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4
1
作者 孟耕合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7,共9页
现代空间及其生产在根本上仍是特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价值导向上崇尚的“公共性”,有益于规避以资本逻辑为导... 现代空间及其生产在根本上仍是特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价值导向上崇尚的“公共性”,有益于规避以资本逻辑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发展理念。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文化记忆的对象,对保存历史文化与建构社会情感、形成文化身份认同、建立集体和个人的意义具有关键作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文化参与上是在差异中寻求认同和共识,强化个体与社会的联结,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共同体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文化 城市空间 文化价值 文化记忆 文化参与
下载PDF
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影响因素及激励路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孟耕合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84-87,共4页
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是由个人、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要激发基层干部对担当作为的内在认同,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领导作用,完善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管理体制和考评机... 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是由个人、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要激发基层干部对担当作为的内在认同,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领导作用,完善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管理体制和考评机制,营造积极支持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干部 激励机制 担当作为
下载PDF
论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63,205,共14页
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形成区别:一种加字哲学是与加字所表达的东西相关的认识。这里区别的实质是,形而上学的研究是先验的,加字哲学的研究是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始终围绕着句子,... 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形成区别:一种加字哲学是与加字所表达的东西相关的认识。这里区别的实质是,形而上学的研究是先验的,加字哲学的研究是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始终围绕着句子,因为认识是由语言表达的,而句子是表达认识的基本单位。与句子相关有三个方面:语言层面的基本句式是"S是P",涵义层面是语言所表达的东西,语义层面的核心概念则是"真"。形而上学的研究始终围绕着"是"与"真"进行,涉及这三个层面,尤其是第三个层面,它揭示的是句子的真之条件,并帮助说明前两个层面。应该认识形而上学的性质和特征,应该加强形而上学的研究,并通过形而上学的研究更好地推进哲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句子 先验
原文传递
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相遇
4
作者 潘中伟 姬书洋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177,共8页
青年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哲学设定了一个理性支配的理想的国家,它意味着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致力于使这个理性国家成为现实存在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遭遇到了“苦恼的疑问”。德国当时现实存在的贫困以及私有制所带来的... 青年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哲学设定了一个理性支配的理想的国家,它意味着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致力于使这个理性国家成为现实存在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遭遇到了“苦恼的疑问”。德国当时现实存在的贫困以及私有制所带来的不自由、不平等,暴露了理性国家理论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也动摇了青年马克思对此种理论的信心。于是,针对同样问题进行探讨的法国共产主义思想,开始真正纳入青年马克思的理论视野。青年马克思并未全盘接受法国的共产主义思想,而是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基础,努力将法国共产主义思想整合进一个更为完整、系统的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共产主义的相遇是一个自主的理论发展和理论超越的过程,也是一个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相互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理性国家 法国共产主义思想 相遇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分布动态演进与区域差异
5
作者 李晓虹 赵雨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共5页
文章基于中间产出、最终产出与绿色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剖析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以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 文章基于中间产出、最终产出与绿色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剖析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以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差异来源,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观测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呈现攀升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聚集于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核密度图均表现出“宽度收窄后拓宽、曲线右移”特点;三大地区内部和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差异均表现出逐步缩小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具有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相对显著。由此,应打造高技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实施差异化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激活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效能,以此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 核密度估计 分布动态 区域差距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要素配置效率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6
作者 杨伟涛 汪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3,共6页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物质支撑,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物质支撑,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要素配置效率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约束下,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效果更强,对东北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素配置效率 金融发展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7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论“一‘是’到底论”及其意义
8
作者 王路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126,共11页
陈康、贺麟、熊伟等众多哲学前辈对“being”一词提出不同翻译和理解,包括“是”“有”“在”等,这表明了他们对“存在”这一译语的态度,认识到这一译法有问题。然而,尽管前辈提出“是”并谈论“是”的翻译,但是他们的观点不能被称为一... 陈康、贺麟、熊伟等众多哲学前辈对“being”一词提出不同翻译和理解,包括“是”“有”“在”等,这表明了他们对“存在”这一译语的态度,认识到这一译法有问题。然而,尽管前辈提出“是”并谈论“是”的翻译,但是他们的观点不能被称为一“是”到底论。采用和谈论“是”的翻译与一“是”到底论还是有根本性区别的。前辈的工作表现出哲学研究的进步,也体现出质疑、批判和进取精神。应该充分认识前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继承和发扬前辈的批判精神。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一“是”到底论是对前辈工作的继续和发展,是哲学研究的进步,因而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是”到底论 系词
原文传递
论君子的人格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怀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在中国走向现代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君子人格”的高尚伦理是否还有意义?它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这需要追溯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君子人格”的含义和特点。梁启超根据《周易》,将君子人格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 在中国走向现代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君子人格”的高尚伦理是否还有意义?它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这需要追溯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君子人格”的含义和特点。梁启超根据《周易》,将君子人格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点,但观照人性,更需要强调前者的“勉强”和“自胜”,后者的“积德”和“包容”。仔细分析“君子人格”的具体内容,则可以依据现代的眼光,重视其中的“义利之分”和“忠恕之道”。而将君子伦理与古罗马的高尚伦理做一比较,当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传统中国“君子人格”之“文质彬彬”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 人格 德性
下载PDF
论真与意义——一种关于认识的认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路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F0002,共12页
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是由我们的语言表达的。句子是表达认识的基本单位。句子有意义,也有真假。句子的真与句子的意义相互联系。这是分析哲学提供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哲学。以这一认识为线索则可以看到,在关于认识的讨论... 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是由我们的语言表达的。句子是表达认识的基本单位。句子有意义,也有真假。句子的真与句子的意义相互联系。这是分析哲学提供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哲学。以这一认识为线索则可以看到,在关于认识的讨论中,除了讨论“是”与“真”,还常常讨论对象和概念。若是依循对句法和语义的认识,再加上关于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则可以将对象和概念的讨论与真这一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提供关于意义的更好的说明。这也是一种关于认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概念 对象
原文传递
论矛盾律的意义
11
作者 王路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4,共8页
矛盾律是思维规律,是关于认识及其表达的规律,而不是关于世界中事物情况的规律。它刻画出来的矛盾是认识中的情况,是表达认识的语言中的情况,而不是世界中事物的情况。它明确说明在认识和语言中不允许出现矛盾。最初人们谈论与矛盾律相... 矛盾律是思维规律,是关于认识及其表达的规律,而不是关于世界中事物情况的规律。它刻画出来的矛盾是认识中的情况,是表达认识的语言中的情况,而不是世界中事物的情况。它明确说明在认识和语言中不允许出现矛盾。最初人们谈论与矛盾律相关的认识,认为它是一切证明的出发点,不应该要求对它进行证明。今天它成为一条逻辑定理,似乎失去了早先的重要地位。关于矛盾律的认识表明,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区分了关于事物的认识和关于认识的认识,从而获得矛盾律这样的认识,获得了逻辑所提供的认识。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无论是谈论世界中事物情况,还是谈论关于它们的认识的情况,包括谈论辩证法和逻辑,都是要遵守矛盾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律 矛盾 逻辑 辩证法
原文传递
GPT的现实挑战与未来风险——从人类的观点看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怀宏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8,178,179,共10页
人与技术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人类飞速发展的控制能力和落后的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随着人的控制能力发展到极致,一种新的智能可能会突然超过人的智能而使其归零。随着GPT越来越容易上手,人们可以随时随... 人与技术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人类飞速发展的控制能力和落后的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随着人的控制能力发展到极致,一种新的智能可能会突然超过人的智能而使其归零。随着GPT越来越容易上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自然语言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将刺激技术飞速发展并扩大应用的领域。GPT会变得越来越“通用”,直到囊括几乎所有人类智能和体能的领域。那时,机器语言将战胜人类的自然语言,转变的关键在于通用人工智能是否会获得自我意识进而获得自主意识,从而成为一种全面超过人的超级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T 通用人工智能 超级智能
原文传递
性恶论与政治秩序——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与重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怀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9,共8页
荀子的人性论以主张性恶著称。但这种性恶论是否真的如其所称的那样完全真实?其逻辑是否自洽?从荀子的诸多论述验之以人的知、情、欲三个部分,却明显透露出并非如此。对人性既然可以“化性起为”,就要有化的动力和根据。这些根据和动力... 荀子的人性论以主张性恶著称。但这种性恶论是否真的如其所称的那样完全真实?其逻辑是否自洽?从荀子的诸多论述验之以人的知、情、欲三个部分,却明显透露出并非如此。对人性既然可以“化性起为”,就要有化的动力和根据。这些根据和动力也正是荀子承认的人普遍具有的道德辨知和同情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性中可视作善端而存在。被荀子视为性恶的欲望,主要指过度和不加节制的欲望,而非一般的生欲。那么,荀子为什么还要极力主张一种性恶论呢?这与他对一般政治秩序的捍卫紧密相关。这种对“明分使群”的捍卫正是荀子对传统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贡献。但在特殊政治秩序方面,它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估计不高的政治理论的主要趋势还是迥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善恶 政治秩序 荀子 性恶论 道德辨知 政治哲学
下载PDF
乱世与治思——兼论战国诸子对时代的反应
14
作者 何怀宏 《邯郸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战国末是一个乱世,不仅生灵涂炭,而且道德凌夷。当时的诸子对这时代有不同的反应,尤其是儒法两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理乱求治的思想理论,尤以荀子和韩非的思想最为彰显。荀子与韩非的政治理论同以一种性恶论和君主制的框架为基础,但荀子的... 战国末是一个乱世,不仅生灵涂炭,而且道德凌夷。当时的诸子对这时代有不同的反应,尤其是儒法两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理乱求治的思想理论,尤以荀子和韩非的思想最为彰显。荀子与韩非的政治理论同以一种性恶论和君主制的框架为基础,但荀子的性恶论却是一种努力“向善”而非“就恶”的性恶论,他和韩非的政治理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君主与官员阶层的关系,一个是君主与法律的关系。在荀子那里,有一种重视政治的道德基础,期望文教复兴的儒家基本倾向;而在韩非那里,则主要是围绕加强君主的集中权力而展开。这后面反映了儒法两家不同的社会理想和生活愿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历史看来最终选择了儒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治乱 荀子 韩非
下载PDF
基于生存情态差异的广义论证——以《墨子·小取》为核心
15
作者 田丰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5,255,共13页
推类思维以“生生”感通的宇宙为前提,推扩主体视域与情感,推动伦理政治实践。《墨子·小取》几乎没有涉及静态对象的种属、定义、演绎等知识论问题,而是聚焦于行为、情态与目的,其所区分的五种论证范式差别,实质既不是对古代中国... 推类思维以“生生”感通的宇宙为前提,推扩主体视域与情感,推动伦理政治实践。《墨子·小取》几乎没有涉及静态对象的种属、定义、演绎等知识论问题,而是聚焦于行为、情态与目的,其所区分的五种论证范式差别,实质既不是对古代中国字词、语法含混性的检讨,也不是对形式逻辑规则的提炼,而是推类思维基于不同生存情态的推、止、趋势之别而表现出的语言表述与论证规则的差异。“爱获,爱人”作为“是而然”的论证,其合法性源自推类思维的典型运用:仁爱之推扩。孝亲之情则有所止,不能推扩至他者;恶盗之情及身而止,不应迁怒无干系者,故与孝之所止,同为“是而不然”。“不是而然”诸命题皆讨论志意对行为的影响,此即“非命”要旨所在。鬼非人,孝情却可以延续至亲人亡故之鬼,此为“一是而一非”。“爱人”不同于“乘马”这样的无情态行为,需要周遍推扩才算充分完整地实现,此即“一周而一不周”。生存情态及其相伴随的论证逻辑具有意向性、过程性、特殊性、推扩性四个特点。生存情态不同于普通行为的特点会带来其独特的语法逻辑与推演方式,适用于一种情态的论证逻辑无法直接用于另一种。古代中国广义论证的合法性应当依据生存情态的特点,在推类思维的视域中给予理解与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论证 推类思维 生存情态 小取 兼爱
下载PDF
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问题与路径
16
作者 刘一凡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文旅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应当涵盖激活发展动力、满足多样需求、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挥和平纽带的深刻意涵。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旅游业在... 文旅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应当涵盖激活发展动力、满足多样需求、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挥和平纽带的深刻意涵。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旅游业在理论内涵、逻辑进路等科学议题上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作为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能够有效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精神文明、助推生态文明创新,为全球旅游格局优化贡献力量。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中我国文旅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国家文旅软实力亟待提高、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旅游供需适配性不足、旅游促共富机制面临障碍、文旅融合发展质量亟待提升等问题,要牢牢把握大格局、融入度、内涵建设、融合发展四个维度,始终强化民生导向、产业路径、融合共进三个定位,提升文旅产业理念与韧性,以文旅惠民、文旅为民,助力我国文旅整体工作拾级而上、攻坚工作扬帆起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旅高质量发展 内在逻辑 现实问题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真”与“真理”的区别
17
作者 王路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281,共11页
语言表达认识,涉及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语言层面,第二个是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层面。对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人们可以说“是真的”,“是真理”,这是经验意义上的认识和表达。语言表达的第三个层面,我们称之为句子的真之条件,即真和假。这不是... 语言表达认识,涉及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语言层面,第二个是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层面。对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人们可以说“是真的”,“是真理”,这是经验意义上的认识和表达。语言表达的第三个层面,我们称之为句子的真之条件,即真和假。这不是语言表达的东西,而是语言表达所带有的东西,相关认识不是经验的。“真”与“真的”乃是对应的,是后者的名词形式。“真理”与“真的”不是对应的,不是后者的名词形式。所以,“真”与“真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在西方哲学讨论中,认识二者的区别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句子图式 真之条件
原文传递
对“新国风”的文化审思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佳 刘漫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90-92,共3页
当代“国风热”中的“国风”可以被称为“新国风”。根据广义社会、狭义观念和思政教育三个层面的划分,“新国风”都具有相应的内涵和文化功能。目前,“新国风”的发展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存在资本侵蚀、主体消解风险,在观念理论层面上存... 当代“国风热”中的“国风”可以被称为“新国风”。根据广义社会、狭义观念和思政教育三个层面的划分,“新国风”都具有相应的内涵和文化功能。目前,“新国风”的发展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存在资本侵蚀、主体消解风险,在观念理论层面上存在概念混淆、典范滥用问题,在思政教育层面上存在价值观引导不足问题等,对此应从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引导,更好地发挥“新国风”的正面建设功能,消除其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风” 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
下载PDF
基于“Z世代”行为习惯的红色主题剧本杀App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若锦 杨坤雨 《艺术市场》 2022年第4期108-110,共3页
为解决“Z世代”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强,且理论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和现象,本文通过深度研究“95后”青年群体的行为习惯,讨论剧本杀这一当下火爆的娱乐形式可作为红色文化教育新媒介的可能性,并研究如何通过开发红色主题... 为解决“Z世代”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强,且理论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和现象,本文通过深度研究“95后”青年群体的行为习惯,讨论剧本杀这一当下火爆的娱乐形式可作为红色文化教育新媒介的可能性,并研究如何通过开发红色主题剧本杀App,以此来营造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助力文化自信和优秀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App设计 爱国主义 剧本杀 传播媒介
原文传递
同情与想象力在环境审美中的作用——围绕亚当·斯密的讨论
20
作者 何敏(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0,144,共7页
亚当·斯密的同情与想象力思想在环境审美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反对者认为,将情感和想象运用到对自然的审美鉴赏中可能会导致主观化和琐碎化,但这一思想还是有重要价值的。首先,同情与想象力可能提供一种更深层、更敏感的审美参与... 亚当·斯密的同情与想象力思想在环境审美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反对者认为,将情感和想象运用到对自然的审美鉴赏中可能会导致主观化和琐碎化,但这一思想还是有重要价值的。首先,同情与想象力可能提供一种更深层、更敏感的审美参与。其次,站在无功利的立场上,审美判断可能源于一种自我调控的反映,这种客观、理性立场可以避免由于过度人性化而导致的自然审美欣赏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自然 同情 想象力 环境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