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NA1C基因突变儿童2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1
作者 孙琪青 候维纳 +2 位作者 王芳洁 谢振华 李东晓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本研究选取1例5岁5个月男性患儿,因“间断抽搐1年余”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QT间期延长,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可疑长QT综合征;另1例2岁3个月女性患儿,因“无明显诱因的发作性惊恐、抽搐伴发热”就诊,查体:小下颌、双眼内斜,脑电图异常,合并... 本研究选取1例5岁5个月男性患儿,因“间断抽搐1年余”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QT间期延长,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可疑长QT综合征;另1例2岁3个月女性患儿,因“无明显诱因的发作性惊恐、抽搐伴发热”就诊,查体:小下颌、双眼内斜,脑电图异常,合并肌张力减低、运动、语言运动发育迟滞;2例患儿均完善了基因检测,例1结果提示CACNA1C基因存在c.1204G>A(p.G402S)新发杂合变异,诊断Timothy综合征,给予普萘洛尔治疗,后自行停药后猝死;例2结果提示CACNA1C基因存在c.1841T>C(p.L614P)新发杂合变异,给予抗癫痫治疗,随访仍有运动与语言发育迟滞。以上2例患儿的特征性表现同一基因引起的不同临床表型,均为罕见疾病,临床诊疗中需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NA1C基因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血清miR-31、IL-22联合检测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
作者 李莹莹 姚晓利 +1 位作者 郑瑞利 何坤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共5页
目的 研究血清微小RNA-31(miR-31)、白细胞介素-22(IL-22)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VMC组(n=106),另选... 目的 研究血清微小RNA-31(miR-31)、白细胞介素-22(IL-22)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VMC组(n=106),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n=70)。比较两组血清miR-31、IL-2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参数[QRS间期、PR间期]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在治疗结束后对VMC患儿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发生恢复迁延、扩张性心肌病、遗留心律失常及患儿死亡等事件为预后不良,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MC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1、IL-22水平对VMC患儿诊断及预后不良评估的价值。结果 VMC组的血清miR-31、IL-22、CK-MB、cTnT水平及QRS间期、PR间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F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31水平高表达、IL-22水平升高、CK-MB水平升高、cTnT水平升高、QRS间期延长、PR间期延长、LVEF降低及LVFS降低均是VMC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31、IL-22水平二者联合检测诊断VM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优于单一检测(P<0.05);血清miR-31、IL-22水平二者联合检测评估VMC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miR-31、IL-22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高表达,可能成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 微小RNA-31 白细胞介素-22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慧敏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84例小儿VM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进行... 目的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84例小儿VM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4d后,两组患儿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比较治疗14d后两组患儿疗效差异及治疗14d内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差异。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cTnI、CK-M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SOD、GSH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内,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磷酸肌酸针治疗小儿VMC疗效佳,能提高心功能,减少心肌氧化,药物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 磷酸肌酸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琪青 吕爱婷 冯迎军 《现代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分为A组(有冠状动脉损害组)和B组(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各40例,同时选取同...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分为A组(有冠状动脉损害组)和B组(无冠状动脉损害组)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5 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I(cTnI)。结果:SDNN、SDANN、VLF、LF及HF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1);NT-proBNP、cTnI水平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NT-proBNP、cTnI水平与SDANN、VLF及LF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SDNN、HF呈负相关(P<0.05)。结论:HRV指标越低,患儿冠状动脉的损害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TNNI3基因突变致儿童扩张型心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姚晓利 郭俊 +1 位作者 王芳洁 李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3期60-63,67,共5页
目的报告1个罕见的扩张型心肌病(DCM)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例TNNI3基因突变致DC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DCM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 目的报告1个罕见的扩张型心肌病(DCM)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1例TNNI3基因突变致DC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DCM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儿,女,1岁零6个月起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纳差、精神萎靡伴少尿,活动量少.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室射血分数33%,左室缩短率16%,临床诊断为DCM,无阳性家族史.核心家系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在TNNI3基因存在c.465 G>A(p.Met155Ile)杂合错义突变,且为新生突变,其父母均不携带该突变.目前仅2例肥厚型心肌病报道过该突变.结论TNNI3基因的c.465 G>A(p.Met155Ile)突变为DCM的可能致病突变,可能产生进行性的心衰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TNNI3基因 新生突变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儿童112例血浆外泌体微小RNA-148a水平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瑞利 冯迎军 +2 位作者 杨慧敏 王芳洁 何坤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病儿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R)-148a的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VMC病儿112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儿童112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病儿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R)-148a的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VMC病儿112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儿童112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浆外泌体miR-148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外泌体心肌肌钙蛋白I(cTnI),采用自动化生化仪检测血浆外泌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VMC病儿血浆外泌体miR-148a与cTnI、CK-MB、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外泌体miR-148a对VMC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浆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呈大小不等、直径约100 nm典型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结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外泌体miR-148a水平[(1.01±0.12)比(5.34±1.06)]、血浆cTnI、CK-MB、hs-CRP水平均增加(均P<0.001)。VMC病儿血浆外泌体miR-148a与血浆cTnI、CK-MB、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2、0.64、0.49,均P<0.001)。血浆外泌体miR-148a及血浆cTnI、CK-MB、hs-CRP诊断早期VM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0.94、0.83、0.86,截断值分别为1.87、0.19μg/L、56.45 U/L、2.06 mg/L,灵敏度分别为94.60%、92.90%、84.80%、83.90%,特异度分别为92.90%、94.60%、83.90%、83.90%。血浆外泌体miR-148a与血浆cTnI诊断早期VMC的效能一致,均优于血浆CK-MB、hs-CRP。结论VMC病儿血浆外泌体miR-148a水平上调,可能对VMC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血浆外泌体 微小RNA-148a 儿童
下载PDF
心导管介入治疗术后患儿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雅琼 王丽娟 杨娜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心导管介入治疗方法复杂,费用高昂,给患儿及其照顾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导管介入治疗术后患儿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06-01-2017-08-31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接受心导管介入治疗术患儿的102位照... 目的心导管介入治疗方法复杂,费用高昂,给患儿及其照顾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导管介入治疗术后患儿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06-01-2017-08-31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接受心导管介入治疗术患儿的102位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儿信息及主要照顾着信息共11个条目;及Zarlt照顾者负担量表,包括角色负担与个人负担2个维度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得分越高照顾者负担越重。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或F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102位主要照顾者,Zarlt照顾者负担量表得分43~76分,平均得分(57.02±2.17)分;中度负担63位(61.76%),重度负担39位(38.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及每天照顾患儿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1~6岁(OR=0.598,95%CI为0.433~0.827,P=0.002),7~14岁(OR=0.596,95%CI为0.437~0.812,P<0.001);照顾者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OR=1.645,95%CI为1.193~2.270,P=0.001),大专及以上(OR=1.370,95%CI为1.104~1.700,P=0.007);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20%~40%(OR=1.388,95%CI为1.099~1.752,P=0.031),>40%(OR=1.665,95%CI为1.121~2.473,P=0.043);每天照顾患儿时间:8~12h(OR=1.476,95%CI为1.132~1.923,P=0.015),>12h(OR=1.581,95%CI为1.142~2.188,P=0.021)均为照顾者负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心导管介入治疗术后患儿照顾者负担主要受患儿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及每天照顾患儿时间影响,护理人员应从以上方面入手给予照顾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与专业指导以降低照顾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导管介入治疗 患儿 照顾者 负担
原文传递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月霞 乔西宁 《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期187-188,共2页
目的分析在小儿先心病术后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均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 目的分析在小儿先心病术后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均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术后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家庭为中心 恢复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换青 王丽娟 +1 位作者 王惠萍 王月霞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19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效果常用死亡率及心脏功能状态来评价。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深,临床加入了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更加全面地评价康复效果。本研究探讨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相关...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效果常用死亡率及心脏功能状态来评价。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深,临床加入了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更加全面地评价康复效果。本研究探讨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06-01-2017-06-01在河南省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4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与《心脏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在治疗前1d、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6个月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F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治疗前生活质量总分为(67.29±11.27)分,治疗后1个月为(72.84±12.61)分,治疗后6个月为(83.29±13.47)分,治疗后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F=4.713,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生活质量受年龄(t=-2.99,P=0.039)、家庭收入(F=4.728,P=0.005)、家庭来源(t=-3.102,P=0.010)、治疗前有无症状(t=-2.763,P=0.032)、确诊时间(t=-2.893,P=0.028)、亲友援助(F=3.925,P=0.013)与社会援助(F=3.854,P=0.022)的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收入(OR=6.8,95%CI为2.4~21.9,P=0.001)、家庭来源(OR=7.2,95%CI为1.8~26.3,P=0.006)与社会援助(OR=4.8,95%CI为1.4~7.8,P=0.027)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与家庭收入、家庭来源和社会援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家庭收入
原文传递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1例
10
作者 姚晓利 于霞 +2 位作者 王芳洁 陶菁 乔一丹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6-1010,共5页
报道1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并进行文献复习。3岁10个月患儿,起病隐匿,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合并高血压,完善心脏彩超、血及尿儿茶酚胺、腹部影像学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左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结节型)... 报道1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病并进行文献复习。3岁10个月患儿,起病隐匿,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合并高血压,完善心脏彩超、血及尿儿茶酚胺、腹部影像学及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左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结节型)。神经母细胞瘤长期分泌过多儿茶酚胺,导致儿茶酚胺心肌病及高血压。儿童儿茶酚胺心肌病较为罕见。对于以心功能不全起病,尤其合并高血压患儿,应警惕肿瘤源性儿茶酚胺心肌病,应早期进行相关检查,改善心功能,并尽早手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心肌病 高血压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原文传递
普罗帕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姚晓利 王芳洁 李莹莹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21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普罗帕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儿童室性期前收缩(PV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PVC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30例)、对照组B(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A采用普罗帕... 目的分析普罗帕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儿童室性期前收缩(PV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PVC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30例)、对照组B(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A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B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普罗帕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三组疗效、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表现(24 h PVC次数与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A(70.00%,21/30)、对照组B(66.67%,20/30),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PVC次数少于对照组A、对照组B,心率低于对照组A、对照在B(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与对照组A(16.67%,15/30)、对照组B(13.33%,4/3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小儿PVC疗效较好,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PVC次数与心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普罗帕酮 参松养心胶囊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维纳 冯迎军 《中国校医》 2020年第2期129-130,158,共3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236例KD患儿病历资料,其中发生CAL(CAL组)43例,未发生CAL(非CAL组)19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KD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 目的分析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236例KD患儿病历资料,其中发生CAL(CAL组)43例,未发生CAL(非CAL组)19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KD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儿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沉(ES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种球蛋白(IVIG)使用剂量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长,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血小板(PLT)、白蛋白(ALB)降低,IVIG应用时间晚是导致KD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发热时间长,CRP、ALT、AST升高,PLT、ALB降低,IVIG应用时间晚是导致KD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关注上述指标变化,并尽早予以IVIG治疗,以减少CAL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后传导阻滞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奕璐 乔西宁 陈圆圆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20期1544-1547,共4页
目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有创伤小、无需体外循环等优势,但术后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特别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介入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后传导阻滞发生情... 目的介入治疗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有创伤小、无需体外循环等优势,但术后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特别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介入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后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01-03-2018-01-08河南省儿童医院行常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和缺损部位等情况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封堵成功77例,成功率为96.25%;19例患儿出现介入封堵治疗后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3.75%。其中,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半分支阻滞5例,右传导阻滞+左前半分支阻滞6例,Ⅱ度1例,Ⅲ度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术后传到阻滞发生与患儿年龄、体质量、缺损位置、缺损类型、轨道建立时间及膜部瘤形成相关,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体质量低、非隔瓣下型室间隔缺及轨道建立时间长为患儿介入治疗后传导阻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受年龄、体质量、缺损类型及轨道建立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传导阻滞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俊苹 王惠萍 《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比较两... 目的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家长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②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手术过程中实施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综合性围术期护理 经导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姚晓利 冯迎军 李莹莹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单一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单一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联合组采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和心肌酶谱恢复时间、治疗前后心功能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指标[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单一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临床症状消失和心肌酶谱恢复时间短于单一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FS、LVEF水平高于单一组(P <0.05);治疗后,联合组c Tn I、CK-MB水平低于单一组(P <0.05)。结论采取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和心肌酶谱恢复时间,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免疫球蛋白 磷酸肌酸钠 心功能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荣心丸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迎军 王芳洁 +1 位作者 吕爱婷 孙琪青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荣心丸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9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腺苷,1 m... 目的探讨荣心丸联合环磷腺苷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9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腺苷,1 mg/k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荣心丸,1~3岁患儿3 g/次,3~6岁4.5 g/次,6岁以上6 g/次,3次/d。两组患儿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降钙素原(PCT)、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96%(P<0.05)。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血清hs-CRP、IL-18、PCT、MIF、H-FABP、cTnI、CK、CK-MB和LD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降低最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患儿LVEF、SV、CO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荣心丸联合注射用环磷腺苷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候及心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而减轻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心丸 注射用环磷腺苷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降钙素原 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乳酸脱氢酶 左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大鼠心肌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莹莹 冯迎军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大鼠心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80只3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心肌康组(n=30)、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腹... 目的分析心肌康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大鼠心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80只3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0)、心肌康组(n=30)、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BV3),心肌康组在模型组基础上注射心肌康水煎剂(15 g/kg);正常组腹腔接种0.2 ml不含病毒的Eagle′s液;统计各组大鼠心脏指数(体重/心脏称重),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TLR-4、NF-κB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1)心肌康组大鼠死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较模型组长(P<0.05);(2)模型组心脏指数>心肌康组>正常对照组(P<0.05),且心肌康组病理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3)模型组TLR-4、NF-κB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心肌凋亡指数(AI)>心肌康>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康可降低VMC大鼠死亡率,延长VMC大鼠中位生存时间,可抑制VMC大鼠TLR4、NF-κB表达,改善VMC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TLR4 NF-κB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针对性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佳丽 王丽娟 陈伟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7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护...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长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RYR2基因变异导致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琪青 王芳洁 +3 位作者 郑瑞利 谢振华 贾丽娟 李东晓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60-965,共6页
目的探讨5例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表现符合CPVT的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家系全外... 目的探讨5例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表现符合CPVT的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应用Sanger测序验证候选变异。应用β受体抑制剂普萘洛尔对患儿进行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5例患儿均以晕厥为首发表现,均在运动状态下发病,心电图检测均显示窦性心动过缓。5例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为(10.4±2.19)岁,延误诊断时间为(1.6±2.19)年。5例患儿RYR2基因变异位点均为新发变异,分别为c.6916G>A(p.V2306I)、c.527G>C(p.R176P)、c.12271G>A(p.A4091T)、c.506G>T(p.R169L)和c.6817G>A(p.G2273R),变异类型均为错义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评级指南,c.527G>C(p.R176P)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S2+PM1+PM2Supporting+PM5+PP3+PP4),c.6817G>A(p.G2273R)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Supporting+PP3+PP4)。予以5例患儿普萘洛尔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并随访至2022年7月30日均未再出现晕厥。结论c.527G>C(p.R176P)、c.6817G>A(p.G2273R)的发现拓展了RYR2基因变异谱。对CPVT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其致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为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R2基因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变异 儿童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阳花 顿健美 王丽娟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心脏畸形而导致心功能不全,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影响营养的吸收,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术前营养状况对患儿并发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入院率等均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心脏畸形而导致心功能不全,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影响营养的吸收,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术前营养状况对患儿并发症、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入院率等均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01-01-2017-12-31接诊的1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工具包括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喂养和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汉化版)。单因素分析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本组调查对象《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喂养和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得分为(12.95±2.33)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状况与患儿年龄(t=6.156,P<0.001)、家庭收入(F=43.180,P<0.001)、家庭来源(t=11.639,P<0.001)、获得营养知识途径(F=25.371,P<0.001)、出生体质量(F=3.742,P=0.038)、确诊时间(t=-8.298,P<0.001)、住院次数(F=56.649,P<0.001)及有无术前感染(t=10.114,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来源农村(OR=0.529,95%CI为0.422~0.683,P<0.001)、获得营养知识途径(OR=1.408,95%CI为1.213~1.499,P<0.001)、出生体质量(OR=0.375,95%CI为0.282~0.461,P=0.024)和住院次数(OR=0.492,95%CI为0.309~0.617,P=0.042)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营养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营养风险,患儿营养状况主要受出生体质量、获得营养知识途径、住院次数及家庭来源的影响,护理时应注意对以上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术前营养状况 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