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中的哲学观
1
作者 郝培文 《莲池周刊》 2024年第7期0041-0043,共3页
黑格尔在《小逻辑》导言一开始就区分了哲学跟 科学的不同,他认为哲学不是依赖直观感性所提供 的材料为对象,而是以真理为对象。而科学注重经 验性,经验性材料虽然是获得真理的初始环节,但是 在黑格尔看来却是一种肤浅的方式。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三维审视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爱玲 高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69-72,共4页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坚持自我革命,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坚持自我革命,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牢牢把握主要矛盾,达到自我革命的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坚持自我革命 理论基础 历史进程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政治主体与主体政治
3
作者 张晓娜(译) 胡爱玲(译)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1年第1期304-321,共18页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拉克劳思考政治问题的重要工具,某一特殊成为普遍的代表是拉克劳构思霸权理论的逻辑思路,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鸿沟只能经由主体进行缝合,现代政治也就变成了主体政治与身份政治。
关键词 特殊性与普遍性 政治主体 身份 霸权
下载PDF
拉克劳政治主体理论的形成和核心线索
4
作者 张晓娜 胡爱玲 《前沿》 2020年第6期14-25,共12页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形成的拉克劳政治主体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进行了后马克思主义分析,致力于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中心论",建构以"人民"为主体的... 基于特定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形成的拉克劳政治主体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进行了后马克思主义分析,致力于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中心论",建构以"人民"为主体的后马克思主义政治本体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政治主体 后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动物福利保护的道德正当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来燕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6期51-52,共2页
动物伦理中的基本原则是人类如何对待动物的态度和行为的衡量尺度,其中动物伦理福利问题在近年间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为保障动物的福利得以实现,在诸多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并将其付诸法律法规中,然而在实际中仍会出现一些有悖... 动物伦理中的基本原则是人类如何对待动物的态度和行为的衡量尺度,其中动物伦理福利问题在近年间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为保障动物的福利得以实现,在诸多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并将其付诸法律法规中,然而在实际中仍会出现一些有悖于动物福利的情形出现。本文旨在寻找有效解决路径,使其福利最大限度地得以保障,真正实现人类与动物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福利 动物权利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浪漫地理学》
6
作者 杨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6期29-32,共4页
《浪漫地理学》一书回答了浪漫地理学是否可以存在、是否有必要存在,以及如何存在三个根本性问题,为进一步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以“浪漫”一词为纲领,核心是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它以探索实践为途径,以两极化的价值观... 《浪漫地理学》一书回答了浪漫地理学是否可以存在、是否有必要存在,以及如何存在三个根本性问题,为进一步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以“浪漫”一词为纲领,核心是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它以探索实践为途径,以两极化的价值观为引领,运用了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从荒野到都市阐述了人性与大地间互动中彰显的生命价值与意义,阐发了浪漫地理学的人文精神之美,扩大了地理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浪漫地理学对生命本体向上翻的关注是其走向美学文本的前提;浪漫地理学在不时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人性与地理环境“十字打开”的互动关系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其走向美学文本的条件;浪漫地理学生生不息的求索精神发现和照亮人类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是其成为美学文本的主要途径;作为浪漫主义代表的“城市”则是崇高之美的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 浪漫地理学 人地关系 崇高之美
下载PDF
形式主义是否构成自然审美的有效途径?
7
作者 杜宝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6期21-25,共5页
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曾给当时的艺术界带来巨大的影响。而随着其进一步发展,它的影响也开始作用在了自然环境方面。但是,对艺术的审美欣赏毕竟不同于对自然的审美欣赏。因此,在形式主义能否有助于对自然的审美欣赏这一问题上,不同的学者... 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曾给当时的艺术界带来巨大的影响。而随着其进一步发展,它的影响也开始作用在了自然环境方面。但是,对艺术的审美欣赏毕竟不同于对自然的审美欣赏。因此,在形式主义能否有助于对自然的审美欣赏这一问题上,不同的学者之间产生了分歧。以克莱夫·贝尔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者们认为,形式审美构成了对自然的适当欣赏。但是部分学者却对此颇具微词,在他们看来,对自然的形式主义审美会在审美过程中剥离客观性,从而导致自然审美过程的主观性倾向。面对批判,形式主义者们修正了此前的极端看法。尼克·臧威尔提出了新形式主义的观点,并试图以此来将形式主义的观点和反形式主义的观点结合起来。不过这依旧没能彻底摆脱形式主义的影响。但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自然环境进行欣赏活动的时候,又往往会不自觉地关注到自然的形式属性。那么,形式主义究竟能否构成了对自然审美的有效途径呢?或者说,形式主义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构成对自然的适当欣赏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新形式主义 自然审美 艺术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