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志铭 王红梅 曹玉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神经营养药物靶点
2
作者 曹玉媛 王志铭 宋磊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79-183,共5页
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近来研究进展以予介绍。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剂 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受体增敏剂
下载PDF
作业疗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淑英 王泽建 唐智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74-175,共2页
抑郁性神经症的特征就是注意力内向转移。这些人本来有一种竭烈向上求发展的欲望,他们性格上拘谨严肃,对自己和别人、环境都有过高的期待与要求。往往对自己的要求而达不到,就会出现种种不适感。我们利用患者强烈向上的欲望。
关键词 作业疗法 抑郁性神经症 注意力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及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研究
4
作者 刘伟伟 曹玉媛 +4 位作者 石玉中 王从辉 扬永超 孔德荣 于俊丽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多项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遗传度高达80%以上。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涉及的遗传因素十分复杂,不同人群或同一人群疾病的发生都可能由于不同的基因所致,加上多种环境...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多项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遗传度高达80%以上。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涉及的遗传因素十分复杂,不同人群或同一人群疾病的发生都可能由于不同的基因所致,加上多种环境因素的复杂作用,使得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研究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为探讨单胺氧化酶A(MAOA)、色氨酸羟化酶(TPH)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状况,我们进行了相关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单胺氧化酶 色氨酸羟化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锂盐浓度监测过程中样本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冀康 王红玲 +1 位作者 郭新胜 郑淑英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83-184,共2页
锂盐是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的心境稳定剂中的第一选择,但是锂盐的治疗剂量(0.5mmol-1.5mmol·L^-1)与中毒剂量(1.6mmol·L^-1)十分接近,并且不同药物合用及其它因素影响也可能导致锂盐浓度增高或降低。虽然锂盐已在... 锂盐是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的心境稳定剂中的第一选择,但是锂盐的治疗剂量(0.5mmol-1.5mmol·L^-1)与中毒剂量(1.6mmol·L^-1)十分接近,并且不同药物合用及其它因素影响也可能导致锂盐浓度增高或降低。虽然锂盐已在临床使用多年,但是其毒副作用、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 锂盐浓度 样本 监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观心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静 郭慧荣 +1 位作者 连楠 王志铭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内观心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内观心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观心理疗法,治疗后评估两组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同时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指标相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评分及社会人际关系各因子得分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研究组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ocial-Skills for Psychiatric Inpatients,SSPI)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3.33%)及再住院率(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0.00%,再住院率11.67%)(P<0.05)。结论内观心理疗法可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在临床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内观心理疗法 人际关系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宋磊 王振英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评价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药物治疗阴性症状效果不佳时联合氟西汀治疗,观察12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8w、12w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 目的评价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药物治疗阴性症状效果不佳时联合氟西汀治疗,观察12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8w、12w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联合治疗2w末较入组时有显著下降(t=2.87,P<0.05),4w末起有极显著下降(t=3.62,P<0.01)。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联合治疗2w起较入组时有极显著下降(t=3.64,P<0.01)。副反应量表评分联合治疗4w末较入组时有显著下降(t=2.84,P<0.05),8w起有极显著下降(t=3.57,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氟西汀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显著,且不加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下载PDF
莉芙敏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彦霞 宋磊 +3 位作者 张曦 伦巍巍 潘瓷 黄彦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莉芙敏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120例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莉芙敏每次1片,2次/d,口服,和帕罗西丁20mg,1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帕... 目的探讨莉芙敏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120例数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莉芙敏每次1片,2次/d,口服,和帕罗西丁20mg,1次/d,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帕罗西丁20mg,1次/d,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考普曼(Kupperman)评分法评估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和血压等,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通过HAMD评分比较,对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KMI评分分别为(9.89±3.76)分和(15.75±5.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用帕罗西丁组。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和血压等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莉芙敏联合帕罗西丁对围绝经期的抑郁程度有缓解作用,安全性高且不良发应少,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更年期 莉芙敏 帕罗西丁
原文传递
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静 郭慧荣 连楠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来自2015-01—2016-09间收治的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住院和门诊抑郁症患者102例。10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心理组。药物组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来自2015-01—2016-09间收治的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住院和门诊抑郁症患者102例。10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心理组。药物组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心理组给予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药物+心理组相较于药物组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心理组相较于药物组起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药物+心理组相较于药物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 抑郁症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类型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7例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伴发精障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卒中精神障碍占同期脑卒中住院病人的51.1%(47/92)。精神障碍表现类型有分裂样精神病...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类型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7例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伴发精障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卒中精神障碍占同期脑卒中住院病人的51.1%(47/92)。精神障碍表现类型有分裂样精神病症状、兴奋躁狂症状、抑郁状态和血管性痴呆,以情感障碍多见。结论脑卒中精神障碍临床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辅以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精神症状可明显改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精神障碍
下载PDF
调查分析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春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3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第一代(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哌西酮、舍吲哚以及氯氮平)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 76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第一代抗精神药物组(FGA组,38例)和第二代抗... 目的探讨分析第一代(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哌西酮、舍吲哚以及氯氮平)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 76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第一代抗精神药物组(FGA组,38例)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组(SGA组,38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患者中发生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视力模糊、口干、鼻塞、扭转性痉挛、血象异常、嗜睡、兴奋等不良反应少于FG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血糖升高、唾液增多、血糖升高、情绪抑郁、心动过速及腹泻等因子和FGA组对比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都有独特的治疗作用,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各有侧重,部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及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但需要客观评价,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春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3期121-122,共2页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过大和环境因素等原因,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每年以2%速度递增,预计203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比现有病人增加20%[1]。氨磺必利(ASP)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广,我...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过大和环境因素等原因,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每年以2%速度递增,预计2030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将比现有病人增加20%[1]。氨磺必利(ASP)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广,我们就其临床优势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玉媛 王红梅 王志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米氮平开放治疗PSD 32例,疗程6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治疗1周即起效,6周...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米氮平开放治疗PSD 32例,疗程6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治疗1周即起效,6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93.75%,显效率81.2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氮平治疗PSD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平 脑卒中后抑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磊 藤军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及氟西汀早期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01~2005-04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在常...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以及氟西汀早期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01~2005-04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1周后加用氟西汀口服4周。对2组病人均在病程的1周及5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SSS)进行评定。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38·24%,治疗后氟西汀治疗组HAMD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SSS,ADL分值均有好转,在好转程度上,氟西汀治疗较常规治疗明显(P<0·05)。结论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早期应用氟西汀治疗可减轻PSD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氟西汀 康复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少年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执行功能与临床症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文 刘靖 +5 位作者 齐军慧 李雪 张晓丽 周娱菁 何书平 王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9-434,共6页
目的:探讨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和执行功能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18岁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6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使用剑桥神经... 目的:探讨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和执行功能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18岁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6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60例正常对照,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对两组进行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和评分,使用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测试两组的执行功能,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组的临床症状,并对该组进行锥体外系副反应(EPS)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CNI软体征测试分量表有11项评分及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9.0(4.0,15.0)vs.1.5(1.0,3.0)]及原始反射[0.0(0.0,1.0)vs.0.0(0.0,0.0)]、运动协调[4.5(1.0,6.8)vs.0.0(0.0,1.0)]、感觉统合[2.0(1.0,4.0)vs.1.0(0.0,1.8)]3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病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及BPRS总分均无相关(r=-0.12~0.20,均P>0.05),运动协调因子分与BPRS焦虑忧郁和敌对猜疑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0.27,均P<0.05),感觉统合因子分与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29,P=0.030)。精神分裂症组Stroop色字命名任务三部分测试耗时均长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第3试错误数多于正常对照组[1.5(0,4.8)vs.1.0(0,2.0),P=0.003]。精神分裂症组Stroop色字命名任务三部分测验耗时及第2试错误数均与BPRS评分呈正相关(r=0.27~0.3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少年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异常和选择性注意及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其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较重的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异常更显著;临床症状(尤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较重的患者选择性注意及反应抑制功能缺陷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精神分裂症 神经系统软体征 执行功能 临床症状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补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6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贾新焕 《河南中医》 2008年第9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112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补肾益智汤,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片和尼莫同片,治疗前后分别测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值。... 目的:观察补肾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112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补肾益智汤,对照组口服脑复康片和尼莫同片,治疗前后分别测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值。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及MMSE、HDS及ADL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智汤治疗VD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智汤 血管性痴呆 呆病
下载PDF
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玉媛 刘华伟 +2 位作者 王红梅 宋磊 王志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5期494-495,共2页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6例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3例和利培酮组33例,分别应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 目的:比较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6例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3例和利培酮组33例,分别应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用药情况,及治疗后1,2,4,8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结果:(1)喹硫平组总有效率83.9%,利培酮组总有效率80.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治疗后1,2,4,8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2组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利培酮组联合应用苯海索、氯硝西泮概率高于喹硫平组(P<0.05)。结论:喹硫平、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均满意,不良反应轻,喹硫平镇静作用和抗焦虑作用优于利培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喹硫平 利培酮 精神和行为症状
原文传递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病100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耿云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20期71-72,共2页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竞争的激烈,本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笔者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来运用中药治疗90例高血压病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竞争的激烈,本病有明显上升趋势,笔者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来运用中药治疗90例高血压病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辩证分析 高血压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齐拉西酮、氯氮平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9
作者 宋文良 《药品评价》 CAS 2018年第7期58-60,6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采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接收的122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目的:研究分析对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别采用齐拉西酮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接收的122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61例,采用氯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研究组为61例,予以齐拉西酮与碳酸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的1周~8周BRM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2%),较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95.08%),但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较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1周、2周以及4周、8周的BRMS评分减分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9%),要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采用齐拉西酮与碳酸锂联合治疗的效果优异,具有一定的应用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氯氮平 碳酸锂 双向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临床治疗效果 应用安全性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5期98-99,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医院精神科门诊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访谈交流方式了解患者首次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并按照不同首诊机构情况分组,分析影响抑郁症... 目的分析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医院精神科门诊明确诊断的抑郁症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访谈交流方式了解患者首次就诊医疗机构的选择,并按照不同首诊机构情况分组,分析影响抑郁症患者精神科门诊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个人自主就诊意愿、耻辱心理、遗传家族病史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P<0.05),个人症状、特征表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组患者对抑郁疾病知识认知情况以及治疗接受情况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在选择精神科门诊治疗中受到自身对疾病认知、接受程度以及个人文化水平、年龄、个人自主就诊意愿、耻辱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这些因素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科门诊 就诊模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