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石能谱CT在诊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鲍国峰 杨学华 +1 位作者 谢起伟 徐敏涛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11期1219-1220,共2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且已经过胃镜活检病理证实,所有入选患者均需接受螺旋CT检查,并于1 h后接受宝石能谱CT检查,并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且已经过胃镜活检病理证实,所有入选患者均需接受螺旋CT检查,并于1 h后接受宝石能谱CT检查,并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宝石能谱CT对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75%,高于螺旋CT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宝石能谱CT对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为诊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且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宝石能谱CT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6
2
作者 程强 阎晓朋 +1 位作者 杨学华 高剑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63-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31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其中B细胞性26例(83.8%),T细胞性3... 目的探讨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31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其中B细胞性26例(83.8%),T细胞性3例(9.7%),NK/T细胞性2例(6.5%);2)31例结外脏器淋巴瘤,其中肾脏6例,肝脏、肾上腺和直肠各4例,胃3例,脾脏、膀胱和卵巢各2例,胆囊,胰腺,输尿管和子宫各1例;3)累及空腔脏器者13例,CT表现为管壁不均匀增厚(7.8-26.4mm),其中弥漫性增厚5例,局限性增厚7例,1例累及子宫CT表现为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子宫内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累及实质脏器者18例共38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3个,地图样或不规则形15个,病灶直径2.1-14.2cm,平均直径6.3cm。32个病灶CT平扫密度均匀,6个病灶密度不均,无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21例,明显强化1例,8例可见"血管漂浮征"。结论腹部结外脏器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晶 蒋秀文 杨学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3期674-676,共3页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3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15例患者。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MRI诊断,总结归纳两组...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3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15例患者。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MRI诊断,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最终诊断效果。结果:经MRI诊断,观察组诊断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诊断有效率、敏感度、假阴性率更为理想、诊断满意度更为理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MRI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准确发现一些隐匿性病灶,进而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肺癌脊柱骨转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孙永胜 王浩 +2 位作者 呼倩倩 徐敏涛 孙瑞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27-528,共2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为金标准,比较冠状动脉C...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6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为金标准,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显示,856例患者中阳性526例,阴性330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动态心电图单独检查(P<0.05)。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配合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心肌缺血
下载PDF
胸部X线与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孙永胜 王浩 +2 位作者 呼倩倩 徐敏涛 孙瑞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胸部X线与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疑似中央型肺癌患者均行胸部X线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中央型肺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 目的 探讨胸部X线与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疑似中央型肺癌患者均行胸部X线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中央型肺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中央型肺癌TNM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中央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35例疑似中央型肺癌患者中,阳性96例,阴性39例。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联合检查(Kappa=0.563)诊断中央型肺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高于二者单独检查(Kappa=0.491、0.558)。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联合检查诊断中央型肺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和胸部X线检查诊断中央型肺癌Ⅰ、Ⅱ、Ⅲ期的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X线和多层螺旋CT联合检查对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较高。多层螺旋CT检查能区分和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央型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X线 多层螺旋CT 中央型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敏涛 谢起伟 +1 位作者 鲍国峰 杨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2期6106-6107,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颐和医院临床综合确诊的7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比较磁共振、电... 目的探讨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颐和医院临床综合确诊的7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比较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诊断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率、漏诊率。结果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检出率[94.44%(68/72)]高于磁共振[79.17%(57/7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70.83%(51/72)];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诊断的漏诊率[5.56%(4/72)]低于磁共振[20.83%(15/7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29.17%(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出率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漏诊 检出率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鲍国峰 杨学华 +1 位作者 谢起伟 徐敏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第6期522-523,共2页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神经外科创伤性疾病,其中70%-90%为轻型颅脑损伤,多表现为可逆性遗忘、短暂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但由于头颅CT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轻型颅脑损伤的阳性率较低,加之神经外科...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神经外科创伤性疾病,其中70%-90%为轻型颅脑损伤,多表现为可逆性遗忘、短暂性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但由于头颅CT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轻型颅脑损伤的阳性率较低,加之神经外科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易造成病情发展,甚至造成终身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诊断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轻型颅脑损伤 应用 神经外科 创伤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意识丧失
下载PDF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8
作者 鲍国峰 郑红伟 +1 位作者 徐敏涛 杨学华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9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Ⅱ级20例、III级9例。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以额叶最常见,可向皮层延伸而伴皮质增厚,形态上可呈不规则斑片状或类...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9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Ⅱ级20例、III级9例。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以额叶最常见,可向皮层延伸而伴皮质增厚,形态上可呈不规则斑片状或类圆形,信号上多呈稍长T1、T2信号,多伴囊变坏死,部分可呈囊实性或囊性病灶,且囊实性病灶的壁结节常位于皮层侧或囊性病灶常伴皮层侧囊壁增厚,可伴钙化、出血信号;瘤周多伴轻度水肿或无水肿,增强后多呈不均匀轻度强化或明显强化。结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确诊依靠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神经胶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平片和MRI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晶 蒋秀文 杨学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04-30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102例经治疗后证实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治疗前诊断方法不同分为MRI组51例与X线平片组51例。X线平片组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102例经治疗后证实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治疗前诊断方法不同分为MRI组51例与X线平片组51例。X线平片组治疗前选择X线平片检查,MRI组治疗前选用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诊断检出率、漏诊率、纠纷事件发生率、检查操作时间及诊断满意度。结果治疗前,MRI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组,漏诊率低于X线平片组(P<0.05);MRI组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X线平片组,且检查操作时间长于X线平片组(P<0.05);MRI组诊断满意度98.04%高于X线平片组(78.43%,P<0.05)。结论相较于X线平片,MRI应用于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虽检查操作时间较长,但其可显著提高诊断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降低漏诊率及纠纷事件发生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提供相应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平片 MRI 早期 AS 骶髂关节病变
下载PDF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MRI表现特点临床分析
10
作者 蒋秀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6期1625-162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实施CT、MRI检查的效果及表现特点状况。方法:对2016年本院收治的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测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进行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状... 目的:探讨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实施CT、MRI检查的效果及表现特点状况。方法:对2016年本院收治的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测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进行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状况。结果: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形态规则稍高密度肿块影,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周边存在明显水肿带。MRI检查T1WI、T2WI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稍长不均匀信号肿块影,内部存在囊变;实施增强扫描存在明显均匀强化,囊变部位强化不明显;病灶周边存在明显水肿。实施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脱水治疗2周后进行MRI复查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不规则信号肿块影,形态不规则,且与治疗前相比病灶增大;肿瘤周边水肿明显加重。实施影像学检查无其他病灶,手术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右侧脑室三角部位弥散性淋巴瘤。结论: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实施CT、MRI检查效果优良,临床可采取CT与MRI检查联合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 CT MRI 表现特点
下载PDF
螺旋CT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11
作者 蒋秀文 杨学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食管下端纵隔内(膈上层面后)有软组织肿块影分布,延续至胃腔及食管。团块影有光整边缘,软组织呈完全性均匀...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0例食管下端纵隔内(膈上层面后)有软组织肿块影分布,延续至胃腔及食管。团块影有光整边缘,软组织呈完全性均匀密度影5例;食管管壁局部向腔内突出,呈增厚样改变1例;软组织影中有液体密度、气体密度,14例显示中央密度不均。其中,3例同时实施增强扫描,见软组织团块影呈明显强化,与胃壁强化较为类似。4例患者膈上食管下端有囊状液体密度影(纵隔内)。食管下端管腔明显扩张6例。结论螺旋CT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于合并慢性病的老年患者,需积极行CT扫描,以协助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食管裂孔疝 诊断价值
下载PDF
MRI和CT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蒋秀文 杨学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6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2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进行CT扫描,对其中9例同时实施MRI检查,对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密度、形状及信号强度... 目的探讨MRI和CT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22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进行CT扫描,对其中9例同时实施MRI检查,对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密度、形状及信号强度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够很好地反映周围结构同病灶之间的关系,类圆形或圆形肿瘤14例,不规则形8例,存在分叶征7例。其中14例肿瘤的边缘规则,包膜不完整或完整;8例边界模糊,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9例患者行MRI扫描,其中6例患者边缘清晰,3例边缘模糊,T1WI均为等低信号,T2WI则主要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存在明显强化。结论 CT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强化特征及其同周围结构的关系,而MRI的信号变化则可有效地对病灶的组织学成分进行反映,同时结合MRI和CT检查能够有效帮助临床医师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CT与磁共振成像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鲍国峰 谢起伟 徐敏涛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9期969-971,共3页
目的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采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探究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共256例,其中软骨损伤74例,内侧半月板损伤9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4例,对患者采用关节镜和CT与MRI进... 目的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采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诊断,探究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共256例,其中软骨损伤74例,内侧半月板损伤9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4例,对患者采用关节镜和CT与MRI进行诊断,对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关节软骨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4%和85.1%,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6%和87.8%,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CT与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8%和78.6%。结论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采用CT和MRI进行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起伟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9期973-974,共2页
目的针对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以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和研究。方法择选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其中包含11例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自行以... 目的针对肺动脉栓塞与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以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和研究。方法择选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其中包含11例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自行以多层螺旋CT与X线机对患者做检查及诊断。对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做以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其肺动脉高压增粗影与肺内继发性变化以及胸膜病变征象的检出率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效果更佳,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无阳性表现率为0,而对照组为13.33%,CT检出的栓塞率为20.01%。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检测时,应用多层螺旋CT较比X线机效果更好,对肺动脉栓塞其具体的特征显示更清晰,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栓栓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及脑部MRI影像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敏涛 杨洁 +2 位作者 鲍国峰 谢起伟 杨学华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54-56,共3页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影像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部MRI检查。结果:30例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6例表现为肝病症状,其余12例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关节症状、皮肤及...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影像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部MRI检查。结果:30例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6例表现为肝病症状,其余12例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关节症状、皮肤及血液异常。脑部MRI检查结果显示,41例表现为豆状核异常信号,其余表现包括尾状核头、丘脑、内囊后肢、外囊、中脑、脑桥、小脑脚、胼胝体压部及大脑脑叶异常信号,26例患者出现不同范围脑萎缩。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部MRI检查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工作中须增加对少见表现的了解,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表现 脑部MRI
下载PDF
不典型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诊断价值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晶 蒋秀文 杨学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5期504-50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不典型乳腺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I检查、CT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对患者MRI检查图像进行分析,比较MRI检查与术后病理检... 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不典型乳腺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RI检查、CT检查以及X线片检查,对患者MRI检查图像进行分析,比较MRI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分析MRI的应用价值。结果不典型乳腺癌的MRI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大、淋巴结肿大以及边缘毛刺征;MRI检出影像学特征在肿瘤浸润程度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影像学特征在肿瘤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符合率比CT、X线片检查符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乳腺癌的MRI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大、淋巴结肿大以及边缘毛刺征,且MRI检查诊断符合率比CT、X线片检查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浦 王晶 蒋秀文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了CT扫描和MRI扫描,对比2种诊断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了CT扫描和MRI扫描,对比2种诊断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2种检测方式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具有显著的特征性,CT动态增强和MRI动态增强具有相一致的表现,15例患者在两种检测方式下均诊断出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结论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采用CT或MRI扫描及增强扫描,图像中均能反映出明显的病理特征和影像学征象,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参考,结合2种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诊断
下载PDF
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磁共振成像诊断肝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秀文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增强CT诊断,观察组予以MRI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诊断结果。...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检查与肝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肝癌患者,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增强CT诊断,观察组予以MRI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肝内病灶、肝外病灶个数比较,观察组较多(P<0.05)。结论 MRI可显著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扫描到更多的肝脏病灶,效果确切,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下载PDF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浦 王晶 蔣秀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60例,对其进行MRI影像诊断,观察影响表现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0例中2例是多发、58例是单发。2例同时位于... 目的:研究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60例,对其进行MRI影像诊断,观察影响表现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0例中2例是多发、58例是单发。2例同时位于松果体区以及鞍上、3例位于三脑室内、15例位于鞍上、40例位于松果体区。共发现62个病灶,其中21个呈圆形、41个呈不规则形。最小肿瘤直径是1.6cm×1.6cm,最大肿瘤直径是3.8cm×4.2cm。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MRI检查,可以对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做出清晰的反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生殖细胞瘤 MRI影像表现
下载PDF
DCIS患者钙化形态、分布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陈玥如 梁建强 谢起伟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微钙化X线生物学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在本院经钼靶定位穿刺微钙化病灶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101例,按照钙化形态分为细小多形性组...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微钙化X线生物学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在本院经钼靶定位穿刺微钙化病灶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101例,按照钙化形态分为细小多形性组(M1组)与非细小多形性组(非M1组),按照钙化分布分为群集分布组(D1组)与非群集分布组(非D1组)。分析患者钙化形态、分布与ER、HER2、ER/HER2亚型、Ki-67表达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M1组与非M1组患者的ER、HER2、ER/HER2亚型、Ki-67表达及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与非D1组患者ER、HER2、ER/HER2亚型、Ki-67表达及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生物学特征与病理分级的之间存在负向弱相关性(r=-0.391)。结论DCIS患者钙化分布与ER、HER2、ER/HER2亚型、Ki-67表达及病理分级具相关性,能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X线生物学特征 病理分级 乳腺钼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