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叶菜用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茜 黎华 +2 位作者 杨洪霞 廖采琴 徐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 【目的】探讨叶菜用甘薯茎尖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及不同采收时期茎尖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为叶菜型甘薯品种在重庆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引进叶菜用甘薯品种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与当地常用品种万薯7号进行生长期性状比较及品种、密度两因素试验,调查地上部主要形态特征,计算试验期间8次茎尖采收鲜产量总和,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可食茎尖10 cm部分干物质、维生素C(V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并进行食用品质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下,3个甘薯品种茎尖产量均表现为27.0万株/ha〉22.5万株/ha〉18.0万株/ha。与对照万薯7号相比,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地上部植株生长旺盛,藤叶产量均超过60000.00 kg/ha,茎尖食味清香,颜色翠绿,综合评分满分。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鄂菜薯1号和福菜薯18干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0.55%和9.26%(鲜基),Vc平均含量为455.13和420.58 mg/kg(鲜基),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7.54%和6.49%(干基),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4.63%和25.53%(干基),粗纤维平均含量为11.28%和12.88%(干基);在6-9月间随采收月份的延迟,茎尖干物质增加,水分减少,粗纤维含量增加,Vc含量表现为8-9月高于6-7月,可溶性糖含量以8月最高,6-8月茎尖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9月。【结论】在栽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a范围内,3个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茎尖产量较高,食用口感好,营养丰富,是适宜在重庆地区推广种植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用甘薯 茎尖产量 栽培密度 食用品质
下载PDF
渝马铃薯3号新品种茎尖脱毒及快繁技术 被引量:7
2
作者 徐茜 黎华 +2 位作者 梁峰铭 刘文惠 王祖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93-2099,共7页
【目的】探索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渝马铃薯3号茎尖脱毒及快繁技术,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诱导培养获得的渝马铃薯3号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式、6-BA与NAA不同组合对茎尖诱导的效果;以MS+0.1mg/LNAA... 【目的】探索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渝马铃薯3号茎尖脱毒及快繁技术,为其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诱导培养获得的渝马铃薯3号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式、6-BA与NAA不同组合对茎尖诱导的效果;以MS+0.1mg/LNAA为基本培养基,分别研究单因素6-BA(0~2.0mg/L)、KT(0~2.0mg/L)、琼脂(4.5~6.5g/L)、白糖(20.0~40.0gm)对渝马铃薯3号增殖快繁的影响,同时采用6-BA、KT、琼脂、白糖4因素进行L9(3。)正交试验,筛选增殖快繁的最适培养基。【结果】在75%酒精30S、10%NaCIO 3~10min及0.1%HgCI:5-8min4种不同组合中,以75%酒精30s+10%NaCIO 3min+0.1%HgCl2 5min组合的茎尖污染率最低,仅为5.O%,成活率最高,为73.33%。MS+6-BA1.0mg/L+NAA0.2mg/L培养基为渝薯3号茎尖诱导最适宜培养基,芽诱导率为32.58%。在MS+白糖30.0g/L+琼脂6.0g/L+NAA0.1mg/L中添加6-BA1.5mg/L或KT1.5mg/L,诱导获得的增殖苗表现苗壮叶大;在MS+白糖30.0gm+NAA0.1mgm培养基中添加琼脂4.5gm,诱导的增殖苗生长最佳;在MS+琼脂6.0g/L+NAA0.1mg/L培养基中添加白糖40.0gm,试管苗生长健壮。正交试验结果表明,MS+NAA0.1mg/L+6.BA1.5mg/L+KT1.5mg/L+白糖25.0g/L+琼脂5.5g/L培养基为渝薯3号最适宜快繁培养基,诱导苗表现株高、苗壮、叶片大。【结论】筛选获得的渝马铃薯3号茎尖消毒组合、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可为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马铃薯3号 茎尖 消毒方式 芽诱导 增殖培养
下载PDF
重庆市菜用大豆高产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曾新宇 宗洪霞 +3 位作者 张莉 孙学映 朱体超 黄成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91-95,共5页
从国内引进8个菜用大豆品种,2016-2017年对其在重庆市的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2018年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鲜9号和交大11号表现优良,适宜重庆市种植;浙鲜9号的施肥量、田间密度、播种期对产量均有明显影响,迟播对产量影响... 从国内引进8个菜用大豆品种,2016-2017年对其在重庆市的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2018年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鲜9号和交大11号表现优良,适宜重庆市种植;浙鲜9号的施肥量、田间密度、播种期对产量均有明显影响,迟播对产量影响大。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期确定、密度控制、水肥管理、杂草管理、采收期确定、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市菜用大豆高产配套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菜用大豆 高产品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雄穗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及遗传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冯云超 余志江 +5 位作者 霍仕平 晏庆九 向振凡 张芳魁 羊炼 张兴端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以短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WZ08X38和长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BS1074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春... 以短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WZ08X38和长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BS1074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春播和夏播玉米的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E-0和E-3,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和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春播结果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0.831,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679和-0.025,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40.955%、60.657%和52.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02%、14.298%和25.642%,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59.03%、25.03%和22.02%;夏播结果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180和-0.651,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是27.295%、26.997%和39.05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01%、0.001%和0.001%,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72.74%、72.95%和6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效应
原文传递
37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兴端 向振凡 +6 位作者 霍仕平 张健 杨洪霞 冯云超 余志江 晏庆九 张芳魁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0期43-49,共7页
为评价37个玉米新品种(组合)的耐旱性潜力,采用4种控水处理对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穗长、秃尖长、行粒数、百粒重、ASI和单株产量6个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水分胁迫使玉米品种抽丝散粉间隔期延... 为评价37个玉米新品种(组合)的耐旱性潜力,采用4种控水处理对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穗长、秃尖长、行粒数、百粒重、ASI和单株产量6个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水分胁迫使玉米品种抽丝散粉间隔期延长,秃尖变长,结实率降低,行粒数减少,籽粒变小,百粒重下降,单株产量降低。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分析,‘帮豪玉509’、‘忠玉9号’、D36、BH0310和D30综合耐旱性较强,D23、D3、D26和BH3404综合耐旱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产量 隶属值 耐旱性
下载PDF
荫湿环境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霍仕平 张芳魁 +5 位作者 晏庆九 向振凡 冯云超 张兴端 张健 余志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6期79-84,共6页
荫湿寡照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为明确荫湿环境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主要组成性状的影响。笔者比较了30个玉米自交系和18个杂交种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自然环境比较,荫湿环境下杂... 荫湿寡照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为明确荫湿环境对玉米籽粒产量及其主要组成性状的影响。笔者比较了30个玉米自交系和18个杂交种在荫湿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组成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自然环境比较,荫湿环境下杂交种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降低72.2%、41.90%、25.95%、53.79%、64.81%和14.69%,差异极显著;自交系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减少66.97%、34.69%、28.82%、48.49%、62.03%和6.40%,差异极显著或显著。采用综合耐荫湿系数和t检验将18个杂交种评定为耐荫湿性强的品种有5个,耐荫湿性中的品种有7个,耐荫湿性弱的品种有6个;30个自交系评定为耐荫湿性强的有8个,耐荫湿性中的有10个,耐荫湿性弱的有1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荫湿环境 自然环境 综合耐荫湿系数
下载PDF
玉米矮杆突变体DN132610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及遗传效应分析
7
作者 张瑞芳 冯云超 +2 位作者 尹启诗 赵文 羊炼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3期114-118,共5页
为了培育矮杆玉米品种,用栽培种材料DN132610和突变体材料DN132610-1杂交获得6个世代群体,探究突变体株高遗传特性。以P_(1)、P_(2)、F_(1)、B_(1)、B_(2)、F_(2)6个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分离分析软件进行联合分析。结... 为了培育矮杆玉米品种,用栽培种材料DN132610和突变体材料DN132610-1杂交获得6个世代群体,探究突变体株高遗传特性。以P_(1)、P_(2)、F_(1)、B_(1)、B_(2)、F_(2)6个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分离分析软件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矮化突变体最适遗传模型为E-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11.20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28.303和-15.840,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26%、30.06%和76.8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8.06%和0%,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分别占42.74%,41.88%和23.15%。上述试验表明,控制玉米株高的2对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较高,B_(1)、F_(2)多基因遗传率为0%,且玉米株高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可结合环境鉴定,早期对株高性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遗传效应 主基因+多基因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XZ966-14的利用潜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霍仕平 冯云超 +3 位作者 晏庆九 羊炼 向振凡 张芳魁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以美国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创制出自交系XZ966-14,经改良后育成WZ049、WZ0714、WZ126、WZ1422和WZ1423共5个衍生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测定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配合力,应用全基因组SNP芯片技术检测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 以美国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创制出自交系XZ966-14,经改良后育成WZ049、WZ0714、WZ126、WZ1422和WZ1423共5个衍生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测定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配合力,应用全基因组SNP芯片技术检测XZ966-14及其衍生系的遗传潜势。结果表明,XZ966-14产量配合力高,与Reid、旅大红骨种质衍生系杂交有较强杂交优势。该自交系的衍生系产量配合力好,与旅大红骨种质衍生系、PN(PA和PB)种质衍生系杂交有较强杂交优势。全基因组SNP芯片检测结果显示,WZ049、WZ0714、WZ126在第1~10染色体上均遗传了XZ966-14基因组片段,其长度占整条染色体总长的比例最大为100%,最小为3.04%;XZ966-14第4、6、7染色体上具有较强的遗传传递能力,能将其大部分甚至全部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给所有衍生系;第2、3染色体也有较强的遗传传递能力,能将其大量遗传信息传递给大部分衍生系。在产量配合力育种方面,XZ966-14还有较大的育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衍生系 配合力 遗传潜势 利用潜势
原文传递
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芳魁 霍仕平 +5 位作者 张兴端 晏庆九 向振凡 张健 余志江 冯云超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利用引进的紫黑色种皮玉米随机交配群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单株自交选择,培育出紫色中脉稳定纯系06Z-2。以06Z-2(P2)和白色中脉自交系L-24(P1)为材料,创制出F1、F2、BC1和BC2群体,对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引进的紫黑色种皮玉米随机交配群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单株自交选择,培育出紫色中脉稳定纯系06Z-2。以06Z-2(P2)和白色中脉自交系L-24(P1)为材料,创制出F1、F2、BC1和BC2群体,对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中脉性状属于显性单基因遗传,分离世代中紫色中脉株数与白色中脉株数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第一定律,且遗传稳定,易于转育。深入开展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与应用研究,对于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防杂保纯、进行种子纯度鉴定、保护知识产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紫色中脉 性状 遗传
下载PDF
氮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水稻性状的差异性
10
作者 严明建 胡景涛 +3 位作者 黄文章 吕直文 雷树凡 黄成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0期47-49,共3页
[目的]为氮高效材料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选取3个类型、16份不同质源的水稻材料进行氮胁迫处理,研究氮胁迫对不同材料、不同性状的影响程度及3个时期叶绿素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经济性状中,有效穗受害减幅最大,平均值达到10.08%;其... [目的]为氮高效材料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选取3个类型、16份不同质源的水稻材料进行氮胁迫处理,研究氮胁迫对不同材料、不同性状的影响程度及3个时期叶绿素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经济性状中,有效穗受害减幅最大,平均值达到10.08%;其次为穗实粒数,平均值为4.78%,而千粒重与穗长减幅最小。3种不同类型材料在3个时期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存在一定差异性,在分蘖盛期差异不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相对受害率大小为:常规稻>杂交稻>粳稻,特别是分蘖盛期和成熟期粳稻在倒2叶表现出较强的的耐性。4个性状相对值平均值的变化与齐穗期倒2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值的大小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利用倒2叶叶绿素含量大小可以判断水稻材料对氮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氮胁迫 差异性
下载PDF
低氮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冯云超 余志江 +5 位作者 霍仕平 张兴端 张健 晏庆九 向振凡 张芳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81-387,共7页
为分析低氮胁迫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和近红外分析技术,以3种类型6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当施氮量由450 kg/hm2逐渐降为0 kg/hm2时,各类型品种籽粒产量和籽... 为分析低氮胁迫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和近红外分析技术,以3种类型6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当施氮量由450 kg/hm2逐渐降为0 kg/hm2时,各类型品种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有降低趋势,淀粉含量有上升的趋势,但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与正常施氮(450 kg/hm2)相比,在较强低氮胁迫下(45 kg/hm2),2013年和2014年高产耐低氮玉米品种产量分别降低22.15%和11.96%,蛋白质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9.74%和5.82%,在极端低氮胁迫下(0 kg/hm2),2014年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25.91%和14.57%,均小于高产不耐低氮类型和低产不耐低氮类型玉米品种;在较强低氮胁迫处理(45 kg/hm2)时,淀粉含量品种间增幅范围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2.32%~2.89%和1.20%~1.51%,增幅较小。低氮胁迫对品质影响效应为蛋白质>淀粉>脂肪。高产耐低氮品种在氮胁迫条件下仍能获得比其他类型品种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氮 产量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不同类型玉米品种
下载PDF
玉米果穗露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及遗传效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云超 晏庆九 +4 位作者 张芳魁 霍仕平 向振凡 羊炼 张兴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2-28,共7页
为了培育果穗不露顶玉米品种,以长露顶玉米自交系WZ06X97和不露顶玉米自交系WZ098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果穗露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果穗露顶的... 为了培育果穗不露顶玉米品种,以长露顶玉米自交系WZ06X97和不露顶玉米自交系WZ098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果穗露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果穗露顶的最适遗传模型是E-0,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4.61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680和-0.742,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是60.41%,81.28%和83.9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6.74%,5.90%和5.04%,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2.85%,12.82%和10.97%;上述结果表明,玉米果穗露顶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果穗露顶性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露顶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效应
下载PDF
猪-沼-玉(米)生态农业模式效应分析
13
作者 徐燕 邱诗春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24-25,47,共3页
连续7 a的定点系统研究表明,猪-沼-玉(米)生态模式每年粮食产量可增加4%左右,化肥用量减少30%左右,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氮、磷的迁移、淋失,减少面源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模式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