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展翔 李坤彬 王东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555-2557,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灯盏生脉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丹参多酚酸盐的...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灯盏生脉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灯盏生脉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丹参多酚酸盐的治疗方案,灯盏生脉组在对照组质量方案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灯盏生脉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生脉组治疗有效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灯盏生脉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生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与对照组13.87%(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丹参多酚酸盐及灯盏生脉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灯盏生脉胶囊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艳霞 刘玉清 +1 位作者 马朝阳 孙平鸽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872-2875,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丁...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同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升高,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3
作者 姚先丽 李坤彬 +3 位作者 刘亚鸽 温小鹏 吴志远 焦冰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36-41,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脑-肢协同调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加脑-肢协同调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流变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HC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P、Hcy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2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Fib、血浆黏度、HCT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FMA、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脑-肢协同调控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肌力、肌张力下降等症状,减轻炎症,促进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补阳还五汤 脑-肢协同调控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原文传递
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意识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坤彬 姚先丽 +1 位作者 孙平鸽 吴志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意识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有意识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治...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意识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有意识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运用Glasgow评分标准进行意识障碍评分,对比分析2组的意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意识障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后意识障碍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磁刺激 脑梗死 意识障碍恢复
下载PDF
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温小鹏 吴志远 +3 位作者 李坤彬 姚先丽 刘亚鸽 焦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2期3895-3897,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低于观察组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苯海索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孙平鸽 李坤彬 姚先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苯海索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苯海索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苯海索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苯海索治疗,研究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苯海索治疗。比较两组书写痉挛评分量表(WCRS)评分、Burke-Fahn-Marsden(BFM)评分、西多伦多痉挛性倾斜(TWSTRS)评分、书写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障碍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WCRS、BFM、TWSTR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性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CRS、BFM、TWST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书写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书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生活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生活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1/35)与对照组(8.57%,3/3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苯海索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可改善患者书写痉挛程度、肌张力情况及痉挛性倾斜,缓解疼痛程度,减轻生活障碍,存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型肌张力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苯海索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亚鸽 李坤彬 +3 位作者 吴志远 姚先丽 孙平鸽 温小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0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肢体痉挛患者97例,按入院治疗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肢体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下肢肢体痉挛患者97例,按入院治疗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CSI、改良Ashworth评分等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BI、QOL-BREF评分等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下肢肢体痉挛患肢体痉挛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脑卒中 下肢肢体痉挛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坤彬 姚先丽 +1 位作者 孙平鸽 张娅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3期98-99,共2页
本文旨在对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从多角度综合评价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为研究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临床依据。1资料与方法1.... 本文旨在对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从多角度综合评价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为研究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临床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64例2012-10-2013-11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CT或MRI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杏阁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24期2592-2593,共2页
目的:探讨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受改良饮食管理的4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19年4月—2020年3月接受... 目的:探讨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受改良饮食管理的4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19年4月—2020年3月接受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的44例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对比两组吞咽恢复情况[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及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FOIS评分均提升、P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4.074,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5)。结论:床旁吞咽筛查联合改良饮食管理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床旁吞咽筛查 饮食管理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杏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2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其F...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其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及肢体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影响
下载PDF
冰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坤彬 姚先丽 李坤霞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评价冰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组(46例)在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评价冰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2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联合组(46例)在接受常规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冰刺激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判定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2种干预措施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 d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73.91%(34/4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8.70%(2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8.70%(4/46),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9.57%(9/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刺激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困难 冰刺激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针刺太冲、太溪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病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晓舟 金小千 +2 位作者 温小鹏 罗伦 唐纯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1-787,1025,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太冲、太溪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下丘脑HE染色、尼氏染色及两者的半定量等指标。探讨课题前期功能磁共振结果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机制。最终,尝试寻求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机制,为阐明针灸降低血压的原理提供...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太冲、太溪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下丘脑HE染色、尼氏染色及两者的半定量等指标。探讨课题前期功能磁共振结果在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机制。最终,尝试寻求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机制,为阐明针灸降低血压的原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TATA 14.0统计软件以原始血压为分层条件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SHRs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冲溪组、非穴组,每组12只。WKY大鼠不分组。针灸处方:太冲(双)、太溪(双)、非穴(双)。操作方法:在大鼠清醒状态下行针刺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于每天上午8∶30开始进行,左右两侧穴位同时进行针刺,直刺,先左侧穴位行针2.5 min,然后右侧穴位行针2.5 min,每次持续总共时间5 min,针刺每日1次,逢周日休息1 d,连续针刺4周,共针刺24次。捻转频率为(80±5)次/min,捻转幅度(180±5)°。所有针刺操作由固定一人进行。正常组与模型组不给予针刺,抓取固定5 min。采用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的一般病理形态结构;采用ImageJ对细胞数量进行半定量计算。结果:各组大鼠下丘脑HE染色及尼氏染色后所得病理结果与同脑区正常组相比较,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变化。但相较于正常组,其余各组细胞总数及尼氏体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通过半定量方式进行证实。细胞总数及尼氏体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正常组、冲溪组、非穴组、模型组。结论:针刺太冲、太溪对SHRs降压作用在病理形态学上的可能机制在于减少或阻止下丘脑的细胞减少和凋亡,解除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信号传导的调节,调整下丘脑室旁核肾上腺髓质素含量水平、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所参与的促炎细胞因子生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水平而实现下丘脑的保护。最终通过上述多种机制,而使得一系列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 太溪 下丘脑 病理形态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填精益髓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刘亚鸽 李坤彬 +3 位作者 姚先丽 吴志远 温小鹏 李小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填精益髓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8例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取填精益髓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 目的 探讨填精益髓汤加减治疗脑梗死后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8例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采取填精益髓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分析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得分、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T)、画钟试验(CDT)]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得分、MMSE、HDS、CDT、IL-8、TNF-α、IL-6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MMSE、HDS、CDT得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得分及IL-8、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痴呆后患者采取填精益髓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反应,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精益髓汤 脑梗死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卒中后痴呆发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14
作者 李小杏 焦冰 +5 位作者 方桦 李坤彬 姚先丽 吴志远 孙平鸽 王留向 《广东医学》 2023年第12期1548-1553,共6页
目的 基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卒中后痴呆发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纵向的预测模型开发研究,包括神经康复科病区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的数据。从患者入院后1 d内采集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中确定实验室检查结果。卒中发作后6个月... 目的 基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卒中后痴呆发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纵向的预测模型开发研究,包括神经康复科病区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的数据。从患者入院后1 d内采集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中确定实验室检查结果。卒中发作后6个月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22确定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基于多元logistic模型,生成列线图模型。结果 在完成随访的114例受试者中,61例受试者(53.5%)被确定为患有PSCI。PSCI(MoCA<22)组和非PSCI(MoCA≥22)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高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azekas评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50%、皮质梗死、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被纳入初始回归模型。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LR方法)中,7个潜在预测因子被考虑用于模型开发:年龄、Fazekas评分、皮质梗死、MMP-9、TIMP-1、NLR和LMR。开发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7,敏感度为71.2%,特异度为84.5%。缺血性卒中患者PSCI预测概率列线图的校准曲线在该队列中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1 000个bootstrap样本的结果估计AUC为0.814,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易于使用的列线图模型来预测缺血性卒中后的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清生物标志物 卒中后认知障碍 列线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