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方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13例,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行根向复位瓣术进行角化龈重建,术后1个月取模行冠修复。测...目的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方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13例,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行根向复位瓣术进行角化龈重建,术后1个月取模行冠修复。测量并比较术前、冠修复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区转移角化组织的宽度及厚度,记录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情况。结果冠修复后1、6、12个月,转移组织角化特征明显,组织健康,质地色泽与邻牙一致。3次测量宽度均值分别(3.25±0.40)mm、(3.04±0.34)mm、(2.97±0.32)mm;厚度均值分别为(2.05±0.20)mm、(1.91±0.23)mm、(1.84±0.25)mm;与邻牙角化龈的宽度(3.19±0.42)mm和厚度(1.96±0.23)m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和BOP阳性率与邻牙接近,呈健康牙龈形态。结论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采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能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效果可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根向复位瓣技术重建颊侧角化龈的方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后牙区单颗牙种植术后颊侧角化龈缺失或过窄的患者13例,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行根向复位瓣术进行角化龈重建,术后1个月取模行冠修复。测量并比较术前、冠修复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区转移角化组织的宽度及厚度,记录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龈沟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情况。结果冠修复后1、6、12个月,转移组织角化特征明显,组织健康,质地色泽与邻牙一致。3次测量宽度均值分别(3.25±0.40)mm、(3.04±0.34)mm、(2.97±0.32)mm;厚度均值分别为(2.05±0.20)mm、(1.91±0.23)mm、(1.84±0.25)mm;与邻牙角化龈的宽度(3.19±0.42)mm和厚度(1.96±0.23)m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和BOP阳性率与邻牙接近,呈健康牙龈形态。结论在种植Ⅱ期手术时同期采用根向复位瓣技术能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的附着龈,效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