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化壳聚糖对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与NF-КB信号分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邓守恒 孙各琴 +3 位作者 朱名安 周有利 邓守明 陈崇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研究硒化壳聚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的影响,并且探讨这种影响与NF-КB信号分子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硒化壳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荧光染色用来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凋亡作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蛋白含量的变... 目的:研究硒化壳聚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的影响,并且探讨这种影响与NF-КB信号分子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硒化壳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荧光染色用来观察药物对细胞的凋亡作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硒化壳聚糖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呈量效、时效关系,硒化壳聚糖200mg/L作用48h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高达90.7±10%;并使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Westernblot的实验结果表明硒化壳聚糖使K562细胞NF-КB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且呈量效关系。结论:硒化壳聚糖可减少进入细胞核内NF-КB的蛋白含量从而下调其下游基因表达,最终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样 慢性 K562细胞 @硒化壳聚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高硒情况下维生素E对幼龄大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守恒 孙各琴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23-26,共4页
研究了高Se或高维生素E下 ,幼龄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及高Se下 ,维生素E对其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将三月龄Wistar大鼠 32只随机分成 4组 :正常饲料组、高Se高维生素E饲料组、高Se饲料组和高维生素E饲料组。饲至十周末 ,处死大... 研究了高Se或高维生素E下 ,幼龄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及高Se下 ,维生素E对其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将三月龄Wistar大鼠 32只随机分成 4组 :正常饲料组、高Se高维生素E饲料组、高Se饲料组和高维生素E饲料组。饲至十周末 ,处死大鼠 ,按试剂盒要求分别取其血液、心、肝、肾制成标本测SOD、CAT活性及MDA、GSH含量。结果表明 ,高Se或高维生素E下饲养下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 ,血液中SOD活性明显下降 ;维生素E能明显抑制高Se大鼠血液中SOD活性的下降。结论 :单独高Se或高维生素E会降低幼龄大鼠的抗氧化活性 ,而维生素E能明显提高高Se下幼龄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大鼠 抗氧化 血液 SOD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RIC-PCR分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裴德翠 王襄 +2 位作者 王金勇 王娅 王淑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79-180,185,共3页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ERIC-PCR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为引物,对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ERIC-PCR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为引物,对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得到指纹图并进行分析。结果122株临床分离株产生42种不同的指纹图,密切接触者指纹图相同或相似,指纹图谱与患者年龄、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种类有关。结论ERIC-PCR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ERIC—PCR 指纹图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切除体表不可扪及的乳腺肿块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文仿 欧琴 +1 位作者 周科 王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151-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可扪及的乳腺肿物B超定位引导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B超高频探头,对43例女性52个临床检查不能触及的乳腺肿物作术前体表定位及肿物周注射美蓝,按定位对52个肿物行切除术。结果:43例患者肿物皆被准确定位切除,52个肿物中... 目的:探讨不可扪及的乳腺肿物B超定位引导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B超高频探头,对43例女性52个临床检查不能触及的乳腺肿物作术前体表定位及肿物周注射美蓝,按定位对52个肿物行切除术。结果:43例患者肿物皆被准确定位切除,52个肿物中病检结果为浸润型导管癌3个,导管内癌4个,小叶原位癌2个,癌变率为17.3%(9/52),多发性乳头状瘤3个,非典型增生19个,纤维瘤8个,纤维囊性乳腺病伴瘤样增生结节6个,正常乳腺组织7个。结论:B超引导对不可扪及乳腺肿物切除准确,方便、经济,可广泛用于乳腺体表不可扪及肿块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物 定位 超声引导
下载PDF
TAT-β-半乳糖苷酶对小鼠生物膜穿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严世荣 严洁 +1 位作者 龚坚 李蓓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3-345,350,共4页
为寻找介导外源蛋白质进入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pET2 8a TAT LacZ重组表达子 ,纯化得到TAT β Gal融合蛋白 ,通过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TAT β Gal能否穿过各组织生物膜及达到各组织的时间、浓度。结果发现TAT β Gal在... 为寻找介导外源蛋白质进入组织细胞的生物学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pET2 8a TAT LacZ重组表达子 ,纯化得到TAT β Gal融合蛋白 ,通过腹腔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TAT β Gal能否穿过各组织生物膜及达到各组织的时间、浓度。结果发现TAT β Gal在短时间内可到达各组织。该研究证明在生物大分子的N 末端加上TAT具有穿透力的蛋白转导区肽段形成的融合蛋白可穿过生物膜到达各组织 ,这一发现为肽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β-半乳糖苷酶 小鼠 生物膜穿透性 pET28a-TAT-LacZ重组表达子 TAT-β-Gal融合蛋白 蛋白转导区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群与泌尿生殖道疾病间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鹏 孙竞 +1 位作者 朱名安 李蓓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究解脲脲原体及其不同的生物群与各类泌尿生殖道疾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液体培养法对260份泌尿生殖道标本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情况进行检测,并针对其多条带蛋白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检测到的解脲脲原体进行分群。结果... 目的:探究解脲脲原体及其不同的生物群与各类泌尿生殖道疾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液体培养法对260份泌尿生殖道标本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情况进行检测,并针对其多条带蛋白基因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将检测到的解脲脲原体进行分群。结果:宫颈炎和习惯性流产、早产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分离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孕症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分群研究发现,在正常人和不孕症患者中主要以生物群1型感染为主,而宫颈炎患者与习惯性流产、早产患者中分离株主要为生物群2型。结论:解脲脲原体是宫颈炎和习惯性流产、早产的重要致病因素,其生物群2型与这两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泌尿生殖道 生物群
下载PDF
低氧对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柯奇周 于红 杨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874-87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低氧环境中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联合BMSCs表面标志物CD106及造血干细胞特异标志物CD34对BMSCs进行鉴定,然后将其放入3%低氧环境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低氧环境中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联合BMSCs表面标志物CD106及造血干细胞特异标志物CD34对BMSCs进行鉴定,然后将其放入3%低氧环境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后的细胞是否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志物。结果经鉴定,培养的BMSCs细胞CD106阳性,CD34阴性。低氧环境中培养7d,部分细胞的形态已发生改变,14d后大部分细胞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神经元样特征,而且NSE呈阳性表达。结论低氧能将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骨髓间充质细胞 分化 神经细胞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裴德翠 王淑兰 +2 位作者 王湘 王娅 王金勇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5期623-624,共2页
目的: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流行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5月门诊痰菌阳性标本,按《全国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的要求,用改良罗氏法进行痰结核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 目的: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流行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6年5月门诊痰菌阳性标本,按《全国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的要求,用改良罗氏法进行痰结核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离率为10.3%,35岁以上分离率高于35岁以下人群,性别无明显差异。耐药率达100%,明显高于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51.7%,与结核分枝杆菌无明显差异。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在肺病患者中分离率高,且多耐药,因此对难治性肺病患者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病 耐药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蓓 刘晶靖 +3 位作者 孙竞 范金明 朱怡 熊琛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 乳胶凝集试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多条带抗原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和重组抗原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竞 吴鹏 +1 位作者 李蓓 吴均竹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体外表达系统克隆、表达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多条带抗原(MB抗原)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方法将MB抗原基因的5′端保守性序列克隆到Gateway系统表达载体pDEST17上,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体外表达系统克隆、表达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多条带抗原(MB抗原)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方法将MB抗原基因的5′端保守性序列克隆到Gateway系统表达载体pDEST17上,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载体携带的6×His标签,纯化体外表达重组蛋白。并将重组蛋白与临床感染Uu的患者血清反应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DNA序列分析证明MB抗原基因5′端414 bp的保守序列成功克隆至表达载体上,SDS-PAGE显示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与MB抗原大小符合。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体外重组表达的MB抗原能够与Uu感染的患者血清反应,提示其抗原性良好。结论解脲脲原体MB抗原的体外表达及其良好的抗原性,有助于建立Uu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多条带抗原 抗原性
下载PDF
高通量蛋白纯化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李蓓 朱怡 +2 位作者 刘玉蓉 金春燕 王娅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89-491,F000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的高通量蛋白纯化的技术平台。方法:利用重组融合蛋白N端所带的6×H is标签,通过96孔板对172个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鼠疫菌蛋白进行高通量纯化。将纯化出的蛋白制备蛋白芯片,与抗6×H is的单抗...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的高通量蛋白纯化的技术平台。方法:利用重组融合蛋白N端所带的6×H is标签,通过96孔板对172个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的鼠疫菌蛋白进行高通量纯化。将纯化出的蛋白制备蛋白芯片,与抗6×H is的单抗反应筛选出能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的蛋白。结果:通过改变细菌培养温度、IPTG诱导浓度等条件,经过三次96孔板纯化,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了对149个重组蛋白的纯化。结论:这种简便、快捷、经济的蛋白高通量纯化技术平台的建立,为大规模蛋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蛋白纯化 蛋白芯片
下载PDF
B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同种特异T细胞膜抗原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永良 邓维秀 +1 位作者 陈永明 何球藻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分析TCV免疫诱导同种免疫反应低下的机制。方法:采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结果:两次的细胞融合中共得到12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为分析抗体在TCV中的作用提供条件。结论:... 目的:为进一步分析TCV免疫诱导同种免疫反应低下的机制。方法:采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结果:两次的细胞融合中共得到12株稳定分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为分析抗体在TCV中的作用提供条件。结论:TCV免疫可引起抗TCV细胞抗体的产生,以同系免疫的方法得到的活化B细胞用于B细胞杂交生产单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单克隆 杂交瘤 B细胞 T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1960份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琛 邓维秀 +1 位作者 陈绪云 徐首林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调查HBV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中感染情况及疫苗效果。方法:用ELISA法对某矿1960份血清进行五项HBVM检测。结果:HBsAg、HBVM、抗-HBs,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1.43%,17.3... 目的:调查HBV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中感染情况及疫苗效果。方法:用ELISA法对某矿1960份血清进行五项HBVM检测。结果:HBsAg、HBVM、抗-HBs,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1.43%,17.39%,8.68%,29.98%。HBVM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职业无关。上述抗-HBs阳性率均与性别无关,而在年龄、职业组内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该区为乙肝高发病区;抗-HBs产生与年龄大小呈负相关;从事饮食业人员中抗-HBs阳性率低,疫苗接种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 测定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MB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14
作者 孙竞 刘靖晶 +2 位作者 吴鹏 吴均竹 李蓓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克隆、表达解脲脲原体种特异性抗原(MB)蛋白并纯化出重组蛋白.方法利用Gateway系统将MBA蛋白5’端保守性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DEST17上,并通过载体自身所带6XHis标签,利用Ni—NTA纯化出相应的重组蛋白.结果MB蛋白...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克隆、表达解脲脲原体种特异性抗原(MB)蛋白并纯化出重组蛋白.方法利用Gateway系统将MBA蛋白5’端保守性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DEST17上,并通过载体自身所带6XHis标签,利用Ni—NTA纯化出相应的重组蛋白.结果MB蛋白5’端414bp的保守序列成功地克隆到pDET17载体上并且表达出相应大小的目的蛋白.通过Ni—NAT纯化出重组表达的MB蛋白,其纯度达到93%,浓度为0.6mg/ml.结论解脲脲原体的MB蛋白的体外表达,为下一步制备相应抗体从而建立解脲脲原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蛋白 解脲脲原体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氟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新刚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1年第4期67-69,共3页
氟可作用于细胞膜 ,导致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受损 ,使睾酮分泌减少 ,生精细胞缺乏分化和不能成熟 ,精子数量减少 ,活力降低 ,出现各种畸形 ;氟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 ,导致生殖细胞物质和能量代谢异常 ,睾酮合成障碍 ;氟也可作用于垂体... 氟可作用于细胞膜 ,导致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受损 ,使睾酮分泌减少 ,生精细胞缺乏分化和不能成熟 ,精子数量减少 ,活力降低 ,出现各种畸形 ;氟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 ,导致生殖细胞物质和能量代谢异常 ,睾酮合成障碍 ;氟也可作用于垂体 LH细胞 ,进而使垂体 -性腺轴功能改变。生殖系统的这些变化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甚至不育。氟还可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 ,引起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一般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生殖系统 遗传毒性 脂质过氧化 雄性
下载PDF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情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裴德翠 罗庆华 +3 位作者 王襄 王淑兰 王娅 王金勇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6-749,共4页
目的利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nterbacterial repetitiveintergenic consensus-PCR,ERIC-PCR)分型技术分析我市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门诊痰菌阳性标本,培养并提取 DNA 做 ERIC-PCR... 目的利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nterbacterial repetitiveintergenic consensus-PCR,ERIC-PCR)分型技术分析我市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门诊痰菌阳性标本,培养并提取 DNA 做 ERIC-PCR 指纹图,并利用 RAPDPHYLIP 及 Treeview 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2株临床分离株产生42种不同的指纹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3簇,成簇率76.2%。指纹图谱与患者年龄、菌株的耐药性及耐药种类有关。结论 ERIC-PCR 具有不需已知核酸序列,分辨效果好,简便快捷等优点,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工具。我市结核病呈高水平传播,主要为耐药菌株并以中青年患者传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复序列 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DNA指纹法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蓓 杨瑞馥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 研究进展 生物结构 基因结构 胃粘膜 蛋白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L型及其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邓维秀 王襄 徐桂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诱导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L型观察其特性及意义。方法羧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纸片法诱导。比技L型,与原菌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L型小鼠灌胃,取肝、结肠、直肠组织分离培养,以观察体内L型存留情况。结... 目的诱导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下简称O157:H7)L型观察其特性及意义。方法羧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纸片法诱导。比技L型,与原菌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L型小鼠灌胃,取肝、结肠、直肠组织分离培养,以观察体内L型存留情况。结果经L型鉴定,如电镜超薄切片等证实细胞壁缺损。L型生化反应比原菌大为减弱、O157凝集为阴性,对抗生素敏感性除卡那霉素(P<0.01)外,其余同原菌无显著性差别(P>0.05)。小鼠体内肠道可存留L型,其可回复为细菌型。结论两种抗生素均可诱导O157:H7形成L型。给实验室诊断带来极大困难。提示L型有可能造成该菌感染传播及暴发流行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 O157:H7L型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IL-6、IL-8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柏林 刘重贞 +3 位作者 余开森 毛明芝 朱理国 周有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3-4,11,共3页
该文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IL-6、IL-8细胞因子的活性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胃镜下,在溃疡周边取胃粘膜组织进行HP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制备胃粘膜培养液,并用ELISA夹心法检测IL-6、IL-8活性。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 该文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与IL-6、IL-8细胞因子的活性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胃镜下,在溃疡周边取胃粘膜组织进行HP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制备胃粘膜培养液,并用ELISA夹心法检测IL-6、IL-8活性。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占88%.无感染的溃疡患者占12%,HP感染(+++)占38%;HP感染溃疡患者胃粘膜IL-6、IL-8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P阴性组(P<0.05);HP根除后胃粘膜IL-6、IL8活性降低,与根除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HP感染(+)、(++)、(+++)IL-6、IL-8活性逐渐增加(P<0.05);胃粘膜炎症细胞浸润(+)、(++)、(+++),胃粘膜IL-6、IL-8活性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依次为(+++)>(++)>(+)。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炎症活动程度和IL-6、IL-8活性均随HP感染密度加大而增加;IL-6、IL-8参与HP感染的炎症及应,在溃疡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白细胞介素 胃粘膜
下载PDF
AO/EB双重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琛 陈绪云 +1 位作者 郭怀兰 杨靖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检测细胞培养中凋亡细胞的形态及数量。方法:取4℃环境下不同时间培养的小鼠胸腺细胞,用AO/EB染色后荧光镜观察。结果:荧光镜下早期凋亡细胞发绿色或暗绿色荧光,伴有核结构的变化,晚期凋亡细胞发橙红色荧光并伴有凋亡... 目的:检测细胞培养中凋亡细胞的形态及数量。方法:取4℃环境下不同时间培养的小鼠胸腺细胞,用AO/EB染色后荧光镜观察。结果:荧光镜下早期凋亡细胞发绿色或暗绿色荧光,伴有核结构的变化,晚期凋亡细胞发橙红色荧光并伴有凋亡小体的形成。结论:AO和EB双重荧光染色后,荧光镜检在细胞凋亡检测中既可定性,又可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色 细胞凋亡 双重荧光染色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