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_1等急性期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诗瑾 钱书虹 钱庆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为研究郑州地区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 A1 (Apo A1 )急性期变化 ,通过测定 A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 HDLc、Apo A1 的含量 ,并同时检测 C反应蛋白 (CRP) ,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显示 ,AMI组在... 为研究郑州地区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 A1 (Apo A1 )急性期变化 ,通过测定 A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 HDLc、Apo A1 的含量 ,并同时检测 C反应蛋白 (CRP) ,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显示 ,AMI组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 ,血清 Apo A1 与 HDL c明显降低 ,前者约于第 11日、后者于 11~ 15日降至最低点 ,均于 2 0日恢复至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清 脂蛋白 急性期 HDLC AOPA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常芳 李凌 常庆 《中原医刊》 2005年第9期2-3,共2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扎再灌注6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扎再灌注6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活性及水平。同时测量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H2S对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损伤60min大鼠,可明显缩小MIS,降低血清MDA活性,提高SOD及GSH-Px活性,同时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结论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提高大鼠心肌抗自由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硫化氢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MDA) GSH-PX活性 心肌梗死范围 冠状动脉前降支 缺血再灌注模型 动力学改变 MDA活性 血流动力学 在体大鼠 生化指标 同时测量 抗自由基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素姣 黄振文 +2 位作者 陈磊 姚孟英 张金英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3期180-182,18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PC I组),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30 m in、6 h、12 h、24 h的血浆修饰白蛋...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PC I组),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30 m in、6 h、12 h、24 h的血浆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水平,缺血修饰白蛋白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并与30例仅作诊断性冠脉造影患者(冠造组)术前、术后30 m in、24 h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 I组,54例术后30 m in缺血修饰白蛋白比术前明显升高(P<O.05),6 h渐降到正常水平;21例患者肌钙蛋白I在术后6 h、12 h和24 h明显升高(P<O.05);而肌酸激酶同功酶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缺血修饰白蛋白升高与术中球囊扩张压(r=0.482,P<0.01)、持续时间(r=0.353,P<0.05)和扩张次数(r=0.406,P<0.05)明显相关。在冠造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功酶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损伤,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术后迅速升高,并早于肌钙蛋白I的出现。缺血修饰白蛋白不仅是一个心肌缺血早期的诊断生化指标,而且是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缺血修饰白蛋白 肌钙蛋白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磊 黄振文 +2 位作者 牛青原 李素姣 郭攀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7-620,共4页
目的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32例疑似ACS患者在胸痛发作5小时内采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入选患者均经规范诊断、危险分层、标准治疗。IMA测定... 目的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32例疑似ACS患者在胸痛发作5小时内采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入院即刻描记12导联心电图(ECG)。入选患者均经规范诊断、危险分层、标准治疗。IMA测定结果由吸光度单位表示,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非心肌缺血性胸痛(NICP)与ACS最适界值点(Cutoff)值。IMA、cTnI及ECG结果分别或联合与最终诊断结果(NICP,ACS)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其诊断ACS的临床价值。结果NICP与ACS组间I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0.978,在Cutoff值ABUS=0.52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9.8%。入院即刻检查IMA、cTnI和ECG诊断ACS的敏感性分别为85%,20%和40%,而三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敏感性至95%。结论IMA可对急性心肌缺血做出早期诊断,且明显提高对ACS早期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缺血修饰白蛋白 肌钙蛋白I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凌 常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扎再灌注6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_3水...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松扎再灌注6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_3水平。结果:H2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减少心肌细胞Caspase_3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NO、NOS变化及雷公藤多甙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聂海岭 方树友 +1 位作者 王建平 李庆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821-82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多甙 (GTW)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灌胃法给药 ,硝酸银还原法测定NO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多甙 (GTW)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灌胃法给药 ,硝酸银还原法测定NO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 ,GTW能抑制NOS活性的升高 ,减少NO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组织 NOS 雷公藤多甙 一氧化氮合酶 脑组织
原文传递
缓激肽B1受体1098A/G多态性对ACEI降压药物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于运福 李凌 +4 位作者 陈魁 吴照科 张金英 樊晓寒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缓激肽B1受体第3外显子1098A/G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女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分布频率及其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150名原发性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 目的探讨缓激肽B1受体第3外显子1098A/G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女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分布频率及其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150名原发性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缓激肽B1受体基因型。结果本研究中三种基因型AA、GA、GG频率分别为78.5%、19.6%、1.9%;ACEI治疗后AA和GA+GG基因型组收缩压分别下降(25.21±13. 69)mmHg与(34.50±12.56)mmHg,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激肽B1受体 1098A/G多态性与原发性女性高血压患者服用ACEI类药物的收缩压降低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的患者卡托普利降压疗效优于野生型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缓激肽B1受体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下载PDF
大肠癌c-met、p5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国永 刘文静 郭长青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c met、p5 3在大肠癌中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大肠癌、16例腺瘤、16例正常组织中c met、p5 3、MVD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中c met、p5 3、MVD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分期、淋... 目的 探讨c met、p5 3在大肠癌中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大肠癌、16例腺瘤、16例正常组织中c met、p5 3、MVD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中c met、p5 3、MVD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P <0 .0 5 )。c met( +)和p5 3 ( +)的组织中MVD值 ( 3 2 .98± 10 .0 7,3 5 .44± 10 .42 )显著高于c met( -)和p5 3 ( -)者( 17.2 9± 8.65 ,2 2 .17± 9.5 4) (P <0 .0 5 )。c met、p5 3的表达与MVD计数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c met、p5 3均参与调控大肠癌的微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C-MET P53 肿瘤血管生成
下载PDF
磷酸阿米酮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何飞 党瑜华 陈魁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3年第27期3676-3677,共2页
目的:探讨磷酸阿米酮对大鼠实验性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磷酸阿米酮保护组,每组12只。损伤组及保护组均以异丙肾上腺素(80mg/kg)腹腔注射,损伤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保护组... 目的:探讨磷酸阿米酮对大鼠实验性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磷酸阿米酮保护组,每组12只。损伤组及保护组均以异丙肾上腺素(80mg/kg)腹腔注射,损伤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保护组尾静脉注射磷酸阿米酮(5mg/kg),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尾静脉注射。24h后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活性;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心肌含水量、钙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对心尖部心肌进行病理分级。结果:对照组、损伤组和保护组血浆ET含量分别为(194±21)ng/L,(292±26)ng/L和(202±22)ng/L;损伤组CPK犤(34.2±4.1)μmol/(L·s)犦和LDH活性犤(24.7±3.0)μmol/(L·s)犦、ET含量、心肌含水量(78.9±0.3)%、钙含量(52±4)%及MDA含量(10.9±1.2)μmol/g均高于对照组和保护组(q=2.99~4.27,P均<0.05);血浆ET含量与心肌钙含量呈正相关(r=0.89,P<0.01);损伤组心肌分级高于对照组(P<0.01),保护组分级低于损伤组(P<0.05)。结论:内皮素参与大鼠实验性心肌损伤的发病过程,其作用为引起细胞内钙超载;磷酸阿米酮对大鼠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内皮素转化酶而减少内皮素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磷酸阿米酮 心肌保护 内皮素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FHIT、c-met基因表达与增殖的关系及其预后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变巧 刘国永 郭长青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32-234,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FHIT基因、c met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枸橼酸 微波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2例蜡块标本中FHIT基因、c met基因及PCNA的表达。结果 c met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 目的 研究FHIT基因、c met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枸橼酸 微波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2例蜡块标本中FHIT基因、c met基因及PCNA的表达。结果 c met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中的表达 ,在组织学分级中由高到低依次增高 ,且组间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FHIT基因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中的表达 (P <0 0 5 )。FHIT基因、c met基因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CNA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CNA表达与c met表达呈正相关 (rs =0 3 84) ,与FHIT表达无相关性 (rs =0 165 ) ,FHIT与c met表达呈负相关 (rs =-0 5 3 5 )。结论 FHIT基因、c met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FHIT基因 c—met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春光 樊晓寒 +2 位作者 樊红霞 黄振文 刘瑞云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2-206,共5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_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_1R基因多态性。结...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_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_1R基因多态性。结果 ACE-DD基因型频率在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8.5%,14.4%,P<0.001)。AT_1R-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3.1%,10%,P>0.05),但合并AC基因型的DD型患者发生CHD和MI的OR值(5.836和3.985)明显高于合并AA型(3.102和2.979)。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中DD基因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T_1R-C等位基因增加ACE-DD型发生CHD和MI的危险,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IL-13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黏蛋白基因Muc5ac及Bcl02、Bax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剑波 张珍祥 +2 位作者 徐永健 邢丽华 张惠兰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 3(IL 1 3)处理小鼠支气管哮喘 (哮喘 )模型前后肺组织黏蛋白基因Muc5ac、凋亡相关蛋白Bcl 2和Bax表达的作用 ,探讨气道黏液过度分泌的机制。方法  4 5只雄性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L 1 3组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 3(IL 1 3)处理小鼠支气管哮喘 (哮喘 )模型前后肺组织黏蛋白基因Muc5ac、凋亡相关蛋白Bcl 2和Bax表达的作用 ,探讨气道黏液过度分泌的机制。方法  4 5只雄性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L 1 3组 ,每组 1 5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Muc5acmRNA、Muc5ac蛋白、Bcl 2蛋白以及Bax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和对照组肺组织Muc5acmRNA分别为 (0 .1 5 5 2± 0 .0 0 5 7)和 (0 .0 6 33± 0 .0 0 1 3) ,Muc5ac蛋白分别为 (0 .884 9± 0 .0 2 5 7)和 (0 .1 1 6 6± 0 .0 0 6 4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IL 1 3组肺组织Muc5acmRNA和蛋白分别为 (0 .2 80 7± 0 .0 0 2 7)和 (1 .6 1 38± 0 .0 4 83) ,与哮喘组、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与对照组Bcl 2蛋白 (0 .32 79± 0 .0 1 36 )、Bax蛋白 (1 .72 84± 0 .0 2 6 3)相比 ,哮喘组分别增加和降低 (分别为 0 .8383± 0 .0 31 0和 0 .8987± 0 .0 1 0 6 )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 ;IL 1 3处理后可分别促进Bcl 2和Bax蛋白增加和降低 (分别为 1 .6 934± 0 .0 2 2 9和 0 .35 2 2±0 .0 1 5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5AC 哮喘 IL-13 肺组织 Bcl-2 对照组 BAX蛋白 RNA 基因 雄性
原文传递
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海岭 方树友 王建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 :观察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B组 ) ,EGb76 1治疗组 (C组 ) ,每组 15只。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 10只缺血 6 0 min... 目的 :观察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B组 ) ,EGb76 1治疗组 (C组 ) ,每组 15只。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 10只缺血 6 0 min再灌注 6 0 min后断头处死 ,取脑测定 NO、NOS、MDA和 SOD变化 ,其余 5只缺血 3h再灌注 2 4h后断头处死 ,观察常规病理、Niss小体及凋亡细胞变化。C组于实验前 3天开始灌胃给 EGb76 1(15 0 mg/ kg,每日 2次 ,术前 1h、术后 12 h灌 EGb76 115 0 mg/ kg)。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B组 NO、MDA含量 ,NOS活性较 A组升高 ,SOD活性降低 (P<0 .0 5 ) ,病理变化明显 ,凋亡细胞增多。C组 NO、MDA含量及 NOS活性降低 ,SOD活性升高 (P<0 .0 5 ) ,C组病理变化减轻 ,凋亡细胞减少 (P<0 .0 5 )。结论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保护作用 EGB76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自由基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春光 樊晓寒 +2 位作者 樊红霞 李凌 刘瑞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2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危险记分。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 80例健康人...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2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危险记分。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 80例健康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病例组DD基因型 (38.5 % )和D等位基因频率 (5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3.7% ,4 1%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ACE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中DD型和D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冠脉病变 ACE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以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二虎 王国华 +1 位作者 梁亚林 赵占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741-1742,共2页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诊断 低钾血症/诊断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人类
原文传递
以亚砷酸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金晓 魏旭东 +5 位作者 张艳丽 房佰俊 符粤文 李玉富 朱兴虎 宋永平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生素C、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例难治性MM患者,应用0.1%亚砷酸注射液10m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亚砷酸静脉滴注结束15min后,维生素C3... 目的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生素C、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例难治性MM患者,应用0.1%亚砷酸注射液10m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亚砷酸静脉滴注结束15min后,维生素C3.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沙利度胺100~150mg/d,睡前顿服,地塞米松1.5mg/d,晨起顿服。连用14~21d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3例;进步4例;2例病情相对稳定,2例无效,总有效率63.6%,患者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生素C、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MM具有药效协同、不良反应减小、疗效较高、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疗法 联合 砷剂 抗坏血酸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生长抑素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长青 臧志强 +4 位作者 楮燕君 李建生 李白云 刘国永 李继昌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第5期323-323,32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n =15 )与对照组 (n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 ,给予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 ,6mg/d ,连用 5~ 7d。结果 :治...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生长抑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n =15 )与对照组 (n =2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 ,给予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 ,6mg/d ,连用 5~ 7d。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 73 33% )高于对照组 ( 38 10 % ) (P <0 0 5 ) ;对照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 ( 14 2 9% )高于治疗组 ( 6 6 7%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病死率 ( 4 7 6 2 % )高于治疗组 ( 2 0 0 0 %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生长抑素 药物治疗 治疗 AHNP
下载PDF
内镜下烧灼并用洛赛克治疗难治性胃柿石19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燕君 《河南医药信息》 2002年第15期27-28,共2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高频电或微波烧灼并用洛赛克治疗难治性胃柿石的疗效。方法  3 8例胃柿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1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胃镜下高频电、微波碎石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洛赛克 2 0mg/d。结果 治疗... 目的 观察内镜下高频电或微波烧灼并用洛赛克治疗难治性胃柿石的疗效。方法  3 8例胃柿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1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胃镜下高频电、微波碎石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洛赛克 2 0mg/d。结果 治疗组上腹疼痛缓解时间 1 8± 0 6天 ,明显低于对照组 4 6± 1 3天 ,P <0 0 5 ;粪隐血转阴时间 3 1± 0 7天 ,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8 3± 1 9天 ,P <0 0 5 ;胃柿石消失时间 7 9± 1 4天 ,较对照组 13 6± 2 2天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采用内镜下高频电灼或微波碎石并用洛赛克治疗难治性胃柿石 ,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烧灼 洛赛克 难治性胃柿石 胃镜检查术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19
作者 姚峰 王娟 +3 位作者 闫西艴 常青 张彦周 尹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96-498,共3页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 (TMZ)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CHF并VA患者 6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1例 )和治疗组 (3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TMZ 2 0mg ...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 (TMZ)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CHF并VA患者 6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1例 )和治疗组 (3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TMZ 2 0mg ,每日 3餐后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8周分别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临床检查 ,观察加用TMZ后VA及心功能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 治疗 8周后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和V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52 .8%和 55 .6 % ,对照组分别为 9.7%和 6 .5 %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 (个 /2 4h)由 3 0 68± 466减至 1 387± 93 ,短阵室速 (次 /2 4h)由 1 30± 2 3减至 61± 1 9,而对照组基本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0 1。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TMZ能改善CHF并VA患者的心功能 ,对VA亦有很好疗效 ,无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律失常 心脏功能 曲美他嗪
下载PDF
纳米载体介导的抗转录激活因子核酶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分子的抑制
20
作者 何飞 孙明 +2 位作者 党瑜华 董建增 周宏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MHCⅡ 转录激活因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血管内皮细胞 核酶 CⅡTA 心脏移植 分子 表达 介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