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对体能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晓琳 娄晓民 +3 位作者 许凤鸣 黄生垒 郭蔚蔚 高根立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屈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身体素质 人体质量指数 学生
原文传递
河南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生垒 娄晓民 +2 位作者 王晓琳 高根立 郭蔚蔚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13~18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河南省21 785名13~18岁中学生参加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对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体育锻炼问卷进行分析,素质指标合格率依... 目的了解河南省13~18岁中学生身体素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河南省21 785名13~18岁中学生参加全国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对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体育锻炼问卷进行分析,素质指标合格率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河南省中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男生为85.6%,女生为8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每天睡眠时间<7 h(OR=1.14)比≥7 h的体测合格率更高,上体育课感觉出汗且累(OR=0.76)、大汗且很累(OR=0.72)相比于不出汗且轻松的体测合格率更低;女生每天课间操次数2~3次(OR=1.18)相比于≥4次的体测合格率更高,每天睡眠时间<7 h(OR=0.88)相比于≥7 h、经常缺席或偶尔参加课间操(OR=0.77)相比于参加且认真的体测成绩合格率均更低;男、女生正常体重、居住城市、体育课设置充足、不挤占体育课、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 h、喜欢体育锻炼并愿意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或者长跑活动与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河南省中学男女生体测成绩合格率较高,身体素质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在确保学生营养、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素质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信行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静 娄晓民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7-599,共3页
目的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 目的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对河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影响,为今后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周口市2个贫困县,每县抽取4所(小学、初中各2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营养膳食补助方式实施为期1 a的营养改善计划,于计划实施前(1 680人)、后(2 122人)各进行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5.7%提高到1 a后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612.16,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态度正确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86.9%提高到1 a后的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8,P<0.05);中小学生的营养行为形成率由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的47.3%提高到1 a后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68,P<0.05)。结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KAP水平,但单纯供应营养餐的营养改善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应配合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营养行为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区 儿童营养学 学生 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