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吡喹酮治疗牛脑包虫病 被引量:1
1
作者 格日勒图 王多军 +3 位作者 孙长春 代占柱 哈斯础鲁 那木扎布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25,共1页
牛脑包虫病(多头蚴病)在我盟大部分养牛地区危害严重,尤其近年来家犬的增多,使牛脑包虫发病率逐渐上升,病牛的死亡率达100%,经济损失极为严重。虽然手术疗法可以医治,但由于虫体寄生部位的不同。
关键词 牛病 牛脑包虫病 吡喹酮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牧区野生狼体内发现狼旋尾线虫
2
作者 王安 康育民 +5 位作者 王海鹰 许忠霞 安娜 孟林娜 包明友 郭秀芬 《兽医导刊》 1998年第4期33-33,共1页
狼旋尾线虫(Spirocerca lupi.rudolphi,1809)隶属旋尾科(Spiruridae.oerley,1885)旋尾属(Spirocerca.railliet et henry,1911)。1986年,我们对大兴安岭林牧区经济动物寄生虫作了调查,共剖检野生狼尸体5只,其中呼盟牧区3只,鄂伦春旗林区... 狼旋尾线虫(Spirocerca lupi.rudolphi,1809)隶属旋尾科(Spiruridae.oerley,1885)旋尾属(Spirocerca.railliet et henry,1911)。1986年,我们对大兴安岭林牧区经济动物寄生虫作了调查,共剖检野生狼尸体5只,其中呼盟牧区3只,鄂伦春旗林区2只。在一只狼尸体内发现该虫体。宿主:狼;寄生部位:胃;感染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牧区 线虫 野生 寄生虫 旋尾科 感染率 虫体 经济动物 寄生部位
下载PDF
牧区羔羊白肌病的流行及防治 被引量:3
3
作者 乌云塔娜 萨茹拉 +2 位作者 钢图雅 萨日娜 包常亮 《兽医导刊》 2013年第2期70-71,共2页
2010年春季羔羊白肌病在牧区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鄂温克旗再次暴发,共有19个苏木、镇的257个羊群发生,患病羔羊3273只,病死2033只,病死率为62.1%。而与以往发病不同的是病羊出现了失明和转圈运动等神经性症状。现将发病... 2010年春季羔羊白肌病在牧区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鄂温克旗再次暴发,共有19个苏木、镇的257个羊群发生,患病羔羊3273只,病死2033只,病死率为62.1%。而与以往发病不同的是病羊出现了失明和转圈运动等神经性症状。现将发病、病因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肌病 羔羊 防治 牧区 鄂温克旗 病死率 发病 运动
下载PDF
不同月龄肉羊肌内结缔组织中Ⅴ型胶原蛋白的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薛文俊 曹欣宇 +5 位作者 吴琼 云月英 乌日罕 贺喜格 包旺山 格日勒图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3,共7页
采用自然放牧条件下的6、9、12、18月龄乌珠穆沁羊,取其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和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提取并分离纯化肌内结缔组织中的Ⅴ型胶原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 采用自然放牧条件下的6、9、12、18月龄乌珠穆沁羊,取其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和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提取并分离纯化肌内结缔组织中的Ⅴ型胶原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热变性温度和氨基酸组成分析,比较各月龄段肉羊不同部位中Ⅴ型胶原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Ⅴ型胶原蛋白主要由α1(Ⅴ)、α2(Ⅴ)、α3(Ⅴ) 3种亚基组成;ST和LD肌内结缔组织中Ⅴ型胶原蛋白的含量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各月龄间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月龄段,ST肌内结缔组织中Ⅴ型胶原蛋白的含量高于LD;FTIR分析表明,各月龄段ST和LD肌内结缔组织中的Ⅴ型胶原蛋白均出现了主要吸收峰酰胺A、B及酰胺Ⅰ、Ⅱ、Ⅲ;ST肌内结缔组织中Ⅴ型胶原蛋白的热变性温度随着月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但9、12月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LD肌内结缔组织中Ⅴ型胶原蛋白的热变性温度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升高,但9、12月龄及12、18月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月龄均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Ⅴ型胶原蛋白的总氨基酸、亚氨基酸及羟脯氨酸含量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且各月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解释了随着肉羊月龄的增加,其骨骼肌肌内结缔组织中Ⅴ型胶原蛋白的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珠穆沁羊 Ⅴ型胶原蛋白 变性温度 氨基酸
下载PDF
疑似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的防治
5
作者 董淑霞 康静 +8 位作者 唐凯宝 巴达木 苏丽伟 关曙光 呼格金 金鹰 米吉德 宋焕军 那顺达赖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年第3期56-56,共1页
1发病过程 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伊和乌拉嘎查位于中俄边境,某牧民家在天然草场上饲养马375匹,牛286头,羊1324只。2007年8月2日,马群中6-9岁的哺乳母马开始陆续发病,笔者于8月22日赶到现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至8月29日控制了疫情... 1发病过程 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伊和乌拉嘎查位于中俄边境,某牧民家在天然草场上饲养马375匹,牛286头,羊1324只。2007年8月2日,马群中6-9岁的哺乳母马开始陆续发病,笔者于8月22日赶到现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至8月29日控制了疫情。此次疫情共有27匹马发病,其中19匹马死亡。对症治疗病马17匹,7匹好转,10匹死亡,治愈率为41%。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 传染性脑脊髓炎 发病过程 中俄边境 天然草场 对症治疗 治愈率 疫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