寒盛理论、瘀血理论、痰瘀相关理论等。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及现代实验研究 ,可知在众多的冠心病发病机理中 ,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 ,因之而产生的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冠心病发病机理中 ,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 ,该观点及因之而产生的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冠心病的思想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气虚血瘀可能兼挟痰浊、阴虚、气郁等病理改变 ,在以益气活血为根本法则的基础上 ,兼治痰浊、阴虚、气郁等 ,由此阻断冠心病的病机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 冠心病 病机 释义
下载PDF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被引量:83
4
作者 程永 王竹行 +1 位作者 唐成林 余曙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筋实质指向与模型建构、经筋病理过程假说(分外周经筋病理与中枢经筋病理两大部分),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病理过程进行验证。结果:经筋临床运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对经筋病理研究方面十分薄弱,经筋实质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学说、神经学说、神经筋肉统一学说等方面;而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中枢经筋(手阳明经筋头部相交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在脑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经筋主要为筋肉系统;外周经筋病理三期过程即"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等假说,经临床验证有其合理性。对外周经筋病进行三期分治(瘀沫期采用毫针温针经脉压痛点针刺法、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与刺络放血减张法、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温通"解结"法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风病"中枢经筋"病理过程早期为"热毒水瘀"的"级联形成"与中后期"痰瘀水"胶结;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从经筋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①益气血、生髓充脑、温通经络;②通调跷脉;③温通督脉;④调理经筋——温通解结与神经干刺激法。结论: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假说与外周经筋病三期病理过程假说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现实意义,值得观注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临床运用 实质 经筋生理 病理 外周经筋病 三期病理机制 针刺法 中风病 痉挛性运动障碍
下载PDF
甘草的药理作用概述 被引量:55
5
作者 许秋霞 邹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年第7期450-451,共2页
关键词 甘草 药理作用 肾上腺皮质 激素
下载PDF
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64
6
作者 谢洪武 陈日新 +3 位作者 徐放明 宋云娥 唐曦 李腊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验证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30例,均选取犊鼻、阳陵泉、足三里及患侧鹤顶穴,热敏灸组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常规艾灸组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 目的:验证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30例,均选取犊鼻、阳陵泉、足三里及患侧鹤顶穴,热敏灸组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常规艾灸组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cm进行温和灸。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步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热敏灸组以上各指标较常规艾灸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热敏灸组有效率为90.0%(27/30),常规艾灸组为73.3%(22/30),热敏灸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艾灸组(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常规艾灸疗法,能更好地改善KO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热敏穴 艾灸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洪蕾 冼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治未病 理论研究
下载PDF
SD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0
8
作者 龚彪 李长清 黄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 目的探索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方法按照文献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中动脉。结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栓线插线时的大出血,以及有时栓线无法正确插入颈内动脉。除了用血管夹夹闭颈总、颈内动脉外,直接在颈总、颈内动脉套上一根丝线牵拉,既有助于手术分离,又有助于控制出血;遇到栓线插入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有效地消除颈内动脉痉挛,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预先在颈总、颈内动脉套线,可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出血。插线困难时,颈总、颈内动脉的复流可以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SD大鼠 线栓法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艾灸前后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宋云娥 徐放明 +4 位作者 唐成林 陈日新 易洋 李腊梅 罗天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3-758,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原发性痛经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并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原发性痛经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并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艾灸关元穴前后的脑功能活动,从脑代谢活动强度的角度探讨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别在艾灸关元穴前及艾灸关元穴5 min后进行rsfMRI扫描,采用ALFF算法进行数据处理,进行艾灸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艾灸前后ALFF值改变情况。结果:关元穴艾灸后ALFF信号显著活跃的脑区为:右侧扣带回、左侧岛叶、左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钩回、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P<0.05,校正后);显著抑制的脑区为:左侧枕叶、右侧额上回、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右侧小脑后叶山坡、右侧颞上回(P<0.05,校正后)。结论:运用rsfMRI ALFF算法可以对艾灸关元穴引起的脑活动改变情况进行研究。艾灸关元穴引起了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的功能变化,为临床上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关元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下载PDF
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周萍 陈欧娜 +4 位作者 苏咏梅 向阳红 吴渝梅 胡红 周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4-789,共6页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组44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温...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组44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温经散寒通络汤和针灸治疗。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在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上均有较大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休息痛、肿胀个数、肿胀指数、压痛个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肝肾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双手握力及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的改善、病情活动的控制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经散寒通络汤 针灸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周萍 胡红 +2 位作者 郭明军 曾志华 陈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63-3665,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针药组增加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针药组增加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骨密度变化,骨代谢生化指标(Ca、P、ALP、BGP)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西药组的80%(P〈0.05);针药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腰椎L1~4及全髋骨密度升高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Ca和BGP升高高于西药组,ALP降低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变化不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改善腰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骨密度,增强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补肾壮骨汤 针灸 阿仑膦酸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从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探讨肝经与额叶联系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易洋 徐放明 +8 位作者 谢洪武 宋云娥 吕发金 谢鹏 杨德兰 林云 冯伟 胡皓 孙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及肝经与额叶的联系。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2例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组(氟西汀)、针药组(太冲穴联合氟西汀)及针刺组(太冲穴),每组14例,疗程均...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及肝经与额叶的联系。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2例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组(氟西汀)、针药组(太冲穴联合氟西汀)及针刺组(太冲穴),每组14例,疗程均为1个月,运用3.0T磁共振方法,分别对相应脑区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的方法分析数据,各组治疗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并将治疗后的图像与汉密尔顿(HAMD)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针药组左侧额叶(BA6、BA9、BA48)、右侧额叶(BA4、BA46)、双侧顶下小叶(BA40、BA48)、楔前叶(BA7)、后扣带回(BA31)、左侧枕叶(BA17)及右侧枕叶中部(BA18)的fALFF值降低(P<0.05);药物组右侧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枕叶(BA17)的fALFF值降低(P<0.05);针刺组左侧额叶(BA10)、右侧额叶(BA45)、左侧枕叶(BA19)、右侧枕叶中部(BA17)、左侧楔前叶(BA7),后扣带回(BA31)的fALFF值降低(P<0.05)。针药组及针刺组的左侧额叶fALFF值均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药物组左侧额中回、左侧顶叶、左侧枕叶fALFF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针刺联合抗抑郁药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针刺或药物治疗;额叶功能的改变与病情程度相关;肝经与额叶之间存在较为广泛的联系,可能是针刺太冲穴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针刺 额叶 肝经
下载PDF
26种活血化瘀中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王淑美 徐晓玉 +2 位作者 陈伟海 季业伟 叶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1-403,407,共4页
目的: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法从26种活血化瘀中药中初筛血管生成抑制剂。方法:试验组分别为26种活血化瘀中药,所用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溶解成饱和溶液,汤剂制成含生药2g/ml的水煎醇沉液,注射液、... 目的: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ChorioallantoicMembrane,CAM)法从26种活血化瘀中药中初筛血管生成抑制剂。方法:试验组分别为26种活血化瘀中药,所用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溶解成饱和溶液,汤剂制成含生药2g/ml的水煎醇沉液,注射液、口服液、膏剂用原药物浓度。种鸡蛋孵化7天,建立CAM模型,按20μl胚加药液于明胶海绵载体上,每日1次,连续3天。孵化第10天,计数CAM载体周围5mm的血管分支点。结果:15种活血化瘀中药CAM的血管分支点数量降低(P<0.05)。结论:榄香烯乳剂、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阿魏酸钠、雷公藤多苷片、火把花根片、祖师麻片、复方斑蝥胶囊、大黄广廿灬虫虫丸、大活络丸、复方丹参滴丸、七厘散、活血通脉片、三棱丸及桃红四物汤Ⅱ号具有抑制CAM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药 抗血管生成 鸡胚绒毛尿囊膜 药物筛选
下载PDF
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4
14
作者 周萍 李风华 曾志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各7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复方汤剂的熏洗治疗,针灸组给予针刺次髎、长强等穴位,针药组给予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各组治疗时间均为20 d。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各70例,中药组给予中药复方汤剂的熏洗治疗,针灸组给予针刺次髎、长强等穴位,针药组给予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各组治疗时间均为20 d。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改善、复发情况。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中药组72.86%、针灸组71.4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等临床体征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针药组对临床体征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9、12个月后,针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及针灸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法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针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针灸 中药熏洗法 针药联合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浅谈产后出血的监测与护理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杨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4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经验进行探讨。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2%~3%,出血原因为宫缩无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发生和产后2h留产房观察是产后出血...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监测和护理措施。方法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经验进行探讨。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分娩总数的2%~3%,出血原因为宫缩无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发生和产后2h留产房观察是产后出血早期诊断的关键,预防重点在于加强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及早发现并正确处理,加强护理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监测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强度电针对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刘祖丽 唐成林 +3 位作者 余敏 侯懿煊 刘仁建 郜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6-240,共5页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通过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睡眠节律紊乱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及受体(GABRA1)的影响,初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失眠大鼠下丘脑GABRA1 mRNA表达改变.研究发现,对氯苯丙氨酸(PCPA)化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细胞染色较浅,且表达量减少,GABRA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电针治疗5 d后,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深,表达量较多,GABRA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2 V电针刺激作用比1 V电针刺激更为明显.结果表明电针可增加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及受体的表达,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且2 V电针刺激效果优于1 V电针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失眠 下丘脑 γ-氨基丁酸(GABA) 受体(GABRA1)
下载PDF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罗华丽 李荣亨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手针组,后两组隔天治疗1次,9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选穴分为两组:1)梁丘、血海、支沟、外关等;2)公孙...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手针组,后两组隔天治疗1次,9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选穴分为两组:1)梁丘、血海、支沟、外关等;2)公孙、内庭、丰隆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组采用电针(疏密波,强度2-5 mA,频率0.8-3 Hz)双侧天枢、腹结等穴,轮流给予。手针组在电针的相同穴位上行平补平泻手法,每10 min捻转1次,每次1 min,频率100-120次/min,留针30 min。治疗前后采血对患者瘦素及脂联素值以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电针组与手针组瘦素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电针组瘦素值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脂联素值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1,0.05),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和手针均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病人血中瘦素含量,升高脂联素含量,电针效果明显优于手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电针 手捻针 瘦素 脂联素
下载PDF
不同强度电针对肥胖大鼠血脂、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余敏 肖晓秋 +4 位作者 唐成林 刘祖丽 侯懿烜 郜婕 刘仁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电针(5 V)组、弱电针(2.5 V)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高脂饲...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肥胖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强度电针的效应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电针(5 V)组、弱电针(2.5 V)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高脂饲料喂养。电针组取"足三里""三阴交"穴,采用不同强度电针,每日1次,每次15 min,连续治疗14 d。观察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血脂和血糖的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附睾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及MCP-1 mRNA、TNF-α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强电针组和弱电针组肥胖大鼠电针治疗后体质量、Lee’s指数、TG、TC、LDL-C、Glu及MCP-1 mRNA、TNF-α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P<0.05),HDL-C明显升高(P<0.01,P<0.05),且强电针组优于弱电针组(P<0.05,P<0.01)。Glu含量两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单纯性肥胖大鼠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强电针组比弱电针组效果好,其作用机制与对脂肪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脂肪组织 炎性细胞因子 血脂 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培土生金”法之探讨 被引量:39
19
作者 杨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4-1075,共2页
从来源、生理及病理基础、理论依据、所属方剂、药物配伍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培土生金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 探讨
下载PDF
针刺少阳经穴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李学智 刘旭光 +3 位作者 宋文忠 唐勇 曾芳 梁繁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4-859,共6页
目的:观察人脑对循经取穴针刺的响应特征,探讨循经取穴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扫描,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 目的:观察人脑对循经取穴针刺的响应特征,探讨循经取穴的中枢神经取效机制。方法:对6例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取少阳经穴风池、外关、阳陵泉作为治疗穴位,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扫描,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对重建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并与健康人脑功能成像进行比较,观察针刺前后偏头痛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针刺后患者的脑干、脑岛等疼痛矩阵脑区的兴奋区明显减少,脑功能减低区以右侧颞叶为主转变为双侧颞叶对称区域。结论:针刺少阳经对慢性偏头痛镇痛作用的可能靶点是脑桥、脑岛、额叶前部等脑区,针刺后引起双侧颞区脑代谢减低的转变可能是针刺足少阳经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对脑内能量代谢的协调再分配起到整体、良性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内葡萄糖代谢 少阳经 慢性病 体层摄影扫描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