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直接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方盼盼 杨俊梅 +2 位作者 杨俊文 高凯杰 王颍源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建立血流感染病原菌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2017-07~2017-12血培养仪阳性报警血培养瓶524个,抽吸血培养瓶中血液至血清分离胶管,... 目的探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建立血流感染病原菌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2017-07~2017-12血培养仪阳性报警血培养瓶524个,抽吸血培养瓶中血液至血清分离胶管,采用差速离心法富集细菌,利用MALDI-TOF MS对富集后的菌液进行快速鉴定,并与传统培养24~48 h后形成的菌落最终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阳性报警血培养瓶524个,496个为单菌株血流感染,16个为混合菌感染,12例血培养报警假阳性结果。在496个单菌株所致血流感染样本中,菌株的属、种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8.6%(489/496)和95.8%(475/496)。其中,120株革兰阴性菌属、种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9.2%(119/120)和98.3%(118/120); 376株革兰阳性菌属、种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8.4%(370/376)和94.9%(357/376)。16个混合菌感染样本及12个血培养报警假阳性样本均未得到鉴定结果。结论该研究利用MALDI-TOF MS对差速离心富集后的菌液进行直接鉴定,与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相比,对血流感染中主要病原菌的鉴定符合率较高,且方法快速、简便,成本低廉,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而且鉴定准确率高,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流感染 细菌鉴定
下载PDF
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时富枝 谭利娜 +3 位作者 张耀东 朱宏瑞 崔岢丰 石彩晓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2266-2268,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2名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入院7 d时,采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早产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 22.0...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2名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入院7 d时,采用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早产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得分(100.93±13.02)分,焦虑得分(13.75±3.72)分,抑郁得分(10.89±4.63)分。相关性分析提示,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1;r=0.24,P<0.01),且疾病不确定感4个维度得分与焦虑、抑郁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早产儿母亲存在明显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抑郁情绪,且疾病不确定感与其他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在日常护理早产儿时,应密切关注其母亲的心理状况,加强健康宣教,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不确定感 焦虑 抑郁 早产儿 母亲
下载PDF
MRI与超声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彬 张耀东 +1 位作者 聂磊 霍亚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 :分析MRI及超声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30例临床拟诊BIPI患儿,分别行超声和MRI检查,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MRI共检出99例(76.2%),超声检出70例(53.8%),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其中... 目的 :分析MRI及超声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30例临床拟诊BIPI患儿,分别行超声和MRI检查,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MRI共检出99例(76.2%),超声检出70例(53.8%),MR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其中MRI对脑白质损伤(WMD)、硬膜下出血(SD)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检出率明显优于超声(均P<0.01),而超声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明显优于MRI(P<0.01)。结论:超声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可作为BIPI初诊筛查的首选方法,但对WMD、SD及SAH的诊断逊于MRI。对于临床怀疑BIPI但超声检查阴性者应结合MRI以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婴幼儿1型糖尿病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耀东 谭利娜 +3 位作者 康文清 刘大鹏 罗淑颖 卫海燕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情况。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7例婴幼儿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婴... 目的探讨婴幼儿糖尿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情况。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7例婴幼儿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婴幼儿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为1岁~3岁7个月;男15例,女12例;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发病为主;剖宫产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自然生产组(P<0.05);发病前并发呼吸道感染12例(44.44%),其中病原学检测6例为病毒,以柯萨奇病毒为主。以多饮、多尿为主诉入院14例,以发热、咳嗽伴精神差6例,以血糖升高7例;16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男10例(62.50%),女6例(37.50%),其中男性糖尿病患儿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高于女性(62.50% vs 37.50%,χ^2=6.49,P<0.05)。合并肝功能、血脂异常2例;心肌酶异常7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0例,电解质异常26例,其中以低钠血症为主;抗胰岛素抗体阳性2例,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5例。入院前发生首诊误诊13例(35.14%),误诊支气管肺炎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败血症各3例,心肌炎1例。均给予胰岛素治疗,经7~10 d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治疗。结论婴幼儿T1DM起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合并酮症酸中毒,感染可能是患儿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之一。当患儿存在感染且血糖值较高时应注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可能,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婴幼儿
原文传递
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福云 曹静 石兰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目标管理组(47例)、常规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胎龄36~4...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目标管理组(47例)、常规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胎龄36~42(39.03±1.07)周。目标管理组男21例,女26例,胎龄36~42(38.94±1.12)周。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目标管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至患儿病情恢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睡眠时间[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及黄疸消退时间、不适症状、家属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目标管理组血清胆红素水平(157.49±15.82)μmol/L低于常规组(204.83±15.29)μmol/L(P<0.05)。目标管理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常规组短[(6.36±1.27)d比(7.13±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1,P=0.002)。干预后目标管理组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8.32±1.39)h、(8.55±1.29)h]均较常规组[(7.30±1.41)h、(7.62±1.34)h]长(均P<0.05)。目标管理组不适症状总发生率[8.51%(4/47)]与常规组[21.28%(10/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管理组家属满意度[95.74%(45/47)]高于常规组[68.09%(32/47)](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目标管理理论 护理 睡眠时间 不适症状
下载PDF
音乐护理在NICU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彦彦 谢芳芳 端木艳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104-1105,共2页
目的探讨音乐护理对NICU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音乐护理干预,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表和新生儿生理指标(... 目的探讨音乐护理对NICU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音乐护理干预,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表和新生儿生理指标(心率、氧饱和度、呼吸),进行二维度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在操作前的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操作中、操作后5 min和10 min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致痛性操作后生理指标的比较上,观察组患儿的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护理可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新生儿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音乐护理 新生儿疼痛 应用与研究
下载PDF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静 汤昱 康文清 《今日药学》 CAS 2018年第4期256-258,265,共4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新生儿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新生儿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临床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免疫状态及炎症反应各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腹泻次数减少时间及腹泻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L-8、hs-CRP水平均表现为降低状态,IL-12水平表现为升高状态(P<0.05或P<0.0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均明显降低,CD3^+、CD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可大大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其炎症反应,并对其免疫功能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疗效
原文传递
足月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范甜 张耀东 +1 位作者 刘大鹏 康文清 《临床研究》 2019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足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27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即治愈组(20例)及死亡组(7例),选取疑似危险因素包含孕母年龄、... 目的分析影响足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动脉高压病例27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两组,即治愈组(20例)及死亡组(7例),选取疑似危险因素包含孕母年龄、出生体重、感染指标、血浆脑钠肽(BNP)、肺动脉压力、动脉导管直径、房间隔直径、肝肾心功能等,统计分析疑似高危因素与该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治愈出院20例,死亡(含放弃治疗后死亡)7例。治愈组动脉导管直径较死亡组动脉导管直径大,表明患儿动脉导管直径大小与PPHN预后相关(P <0.05)。治愈组与死亡组孕母年龄、分娩方式、是否合并气胸、感染等因素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患儿动脉导管直径可能为影响足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临床医生应在工作中对该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利于改善足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曹孟宸 张晓媛 +1 位作者 金娟 康文清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BRAT1基因”、“致命性新... 目的探讨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BRAT1基因变异引起的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BRAT1基因”、“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新生儿癫痫”、“新生儿惊厥”、“婴儿”、“新生儿”、“ethal neonatal rigidity and multifocal seizure syndrome”、“BRAT1”、“RMFSL”、“neonatal-onset genetic epilepsy”、“neonatal convulsion”、“neonatal seizures”、“newborn”、“neonate”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与本院2例一起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特点。结果病例1,男,出生时即有四肢僵直,生后出现间断抽搐,苯巴比妥、咪达唑仑、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后抽搐可缓解,但1周后抽搐再次加重,加用妥泰未见好转。随访至5月龄,生长发育落后,需鼻饲喂养,联合抗惊厥药物治疗仍频繁惊厥发作。BRAT1基因外显子5 c.566_567insG(p.D190fs)和外显子9 c.1276C>T(p.Q426*)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源自父母。病例2,女,生后即呼吸困难、反应差、抽搐,苯巴比妥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抽搐一度缓解,但1周后抽搐逐渐频繁,加用咪达唑仑未见明显好转,放弃治疗后死亡。BRAT1基因外显子10 c.1395G>c(p.T465=)纯合变异,父母无异常。共检索到BRAT1基因变异文献39篇,临床资料记录详尽的文献12篇,以致命性新生儿肌僵直及多灶性癫痫为临床表现35例,加上本文2例共37例,男14例,女23例;有随访记录的患儿32例,末次随访年龄2个月~20岁;死亡27例,死亡年龄6 d~2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小头畸形、生后出现难治性癫痫发作、四肢僵直;神经影像学以小脑萎缩/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T1基因 新生儿 肌僵直和多灶性癫痫综合征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某院患儿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盼盼 王颍源 +2 位作者 杨俊文 高凯杰 杨俊梅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1029-1031,共3页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1,2].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3],2008年全球约有880万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例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且大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笔者所在课题组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5年1月-2...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1,2].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3],2008年全球约有880万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例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且大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笔者所在课题组对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性
下载PDF
益生菌防治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静 汤昱 +1 位作者 张耀东 康文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防治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出生低体质量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益... 目的:探讨益生菌防治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出生低体质量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益生菌防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胃肠功能、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出现胆汁淤积时间、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达全肠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TBA、TBIL、AL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胆汁淤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生菌防治出生低体质量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明确,可有效改善患儿胃肠功能和胆汁淤积情况,与有效调节TBA、TBIL、ALT水平有一定关联,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儿 肠道外营养 胆汁淤积 益生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兰兰 端木艳艳 刘彦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92例PPHN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常规组(46例)、观...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92例PPHN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常规组(46例)、观察组(46例)。常规组男22例,女24例,胎龄(39.35±0.74)周,予以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男20例,女26例,胎龄(39.08±0.82)周,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MDT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体循环血压、收缩期肺动脉压、神经行为[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52%(3/46)比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观察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8.26±1.38)d比(10.14±1.27)d、(5.32±1.05)d比(6.74±1.13)d、(7.25±0.97)d比(9.47±1.1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00、6.244、9.957,均P<0.001)。护理后,观察组体循环血压为(63.89±6.25)mmHg(1 mmHg=0.133 kPa),常规组为(63.64±6.58)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7,P=0.852);观察组收缩期肺动脉压低于常规组[(37.46±3.85)mmHg比(45.84±4.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8,P<0.001)。观察组NBNA的原始反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一般反应评分分别为(5.32±0.28)分、(5.73±0.34)分、(7.49±0.36)分、(9.35±1.03)分、(4.38±0.56)分,均高于常规组的(3.77±0.16)分、(4.32±0.25)分、(5.48±0.27)分、(7.41±0.12)分、(3.62±0.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98、22.660、30.294、12.689、6.989,均P<0.001)。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91.30%(42/46)比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3,P=0.048)。结论MDT式护理模式能降低PPHN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肺动脉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与安全性
13
作者 王彩君 周炎娟 +1 位作者 陈蒙蒙 张晓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48-350,共3页
目的:评价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败血症患儿,按照随机平衡序贯法随机分为两组(n=45),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100 mg•kg^(-1)Bid,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在... 目的:评价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败血症患儿,按照随机平衡序贯法随机分为两组(n=45),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100 mg•kg^(-1)Bid,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kg^(-1),5滴•min^(-1),滴注30 min后观察患儿的药物反应,然后调整滴注速度在2 h内完成,Qd。两组均连续用药治疗1 w。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效果(根据症状恢复情况,细菌检查结果,患儿能否正常摄奶评价)、各症状缓解情况(包括住院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神经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血清学指标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84.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和CRP水平分别为1.21±0.52 ng•L^(-1)和10.05±1.06 ng•L^(-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7.77±1.43d、拒奶改善时间5.02±1.04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06±0.48d以及神经症状改善时间4.88±0.7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选用头孢噻肟联合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好,对患儿病情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噻肟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败血症 安全性
下载PDF
点状软骨发育不良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大鹏 王彩君 +3 位作者 张耀东 康文清 许邦礼 熊虹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年第3期224-224,共1页
患儿男,因“生后呼吸困难18h”转入,系第1胎第1产,胎龄39周选择性剖宫产,出生体重3100 g,无窒息,羊水、脐带、胎盘无异常,生后不久出现呼吸促、皮肤发绀,不伴发热、抽搐等.查体:T 36.7℃,P 157次/min,R 62次/min,BP55/36mmHg.反应差,... 患儿男,因“生后呼吸困难18h”转入,系第1胎第1产,胎龄39周选择性剖宫产,出生体重3100 g,无窒息,羊水、脐带、胎盘无异常,生后不久出现呼吸促、皮肤发绀,不伴发热、抽搐等.查体:T 36.7℃,P 157次/min,R 62次/min,BP55/36mmHg.反应差,全身皮肤发绀,扁平脸,鼻梁平,高腭弓.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心前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稍低.父母体健,母孕期无异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1045.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77.0 U/L,血常规、免疫球蛋白、血氨、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TORCH均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X线片:肘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脊柱、肩胛骨及股骨骨骺区域可见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良 点状 肌酸激酶同工酶 染色体核型分析 选择性剖宫产 家族遗传病史 呼吸困难 收缩期杂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