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盱眙大云山1号墓出土西汉编钟的复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子初 李明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10,共13页
文章记述了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1号汉墓(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编钟的复制研究全过程。这套编钟是继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2000年山东济南章丘洛庄汉墓以后又一套规制完整的西汉编钟。编钟的形制及构造具有西汉编钟的典型特征;内腔... 文章记述了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1号汉墓(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编钟的复制研究全过程。这套编钟是继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2000年山东济南章丘洛庄汉墓以后又一套规制完整的西汉编钟。编钟的形制及构造具有西汉编钟的典型特征;内腔的调音刻凿及焊补遗迹,对研究失传的中国青铜乐钟双音铸调技术,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编钟配有云龙纹缕空透雕鎏金青铜饰件的簨簴,构思巧妙,为史上仅见。全面复制编钟及其簨簴,对研究编钟乐器自身及其音律、科技和铸造工艺乃至西汉礼乐制度和社会音乐生活等,具有显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考古 刘非墓 出土编钟 复制研究 艺术造型
下载PDF
西汉三王墓编钟音律分析(上)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子初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被发现,其后2000年山东济南章丘的洛庄汉墓、2009年江苏盱眙的大云山汉墓(江都王刘非墓)相继发掘。它们均为出土有完整编钟乐悬之西汉前期墓葬,合称为"西汉三王墓"。墓中出土的青铜编钟,均包括5件甬...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被发现,其后2000年山东济南章丘的洛庄汉墓、2009年江苏盱眙的大云山汉墓(江都王刘非墓)相继发掘。它们均为出土有完整编钟乐悬之西汉前期墓葬,合称为"西汉三王墓"。墓中出土的青铜编钟,均包括5件甬钟与14件纽钟合为19件一套的规制。编钟也留存有丰富的音乐音响资料,于中国汉代音乐考古,尤其是研究汉初编钟乐悬的音律规范乃至国家的礼乐制度,有着特殊的学术意义。本文在重点分析三王墓编钟音律的基础上,指出汉初曾建立过较为严密的"乐悬制度",由此提出了刘汉政权曾一度推行过"礼乐制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三王墓 编钟 音律分析
原文传递
曾侯犺墓编钟的音乐考古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子初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6,2-3,共14页
近年发现于湖北随州叶家山的M111号大墓,墓主为曾侯犺。墓中出土的编钟,是迄今西周早期编钟一次数量最多的发现,也是探索先秦音乐科技的重大发明——"双音钟"奥秘的最早实证。该墓既是所见西周早期镈入"乐悬"的首例... 近年发现于湖北随州叶家山的M111号大墓,墓主为曾侯犺。墓中出土的编钟,是迄今西周早期编钟一次数量最多的发现,也是探索先秦音乐科技的重大发明——"双音钟"奥秘的最早实证。该墓既是所见西周早期镈入"乐悬"的首例,也是中国先秦音乐艺术与科技的最高成就——大型组合编钟之策源地。曾侯犺墓编钟所体现的四声音阶规范,为探索西周"周乐戒商"的千年疑案,带来了破解的希望之光。特别是,西汉以来的文献记载,造成了两千余年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错误认知。这一制度从它的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发展成熟乃至逐渐衰落,经历了漫长的动态过程。曾侯犺墓编钟所提供的这些重要历史信息,对于周公之后千年的汉儒们来说难以想象,它有意无意修正了汉儒们有关西周礼乐制度的种种悖论,呈现了历史的真实;也给当今"国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吹入一股清新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犺墓 编钟乐悬 双音钟 周乐戒商 礼乐制度
原文传递
先秦至隋唐筝的考古学考察
4
作者 蒋璐 吴添慧 +3 位作者 黄丽珍 王希丹 赵俊杰 郭怡 《边疆考古研究》 2023年第1期218-233,共16页
一、绪论中国古代乐器形成时间早、种类多,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图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众多乐器中,筝作为我国传统的弹拨类乐器中一个重要的门类,既... 一、绪论中国古代乐器形成时间早、种类多,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图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众多乐器中,筝作为我国传统的弹拨类乐器中一个重要的门类,既是中华礼乐文化的优秀承载体,也是文人寄托心绪的精神慰藉,其发展史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拨类乐器 社会发展水平 礼乐文化 考古学考察 承载体 精神慰藉 社会生产力发展 隋唐
原文传递
隋炀帝萧后墓出土编钟研究
5
作者 王子初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共10页
2013年,江苏扬州隋萧后墓出土钟磬乐悬一套,包括铜编钟一套16件,是目前所见出土唐代编钟的唯一标本。史载萧后墓葬仪为唐太宗所备,所出编钟对于今天认识历史上隋唐时代宫廷礼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西周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的一个缩影。萧... 2013年,江苏扬州隋萧后墓出土钟磬乐悬一套,包括铜编钟一套16件,是目前所见出土唐代编钟的唯一标本。史载萧后墓葬仪为唐太宗所备,所出编钟对于今天认识历史上隋唐时代宫廷礼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西周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的一个缩影。萧后墓编钟虽为随葬明器,但其在唐代编钟的造型结构、编列制度、冶铸工艺等方面所提供的信息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科技含义,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萧后墓 出土编钟 隋唐宫廷礼乐
原文传递
汉墓乐悬的音乐考古学观察
6
作者 陈艳 乔军 《音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130,I0039-I0042,131-135,共11页
汉墓乐悬其渊源为宗周礼乐,汉代继承了周代的乐悬制度。汉代早期乐悬制度严格而明确:帝王墓葬甬钟应为9件配置,诸侯王墓是5件甬钟加14件钮钟的配置,列侯及以下等级无随葬青铜乐悬的权利(帝王特赐除外)。汉初至中期陶制钟磬的随葬继承了... 汉墓乐悬其渊源为宗周礼乐,汉代继承了周代的乐悬制度。汉代早期乐悬制度严格而明确:帝王墓葬甬钟应为9件配置,诸侯王墓是5件甬钟加14件钮钟的配置,列侯及以下等级无随葬青铜乐悬的权利(帝王特赐除外)。汉初至中期陶制钟磬的随葬继承了战国时期的特点,晚期则几近消失。武帝以降,随着帝国大一统的加强,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强化,“周制”乐悬明显不符合大一统的趋势,不适合“汉制”的要求。西汉晚期以编钟为代表的礼制乐器--乐悬,成为中央最高统治者帝王的专属礼制用器,实现了乐悬由“周制”到“汉制”的转变,汉制乐悬的形态和内涵,可谓是东周礼乐文化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乐悬 东周礼乐 汉制乐悬 礼制乐器
原文传递
西汉三王墓编钟音律分析(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子初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5,58,共8页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被发现,其后2000年山东济南章丘的洛庄汉墓、2009年江苏盱眙的大云山汉墓(江都王刘非墓)相继发掘。它们均为出土有完整编钟乐悬之西汉前期墓葬,合称为"西汉三王墓"。墓中出土的青铜编钟,均包括5件甬...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被发现,其后2000年山东济南章丘的洛庄汉墓、2009年江苏盱眙的大云山汉墓(江都王刘非墓)相继发掘。它们均为出土有完整编钟乐悬之西汉前期墓葬,合称为"西汉三王墓"。墓中出土的青铜编钟,均包括5件甬钟与14件纽钟合为19件一套的规制。编钟也留存有丰富的音乐音响资料,于中国汉代音乐考古,尤其是研究汉初编钟乐悬的音律规范乃至国家的礼乐制度,有着特殊的学术意义。本文在重点分析三王墓编钟音律的基础上,指出汉初曾建立过较为严密的"乐悬制度",由此提出了刘汉政权曾一度推行过"礼乐制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三王墓 编钟 音律分析
原文传递
复原西汉玻璃编磬的三维量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訾威 王晓雨 童寅豪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1,共10页
在“泛在印刷”概念下,从三维建模到产品制造阶段,三维量测技术起到了过程检测和最终产品形制监督的作用,从而保障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以达到印刷“一到多复制”的属性要求。本研究以复原西汉玻璃编磬为案例,利用三维量测技术比较其三... 在“泛在印刷”概念下,从三维建模到产品制造阶段,三维量测技术起到了过程检测和最终产品形制监督的作用,从而保障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以达到印刷“一到多复制”的属性要求。本研究以复原西汉玻璃编磬为案例,利用三维量测技术比较其三维建模和生产成品之间的形制偏差。该研究可为同类文物复原产品的形制检测提供参考;帮助生产企业快速监测到产品的形制问题并及时改善;同时也展示了三维量测技术在“泛在印刷”应用中保证复制产品信息准确传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编磬 文物复原 三维量测 泛在印刷
下载PDF
汉初的礼乐重建与叔孙通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子初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4,共12页
作为汉初刘邦"功成作乐"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叔孙通在王朝初建、百废待兴之际,重建国家礼仪规范、音乐制度的举措,无疑是国之大事;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力强盛、声誉卓著的王朝出现于世界,其千秋影响,值得一书。此事迹虽于史... 作为汉初刘邦"功成作乐"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叔孙通在王朝初建、百废待兴之际,重建国家礼仪规范、音乐制度的举措,无疑是国之大事;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力强盛、声誉卓著的王朝出现于世界,其千秋影响,值得一书。此事迹虽于史书不无踪迹可寻,但毕竟语焉不详。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的约略记述,结合近年珠海郭氏藏西汉宗庙编磬及"西汉四王墓"钟磬礼乐的接踵现世,对此进行了追溯,由之勾勒出叔孙通当年重建礼乐史迹的基本情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礼乐重建 叔孙通
原文传递
巡礼周公——音乐考古与西周史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子初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7,共16页
西周时期,岐周、晋豫、江汉等三大区域的音乐考古发现引人瞩目。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为文献所不能替代;信息的可信度,较文献更胜一筹。它为研究西周社会乐音生活,特别是认识西周的礼乐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西周的编钟、编磬作为"... 西周时期,岐周、晋豫、江汉等三大区域的音乐考古发现引人瞩目。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为文献所不能替代;信息的可信度,较文献更胜一筹。它为研究西周社会乐音生活,特别是认识西周的礼乐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西周的编钟、编磬作为"乐悬"的主体,非在一朝一夕突然掉落人间;当音乐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巡礼周公,回首西周礼乐制度如何从草创一路走来,其真实面貌逐渐清晰--人们所见,非全如两汉以来儒家的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者比比皆是!自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3000年。这一段音乐史,是重新认识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制礼作乐 音乐考古 西周音乐史
原文传递
统计学标准差在钟类乐器分析中的操作方法及意义——以形制分析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隋郁 《艺术探索》 2017年第6期99-105,共7页
对钟类乐器形制数据进行标准差分析,其目的是观察乐钟在设计、制作层面的规范程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一分析方法可以借由软件协助,工作人员能够将精力集中于对计算结果的解读,而这也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输出既快捷方便又精准无误。此... 对钟类乐器形制数据进行标准差分析,其目的是观察乐钟在设计、制作层面的规范程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一分析方法可以借由软件协助,工作人员能够将精力集中于对计算结果的解读,而这也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输出既快捷方便又精准无误。此外,标准差的分析方法亦可以用来观察相同音程关系、不同音分值的偏离程度,这一分析方法已被笔者应用到针对乐钟正侧鼓音程音分值偏离程度的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钟 定量研究 标准差 形制
下载PDF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南南 王子初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84,共9页
编铙作为殷商礼制的代表性乐器,对于探索殷商礼仪音乐乃至周初礼乐制度的确立和推行有着重要意义。迄今殷商墓葬出土编铙58件,多数资料已公布。通过对编铙形制演变和正、侧鼓音关系的分析,可知编铙在其出现之初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规范... 编铙作为殷商礼制的代表性乐器,对于探索殷商礼仪音乐乃至周初礼乐制度的确立和推行有着重要意义。迄今殷商墓葬出土编铙58件,多数资料已公布。通过对编铙形制演变和正、侧鼓音关系的分析,可知编铙在其出现之初已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规范性。到殷墟文化三期后段,编铙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至殷墟文化四期,这种规范性在求变中辗转,但仍有明确的规范可循。同时,殷商编铙的“双音”属性有着较为明显的发展序列,作为先秦青铜乐钟重大发明的双音现象,至少在殷墟文化三期晚段已被时人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 编铙 类型学 双音性能
原文传递
东亚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纪事——权五圣先生两周年祭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子初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49,共2页
音乐考古学,一门不足百年的新兴学科,它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已为学界所关注。正如曾侯乙编钟、贾湖骨笛等中华音乐考古史上的奇迹及相关研究成果迭出,中国音乐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已在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中茁壮成长,并欣欣向荣!韩国音乐... 音乐考古学,一门不足百年的新兴学科,它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已为学界所关注。正如曾侯乙编钟、贾湖骨笛等中华音乐考古史上的奇迹及相关研究成果迭出,中国音乐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已在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中茁壮成长,并欣欣向荣!韩国音乐学家权五圣先生在中、韩两国音乐学术事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中,功绩卓著,值得我们在他辞世两周年的时刻,隆重地纪念他、缅怀他。正是他,首倡建立“东亚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的动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考古学 文化交流 音乐学术 音乐学家 曾侯乙编钟 贾湖骨笛 周年祭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吴越乐器句鑃国属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国伟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70,共6页
句鑃是先秦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青铜编列打击乐器,合瓦形结构,腔体修长,于口弧曲,两铣尖锐,舞部接扁长柄插植于器架上演奏。铸造精良的句鑃有时在腔体接舞部处饰一周雷纹和三角蕉叶纹。由于句鑃的形制、纹饰及演奏方式与中原乐悬... 句鑃是先秦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青铜编列打击乐器,合瓦形结构,腔体修长,于口弧曲,两铣尖锐,舞部接扁长柄插植于器架上演奏。铸造精良的句鑃有时在腔体接舞部处饰一周雷纹和三角蕉叶纹。由于句鑃的形制、纹饰及演奏方式与中原乐悬乐器甬钟、纽钟等存在很大差别,其独特的造型形成了浓郁的南方文化风格,因而被视为吴越音乐文化的代表乐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叶纹 雷纹 演奏方式 打击乐器 句鑃 吴越地区
原文传递
朝鲜境内高句丽墓音乐壁画的内容、分类及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希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7,165,166,共12页
朝鲜境内迄今为止共发现高句丽壁画墓共计83座,经过正式调查或发掘、报告或图片已发表的约63座,其中包含音乐壁画的高句丽墓共计15座,主要分布于平壤市、南浦市、黄海南道和平安南道四个区域,本文探讨了这些朝鲜境内高句丽墓所见音乐壁... 朝鲜境内迄今为止共发现高句丽壁画墓共计83座,经过正式调查或发掘、报告或图片已发表的约63座,其中包含音乐壁画的高句丽墓共计15座,主要分布于平壤市、南浦市、黄海南道和平安南道四个区域,本文探讨了这些朝鲜境内高句丽墓所见音乐壁画的内容、分类和特征。通过分析可知,朝鲜境内高句丽墓所见的音乐壁画与中国集安所见高句丽墓音乐壁画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数量众多的行列图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 高句丽墓 行列图 乐舞图
下载PDF
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以江都王刘非墓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子初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42,F0003,共13页
本文对所谓“音乐学分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文章以2009年江苏盱眙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的一套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全过程为例,探讨了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方法的应用和作用。其中以乐器材质为研究目标的物理学分... 本文对所谓“音乐学分析”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文章以2009年江苏盱眙江都易王刘非墓出土的一套仿玉玻璃编磬的复原研究全过程为例,探讨了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方法的应用和作用。其中以乐器材质为研究目标的物理学分析表明,整套酷似翡翠质的“玉编磬”有着诸多人造的痕迹;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这套编磬确为中国古代特有的高铅钡硅酸盐玻璃质地的人造制品。它不仅是古代中国在玻璃技术发展史上的空前大发现,也是古文献推崇备至的“玉磬”之最早、最完美的标本。这套编磬的复原实验的全过程,是有关“音乐学分析”分析应用实践的一个生动实例。对于研究中国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旋律乐器编磬的乐器材质和制造工艺、音律结构、音乐性能和音乐文物性质,乃至汉初宫廷音乐礼制和社会音乐生活、中国古代玻璃制造工艺至中国科技史,均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刘非墓 仿玉编磬复原 音乐学分析
原文传递
太古神游——音乐考古与史前史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子初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86,共6页
读中国音乐的史前史,无异于太古神游。中国音乐史学始终没有建立起可以看作为“信史”的史前史。传统中国历史的“信史”时段很晚.一般以西周共和(公元前841年)为界。今天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对应于中国自远古直至夏商的漫长时... 读中国音乐的史前史,无异于太古神游。中国音乐史学始终没有建立起可以看作为“信史”的史前史。传统中国历史的“信史”时段很晚.一般以西周共和(公元前841年)为界。今天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对应于中国自远古直至夏商的漫长时期,历史学家称之为“传说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史 音乐考古 神游 中国音乐史学 新石器时代 中国历史 传说时代 历史学家
原文传递
应国兽簋铭文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树浪 黄晓龙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5,共6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入藏的兽簋为应国器物,可能是从平顶山应国墓地流出。兽簋铭文中的“应侯”是指应侯见工,“兽”是应国公族成员,后者曾服事应侯爯和应侯见工两代应侯。在应侯见工统治时期,兽负责管理应国的走马和驭人,其职司与《...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入藏的兽簋为应国器物,可能是从平顶山应国墓地流出。兽簋铭文中的“应侯”是指应侯见工,“兽”是应国公族成员,后者曾服事应侯爯和应侯见工两代应侯。在应侯见工统治时期,兽负责管理应国的走马和驭人,其职司与《周礼》校人相似。兽簋铭文中的走马、驭人属于诸侯国职官性质,填补了应国官制乃至西周诸侯国官制史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簋 应国 职官
下载PDF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子初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4,共10页
历史上的商代,是中国第一个可以纳入信史、却仍然是一个神话意味浓厚的朝代。《史记·殷本记》载:有娥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契为商人供奉的始祖。所以,《诗经·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①《吕氏春秋&... 历史上的商代,是中国第一个可以纳入信史、却仍然是一个神话意味浓厚的朝代。《史记·殷本记》载:有娥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契为商人供奉的始祖。所以,《诗经·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①《吕氏春秋·音初》论述音乐的发生,其中的“北音之始”实与商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考古 商代 殷墟 吕氏春秋 简狄 史记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音乐史视域下高句丽音乐研究的得与失
20
作者 王希丹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35-45,共11页
中国的高句丽音乐研究起步较日本、朝鲜半岛国家为晚,但最初便具备了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其中对以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为主的高句丽乐舞研究展开得较为充分。近年来高句丽音乐研究逐步获得了更多关注,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相关高句丽音乐记载... 中国的高句丽音乐研究起步较日本、朝鲜半岛国家为晚,但最初便具备了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其中对以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为主的高句丽乐舞研究展开得较为充分。近年来高句丽音乐研究逐步获得了更多关注,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相关高句丽音乐记载的文献可以进一步进行整理和分析,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与公元4至7世纪朝鲜半岛大同江、载宁江流域壁画墓的关系尚需厘清,集安高句丽墓音乐壁画亦需进行重新的分类研究,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汇总的基础上,高句丽音乐史研究仍有着不小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集安 朝鲜半岛壁画墓 高丽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