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l金属间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综述
1
作者 陈维铅 喇培清 +1 位作者 李亚明 许世鹏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42-153,共12页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良好等优点,且成本低廉,成为镍基高温合金潜在的替代结构材料。综述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元素掺杂/微合金化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涂层的室温脆性、高温强度、界面结...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抗高温氧化和耐腐蚀性良好等优点,且成本低廉,成为镍基高温合金潜在的替代结构材料。综述了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元素掺杂/微合金化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及涂层的室温脆性、高温强度、界面结合、抗高温氧化及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设计了第一性原理研究B2型Fe-Al合金耐氯化盐腐蚀机理的理论计算方案,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应用于Fe-Al合金及涂层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 界面强度
下载PDF
铝、铬元素对热轧态Incoloy800H合金耐碳酸熔盐腐蚀行为研究
2
作者 曹峻嘉 余海存 +4 位作者 高云滕 李海啸 李亚峰 许世鹏 喇培清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96-106,共11页
金属合金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会受到熔盐腐蚀,导致其寿命缩短。为了延长Incoloy 800H合金在碳酸熔盐腐蚀中的使用寿命,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制备了不同Al、Cr含量的Incoloy 800H(800H)合金,通过XRD、SEM、TEM等分析测试手段,探究Al... 金属合金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会受到熔盐腐蚀,导致其寿命缩短。为了延长Incoloy 800H合金在碳酸熔盐腐蚀中的使用寿命,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制备了不同Al、Cr含量的Incoloy 800H(800H)合金,通过XRD、SEM、TEM等分析测试手段,探究Al、Cr元素对800H合金耐碳酸熔盐腐蚀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650℃的碳酸熔盐[32.1%(质量分数,下同)Li_(2)CO_(3)+33.4%Na_(2)CO_(3)+34.5%K_(2)CO_(3)]中浸泡240 h后,Al含量为3%的800H合金的腐蚀速率为1071.00μm/a,当铬含量为2.75%时的800H合金的腐蚀速率为359.56μm/a,腐蚀产物主要为LiFeO_(2)和NiO。这是由于随着Al含量的增加,试验钢基体表面形成的Al的氧化物钝化膜更厚更致密,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Cr含量的降低会减少可溶性Cr氧化物的生成,使其他保护性氧化层生成的含量增加,减少基体中Fe元素的析出,从而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loy 800H 合金 热轧 碳酸熔盐腐蚀 铝元素 铬含量
下载PDF
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动态逆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3
作者 甄亮 冯永保 +2 位作者 李淑智 何祯鑫 韩小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7-125,共9页
针对现有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受模型中存在非仿射问题和控制增益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动态逆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动态逆控制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状态和总和... 针对现有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受模型中存在非仿射问题和控制增益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动态逆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动态逆控制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状态和总和扰动,动态逆用以求解非仿射情况下的控制律。通过仿真试验表明,悬架系统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明显改善,定量分析得到半主动动态逆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的车体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与被动悬架和半主动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相比,分别下降了38.9%、17.8%,悬架动行程下降了7.8%、1.8%,车轮动变形下降了26.5%、11.5%,半主动动态逆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性能明显优于被动悬架和半主动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因此,动态逆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既解决了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模型中存在的非仿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经典线性自抗扰控制中控制增益标称值选取困难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 磁流变阻尼器 动态逆自抗扰控制 非仿射系统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变桨距加载系统流量补偿方法研究
4
作者 甄亮 党坤 +2 位作者 程明杰 方占萍 李玉宏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7-1062,共6页
对于大型风力机变桨距加载系统,由于变桨距负载位置的扰动产生了流量波动,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采用压力伺服阀和流量伺服阀并联结构,补偿了产生的强迫流量,从而减小了加载系统产生的多余力。通过MATLAB仿真,在加载频率增大到10 Hz时,... 对于大型风力机变桨距加载系统,由于变桨距负载位置的扰动产生了流量波动,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采用压力伺服阀和流量伺服阀并联结构,补偿了产生的强迫流量,从而减小了加载系统产生的多余力。通过MATLAB仿真,在加载频率增大到10 Hz时,产生的多余力小于给定输入的10%,多余力的抑制效果明显,满足动态加载系统所要求的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阀并联结构有效地补偿了流量波动,抑制了加载系统产生的多余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风力机 加载系统 双阀并联 多余力抑制
下载PDF
Ti/Al过渡层对共掺杂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永 孔翠翠 +7 位作者 李晓伟 孙丽丽 郭鹏 周佳 李玉宏 李文献 汪爱英 柯培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8-275,共8页
目的研究Ti/Al过渡层对不同溅射电流下的Ti/Al共掺杂DLC薄膜的成分、结构、机械性能和结合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性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在316L基底上沉积含有Ti/Al过渡层的Ti/Al共掺杂DLC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 目的研究Ti/Al过渡层对不同溅射电流下的Ti/Al共掺杂DLC薄膜的成分、结构、机械性能和结合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性离子束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在316L基底上沉积含有Ti/Al过渡层的Ti/Al共掺杂DLC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及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薄膜的界面形貌及键态结构。采用辉光放电光谱仪对样品成分进行深度分析,纳米压痕仪测量薄膜硬度及弹性模量,划痕测试系统测量膜基结合力,残余应力仪测量薄膜内应力。结果与未添加过渡层相比,添加Ti/Al过渡层对薄膜的结构和机械性能影响较小,且均在溅射电流为2.5 A时有最优的机械性能;然而,溅射电流为2.5 A时,添加过渡层使结合力从54.5 N提高到了67.2 N,提高了19%,残余应力从1.28 GPa降低到了0.25 GPa,降低了80%。结论 Ti/Al过渡层可缓解因DLC薄膜和基体的晶格匹配差异和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的高界面应力。在薄膜与基底界面,过渡层呈现典型柱状晶结构,可促进膜基界面间的机械互锁,显著改善薄膜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而不损伤其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Ti-Al共掺杂 过渡层 结合力 残余应力 机械性能
下载PDF
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许世鹏 李兴东 +3 位作者 李玉宏 周峰 马超 魏芳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应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为核心,着力构建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创新体系。文章首先概述了建设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的意...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应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为核心,着力构建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创新体系。文章首先概述了建设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的意义,并详细阐述了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标及重点内容,分析了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业务架构,进而总结了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试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平台运行经费保障能力有限;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针对问题提出加强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完善平台运行机制;保障平台运行经费;加强人才队伍等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技术 创新平台 平台建设 平台业务架构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国武 陈维铅 《甘肃科技纵横》 2023年第11期20-25,共6页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CSP),与热储能结合能够满足夜间发电需求,可实现连续、可持续性发电,输出稳定、高品质电能,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技术类型,按太阳能集热方...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简称CSP),与热储能结合能够满足夜间发电需求,可实现连续、可持续性发电,输出稳定、高品质电能,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热发电集热技术类型,按太阳能集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塔式、槽式、线性菲涅尔和蝶式4种发电类型。我国光热发电开发利用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四。分析了我国光热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光热发电的开发利用提出展望,降本提效是光热发电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然途径,高效储热介质的开发利用成为促进光热发电降本提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发电技术 聚光集热类型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下载PDF
基于STM32单片机智能台灯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艳峰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3年第3期142-143,146,共3页
针对目前我国学生近视率呈现上升趋势、学生坐姿不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智能台灯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人体检测模块判断是否有人,实现对台灯亮灭的控制;通过自动调光模块实时检测环境光照强度,利... 针对目前我国学生近视率呈现上升趋势、学生坐姿不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智能台灯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人体检测模块判断是否有人,实现对台灯亮灭的控制;通过自动调光模块实时检测环境光照强度,利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对台灯的亮度进行调节。通过按键模块切换到手动模式,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手动调节台灯亮度。通过坐姿调整模块检测人体到台灯的距离,若小于参考值则报警提醒。结果表明,该智能台灯控制系统,通过对台灯亮度和使用者坐姿的调节,使使用者处于亮度适宜,坐姿实时纠正的环境中学习,可以改善学生人群的近视、坐姿不良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单片机 坐姿调整 自动调光 脉冲宽度调制
下载PDF
不同煤质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忠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23期92-94,共3页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质来说,制浆的难易程度不同。本文就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质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煤浆 流变特性 成浆难易 哈氏可磨性指数
下载PDF
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秀 陈洪卓 +1 位作者 李亚明 罗刚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4,257,共7页
茜素红(Alizarin Red S)具有毒性高、结构复杂以及化学需氧量(COD)大的特点,是水中难处理的污染物之一。本文采用三醛基间苯三酚和溴化乙锭作为构筑单元,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一种二维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EB-COF,并通过X射线衍射、... 茜素红(Alizarin Red S)具有毒性高、结构复杂以及化学需氧量(COD)大的特点,是水中难处理的污染物之一。本文采用三醛基间苯三酚和溴化乙锭作为构筑单元,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一种二维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pEB-COF,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谱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将制备的TpEB-COF作为固体吸附剂应用对水中茜素红的吸附,考察了吸附时间和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pEB-COF对于茜素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效率为82.8%,最大吸附量为828mg/g。本研究可为COFs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参考,拓展了离子型COFs材料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共价有机框架 茜素红 吸附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基于遗传算法与模式搜索法组合的MPPT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缑新科 马士伟 +2 位作者 陈维铅 李琪飞 许世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94,共4页
针对传统单一MPPT算法无法兼顾动态性和稳态性的问题,尝试将传统遗传算法与模式搜索法进行组合应用于光伏发电MPPT控制,技术原理是当系统靠近功率曲线两端时采用遗传算法跟踪,当系统位于最大功率点附近采用模式搜索法跟踪.通过MATLAB/Si... 针对传统单一MPPT算法无法兼顾动态性和稳态性的问题,尝试将传统遗传算法与模式搜索法进行组合应用于光伏发电MPPT控制,技术原理是当系统靠近功率曲线两端时采用遗传算法跟踪,当系统位于最大功率点附近采用模式搜索法跟踪.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分别对比研究了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模糊控制法与组合算法跟踪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的输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和模式搜索法的组合算法与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和模糊控制法等传统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稳定性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跟踪 遗传算法 模式搜索法 光伏发电系统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优化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国武 张世增 陈维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8期113-116,共4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解决方案,在大规模新能源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光伏发电技术原理,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及优化控制策略,指出:光伏发电系统并网优化控制对...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解决方案,在大规模新能源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光伏发电技术原理,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技术及优化控制策略,指出:光伏发电系统并网优化控制对提升电能质量、提高系统发电效率、实现与电网协调运行具有较大作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规模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高素质运维人才及团队建设,有利于甘肃省整县屋顶光伏发电工程的推进与应用,确保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高效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原理 系统组成 并网技术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一个有极限的单调增加数列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天虎 岳志明 秦天像 《大学数学》 2018年第2期80-84,共5页
证明了{n(16n^2+4n+3)/16n^2-4~n+3^(1/2) integral from 0 to π/2 sin^nxdx}为严格单调增加数列,且极限为π/2^(1/2),因而得π(16n^2+36n+23)/2(n+1)(16n^2+28n+15)^(1/2)<integral from 0 to π/2 sin^nxdx<π(16n^2-4n+3)/2n(... 证明了{n(16n^2+4n+3)/16n^2-4~n+3^(1/2) integral from 0 to π/2 sin^nxdx}为严格单调增加数列,且极限为π/2^(1/2),因而得π(16n^2+36n+23)/2(n+1)(16n^2+28n+15)^(1/2)<integral from 0 to π/2 sin^nxdx<π(16n^2-4n+3)/2n(16n^2+4n+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调数列 数列极限 不等式
下载PDF
摩擦非线性对大型风力机变桨距电液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甄亮 方占萍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5,共7页
建立了大型风力机电液变桨距加载系统的半物理仿真模型,将其等效为一个单摆负载,介绍了单摆负载电液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单摆负载的运动规律,建立了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单摆负载支撑处的非线性因素,详... 建立了大型风力机电液变桨距加载系统的半物理仿真模型,将其等效为一个单摆负载,介绍了单摆负载电液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单摆负载的运动规律,建立了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单摆负载支撑处的非线性因素,详细分析了单摆负载中的摩擦非线性对加载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非线性 大型风力机 变桨距 动态加载
下载PDF
环境温度和来流双重作用下的风力机性环境温度和来流双重作用下的风力机性能能
15
作者 任小勇 李玉军 刘艳峰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8-1204,共7页
文章以现有风力机变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变来流和环境温度的风轮性能试验,流固耦合计算选用workbench2021平台中的Fluent模块和Transient Structural模块来完成。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模型和试验的功率、升力系数的最大误差... 文章以现有风力机变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变来流和环境温度的风轮性能试验,流固耦合计算选用workbench2021平台中的Fluent模块和Transient Structural模块来完成。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模型和试验的功率、升力系数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7%,5.8%,平均误差分别为2.2%,3.4%;在额定风速10 m/s位置风轮达到最大功率2.5 kW,攻角为14°时,升力系数最大为1.05。来流风速对尾流区旋涡强度影响较为明显,来流风速越高,同一位置坐标叶片表面压力越大,叶轮尾部速度衰减越小,叶片所受最大应力和变形量与来流风速成正比关系;环境温度越低,同一位置坐标叶片表面压力越大,叶片所受最大应力和变形量与环境温度成反比关系,环境温度为-20~20℃时,由温度引起的最大应力、变形量波动分别为1.45%和2.37%,该结果对风力机在恶劣环境中的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环境温度 振动 试验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冷变形与时效对Cu-15Cr-Ce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亚明 李文生 +3 位作者 李文有 陈维铅 李涛 章慧成 《中国稀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9-1177,I0004,共10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拉力试验机、金属电导仪研究了冷变形量与时效处理Cu-15Cr-0.1Ce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15Cr-0.1Ce合金经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后性能显著提高,形成弥散分布的纤维相是该合...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拉力试验机、金属电导仪研究了冷变形量与时效处理Cu-15Cr-0.1Ce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15Cr-0.1Ce合金经冷变形和时效处理后性能显著提高,形成弥散分布的纤维相是该合金获得高强度高硬度的重要原因,同时时效处理促进Cu基体中固溶原子大量析出,减少电子散射率,使得导电率升高。当变形量(η=6)+(550℃,1 h)时效处理后综合性能最佳,强度、导电率、硬度、伸长率分别达到802 MPa,72.8%IACS,28HRC,8.45%。在此基础上,建立起Cu-15Cr微观组织演化模型,解释其纤维组织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Cu-15Cr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汽车起重机变幅系统平衡阀的动态性能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振伟 马忠孝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7年第3期96-103,共8页
针对汽车起重机克服反向负载时,升降油缸易出现爬行、低频抖动等现象,研究了一种汽车起重机变幅系统的平衡阀结构,建立了平衡阀的数学模型,通过AME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平衡阀控制特性、负载-流量特性、控制腔压力阶跃上升/下... 针对汽车起重机克服反向负载时,升降油缸易出现爬行、低频抖动等现象,研究了一种汽车起重机变幅系统的平衡阀结构,建立了平衡阀的数学模型,通过AME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平衡阀控制特性、负载-流量特性、控制腔压力阶跃上升/下降响应和抑制负载波动响应。做了平衡阀台架试验,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相比得到,数值误差较小,平衡阀开闭特性、过补偿能力和微动特性较好,平衡阀抗干扰能力、对负载波动抑制能力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幅系统 台架试验 微动特性 负载波动
下载PDF
Ag掺杂非晶碳膜结构、力学与电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仁德 郭鹏 +3 位作者 左潇 许世鹏 柯培玲 汪爱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3,共7页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溅射靶电流实现了不同Ag掺杂含量0.7at%~41.4at%非晶碳膜(a-C:Ag)的可控制备,并系统研究了Ag含量对薄膜组分、结构、机械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薄膜的电学特性。结果表明:当Ag含量在0.7at%~1.2at%时, Ag...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改变溅射靶电流实现了不同Ag掺杂含量0.7at%~41.4at%非晶碳膜(a-C:Ag)的可控制备,并系统研究了Ag含量对薄膜组分、结构、机械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薄膜的电学特性。结果表明:当Ag含量在0.7at%~1.2at%时, Ag原子固溶于非晶碳基质;当Ag含量在13.0at%~41.4at%范围,薄膜中出现尺寸约为6nm的Ag纳米晶。随着Ag含量增加,碳网络结构的sp2团簇尺寸增大,结构无序度降低。应力测试表明,在低Ag含量范围, Ag原子固溶于碳膜网络结构中,起到枢纽作用,促进碳网络结构键长、键角畸变弛豫,从而降低薄膜应力。随着Ag含量增加,部分Ag原子将形成Ag纳米晶粒,薄膜通过Ag纳米晶与非晶碳界面处的滑移以及扩散作用释放过高的畸变能降低应力。Ag含量为37.8at%时,在11.6K附近,薄膜出现金属?半导体特性转变。而Ag含量为41.4at%的薄膜,在2~400 K测试温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半导体特性,其中在164~400 K范围内,薄膜表现出典型的热激活导电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碳 银掺杂 结构表征 机械特性 电学特性
下载PDF
0.4MW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应用及消纳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莉 李玉宏 +1 位作者 陈维铅 许世鹏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年第20期102-104,共3页
通过对酒泉地区校园中的一处0.4MW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和消纳情况进行分析,对光伏建筑一体化这种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 消纳 效率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基于油液和振动信号分析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振伟 程明杰 甄亮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19期70-71,共2页
基于油液信号和振动信号分析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式,兼顾两种技术的优点,对齿轮箱的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 油液信号 振动 故障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