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高发区1259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与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秀敏 赵志敏 +9 位作者 常廷民 张渊智 周福有 王建坡 王立东 常扶保 郭涛 孔国强 张连群 侯晓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67-2373,共7页
目的:探讨太行山区林州市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患者近年来临床病理特点的变化及遗传易感性.方法:2006-10/2008-12于安阳市肿瘤医院和林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59例,来自林州市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地区,诊断年龄为33-84... 目的:探讨太行山区林州市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患者近年来临床病理特点的变化及遗传易感性.方法:2006-10/2008-12于安阳市肿瘤医院和林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59例,来自林州市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地区,诊断年龄为33-84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住院和首次经内镜检查诊断并经组织学检查确诊病例.回顾分析食管癌患者的肿瘤家族史、食管癌诊断年龄、肿瘤发生部位、临床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内容.结果: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年龄服从正态分布,平均诊断年龄为59.82±8.17岁;家族中具有2个或2个以上食管癌或贲门癌的患者占32.0%(403/1259);家族中具有2个或2个以上成员患(包括患者本人)恶性肿瘤的患者占38.6%(486/1259),父母均患食管癌或贲门癌、胃癌者占3.9%(49/1259),家族中累及2代且至少有3个成员患食管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占8.01%(102/1259),家族中累及2代且至少有3个成员(包括患者本人)患食管癌患者占6.0%(76/1259);食管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中段,其次为上段、下段,发生部位与患者的诊断年龄密切相关(P<0.001),≤40岁、-60岁和-70岁等组的患者以中段与上段多见;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多见,爱人或父母未患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晚期较多(P<0.05);鳞癌占96.2%(1202/1250).结论:恶性肿瘤尤其是食管癌遗传易感性可能是目前林州市及其周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食管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食管中段,其次为上段;食管癌的发生部位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遗传易感性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检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渊智 盛剑秋 +2 位作者 陈彪 张宏 李世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2315-2320,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的快速筛检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的技术平台。方法:自行设计PCR扩增hMLH1和hMSH2各外显子的引物,应用DHPLC检测26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的先证者hMLH1和hMSH2种系... 目的:建立基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的快速筛检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的技术平台。方法:自行设计PCR扩增hMLH1和hMSH2各外显子的引物,应用DHPLC检测26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的先证者hMLH1和hMSH2种系微小突变,并与先前进行的DNA直接测序结果相比较。结果:hMLH1与hMSH2各外显子的PCR扩增引物,均能很好地扩增出相应的外显子及剪接区;DHPLC检出了所有已知突变,突变阳性筛检与阴性筛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hMLH1的扩增子12A和hMSH2的扩增子2、3、7、5中相应外显子的剪接区跨越2个温度,而且相差较大(2.2-8.5℃):与DNA直接测序相比较,DHPLC具有快速、高效、低劳动强度、费用低、人为误差小、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结论:基于DH- PLC的突变筛检平台,能够有效地筛检hMLH1和hMSH2微小突变,并具有较高的费用效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错配修复基因 外显子 突变 筛检
原文传递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徐侠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74例高龄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止痛、抗感染、持续肠胃减压、抑制胃液和胰液分泌等...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74例高龄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止痛、抗感染、持续肠胃减压、抑制胃液和胰液分泌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统计对比两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内高压、D-乳酸与二胺氧化酶水平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腹内高压、D-乳酸与二胺氧化酶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内高压、D-乳酸与二胺氧化酶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59%)优于对照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奥美拉唑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腹内高压,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重症胰腺炎 腹内高压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胃黏膜皱襞粗大的胃镜表现特点及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静 丁士刚 +3 位作者 周丽雅 林三仁 黄永辉 郑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皱襞粗大的胃镜表现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胃镜检查发现的161例胃黏膜皱襞粗大的临床资料。常规胃镜下活检未能明确诊断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活检或超声胃镜下深凿活检。结果161例中慢性... 目的探讨胃黏膜皱襞粗大的胃镜表现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胃镜检查发现的161例胃黏膜皱襞粗大的临床资料。常规胃镜下活检未能明确诊断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活检或超声胃镜下深凿活检。结果161例中慢性炎症79例(49.1%),胃癌67例(41.6%),恶性淋巴瘤11例(6.8%),Menetrier病2例(1.2%),急性炎症1例(0.6%),未见明显病变1例(0.6%);幽门螺杆菌阳性率42.2%(68/161),其中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34.3%(23/67)。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活检15例(9.3%):慢性炎症5例,胃癌5例,恶性淋巴瘤4例,Menetrier病1例。在胃黏膜皱襞粗大的病变部位分布上,全胃均有病变10例,胃底病变10例,胃体病变86例,胃窦病变5例,胃底和胃体均有病变31例,胃体和胃窦均有病变19例;其中10例全胃均有病变的病理诊断均为胃癌。胃癌与慢性炎症胃镜下均可表现为扩张性差(χ2=10.093,P=0.001)、蠕动差(χ2=19.116,P=0.000)、胃腔变窄(χ2=18.159,P=0.000)、质地硬(χ2=54.302,P=0.000)、质地脆(χ2=6.132,P=0.013)、糜烂(χ2=5.619,P=0.018)和溃疡(χ2=22.743,P=0.000),但两者以上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下发现的胃黏膜皱襞粗大,诊断上以慢性炎症、胃癌和恶性淋巴瘤为主,偶见Menetrier病和急性炎症。病变部位以胃体居多,当全胃受累时多诊断为胃癌。诊断为恶性病变(胃癌和恶性淋巴瘤)的胃黏膜皱襞粗大胃镜下多合并溃疡,扩张性和蠕动性差。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活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皱襞粗大 胃镜检查 病理诊断
下载PDF
放大胃镜和FICE技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及早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权 方立峰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8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Fujinon EG590ZW型胃镜检查经病理诊断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早癌的70例患者。结果放大内镜加FICE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早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Fujinon EG590ZW型胃镜检查经病理诊断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早癌的70例患者。结果放大内镜加FICE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早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92.6%和91.7%。结论 FICE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癌前病变及早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E 放大内镜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行胆总管塑料多支架与单支架植入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权 方立峰 +1 位作者 罗杰 贾超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4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行胆总管塑料多支架植入术与单支架植入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ERCP术中胆道塑料多支架植入术及72例胆道塑料单支架植入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多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胆管炎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行胆总管塑料多支架植入术与单支架植入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ERCP术中胆道塑料多支架植入术及72例胆道塑料单支架植入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多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胆管炎3例,占9.68%;单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胆管炎2例,占2.72%。结论胆道多支架植入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单支架植入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塑料胆道支架 胆管炎
原文传递
肝活检病理检查隐源性肝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立峰 王树俊 +2 位作者 郑权 胡威 陈宏超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通过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提高不明原因性肝炎的诊断率。方法对79例经病史、生化、病原学等检查后仍为"病因不明"的肝炎患者经B超引导作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79例隐... 目的通过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提高不明原因性肝炎的诊断率。方法对79例经病史、生化、病原学等检查后仍为"病因不明"的肝炎患者经B超引导作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79例隐源性肝炎确诊57例(72.2%),其中急性乙型肝炎2例,慢性乙型肝炎16例,慢性丙型肝炎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AIH与PBC重叠综合征1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15例,仍病因不明22例。结论隐源性肝炎仍以肝活检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隐源性肝炎诊断价值很高,是提高临床及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累积患癌风险研究
8
作者 张渊智 盛剑秋 +2 位作者 张宏 陈彪 李世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5期2854-2857,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方法:通过随访14个HNPCC家系中222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方法:通过随访14个HNPCC家系中222例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与非携带者,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种系突变携带者在不同年龄点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及两种基因种系突变累积患癌风险的差异。结果: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63.8%(60/94),非突变携带者肿瘤发生率为0.8%(1/128),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突变携带者的317.6倍;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在60岁时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的平均累积风险度分别为92.4%、81.3%、29.6%,40岁以前发生胃癌的平均风险度较低(6.1%);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胃癌等累积风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hMLH1或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为HNPCC家系中患癌高危人群,发生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风险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最常发生恶性肿瘤的部位为胃和结直肠;hMLH1与hMSH2种系突变携带者发生各种HNPCC相关恶性肿瘤的累积风险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错配修复基因 累积患癌风险度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方立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未处理组(B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每组20只。三组动物模型建立后...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健康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未处理组(B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每组20只。三组动物模型建立后分别于1h、6h、10h从下腔静脉抽血1mL。10h时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病理组织学的变化。结果C组分别与A、B组比较,血清AMY、TNF-α及病理组织学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抑制胰酶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释放,可显著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乌司他丁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醋酸染色联合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对检测Barrett食管上皮和Barrett相关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宏超 梁倩萍 +2 位作者 杨德生 方立峰 郑权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醋酸染色联合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技术在Barrett食管(BE)和Barrett相关性肿瘤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BE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模式、醋酸染色联合FICE模式对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 目的探讨醋酸染色联合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技术在Barrett食管(BE)和Barrett相关性肿瘤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BE患者,分别采用普通模式、醋酸染色联合FICE模式对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分型及毛细血管形态观察,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醋酸联合FICE对BE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清晰度均优于普通放大内镜(P=0.00<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的病例中,不规则的黏膜形态在普通模式组和醋酸染色联合FICE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6.7%、100%,不规则血管形态的阳性率分别是16.7%、83.3%;醋酸染色联合FICE对Barrett食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3.3%、敏感性91.6%、特异性93.8%,与普通放大内镜相比在符合率、敏感性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醋酸染色联合FICE可清楚观察BE黏膜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形态及毛细血管结构,对于提高诊断Barrett相关性肿瘤病变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醋酸 Barrett上皮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侠 方立峰 贾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8期160-161,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分别为(1.94±0.45)、(3.25±1.01)、(3.36±1.31)d,均优于对照组的(3.11±0.51)、(5.13±1.37)、(5.20±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46/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8%(39/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联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方立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观察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注入组、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将生理盐水、纯化大鼠胰岛细胞和囊化大鼠胰岛细胞分别移植于三组糖尿病小鼠腹腔... 目的观察微囊化大鼠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注入组、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将生理盐水、纯化大鼠胰岛细胞和囊化大鼠胰岛细胞分别移植于三组糖尿病小鼠腹腔。结果分离的胰岛细胞对刺激反应良好,微囊化和未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后均可纠正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但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组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更长时间。结论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效果,微囊具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 胰岛细胞移植 糖尿病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乙醇、鱼油诱导的E47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宏超 徐芸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5-317,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乙醇、鱼油诱导后的E47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E47细胞随机分为5组接种培养。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乙醇组:接种24h后换含100mmol/L乙醇、体积分数10...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乙醇、鱼油诱导后的E47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表达的影响。方法:E47细胞随机分为5组接种培养。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乙醇组:接种24h后换含100mmol/L乙醇、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鱼油组:接种24h后换含3μmol/L鱼油、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GBE+乙醇组:接种24h后用150g/LGBE作用3h,用PBS洗2次后换用100mmol/L乙醇、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GBE+鱼油组:接种24h后用150g/L的GBE作用3h,用PBS洗2次后换用含3μmol/L鱼油、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24h后,Western blot法观察E47细胞CYP2E1蛋白的表达,用对硝基苯酚探针测定全细胞CYP2E1的活性,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醇组、鱼油组细胞CYP2E1蛋白表达量及活性、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P均<0.05)。与乙醇组、鱼油组比较,GBE+乙醇组、GBE+鱼油组细胞CYP2E1蛋白表达量及活性、MDA含量降低,SOD含量增高(P均<0.05)。结论:GBE能抑制CYP2E1的表达和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细胞色素P450 2E1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