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中看郭沫若的1926-1927——兼论与此相关的史料之解读及补充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7年第1期20-27,共8页
从与国共两党的关系来看郭沫若在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经历,可以概括为这样一条发展脉络:从赴广东大学任教到参加北伐,国民党人看中并选择了郭沫若,他也选择了国民党,并以该党左派人士的身份投身国民革命之中。在北伐初期以后,郭沫若从蒋介... 从与国共两党的关系来看郭沫若在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经历,可以概括为这样一条发展脉络:从赴广东大学任教到参加北伐,国民党人看中并选择了郭沫若,他也选择了国民党,并以该党左派人士的身份投身国民革命之中。在北伐初期以后,郭沫若从蒋介石的行径中逐渐看出了其反革命的本质而与之决裂,并被开除出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人则选择了他,他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过程的描述,是基于对与之相关史料的发掘,补充,更主要的是对已有史料的考辨与再解读而做出的。郭沫若研究学术领域的史料,还需要做一些基础建设的工作,以期还原于真实的历史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鄣沫若 政治经历 国共关系 史料考辨
下载PDF
名人故居纪念馆强化图书资料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郭沫若纪念馆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瑜 《博物馆管理》 2023年第3期41-50,共10页
名人故居纪念馆专为纪念名人而设,是博物馆体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所纪念者的著作、藏书、档案资料、研究成果是藏品的核心部分。这些图书资料,既是名人故居的特色所在,更是其发挥独特社会教育功能的底蕴所在。尤其对于著作丰厚、文... 名人故居纪念馆专为纪念名人而设,是博物馆体系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所纪念者的著作、藏书、档案资料、研究成果是藏品的核心部分。这些图书资料,既是名人故居的特色所在,更是其发挥独特社会教育功能的底蕴所在。尤其对于著作丰厚、文化影响深远的名人,充分挖掘、整理、研究名人故居的图书资料,对于深化名人研究、强化育人功能、个人化纪念馆建设等都有着重要价值。郭沫若纪念馆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为名人故居纪念馆强化图书资料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资参考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人故居 图书资料 社会教育 郭沫若纪念馆
原文传递
一个历史的文本——《女神》及佚诗编后记 被引量:4
3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2期18-20,共3页
对于郭沫若研究,尤其是郭沫若诗歌创作的研究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前提,即需要阅读、考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历史文本。然而,恰恰因为历史的沧桑,研究者们很难寻觅到郭沫若前期诗歌创作的历史文本,更不要说对他那些散佚的诗作能... 对于郭沫若研究,尤其是郭沫若诗歌创作的研究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前提,即需要阅读、考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历史文本。然而,恰恰因为历史的沧桑,研究者们很难寻觅到郭沫若前期诗歌创作的历史文本,更不要说对他那些散佚的诗作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了。这虽然只是一个史料汇辑整理的问题,却显然又是一个一直让学术感到尴尬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本 《女神》 编后记 郭沫若研究 佚诗 诗歌创作 研究者 学术
下载PDF
20世纪散文思潮的演变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虹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12,33,共5页
纵观 2 0世纪散文的发展 ,可以清晰地看到散文思潮的发展与人的心灵发展相一致 ,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涨落起伏 ,这一过程始终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相伴随。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发展的时代 ,抒发内心情感的散文就得以较大发展 ;反之 ,... 纵观 2 0世纪散文的发展 ,可以清晰地看到散文思潮的发展与人的心灵发展相一致 ,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涨落起伏 ,这一过程始终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相伴随。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发展的时代 ,抒发内心情感的散文就得以较大发展 ;反之 ,在个性被压抑、人的理性之光被遮蔽的情况下 ,散文的发展就会被抑制。五四时期和 2 0年代 ,人的意识的觉醒成为散文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因 ,这一时期的散文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和丰富的个性色彩 ;30、4 0年代散文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家投身社会现实的热情决定了散文由关注内心向关注社会生活转移 ,同时 ,表现为文体的转型 ,即抒情性作品的弱化和杂文、报告文学的兴起 ;建国后前十七年 ,时代“大我”和集体意志淹没了个人情怀 ,最终导致“自我”的彻底遗失 ;新时期散文在较为自由宽松的时代氛围中重现丰富的文化个性 ,形成多种散文形态共存的多元对话局面 ,散文因此迎来真正繁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散文 思潮 心灵之光
下载PDF
关于郭沫若文献史料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9年第2期68-72,共5页
在对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研究的30年历史进程做回顾与总结的时候,对于其中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回顾和思考,当然是应有之义,而且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文献史料 收集整理工作 历史进程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乡土散文的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虹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20世纪散文中,乡土散文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有共同的内在品格,也有不断生成变化的不同的因素。首先,在写作乡村题材的作品时,他们都已离开乡村,出走造成了压力和精神张力。现代乡土散文作家是在承认“乡下人”立... 20世纪散文中,乡土散文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有共同的内在品格,也有不断生成变化的不同的因素。首先,在写作乡村题材的作品时,他们都已离开乡村,出走造成了压力和精神张力。现代乡土散文作家是在承认“乡下人”立场的前提下时时进行精神回望的。其次,就作家笔下的乡村图景而言,现代作家的描写是丰富而复杂的,但都抱有一种悲剧情怀,当代乡村散文经历了从诗意赞美到多种情调共存的过程;再次,现当代都有一些作家有意在乡村描写中寄寓自己的生命理想,表现了具有形上意义的家园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乡土散文 嬗变
下载PDF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及版本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10年第2期39-43,共5页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学术著作中版本变化较为繁复的一本书,至今对于该书的写作、出版及版本情况尚存有疏漏错记或未辨明之处,亦有一些未曾理清,甚至没有被注意到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一梳理,对存在的问题逐一予以考订。
关键词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版本
下载PDF
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铜尊兽头的连接方式——兼论商周青铜器的焊接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煜 杨树刚 +2 位作者 张颖 钟正权 包淑滨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9,18,共14页
本文通过对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的两件方尊的工艺研究,指出这两件方尊的肩部兽头分别是用镴焊及铜焊的方式与器身进行连接的,这就确定把镴焊工艺推到了西周早期。在梳理既往研究史的基础上,探讨了晚商时期使用镴焊技术的可能性,... 本文通过对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的两件方尊的工艺研究,指出这两件方尊的肩部兽头分别是用镴焊及铜焊的方式与器身进行连接的,这就确定把镴焊工艺推到了西周早期。在梳理既往研究史的基础上,探讨了晚商时期使用镴焊技术的可能性,并探讨了铜焊技术和镴焊技术的早期应用以及先秦时期低熔点焊料的材料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子口墓 镴焊 铜焊 铸接 焊料 商周铜器
原文传递
“去国十年余泪血”(下)——郭沫若流亡日本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2
9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6年第4期45-50,共6页
流亡日本的十年,是郭沫若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因为他成就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辉煌,更因为他所走过的心路历程,铸成了他此后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仓促之间选择流亡日本,到为这一文化环境所接纳,郭沫若经历了由大革命期间的慨当... 流亡日本的十年,是郭沫若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因为他成就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辉煌,更因为他所走过的心路历程,铸成了他此后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仓促之间选择流亡日本,到为这一文化环境所接纳,郭沫若经历了由大革命期间的慨当以慷到沉浸于书斋安贫乐道的变化。1935年前后,随着与左联在东京的文化活动日益密切的联系,郭沫若不再甘于寂寞。文学活动的愈益活跃,使他找回了叱咤风云的感觉。走过三个阶段心路历程的流亡生涯,在郭沫若的人生行旅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流亡 心路历程 还原历史
下载PDF
群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平英 《郭沫若学刊》 2009年第2期4-7,共4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成为中国文化出版的中心,出版业异常活跃。一方面,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有影响的出版机构陆续迁抵重庆恢复营业。另一方面,一些文化名人进入出版业,如...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成为中国文化出版的中心,出版业异常活跃。一方面,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有影响的出版机构陆续迁抵重庆恢复营业。另一方面,一些文化名人进入出版业,如陈望道创办了文聿出版社,沈钧儒创办了峨眉出版社,徐悲鸿创办了正风出版社,郭沫若创办了群益出版社,等等。这些以出版新书为主业的中小型民营出版社虽然资金实力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 公司股东 有限 股份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 世界书局
下载PDF
经典如何激活——《女神》接受方式的探寻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虹 李斌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
现代文学作品普遍面临着失去读者,成为风干的知识序列的困境,如何激活经典,点燃人们阅读经典的激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为纪念《女神》出版90周年,郭沫若纪念馆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以《女神》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朗诵表演、教育... 现代文学作品普遍面临着失去读者,成为风干的知识序列的困境,如何激活经典,点燃人们阅读经典的激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为纪念《女神》出版90周年,郭沫若纪念馆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以《女神》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朗诵表演、教育戏剧等多种活动。学者探讨表明《女神》内涵远未穷尽;朗诵表演用声音使平面文字走向立体,感染听众;教育戏剧让诗的意境在孩子的想象中延伸。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接近《女神》、解读《女神》、喜爱《女神》,其相关做法和思考,也为激活经典做出了尝试,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经典激活 接受方式
下载PDF
梁白华与郭沫若早期作品的韩文译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虹 梁楠 《郭沫若学刊》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梁白华是1920-1930年朝鲜最重要的中国文学译介者。而在梁译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郭沫若作品数量最多,体裁也最丰富。包括诗歌3篇、戏剧4部和小说1篇。通过他的译介,朝鲜读者从1922年开始便知道了中国青年诗人郭沫若的名字,随着其多篇译... 梁白华是1920-1930年朝鲜最重要的中国文学译介者。而在梁译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郭沫若作品数量最多,体裁也最丰富。包括诗歌3篇、戏剧4部和小说1篇。通过他的译介,朝鲜读者从1922年开始便知道了中国青年诗人郭沫若的名字,随着其多篇译作的问世,郭沫若在朝鲜的影响也逐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译介 诗歌 戏剧 小说
下载PDF
关于郭沫若的《芽生の嫩叶》一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3期35-39,共5页
一 1922年末,郭沫若应日本大阪《朝日新闻》之约,以H文撰写了一篇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文章,题目作《芽生④嫩叶》,连载于1923年1月1日、2日大阪《朝日新闻》。成仿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翻译成中文,以《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为题... 一 1922年末,郭沫若应日本大阪《朝日新闻》之约,以H文撰写了一篇论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文章,题目作《芽生④嫩叶》,连载于1923年1月1日、2日大阪《朝日新闻》。成仿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翻译成中文,以《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为题,刊载于1923年5月20日第2号《创造周报》。成仿吾在“后识”中写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朝日新闻》 《创造周报》 日本大阪 传统精神 中国文化 成仿吾
下载PDF
“去国十年余泪血”(上)——郭沫若流亡日本的心理历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6年第3期78-85,共8页
流亡日本的十年,是郭沫若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因为他成就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辉煌,更因为他所走过的心路历程,铸成了他此后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仓促之间选择流亡日本,到为这一文化环境所接纳,郭沫若经历了由大革命期间的慨当... 流亡日本的十年,是郭沫若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不仅因为他成就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辉煌,更因为他所走过的心路历程,铸成了他此后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仓促之间选择流亡日本,到为这一文化环境所接纳,郭沫若经历了由大革命期间的慨当以慷到沉浸于书斋安贫乐道的变化。1935年前后,随着与左联在东京的文化活动日益密切的联系,郭沫若不再甘于寂寞。文学活动的愈益活跃,使他找回了叱咤风云的感觉。走过三个阶段心路历程的流亡生涯,在郭沫若的人生行旅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流亡 心路历程 还原历史
下载PDF
后现代美学思潮对博物馆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笑洁 《中国博物馆》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博物馆 后现代美学 艺术 博物馆学
下载PDF
郭沫若的几次京都之行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10年第1期5-10,共6页
从生平史料的角度而言,郭沫若的二十年日本生涯存在有许多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空白点,或是模糊不清之处,他的几次京都之行即是如此。从初渡日本留学先到过京都,再到为联络同仁、文友,组织创造社而专访京都,后来的流亡时期,为从事金文甲... 从生平史料的角度而言,郭沫若的二十年日本生涯存在有许多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空白点,或是模糊不清之处,他的几次京都之行即是如此。从初渡日本留学先到过京都,再到为联络同仁、文友,组织创造社而专访京都,后来的流亡时期,为从事金文甲骨之学的研究,特赴京都做学术寻访,郭沫若的几次京都行,承载了其文学活动和学术经历中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并结成了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日本 京都 生平活动
下载PDF
《十里松原四首》源出何处?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07年第4期73-75,共3页
本文综合考辨了《十里松原四首》与《纪事杂诗》的写作时间,指出《十里松原四首》是从1921年创作的《纪事杂诗》(六首)整理改作得来,因此,《创造十年》中关于《十里松原四首》创作时间的记述当系误记。
关键词 考辨 《十里松原四首》 创作时间
下载PDF
为人生与为艺术——一个困扰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话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3,共3页
时下,在一些有识之士为文学的人文精神之失落的问题忧心忡忡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五四”新文学史上一桩有名的笔墨官司——“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之争。这两个不同时代提出的问题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历史的因果联系。 所谓... 时下,在一些有识之士为文学的人文精神之失落的问题忧心忡忡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五四”新文学史上一桩有名的笔墨官司——“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之争。这两个不同时代提出的问题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历史的因果联系。 所谓文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无非是指在当前这一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商品文化对于文学自身品格的浸淫乃至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人津津乐道于自言自语或大众趣味,文学成了一种“无关心”的自娱、消遣。这同70余年前一批“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为人生 20世纪 人文精神 “五四”新文学 社会转型期 郭沫若 商品文化 大众趣味 笔墨官司
下载PDF
从女性创世神话走出的《女神》--《女神》与日本文化之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震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8年第1期31-41,共11页
《女神》是郭沫若在日本的、也是踏进"五四"新文坛的第一部诗歌作品集(在此之前的《三叶集》只是一部书信合集)。《女神》的出版让郭沫若有了诗人这顶桂冠。所以,从来谈论《女神》的创作,人们都把郭沫若的身份认定为"五... 《女神》是郭沫若在日本的、也是踏进"五四"新文坛的第一部诗歌作品集(在此之前的《三叶集》只是一部书信合集)。《女神》的出版让郭沫若有了诗人这顶桂冠。所以,从来谈论《女神》的创作,人们都把郭沫若的身份认定为"五四"文坛一个新进的诗人。然而,在"五四"新文学史上被称作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的《女神》,是一位留学生在日本九州的博多湾畔创作而成的这一事实,似乎从未被人们有意识地考虑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 三叶集 新诗集 创世神话 诗歌作品 日本文化 博多湾 天照大御神 新文学史 思想启蒙
原文传递
在郭沫若晚年作品中阅读中日友好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平英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1期2-12,共11页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史,人们必定会提到三位中国人的名字:周恩来、郭沫若、廖承志。一位是制订对日关系大政方针的决策者;一位是书写文化交流长卷的大手笔;一位是开拓民间与经济往来的智多星。
关键词 郭沫若 中日友好 晚年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 阅读 中日关系史 对日关系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