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少朋 李晓勇 程冰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9-1265,共7页
目的:评估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3月18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 目的:评估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3月18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淀粉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随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术后CA19-9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各时间点均低于术前水平(均P<0.05);心肌酶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均P>0.05)。术后3个月内发生胰腺炎2例(11%)、低血糖、高血糖、胃排空障碍各1例(5%),对症治疗后均较快恢复,无胰瘘、出血、胆瘘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按EORTC标准,术后完全代谢缓解2例(11%),部分代谢缓解10例(55%),代谢无变化3例(17%),代谢恶化3例(17%),客观有效率为67%,疾病控制率为83%。结论: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电化学疗法 消融技术
原文传递
纳米刀消融术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与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水全 李晓勇 +2 位作者 陈艳军 程冰冰 陈升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评价纳米刀消融术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15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部分患者出现偶发心律失常。1... 目的评价纳米刀消融术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15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部分患者出现偶发心律失常。13例患者CA190术后第1、3天明显升高,后逐步下降;1例CA19-9无明显变化;1例手术前后CA19-9均在正常范围。全部患者术后肝功能均逐步好转,总胆红素、AST、ALT逐步下降。15例患者心肌酶术后第1天均升高,5天内降至正常。术后出现心房颤动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2周胆管再通率66.6%,1个月胆管再通率86.6%,2个月93.3%。结论纳米刀消融术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不可切除 纳米刀消融 胆管再通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并发肝细胞癌多学科协作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3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布-加综合征及肝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党晓卫 +4 位作者 李路豪 李素新 刘胜炎 吴刚 张弓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布-加综合征(B-CS)是肝脏血液流出道阻塞引起的复杂肝脏血管疾病,可导致淤血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是B-CS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危害极大。B-CS并发HCC病情复杂,其诊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HCC存在差异。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 布-加综合征(B-CS)是肝脏血液流出道阻塞引起的复杂肝脏血管疾病,可导致淤血性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是B-CS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危害极大。B-CS并发HCC病情复杂,其诊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HCC存在差异。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B-CS并发HCC的综合诊治水平,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布-加综合征及肝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针对B-CS并发HCC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监测随访等问题,组织多学科专家,综合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制定了《布-加综合征并发肝细胞癌多学科协作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细胞 多学科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过表达miRNA-10a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切除后的肝再生
4
作者 余贞岑 顾小晖 +1 位作者 刘超 王鑫 《肝癌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10a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70%肝切除未转染组(B组)、70%肝切除转染组(C组),每组12只。术前2周成功将miRNA-10a肝向性转染C组大鼠;于术后12、24、48、72 h每... 目的:探讨miRNA-10a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70%肝切除未转染组(B组)、70%肝切除转染组(C组),每组12只。术前2周成功将miRNA-10a肝向性转染C组大鼠;于术后12、24、48、72 h每组各处死3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PCR法检测肝组织中miRNA-10a的水平,计算不同时间大鼠的肝体积比。结果:术后12、24、48、72 h时C组大鼠肝组织中miRNA-10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表明已经成功过表达了miRNA-10a;术后12、24、48、72 h时C组大鼠的血清ALT水平均低于B组,ALB水平均高于B组,表明miRNA-10a有利于保护肝功能;术后48、72 h时,C组大鼠的肝体积比显著高于B组,表明过表达miRNA-10a有利于肝组织生长。结论:过表达miRNA-10a能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切除后的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再生 miRNA-10a 大鼠
下载PDF
纳米刀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艳军 程冰冰 +3 位作者 郜宇 陈升阳 周百中 李晓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115-3118,共4页
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的26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实施纳米刀消融治疗,4例患者术中... 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的26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实施纳米刀消融治疗,4例患者术中放置T管引流,11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4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放射性粒子链。22例(84.6%)患者术后胆管再通。26例患者总生存时间平均为(9.8±5.6)个月。结论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确切,联合胆道支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 纳米刀消融 胆道支架
下载PDF
腹腔镜或机器人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升阳 陈艳军 +3 位作者 吉顺荣 李晓勇 徐晓武 虞先濬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3例行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局部切除的胰腺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局部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33例行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局部切除的胰腺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钩突部5例,胰颈部及体部14例。肿瘤直径平均(3.2±0.8)cm。结果:33例患者中21例行腹腔镜手术,1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切除肿瘤边界完整。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囊腺瘤17例。术后发生胰瘘29例,其中生化漏16例,B级胰瘘13例,未发生C级胰瘘;腹腔出血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平均住院(9.8±3.0)d。结论:对于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腹腔镜或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安全性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胰腺功能,减少术后内外分泌功能缺失,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局部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机器人手术 安全
下载PDF
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艳军 程冰冰 +3 位作者 郜宇 陈升阳 胡水全 李晓勇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4期1-6,11,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免疫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的13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1)肿瘤标志物CA19-9术后第1 d显著升高,此后逐渐下降;(2)CD3^(+)T细胞于术后第1 d下降... 目的探讨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免疫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的13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免疫指标。结果(1)肿瘤标志物CA19-9术后第1 d显著升高,此后逐渐下降;(2)CD3^(+)T细胞于术后第1 d下降,此后逐渐上升,于术后第7 d超过术前水平并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术后第30 d测定值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CD3^(+)CD4^(+)T细胞于术后第1 d下降,术后第3 d开始逐渐升高,并于术后第7 d达高峰,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始终高于术前水平;CD3^(+)CD8^(+)T细胞术后第1 d明显升高,此后逐渐下降,术后第3 d降至术前水平以下并于术后第7 d达最低值,此后趋势反转开始逐渐升高,术后第14 d超过术前水平并继续升高;(3)CD3-CD19^(+)B细胞术后第1 d开始升高,第3 d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IgA、IgG、IgM的变化趋势与CD3-CD19^(+)B细胞相反,而IgE的变化趋势与CD3-CD19^(+)B细胞相同。结论纳米刀消融后,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被解除,由CD4^(+)T细胞辅助、IgE介导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加强,IRE术后的14 d内为免疫治疗的窗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纳米刀消融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纳米刀消融联合化疗/局部放疗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艳军 程冰冰 +3 位作者 郜宇 陈升阳 胡水全 李晓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897-900,共4页
评价纳米刀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6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化疗组、粒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回顾性分析各组临床... 评价纳米刀消融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6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化疗组、粒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回顾性分析各组临床资料。(1)各组术前PTCD比例、术中行内引流比例、消融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肿瘤标志物CA19-9术后7 d开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子组胰瘘、腹腔内出血、脾动脉瘤、脾梗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最高;(4)各组间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1,P=0.029),联合组中位生存期最长(23个月),粒子组中位生存期最短(7个月)。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改善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联合粒子植入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纳米刀消融 化疗 局部放疗
下载PDF
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艳军 程冰冰 +3 位作者 郜宇 陈升阳 周百中 李晓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的26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实施开腹纳米刀消融治疗。4例... 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的26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实施开腹纳米刀消融治疗。4例患者术中放置T管引流,11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4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放射性粒子链。8例手术前、后CA19-9均无明显升高;其余18例患者术前CA19-9明显升高,术后第1、3天进一步升高,后逐步下降。术后胆道出血1例,心房颤动2例,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胆道感染3例,肝脓肿、腹腔脓肿、淋巴漏各1例,PTCD管脱落4例。22例(84.6%)患者术后胆管再通。26例患者总生存时间平均为(9.8±5.6)个月。结论: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联合胆道支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 不可切除 纳米刀消融 胆道支架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永 赵甦 +3 位作者 崔卫东 李晓勇 陈艳军 王俊青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3期269-270,共2页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早期阑尾切除术[1]。开腹阑尾切除术是经典传统术式,但该术式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较多,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费用较高。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得到广泛应...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早期阑尾切除术[1]。开腹阑尾切除术是经典传统术式,但该术式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较多,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费用较高。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2]。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医师协会指南指出,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切口小且美观以及术中可同时探查腹腔其他脏器的优势[3]。本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疗效对比
下载PDF
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少朋 李晓勇 +2 位作者 陈艳军 陈升阳 程冰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62-864,共3页
原发性肝癌(PLC)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CC),近年来全球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但手术切除仍为肝癌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生物医学及循证医学、人文医学的兴起,以最小创伤获取... 原发性肝癌(PLC)包括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CC),近年来全球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趋于多样化,但手术切除仍为肝癌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生物医学及循证医学、人文医学的兴起,以最小创伤获取最佳康复已成为现代外科追求的目标,也推动着传统经验外科模式向现代精准外科模式的转变。此外,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围手术期处理的日益成熟以及手术器械的创新,亦促使精准肝切除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诸多肝胆外科医师的重视。本文着重从术前评估及术中操作两方面对精准肝切除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治疗
原文传递
栀子大黄汤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战锋 李晓勇 +1 位作者 周百中 陈升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560,I0003,共7页
目的:制备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模型,探讨栀子大黄汤对AFL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用药剂量。方法:5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44只;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乙醇灌胃(50%乙醇溶液6.0mL·kg^(-1))+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AFL模型。... 目的:制备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模型,探讨栀子大黄汤对AFL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用药剂量。方法:5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44只;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乙醇灌胃(50%乙醇溶液6.0mL·kg^(-1))+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AFL模型。4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0mg·kg^(-1)),低、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所含生药剂量分别为5.0和10.0g·kg^(-1));每组10只。每隔2周测定大鼠体质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酸氢基转移酶(ALT)水平。给药后第4周称量大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AST、ALT、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水平,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评分。结果:给药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AST、ALT、TNF-α、IL-6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大鼠血清TC、TG、AST和ALT水平降低(P<0.05或P<0.01),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1),低剂量桅子大黄汤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1),低和高剂量栀子大黄汤组及辛伐他汀组大鼠肝组织中ADH和ALDH水平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栀子大黄汤组AFL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栀子大黄汤能明显改善由高脂联合酒精饮食引起的肝损伤和肝脏脂肪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大黄汤 酒精性肝损伤 脂肪肝 酒精性 炎症
下载PDF
优化肿瘤标志物群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肝癌辅助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永 李晓勇 +7 位作者 宋瑜 周百中 崔卫东 赵甦 陈艳军 杨战锋 郜宇 杨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合决策树模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盒对119例肝部良性疾病及98例肝癌患者血清中9项肿瘤标志[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25、CA242、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合决策树模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肿瘤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盒对119例肝部良性疾病及98例肝癌患者血清中9项肿瘤标志[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25、CA242、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铁蛋白(Ferritin)、人生长激素(HGH)和CA153]水平进行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标志物,并于筛选前后建立决策树模型和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肝癌组9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肝良性疾病组(P<0.05)。筛选前基于9项肿瘤标志物、筛选后基于3项肿瘤标志物分别建立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决策树模型,其预测准确度分别为76.5%、91.2%、74.4%、90.8%。筛选前后决策树模型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912和0.908,高于Fisher判别分析的0.745和0.727(Z=4.512和4.589,P均<0.05);但决策树模型和Fisher判别分析筛选前后自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55和1.122,P均>0.05)。结论:基于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建立的决策树模型诊断肝癌的效果优于Fisher判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决策树 辅助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融合多学科诊疗教学法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甦 傅聿铭 +1 位作者 李晓勇 杨颖涛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9期1020-1023,共4页
对2020 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40名全科专业学员,在肝肿瘤教学中分别采用腹腔镜技术融合多学科诊疗(MDT)教学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每组各70人。教学后,问卷调查满意度、考核临床技... 对2020 年1—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40名全科专业学员,在肝肿瘤教学中分别采用腹腔镜技术融合多学科诊疗(MDT)教学法(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法(对照组),每组各70人。教学后,问卷调查满意度、考核临床技能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病例分析,实验组得分为(21.10±0.31)、(91.80±4.82)、(87.5±4.1)、(77.25±3.38)分,对照组分别为(17.48±0.35)、(85.20±4.34)、(85.1±3.6)、(73.65±3.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腹腔镜技术融合MDT教学法促进了带教效果的提升,值得在普外科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继续 全科医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肝肿瘤 腹腔镜 多学科诊疗模式
原文传递
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甦 崔卫东 宋伟华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0期1275-1277,1287,共4页
目的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胰腺癌组织标本18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胰腺癌组织标本180例和癌旁组织标本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中低分化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织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织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织的caspase 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患者(P﹤0.01);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织的caspase 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和caspase 3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CASPASE 3 胰腺癌
下载PDF
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凯 李晓勇 +5 位作者 周百中 陈艳军 陈升阳 程冰冰 胡水全 苏东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4,共7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解除胆道梗阻,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率,本研究通过比较纳米刀消融联合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与单纯PTCD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纳米刀消... 背景与目的:对于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解除胆道梗阻,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率,本研究通过比较纳米刀消融联合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与单纯PTCD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纳米刀消融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该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5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行PTCD治疗后1~2周行纳米刀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PTC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氨酶、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生存率情况;观察纳米刀消融后患者胆管再通情况、纳米刀消融的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单纯行PTCD患者术后3个月内因PTCD管梗阻、感染等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及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1、3个月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转氨酶、TBIL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3个月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5个月vs.5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vs.15.0%,P<0.05),但两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0,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PTCD管拔出率为82.6%、98.0%,胆管通畅时间为(185.1±95.8)d;术后部分患者出现腹胀、发热等不适,发生胆道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因PTCD管梗阻、感染再次住院率为50%。结论: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消融技术 生活质量 存活率
原文传递
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之强 杨琦 +1 位作者 彭正 陈艳军 《肝脏》 2022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研究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腹腔镜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本院10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修补术,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 目的研究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腹腔镜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本院10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修补术,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指数方程,分析其判断并发症的应用价值。结果102例患者中,共发生并发症38例,发生率为37.25%,其中术后感染14例,术后胆漏12例,出血8例,肝脓肿4例。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入院时间、失血量、低血压持续时间及Alb水平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指数方程Y=0.603 X_(1)+0.654 X_(2)+0.471 X_(3)+0.798 X_(4)+0.899 X_(5)(X_(1)=受伤至入院时间,X_(2)=失血量,X_(3)=肝破裂分级,X_(4)=低血压持续时间,X_(5)=Alb)。ROC分析结果显示指数方程判断术后并发症的AUC为0.796(SE=0.066,95%CI=0.666~0.926,P<0.001)。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并发症与受伤至入院时间、失血量、肝破裂分级、低血压持续时间及Alb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肝破裂 腹腔镜下修补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第二原发肝细胞癌风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8
作者 胡水全 陈升阳 +1 位作者 宋立山 李晓勇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25-832,837,共9页
目的 构建预测第二原发肝细胞癌(spHCC)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s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特定死因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进行比较,计算各种死因的3年死亡率并分析影响因素,... 目的 构建预测第二原发肝细胞癌(spHCC)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s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特定死因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进行比较,计算各种死因的3年死亡率并分析影响因素,建立竞争风险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验证模型。结果 共提取1 77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肝细胞癌(HCC)特异性死亡的spHCC患者3年累计死亡率为47.3%,第一原发癌(FPC)特异性死亡的spHCC患者3年累计死亡率为5.5%,其他原因死亡则为23.1%。年龄、T期、N期、M期、手术治疗是spHCC患者HCC特异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间隔时间、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是spHCC患者FPC特异性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T期、N期、化学治疗是spHCC患者其他原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模型的C指数为0.718(95%CI:0.693~0.743)。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肯定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结论 该模型预测spHCC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SEER数据库 竞争风险回归分析 列线图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融合MDT教学模式在肝肿瘤住培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甦 傅聿铭 +1 位作者 李晓勇 杨颖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融合MDT教学模式在肝肿瘤住培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12月共计140名一年级住培学员,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专科培训期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名,实验组接受MDT融合腹腔镜技术教学,对...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融合MDT教学模式在肝肿瘤住培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12月共计140名一年级住培学员,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专科培训期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名,实验组接受MDT融合腹腔镜技术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分析对比教学满意度及技能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学员在问卷满意度、临床技能考试及理论知识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融合MDT教学法在肝肿瘤教学实践中,带动了教学效果的跃升,能显著增强住培医师的临床理论及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腹腔镜 多学科诊疗模式 肝肿瘤 临床教学 教育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仝昊 李晓勇 +4 位作者 陈艳军 程冰冰 陈升阳 胡水全 苏东朝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36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36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评估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共有15例(41.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脾梗死、房颤、门静脉血栓、胰瘘、假性动脉瘤、消化道出血、肝脓肿及重症胰腺炎,其中Ⅲ级及以上并发症患者6例(16.7%),3例(8.3%)Ⅲ级并发症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纳米刀消融后均有可能发生各类并发症。术后消化道及腹腔出血为其主要致死原因。采用合理的检查及治疗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纳米刀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