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看郭沫若的1926-1927——兼论与此相关的史料之解读及补充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07 |
10
|
|
2
|
名人故居纪念馆强化图书资料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郭沫若纪念馆为例 |
陈瑜
|
《博物馆管理》
|
2023 |
1
|
|
3
|
一个历史的文本——《女神》及佚诗编后记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08 |
4
|
|
4
|
20世纪散文思潮的演变 |
李晓虹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5
|
关于郭沫若文献史料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09 |
3
|
|
6
|
二十世纪乡土散文的嬗变 |
李晓虹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7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及版本的几个问题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10 |
2
|
|
8
|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铜尊兽头的连接方式——兼论商周青铜器的焊接技术 |
刘煜
杨树刚
张颖
钟正权
包淑滨
|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9
|
“去国十年余泪血”(下)——郭沫若流亡日本的心路历程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06 |
2
|
|
10
|
群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分析 |
郭平英
|
《郭沫若学刊》
|
2009 |
2
|
|
11
|
经典如何激活——《女神》接受方式的探寻 |
李晓虹
李斌
|
《郭沫若学刊》
|
2011 |
2
|
|
12
|
梁白华与郭沫若早期作品的韩文译介 |
李晓虹
梁楠
|
《郭沫若学刊》
|
2010 |
2
|
|
13
|
关于郭沫若的《芽生の嫩叶》一文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08 |
2
|
|
14
|
“去国十年余泪血”(上)——郭沫若流亡日本的心理历程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06 |
2
|
|
15
|
后现代美学思潮对博物馆的影响 |
赵笑洁
|
《中国博物馆》
|
2001 |
1
|
|
16
|
郭沫若的几次京都之行考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10 |
1
|
|
17
|
《十里松原四首》源出何处? |
蔡震
|
《郭沫若学刊》
|
2007 |
1
|
|
18
|
为人生与为艺术——一个困扰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话题 |
蔡震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1996 |
1
|
|
19
|
从女性创世神话走出的《女神》--《女神》与日本文化之一 |
蔡震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08 |
1
|
|
20
|
在郭沫若晚年作品中阅读中日友好 |
郭平英
|
《郭沫若学刊》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