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I扫描与常规MRI检查在评估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德有 毛玉红 +1 位作者 尚红磊 关牧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97-1501,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与常规MRI检查在评估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足月HIE患儿(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不同严重程度HIE的常规MRI影像学特征及DTI参数特征... 目的观察对比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与常规MRI检查在评估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足月HIE患儿(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不同严重程度HIE的常规MRI影像学特征及DTI参数特征。结果常规MRI显示HIE严重程度与病变累及部位及范围相关,其区分轻度与中重度HIE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81.5%,假阳性率18.5%,假阴性率23.1%,准确性80.0%。DTI参数显示内囊后肢FA值在不同严重程度HIE均有统计学差异,当内囊后肢FA值取临界值0.41时,区分轻度与中重度HIE的诊断效能最大(敏感度100%,特异度85.2%,假阳性率14.8%,假阴性率0,准确性90.0%)。两种方法在区分轻度与中重度HIE时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2,P<0.001),且DTI扫描的诊断效能更佳。结论DTI定量参数较常规MRI检查能更好地评估足月儿HIE严重程度,从而为评估患儿预后及提示临床尽早针对性实施干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缺氧缺血性脑病 足月儿
原文传递
探讨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向东 郑金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4期200-201,共2页
目的探讨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对已确诊的1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用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分析诊断,对两种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对室速诊断的准确率94.74%... 目的探讨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对已确诊的1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用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分析诊断,对两种诊断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对室速诊断的准确率94.74%、敏感度96.85%、特异度98.68%。结论 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是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一项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eckei新流程四步法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叶杭 刘晓玲 周欣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9期102-103,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判断心率失常结果差异,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判断心率失常结果差异,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心律失常阳性率以及检出程度。结果:经统计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39(65.0%),阴性21(35.0%),明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60例患者中,室早38例,房早34例、短阵室上速29例、房室传导阻滞17例,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率失常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叶杭 刘晓玲 +1 位作者 牛向东 周欣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0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正确性,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冠脉造影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结果:60例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 目的:观察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正确性,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冠脉造影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比较2组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结果:60例患者中,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47例,占78.3%;心电图检查〈50%狭窄程度冠心病与狭窄程度50~70%无明显差异,P〉0.05,与狭窄〉7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狭窄程度狭窄50~70%患者冠心病检查正确率低于狭窄〉70%,P〈0.05。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中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在狭窄程度〉70%的冠心病患者中检查正确率高于狭窄〈50%及50~70%患者,临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心电散点图配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张叶杭 牛向东 刘晓玲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究心电散点图配合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且疑似心律失常的1500例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心电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 目的探究心电散点图配合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且疑似心律失常的1500例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心电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临床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心律失常的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电散点图B线斜率;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心律失常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974例心率失常患者经确诊为室上性早搏524例,心房颤动124例,室内差异传导89例,室性早搏237例。动态心电图诊断检出率为72.3%,心电散点图诊断检出率为83.4%,心电散点图配合动态心电图诊断检出率为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电散点图检查,室上性早搏患者及室性早搏患者B线斜率与心房颤动、室内差异传导患者B线斜率比较,室上性早搏患者B线斜率最大,室性早搏患者B线斜率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房颤动患者B线斜率与室内差异传导患者B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失常的灵敏度为72.3%,心电散点图检测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83.4%,心电散点图配合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的灵敏度为94.6%。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心电散点图配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电散点图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6
作者 牛向东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第15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心电图 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牛向东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9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征和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12h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于3周内复查1~3次。结果132例被检者中,心电图异常有93例(70.5%)。132例患者中83例痊愈、44例好转、5例死亡。其...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征和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1~12h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于3周内复查1~3次。结果132例被检者中,心电图异常有93例(70.5%)。132例患者中83例痊愈、44例好转、5例死亡。其中127例存活患者中88例心电图异常(69.3%);5例死亡病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梗死1例)中有4例心电图异常(80.0%),只有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患者心电图正常。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及心肌损害.这可能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受损及高血压病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阳性各时段QTd和QTcd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向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7期88-89,共2页
目的观察平板运动心脏负荷试验诱发患者心电图ST段缺血型改变时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方法选择临床疑诊为冠心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诱发心电图ST段呈缺血型下移者35例(缺血组),测量运动前、运动后缺血... 目的观察平板运动心脏负荷试验诱发患者心电图ST段缺血型改变时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方法选择临床疑诊为冠心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诱发心电图ST段呈缺血型下移者35例(缺血组),测量运动前、运动后缺血型ST段下移达最大值时及运动后ST段恢复正常时QTd及QTcd,与平板运动负荷心电图ST段无缺血型改变者35例(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缺血组在运动后ST段下移达最大值时QTd、QTcd分别为(57.60±11.74)及(76.62±9.35)ms,与运动前及运动后ST段恢复正常时的QTd、QTc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组运动后即刻QTd、QTcd对比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正常组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6min时QTd、QTc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平板运动负荷试验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电图ST段呈缺血型改变时QTd、QTcd明显增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存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的不稳定性,是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QT离散度 校正QT离散度 负荷心电图
原文传递
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 被引量:8
9
作者 牛向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