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和4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东晓 马英杰 +2 位作者 陈光耀 高晓 杨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及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C患者(78例)、肝硬化患者(56例)和健康对照者(3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及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C患者(78例)、肝硬化患者(56例)和健康对照者(33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达情况,并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独立样本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78例HCC患者中SIBO阳性56例(71.8%),56例肝硬化患者中SIBO阳性23例(41.1%),33例健康对照组中SIBO阳性1例(3.0%),HCC患者SIBO发生率高于肝硬化组(χ^2=12.72,P<0.05)和健康对照组(χ^2=41.18,P<0.05);HCC患者TLR2、TLR4表达水平(100.55±24.22、42.76±15.96)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67.42±18.36、24.38±8.68)和健康对照组(33.06±11.72、12.52±4.46)(P值均<0.05);且HCC患者中SIBO阳性者TLR2、TLR4表达水平(108.75±20.40、48.31±14.98)高于SIBO阴性者(79.67±20.60、28.62±7.36)(P值均<0.05)。结论HCC患者TLR2和TLR4的表达及SIBO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且SIBO阳性HCC患者TLR2、TLR4的高表达,SIBO可能通过TLR2、TLR4的表达促进H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小肠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新朋 高晓 马英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7例作为肝硬化组,依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1例、B级组16例、C级组20例,选取15...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7例作为肝硬化组,依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1例、B级组16例、C级组20例,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降钙素原、胆红素、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水平,通过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评估小肠内细菌生长程度。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肝硬化组SIBO患病率46.8%(22/47),Child-Pugh A级组、B级组、C级组的SIBO患病率分别为18.1%(2/11)、43.7%(7/16)、65.0%(13/20)。肝硬化组、B级组和C级组SIBO患病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37、0.001);代偿期肝硬化(A级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B、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30)。降钙素原、胆红素、血浆白蛋白、球蛋白与LHBT集值均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5、0.907、-0.810、0.755,P值均<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随肝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降钙素原、胆红素和球蛋白分别与SIBO呈正相关,血浆白蛋白与SIBO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肠杆菌科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英杰 高晓 +4 位作者 魏新朋 杨丽 韩际奥 王志凌 韩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标志物表达异常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的关系.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7例,健康对照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乳果糖氢呼气试验(...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标志物表达异常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的关系.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7例,健康对照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评估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采集外周血体外诱导、培养D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型.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7例肝硬化中22例有SIBO,患病率(46.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7%(P=0.005).Child-Pugh A、Child-Pugh B、Child-Pugh C的SIBO患病率分别为18.2%、43.8%、65.0%;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B、C级)SIBO患病率55.6%,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A级)的18.2%(P=0.030).乙型肝炎肝硬化组DCs表面标志物HLA-DR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38),CD80、CD83、CD1a的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SIBO阳性组患者CD80、CD83、CD1a表达率(分别为17.22%±2.08%、24.65%±1.47%、14.05%±1.33%)显著低于SIBO阴性组(22.13%±2.34%、34.52%±2.84%、17.40%±3.22%,P<0.05),肝硬化SIBO阳性组患者HLA-DR表达率高于SIBO阴性组(81.47%±7.56%vs 70.15%±6.3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明显升高,这种小肠菌群的异常与DCs异常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发生小肠细菌过生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丽 周东晓 +2 位作者 陈光耀 高晓 马英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引发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风险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77例服用PPI为观察组,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对照性研究,采用乳...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引发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风险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77例服用PPI为观察组,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对照性研究,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检测SIBO。SIBO阳性者给予停用PPI或不停用PPI加服左氧氟沙星口服(0.2 g,tid,1周),两种干预均在4周时再次复查SIBO。结果研究开始前和8周后PPI组和对照组SIBO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后PPI组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PI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迟,SIBO发生率升高,0、8、24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和服用抗菌药物SIBO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PPI可增加小肠细菌过生长的风险,且这种风险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升高,停药或加用抗菌药物可以使SIBO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乳果糖氢呼气试验 小肠细菌过生长 干预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树突状细胞体外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际奥 马应杰 +3 位作者 杨丽 王志凌 韩莉 王郁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2期3-6,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和CIK,在DC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并再与同一来源的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DC和CIK,在DC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并再与同一来源的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表型,用ELISA法检测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CDla、CD80及CD83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5);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DC表面标志均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者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与未经HBsAg致敏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双阳性表达率健康人HBsAg致敏者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及未经HBsAg致敏的健康人(P〈0.01,P〈0.05);慢性HBV感染组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致敏DC诱导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健康人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1)。健康人HBsAg致敏DC、CIK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2浓度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1);慢性HBV感染者HBsAg致敏与未经HBsAg致敏IL-1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健康人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人高于慢性HBV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感染者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效应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外周血内毒素水平、TLR2、TLR4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英杰 高晓 +1 位作者 周东晓 陈光耀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及TLR2、TLR4表达的关系。方法 58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试管法检测外周血内毒素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及TLR2、TLR4表达的关系。方法 58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显色基质鲎试剂试管法检测外周血内毒素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评估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SIBO发生率为43.1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69%(χ~2=10.32,P=0.001);肝硬化组LHBT小肠集值、外周血内毒素浓度、TLR2、TLR4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11.573、9.958、12.380、10.319,P均<0.05);在肝硬化患者中SIB0阳性患者LHBT集值、外周血内毒素浓度、TLR2、TLR4水平高于SIBO阴性患者(t值分别为12.746、8.067、11.804、6.258,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肝硬化SIBO阳性组的LHBT小肠集值与内毒素浓度、TLR2、TLR4呈正相关(P均<0.05),且内毒素浓度与TLR2和TLR4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更易出现高内毒素血症,并通过TLR2、TLR4的高表达引发炎症损伤,加重肝硬化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内毒素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引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风险及症状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晓 魏新朋 +4 位作者 马英杰 韩际奥 韩丽 杨丽 秦宝山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质子泵抑制剂(PPI)因其强大的抑酸作用及低毒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关的胃肠出血风险防范,产生了良好效果。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对其药物特性和安全性的进一步认识,其可能的... 质子泵抑制剂(PPI)因其强大的抑酸作用及低毒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酸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关的胃肠出血风险防范,产生了良好效果。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以及对其药物特性和安全性的进一步认识,其可能的潜在风险也受到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相关性疾病 抑酸作用 胃肠出血 药物特性 症状评估 临床应用 胃食管反流 乳果糖 商品名 近端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东晓 马英杰 +2 位作者 杨丽 陈光耀 高晓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143-146,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TLR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共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并肝癌2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健康对照16例(对... 目的 通过观察TLR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共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并肝癌2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健康对照16例(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的几何均数(GMF),并分析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GMF与内毒素水平及CRP、PCT的相关性。结果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TLR4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和GMF分别为79.56%±8.12%、54.14±12.28,较慢性乙型肝炎组(46.15%±5.35%、32.27±6.46)及正常对照组(14.89%±8.21%、15.21±6.8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LR4阳性细胞百分率和TLR4 GMF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指标PCT、CRP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TLR4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有显著升高,提示TLR4可能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肝内和肝外胆管癌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YANG Bin Michael G.House +2 位作者 GUO Mingzhou James G.Herman Douglas P.Clark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 探讨胆管癌的表遗传学改变。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法 ,检测了 12个候选肿瘤抑制基因 (APGE cad herin/CDH1,MGMT ,RASSF1A ,GSTP ,RAR β ,p14 ARF,p15 INK4b,p16INK4a,p73 ,hMLH1,DAPK)启动子在 72例胆管癌中的甲基化情... 目的 探讨胆管癌的表遗传学改变。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法 ,检测了 12个候选肿瘤抑制基因 (APGE cad herin/CDH1,MGMT ,RASSF1A ,GSTP ,RAR β ,p14 ARF,p15 INK4b,p16INK4a,p73 ,hMLH1,DAPK)启动子在 72例胆管癌中的甲基化情况 ,其中肝内和肝外胆管癌各 3 6例 ,10例良性胆管上皮作为对照。结果  85 %的胆管癌至少有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 ,在胆管癌中 ,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顺序是 :RASSF1A(65 %) ,p15 INK4b(5 0 %) ,p16INK4a(5 0 %) ,APC(4 6%) ,E cadherin/CDH1(4 3 %) ,p14 ARF(3 8%) ,p73 (3 6%) ,MGMT(3 3 %) ,hMHL1(2 5 %) ,GSTP(14 %) ,RAR β(14 %)和DAPK(3 %)。虽然单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可见于良性胆管上皮 ,但是多个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只见于胆管癌。约 70 %(5 0 /72 )的胆管癌有 3个或 3个以上的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 ,5 2 %(3 8/72 )有 4个或 4个以上肿瘤抑制基因的甲基化。多个肿瘤抑制基因的协同甲基化 ,和RASSF1A ,p15 INK4b,p16INK4a和 /或hMHL1密切相关。RASSF1A的甲基化在肝外胆管癌 (83 %)较肝内胆管癌更常见 (4 7%) (P =0 . 0 0 3 ) ,而GSTP更多见于肝内胆管癌(肝内 3 1%,肝外 6%,P =0 . 0 12 ) ,本研究提示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在胆管癌中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肝外胆管癌 肿瘤抑制基因 肝内 P14^ARF 常见 良性 启动子 MGMT p16^
下载PDF
大鼠移植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军 段芳龄 +6 位作者 李文晰 颜伏归 王晓 王智卿 朱武凌 陈香宇 高天慧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讨体内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①R+BMT(全身照射+骨髓移植);②2-AAF+R+BMT:③2-AAF+PH(部分肝切)+BMT。进行交叉性别骨髓细胞移植,雄性骨髓植入雌性受体,分别于第5、10、20天... 目的 探讨体内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①R+BMT(全身照射+骨髓移植);②2-AAF+R+BMT:③2-AAF+PH(部分肝切)+BMT。进行交叉性别骨髓细胞移植,雄性骨髓植入雌性受体,分别于第5、10、20天处死雌鼠。以雄性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细胞标记,用原位杂交和FISH作为检测方法对骨髓细胞的肝细胞转化进行分析。结果 PCR移植效果初步分析可见,R+ BMT组11例中有10例PCR阳性;2AAF+PH+BMT组11例中有7例阳性,2AAM+R+BMT组10例中有6例阳性。sry原位杂交染色发现,第5天各组雌性受体肝索中均未见sry阳性的肝细胞。第10天R+BMT组可见1例sry阳性的细胞位于肝细胞索,FISH染色可见这一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第20天各组PCR阳性各例均可在肝索中检测到sry阳性的细胞。FICH染色可见白蛋白mRNA阳性。经统计学分析第20天各组sry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R+BMT、2-AAF+PH+BMT和2-AAF+R+BMT模型中移植的骨髓细胞均可以植入肝脏,并存在于肝细胞索。植入肝索的骨髓细胞最早可见于移植后第10天,并发生转分化,表达白蛋白mRNA。不经过全身照射的2-AAF+PH+BMT组,移植的骨髓细胞也可以进入肝脏发生转分化,因此全身照射并不一定是移植骨髓细胞活化、植入和转化的必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细胞 肝细胞转化 实验 原位杂交 骨髓干细胞 骨髓移植
下载PDF
部分肝切除后的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骨髓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和白蛋白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军 段芳龄 +6 位作者 颜伏归 李文晰 王晓 陈香宇 高天慧 朱武凌 王智卿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检测大鼠骨髓中是否存在肝脏干细胞,并用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刺激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方法 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基对照组;(2)肝损伤血清组(15%,血清来自于2-AAF+75%肝切除大鼠);(3)HGF... 目的 检测大鼠骨髓中是否存在肝脏干细胞,并用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刺激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方法 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基对照组;(2)肝损伤血清组(15%,血清来自于2-AAF+75%肝切除大鼠);(3)HGF(20ng/ml)组。用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作为细胞标志,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对骨髓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结果 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 AFP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染色阳性;RT-PCR AFP mRNA阳性,新鲜骨髓细胞和单纯IMDM/F12培养基组AFP蛋白和mRNA均阴性。新鲜骨髓细胞存在白蛋白mRNA表达,在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白蛋白mRNA表达增强。结论 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促使体外培养骨髓细胞表达AFP mRNA和AFP。骨髓中可能存在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并微弱表达白蛋白mRNA;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以促进骨髓细胞表达白蛋白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肝切除 肝损伤 血清 肝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骨髓细胞 甲胎蛋白 白蛋白 骨髓源性肝干细胞
原文传递
DC-CI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际奥 马应杰 +4 位作者 王志凌 秦宝山 郭云霞 韩莉 王郁杰 《肝脏》 2013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活化后的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外周血,培养自体DC-CIK,经HBsAg活化后回输患者体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患者外周血...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活化后的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外周血,培养自体DC-CIK,经HBsAg活化后回输患者体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患者外周血HBV DNA、ALT和HBsAg水平。结果DC-CIK细胞治疗可抑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 DNA复制[(6.84±1.06)log_(10)拷贝/mL对(5.29±1.77)log_(10)拷贝/mL,P=0.000],病毒学应答率为63.6%。同时可减少HBsAg表达、降低ALT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8±112.7)ng/mL对(153.0±120.6)ng/mL.P=0.085];(199.1±108.2)IU/mL对(166.2±131.8)IU/mL.P=0.1 21]。结论DC-CIK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豪勋 段芳龄 +4 位作者 马军 梅雪 程香普 郑鹏远 唐芙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干细胞治疗 骨髓间充质 实验研究 肝硬化 “横向分化” 多向分化潜能 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细胞分化 肝细胞样细胞 cells 神经外胚层 自我更新 中胚层
下载PDF
吞咽困难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玉龙 段芳龄 马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关键词 吞咽困难 咽食管憩室 进行性贲门失弛缓 发生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军 程香普 +3 位作者 段芳龄 韩有志 张玲 郭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和p16蛋白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10例,石蜡包埋标本3 3例,Ⅰ级8例,Ⅱ级2 1例,Ⅲ级14例(Edmonson分级) ,p16蛋白检测用免疫组化法(ABC) ,...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和p16蛋白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10例,石蜡包埋标本3 3例,Ⅰ级8例,Ⅱ级2 1例,Ⅲ级14例(Edmonson分级) ,p16蛋白检测用免疫组化法(ABC) ,p16基因甲基化检测用甲基化特异PCR(MS_PCR)法。结果HCCp16蛋白缺失率65 1% ( 2 8/4 3 ) ,而癌旁组织缺失率11 5 % ( 3 /2 6) ,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 1)。Ⅰ~Ⅱ级HCCp16蛋白的缺失率与Ⅲ级相比明显较低(P <0 0 5 )。p16蛋白阳性的15例HCC标本,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p16蛋白缺失的2 8例标本,有19例检出基因甲基化,甲基化率44 2 %。10例癌旁肝组织有1例基因甲基化,HCC和癌旁组织相比甲基化率有明显差异(P <0 0 5 ) ,基因甲基化与p16蛋白缺失明显相关(P <0 0 1)。各级HCC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有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p16蛋白缺失与HC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低分化的HCC和p16蛋白缺失有关,p16蛋白在判断其恶性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p16基因在HCC中的主要失活方式,HCC分化程度和p16基因甲基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P16基因 甲基化 蛋白表达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CIK体外经HBsAg活化后自体回输的疗效和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际奥 杨丽 +3 位作者 王志凌 韩莉 王郁杰 马英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体回输治疗的疗效和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9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组(33例),行DC/CIK治疗;B组(22例),行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C组(20例),...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自体回输治疗的疗效和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9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组(33例),行DC/CIK治疗;B组(22例),行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C组(20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用CHB外周血培养和扩增DC和CIK,成熟前给予HBsAg刺激。自体静脉回输(DC/CIK细胞数量109/100 ml),1次/3 d,共3次。各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6、12个月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IFN-γ、IL-4和IL-12水平。其中IFN-γ、IL-4和IL-12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病毒载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各阶段B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患者(P均<0.001);A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时病毒载量显著下降(P均<0.05)。各组患者治疗前后ALT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后,A组患者血清IL-12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9.32±2.07 pg/ml vs6.96±2.17 pg/ml,9.32±2.07 pg/ml vs 7.32±2.36 pg/ml,P<0.05),其他时间阶段各组比较,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之间血清IFN-γ、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对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测DC/CIK细胞治疗对辅助T细胞的失衡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通过打破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控制慢性HBV感染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占举 闫剑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9X期51-52,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诱导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若不能对病毒有效清除,体内抗原特异的CTL降低,出现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造成慢性肝脏炎症。分析HBV感染时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并通过打破免疫耐受预防HBV感染。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毒杀伤细胞 免疫耐受 肝炎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ROR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立臻 刘淑珍 +1 位作者 马军 万大国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ROR(lncRNA-ROR)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名正常人(对照组)及109例CHF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两组血清中lncRNA-ROR的表达,分析lncRNA-ROR的表达与N...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ROR(lncRNA-ROR)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名正常人(对照组)及109例CHF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两组血清中lncRNA-ROR的表达,分析lncRNA-ROR的表达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中lncRNA-ROR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CHF患者中lncRNA-ROR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发现lncRNA-ROR的表达水平与CHF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NT-proBNP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 <0.05)。结论lncRNA-ROR的表达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有望成为早期诊断CHF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分级 慢性心力衰竭 长链非编码RNA-ROR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对DC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际奥 马应杰 +2 位作者 王志凌 韩莉 王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4-29,共6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并探讨其对DC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抽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DC细胞表面CD80和人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的...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并探讨其对DC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抽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DC细胞表面CD80和人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的表达;在DC培养的不同时间内加入不同比例CHB患者的Treg细胞,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检测DC培养的不同时间内加入不同比例CHB患者的Treg细胞后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转化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Treg(CD4+CD25+Foxp3+)细胞的比例为(4.12±1.36)%,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为(10.54±3.27)%,CHB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患者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为(60.12±5.23)%,HLA-DR的表达为(61.21±4.28)%;而正常组的CD80的表达为(84.13±4.33)%,HLA-DR的表达为(86.57±3.82)%,CHB患者DC细胞表面分子CD80和HLA-DR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reg细胞处理后,D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Treg细胞与DC细胞比例为1∶1、1∶10以及1∶100时,IL-10和TGF-β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且随着Treg细胞的比例增高,细胞因子的水平也相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通过诱导IL-10和TGF-β的表达抑制DC细胞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REG细胞 DC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转化因子-β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体外经HBsAg活化后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际奥 马应杰 +3 位作者 杨丽 王志凌 韩莉 王郁杰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活化后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组及健康组外周血中培养扩增(以HBsAg刺激)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的表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健康人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经HBsAg活化后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从慢性HBV感染组及健康组外周血中培养扩增(以HBsAg刺激)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的表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CIK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浓度,用CCK-8比色法测定DC共培养的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HBsAg致敏的健康组DC表面标志CD1a、CD80、HLA-DR及CD83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组中经HBsAg致敏的DC表面标志阳性率与未经HBsAg致敏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DC经HBsAg致敏后诱导的CIK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组(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组与健康组DC经HBsAg活化后,对HepG2.2.15细胞的免疫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组高于慢性HBV感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