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疗药物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谱的影响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许春进 韩敏 +1 位作者 徐峰 王胜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154-159,共6页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肠道中菌群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及微生态调节剂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符合标准的中晚期胃癌作为治疗组。... 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肠道中菌群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及微生态调节剂对胃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例符合标准的中晚期胃癌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80例胃癌患者被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方案,干预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金双歧联合治疗方案。使用粪便细菌及真菌培养法培养粪便中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类杆菌、酵母菌、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结果治疗组胃癌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均高于治疗前干预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及杆/球比例均高于治疗后观察组(P<0.01);干预组患者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肠道菌群处于一种失平衡状态;化疗药物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扶植正常菌群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对胃癌患者化疗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可明显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疗药物 肠道菌群 微生态调节剂
原文传递
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霞 陈玉龙 张筱凤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情绪状态评分,其中93例伴抑郁和(或)焦虑情绪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情绪状态评分,其中93例伴抑郁和(或)焦虑情绪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抗抑郁及常规治疗,B组:给予抗抑郁治疗,C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抗Hp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及情绪状态评分,并检查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及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因担心癌变情绪障碍发生率为33.2%,对照组情绪障碍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2,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至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5.3±4.1)分,治疗后(11.4±1.6)分,t=14.1,P<0.05],B组患者部分改善[治疗前(25.4±3.9)分,治疗后(15.3±3.1)分,t=5.8,P<0.05],C组患者无明显改善[治疗前(25.2±4.4)分,治疗后(19.8±3.7)分,t=1.9,P>0.05]。结论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常规抗Hp不能改变与情绪障碍相关的症状,总体疗效差,抗抑郁治疗部分有效,而抗抑郁加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和抑郁焦虑情绪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情绪障碍 抗抑郁治疗
原文传递
柴芍承气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春进 南君 徐峰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前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 WF:Ag)浓度的变化,探讨柴芍承气汤对SAP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前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 WF:Ag)浓度的变化,探讨柴芍承气汤对SAP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治疗+柴芍承气汤治疗方案。使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ET-1;使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使用ELISA法测定血清GMP-140和TXB2。使用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 WF:Ag浓度。结果在A组和B组SAP患者中,血清GMP-140、TXB2、v WF:Ag、ET-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MP-140、TXB2、NO、v WF:Ag及ET-1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MP-140、TXB2、v WF:Ag、ET-1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清NO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NO、ET-1、GMP-140、TXB2、v WF:Ag参与了SAP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柴芍承气汤能够降低微血管痉挛,增加微循环灌注,抑制微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SAP患者的微循环障碍,阻止SAP恶化,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细胞因子类 柴芍承气汤 重症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柴芍承气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南君 徐峰 许春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0期12-13,共2页
目的通过对常规方法辅以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策循环障碍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柴芍承气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以我院住院的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 目的通过对常规方法辅以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策循环障碍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探讨柴芍承气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以我院住院的4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柴芍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对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微循环障碍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芍气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微循环障碍有着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芍承气汤 急性重症胰腺炎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的心身医学观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玉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7-579,共3页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 H .pylori 感染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 H .pylori 感染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部分患者在后期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1]。虽然早在18世纪就提出慢性胃炎的诊断,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客观又易于执行的诊断标准,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困惑。正如吕农华[2]所指出的,必须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给慢性胃炎患者以最经济有效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利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一项多中心调研对慢性胃炎的症状谱、胃功能、有无 H .pylori感染、胃黏膜有否糜烂与症状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和有益探讨,特别在文章最后指出,如伴有心理障碍则需加强心理治疗,必要时应用抗焦虑抗抑郁治疗[3]。目前国外从悉尼诊断标准到新悉尼系统,国内也有许多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治共识和指南,但为什么还不能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是诊断标准的可操作性出了问题,或是医师未按共识诊断?现拟从另一侧面,即从心身医学的角度重点讨论慢性胃炎的相关问题,也会涉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身医学观 诊治 诊断标准 心理治疗 悉尼系统 浆细胞浸润
原文传递
慢性胃肠疾病的心身医学观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玉龙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168-172,共5页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虽然从18世纪已经有了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但它仍旧存在许多临床上的困惑,缺乏客观的、容易执行的诊断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功能性胃肠疾病,...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虽然从18世纪已经有了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但它仍旧存在许多临床上的困惑,缺乏客观的、容易执行的诊断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功能性胃肠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FGIDs其中之一,与慢性胃炎从临床症状上不能鉴别。难治性慢性胃炎(CG)和FD因为医源性应激—过分夸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癌变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抑郁和焦虑),实际上都是心身疾病。对于难治性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用常规治疗是无效的,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身医学)观点看待CG和FD就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和新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这一新观点解决CG和FD诊断和治疗上的困惑,从临床实践证明抗抑郁/焦虑疗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身疾病
原文传递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荆芳芳 王璐璐 +1 位作者 刘永瑞 王志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4526-4529,共4页
目的探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新脉导管(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胃癌PICC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新脉导管(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胃癌PICC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结果通过实施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有效减轻了胃癌PICC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 认知行为 胃癌PICC患者 上肢静脉血栓 不良情绪 依从性
原文传递
要重视“腹胀”的诊断 被引量:9
8
作者 邱冬妮 徐三荣 陈玉龙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57-159,共3页
腹胀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s)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腹胀具有概念模糊、诊断模糊、发生率高、治疗困难等诸多特点。在目前临床实践中,"早饱"常常被作为腹胀诊断的指标,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中,有"早饱"的腹胀属于功能... 腹胀是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s)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腹胀具有概念模糊、诊断模糊、发生率高、治疗困难等诸多特点。在目前临床实践中,"早饱"常常被作为腹胀诊断的指标,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中,有"早饱"的腹胀属于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有文献认为,FD的发病与胃感觉障碍、胃动力障碍密切相关。实际上现有资料提示,胃感觉障碍不能解释FD患者的"早饱"型腹胀症状,同时胃动力障碍也仅可能与一小部分FD患者的"早饱"型腹胀有关。相反,与围进食期有关的胃-结肠反射和头期效应的功能障碍却能解释涵盖各个时相的"早饱"型腹胀。因此,无论有无"早饱",腹胀与结肠功能紊乱的关系比与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的关系更为密切。明确腹胀的诊断,是为了对腹胀做更精准的诊治。另外,情绪障碍通常是功能性腹胀的病因,治疗时要注意对情绪障碍和FGIDs症状作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胃胀气 诊断 情绪障碍
原文传递
不同疗程伴同疗法与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雷 郝玮玮 +1 位作者 李娅 徐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8期4589-459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伴同疗法与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07-01/2015-07-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行胃镜检查明确胃部疾病(慢性糜烂性胃炎或消化...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伴同疗法与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07-01/2015-07-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行胃镜检查明确胃部疾病(慢性糜烂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并行13C呼气试验检测阳性的282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别采用4组治疗方案:A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bid+克拉霉素片500 mg bid+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 bid+甲硝唑片400 mg bid,7 d;B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bid+克拉霉素片500 mg bid+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 bid+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 bid,7 d;C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bid+克拉霉素片500 mg bid+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 bid+甲硝唑片400 mg bid,14 d;D组: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bid+克拉霉素片500 mg bid+阿莫西林胶囊1000mg bid+枸橼酸铋钾胶囊220 mg bid,14 d.根除治疗结束后4 wk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82例,按符合方案(per-protocol,PP)分析A组H.pylori根除率为84.06%,B组为83.33%,C组为94.12%,D组为97.91%;按意向性(intention to treat,ITT)分析A组为80.56%,B组为78.57%,C组为92.96%,D组为91.55%,其中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H.pylori根除率,经PP分析及ITT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B组与D组的H.pylori根除率,经PP分析及ITT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同疗法和含铋剂四联疗法2 wk方案H.pylori根除率高、安全性良好且症状缓解率高,可推荐为临床根除H.pylori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伴同疗法 铋剂四联疗
下载PDF
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翟云峰 彭丽娜 +1 位作者 宋雪 徐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青年结肠癌患者(≤40岁)作为研究对象,整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临...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青年结肠癌患者(≤40岁)作为研究对象,整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临床症状、肿瘤部位、Dukes分期、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组织学类型中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青年结肠癌患者其相同特点为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肿瘤好发部位以升结肠和横结肠多见,Dukes临床分期多见于C期和D期,长期生存率低;不同特点为青年结肠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且平均发病年龄偏小,组织学类型男性以中分化腺癌为主,而女性比例最高的是低分化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青年 性别 临床病理特点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片、针灸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世琳 陈香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4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片、针灸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MPFD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及治疗组3,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泮托...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片、针灸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对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MP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MPFD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治疗组1、治疗组2及治疗组3,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泮托拉唑胶囊、复方消化酶,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接受阿戈美拉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2接受针灸治疗,治疗组3接受阿戈美拉汀片口服、针灸治疗,观察4周。评价4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血清雌激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症状积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改善(均P<0.01),治疗组2和治疗组3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均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1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组3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组(均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戈美拉汀片、针灸联合常规西医疗法能显著提高MPFD的治疗效果,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围绝经期 阿戈美拉汀 针灸
下载PDF
激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浅表性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宇 陈香宇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比较局部喷洒类固醇凝胶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浅表性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浅表性食管癌患者66例,均行ESD治疗,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曲安奈德注... 目的比较局部喷洒类固醇凝胶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浅表性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浅表性食管癌患者66例,均行ESD治疗,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曲安奈德注射组(A组)、类固醇凝胶喷洒组(B组)及对照组(C组)三组,A组于ESD后立即在溃疡底部局部注射;B组患者ESD术后立即在黏膜缺损处喷洒类固醇凝胶;C组仅行ESD。术后1个月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狭窄率及ESD术后溃疡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月,出现狭窄患者者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EBD)。结果 ESD后1个月进行内窥镜检查,A、B、C三组溃疡瘢痕期与非瘢痕期人数(S1/H2+H1+A2)分别为(15/6)、(16/6)、(19/4),S1期愈合率分别为71.4%、72.7%、82.6%,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B、C三组狭窄与非狭窄人数分别为(4/17)、(2/20)、(17/5),狭窄率分别为19.0%、9.0%、73.9%,三组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5.987,P<0.01),两两比较,A组、B组分别与C组的狭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ESD术后随访6月,EBD治疗次数分别为2.0次(0~4.0次)、2.0次(0~3.0次)、6.0次(0~13.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8.51,P<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ESD术6月接受EBD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P=0.033),A组与C组ESD术6月接受EBD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755,P=0.01),B组与C组ESD术6月接受EBD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67,P<0.01)。结论局部给予曲安奈德及局部类固醇凝胶给药均可降低食管狭窄率,降低术后EBD次数,但局部类固醇凝胶给药无论是在疗效、技术要求及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局部曲安奈德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狭窄 曲安奈德 类固醇凝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分析及剂量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丹丹 徐峰 +2 位作者 李娅 宋锐锋 刘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751,共5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剂量选择。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32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剂量分为:激素组(进一步分为<0.5 mg/(k...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剂量选择。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32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剂量分为:激素组(进一步分为<0.5 mg/(kg·d)组和≥0.5 mg/(kg·d)组)和对照组,并比较激素组与对照组间、不同剂量激素组间ALT、AST、DBIL、IBIL、TBIL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分析。结果 (1)激素组与对照组间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激素组为18.00(13.00,24.00)d,对照组为21.00(15.00,29.00)d。激素组与对照组间AST、DBIL、IBIL、TBIL较基线下降30%、50%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T较基线下降30%、50%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不同剂量激素组间AST、ALT、DBIL、IBIL、TBIL较基线值降低30%、50%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激素组与对照组间、不同剂量激素组间感染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常规保肝药物能更快改善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AST、DBIL、IBIL、TBIL水平,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ALT、AST、DBIL、IBIL、TBIL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当激素组剂量≥0.5 mg/(kg·d)时,感染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 糖皮质激素 疗效 剂量
下载PDF
FOXP3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雷 林姝 +2 位作者 张君娜 李娅 徐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 FOXP3基因及其编码的 FOXP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29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1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 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O... 目的:探讨 FOXP3基因及其编码的 FOXP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29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15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 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OXP3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7%、31.0%、86.0%。结直肠癌组织中 FOXP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和结直肠腺瘤组织(P〈0.05),且 FOXP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尚不能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FOXP3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FOXP3的高表达可能与机体抗肿瘤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基因 结直肠癌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肠化生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三荣 蒋蔚茹 陈玉龙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分离培养成功已近40年,在这近40年中,对Hp的研究持久而深入,但对Hp感染与人类胃疾病之间关系的表述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研究发现,Hp可能是人体内的一种定植菌,Hp感染只是人类慢性胃炎可能病因之一;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 幽门螺杆菌(Hp)分离培养成功已近40年,在这近40年中,对Hp的研究持久而深入,但对Hp感染与人类胃疾病之间关系的表述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研究发现,Hp可能是人体内的一种定植菌,Hp感染只是人类慢性胃炎可能病因之一;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至今没有定论,目前研究描述的所谓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等只是人云亦云的结果;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癌变的概率尚不清楚。笔者希望应该加强对Hp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对这两者关系的宣传,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科普上均宜慎重对待。在此,对Hp感染、慢性胃炎、肠化生三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慢性胃炎 肠化生 肠型胃癌
原文传递
阑尾口周围黏膜炎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娅 宋锐锋 +1 位作者 郝玮玮 徐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77-779,共3页
UC是一类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疾病,属自身免疫病的一种,该疾病在西方国家较常见,近些年我国UC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UC的病变多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数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可向近端结肠发展,甚至可累及全结肠。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意义 黏膜炎 特异性炎性反应 周围 阑尾 自身免疫病 病因不明
原文传递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7
作者 张丹丹 徐峰 +1 位作者 李娅 李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8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87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疑药物、肝功能、年龄、性别等,比较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肝功能... 目的探讨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87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疑药物、肝功能、年龄、性别等,比较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肝功能变化。结果(1)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51.716%),引起肝损伤药物以中药为主(44.251%)。(2)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基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细胞损伤型与混合型基线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胆汁淤积型、肝生化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胆汁淤积型与混合型基线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肝细胞损伤型、肝生化异常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不同临床类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基线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损伤型与胆汁淤积型TBIL、DBIL较基线下降30%、50%所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中药是引起肝损伤最常见药物,肝细胞损伤型以ALT、AST升高为主,胆汁淤积型主要为ALP升高,混合型AST、ALT、ALP均升高,肝细胞损伤型DBIL、TBIL下降较胆汁淤积型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肝功能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