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科胸腔镜对348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文平 秦金利 +12 位作者 马利军 吴纪珍 龚智泉 马芸 李玉光 赵丽敏 张晓宇 孙贝贝 刘豹 曹帆 程剑剑 刘红梅 陈献亮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在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方面的价值,了解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疾病谱,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筛选通过胸水检查及其他临床情况综合判断病因不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共348例患者,以最终临床... 目的研究内科胸腔镜在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方面的价值,了解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疾病谱,评估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筛选通过胸水检查及其他临床情况综合判断病因不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共348例患者,以最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内科胸腔镜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95.3%。不同年龄组间,胸腔积液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检查术后发热(52例,15.0%)及大面积皮下气肿(49例,14.1%)常见,严重不良反应少见(3例,0.9%)。结论内科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胸腔镜 胸腔积液 诊断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佩佩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7-559,共3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对乳腺癌认识水平的提高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但也导致了对侧乳腺癌发生率的增加。该文从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危险因素、治疗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对乳腺癌认识水平的提高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但也导致了对侧乳腺癌发生率的增加。该文从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等对其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双侧乳腺癌的易感因素,从而预测其发病风险,指导其治疗、评估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双侧乳腺癌 诊断 危险因素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HR-HPV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邢亚萍 宋晓霞 +1 位作者 丁胭脂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在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中的分布特点及感染方式,并分析其在LSI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PV原位杂交技术对328例诊断结果为168例LSIL、1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的子宫颈组织蜡块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LSIL的病变细胞集中在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HSIL的病变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下层。168例LSIL患者中HR-HPV阳性率95.2%;LSIL、HSIL中HPV 16、18阳性率分别为26.2%、57.5%,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0.9%、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原位杂交检测组中,HR-HPV的阳性率为70.2%,HR-HPV阳性LSIL中,棕黄色阳性细胞位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中层,基底层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HR-HPV感染与L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他型HR-HPV(不包括HPV 16、18);LSIL患者中HR-HPV的感染开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HR-HPV 鳞状上皮 感染方式
下载PDF
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D-1、TIM-3、LAG-3与BTLA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笑吟 袁晓莉 +7 位作者 马荣军 徐慧 杨世伟 聂璐 张琳 胡爱侠 李真 朱尊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2846-2853,共8页
目的:探讨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及B和T淋巴细胞衰减器(BTLA)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初诊的30例非特指... 目的:探讨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及B和T淋巴细胞衰减器(BTLA)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初诊的30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上述分子单个阳性及共表达对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的影响。结果:PD-1、TIM-3、LAG-3、BTLA单个阳性组与单个阴性组的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1、TIM-3共表达组及TIM-3、BTLA共表达组的中位PFS期分别是26和24个月,分别低于其非共表达组的54个月(P=0.021)和47个月(P=0.037);PD-1、TIM-3、LAG-3共表达组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为17和25个月,显著低于非共表达组的41个月(P=0.024)和60个月(P=0.015);PD-1、TIM-3、LAG-3、BTLA共表达组中位PFS期和OS期分别是18和26个月,显著低于非共表达组的40个月(P=0.038)和57个月(P=0.041)。结论:非特指型DLBCL患者中PD-1、TIM-3共表达以及TIM-3、BTLA共表达者具有较短的PFS期,PD-1、TIM-3、LAG-3共表达者及PD-1、TIM-3、LAG-3、BTLA共表达者具有较短的PFS期和OS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程序性死亡蛋白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器 预后
原文传递
血管内分叶状毛细血管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秋雨 李春晓 +4 位作者 缑向楠 马瑾 刘银龙 张玉文 赵跃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分叶状毛细血管瘤(intravascular lobular capillary hemangioma,ILCH)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ILCH病例8例,分析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目的:探讨血管内分叶状毛细血管瘤(intravascular lobular capillary hemangioma,ILCH)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ILCH病例8例,分析临床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指标,并文献复习。结果:8例ILCH中,男性1例,女性7例,年龄23~70岁,中位年龄31.5岁。发病部位为手指(5例)和手背(3例),7例单发,1例多发。肿物最大径0.5~3.0 cm,均位于皮下,界限清楚,表面皮肤未见红肿、溃疡等改变。镜下观察,静脉内肿物由分叶状增生的毛细血管丛和疏松黏液样间质组成,并通过纤维血管柄附着在静脉壁上,毛细血管内衬扁平或立方的内皮细胞,部分区域细胞较密集,无显著异型性,间质由不规则扩张肌性小血管、稀疏纤维肌纤维组织组成,未见明确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CD31、ERG阳性,毛细血管周皮细胞和受累静脉壁呈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D2-40、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WT1阴性,Ki-67阳性指数较高,尤其在肿瘤细胞密集区域。8例获随访,切除后均未见复发。结论:ILCH是一种由静脉内分叶状增生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罕见良性血管肿瘤,较高的细胞密度和核分裂象易与侵袭性血管肿瘤相混淆,诊断常需与血管内乳头状内皮增生、静脉内血栓、血管肉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人民医院 血管内 血管肉瘤 分叶状 血管肿瘤 静脉内 阳性指数 纤维血管
原文传递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一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高秀 李文涛 +4 位作者 吴凯彦 刘秋雨 司丕蕾 贾琳娇 王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0,共2页
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的原发性血管肉瘤十分罕见,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0.05%。因其侵袭性的生长模式和明显的局部复发征象,乳腺血管肉瘤预后极差,平均无瘤生存期2.26 a,总生存期2.96 a。乳腺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的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的原发性血管肉瘤十分罕见,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0.05%。因其侵袭性的生长模式和明显的局部复发征象,乳腺血管肉瘤预后极差,平均无瘤生存期2.26 a,总生存期2.96 a。乳腺血管肉瘤易被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病变而延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肉瘤 病理
下载PDF
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9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李辉 刘伟娜 +3 位作者 王悦 冯燕 范盼红 陈小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OMMGCT)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OMMGCT患者9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症状、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侧别、... 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OMMGCT)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OMMGCT患者9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临床症状、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侧别、最大直径、性质,病理分期及类型,手术方式、化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9例患者发病年龄6~59岁,中位年龄19岁。临床症状均为腹痛,伴腹胀3例,伴发热1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均升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水平正常或升高。肿瘤均为单侧,其中左侧2例,右侧7例;肿瘤最大直径5~19 cm;肿瘤性质为实性或囊实性。9例患者病理分期Ⅰ期7例,Ⅱ期2例。病理类型包含2~4种成分,其中包含2种成分7例,3种成分1例,4种成分1例;以卵黄囊瘤成分为主7例。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保留生育功能手术7例,全面分期手术2例;术后均行化疗,其中博莱霉素+依托泊苷+顺铂(BEP)方案6例,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PVB)方案2例,长春新碱+放线菌素+环磷酰胺(VAC)方案1例。治疗后随访18~33个月,1例Ⅱ期患者术后2年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子宫+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给予BEP方案化疗6个疗程,现患者存活;余8例随访结束时无复发。结论 OMMGCT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常见临床症状为腹痛,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增高;肿块较大、多为单侧,病理类型多样,可含2~4种成分,以卵黄囊瘤多见;病理分期Ⅰ~Ⅱ期者可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术后化疗(常用BEP方案)治疗,近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甲胎蛋白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化疗 BEP方案
原文传递
下肢弥漫型法瓦病1例
8
作者 郑明辉 刘秋雨 +5 位作者 范雯 付芳芳 郭晓楠 薛霜 孔令非 董长宪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纤维脂肪脉管异常(法瓦病)是新近报道的一种罕见且尚未被明确分类的血管异常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骨骼肌。目前国内外报道少见,且以临床和影像学为主,国内尚未见病理形态学方面的详细报道。本文报道1例年轻患者下肢弥漫型法瓦... 纤维脂肪脉管异常(法瓦病)是新近报道的一种罕见且尚未被明确分类的血管异常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骨骼肌。目前国内外报道少见,且以临床和影像学为主,国内尚未见病理形态学方面的详细报道。本文报道1例年轻患者下肢弥漫型法瓦病,结合相关文献复习,重点描述其形态学表现及与普通静脉畸形的鉴别诊断要点,以引起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关注,进一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作到病理层面的精准分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诊断要点 弥漫型 病理医师 静脉畸形 临床诊疗 年轻患者 病理形态学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秋雨 胡庆 +6 位作者 缑向楠 闵志雪 付芳芳 丁胭脂 贺慧 李道宏 孔令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rimary cardiac angiosarcoma,PCAS)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PCAS共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蛋白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8~53岁;6...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rimary cardiac angiosarcoma,PCAS)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PCAS共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蛋白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8~53岁;6例位于右心房,2例位于心包,1例位于右房室沟。9例伴心包积液,3例伴胸腔积液,4例伴肺多发转移。细胞学见肿瘤细胞呈腺样、乳头状排列,上皮样形态,酷似腺癌细胞;组织学见肿瘤组织呈高-中等分化,见不规则血管腔样结构,瘤细胞鞋钉样或乳头状,部分区域呈片状、束状排列,细胞胖梭形,核深染不规则,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强表达CD34、CD31、ERG。伴多发肺转移结节和浆膜腔积液病例存在TP53错义突变(p.R273C),且肿瘤细胞p53蛋白强阳性。结论PCAS早期即存在浆膜腔积液和肺多发转移,组织形态呈高-中等分化,细胞学极易误诊为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且TP53突变可能与肿瘤的高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人民医院 浆膜腔积液 腺癌细胞 瘤细胞 右心房 核深染 免疫组织化学 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消化系统原发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盼红 龚智泉 +3 位作者 贾琳娇 杨博 王力夫 孔令非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原发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8月至2020年8月间13例消化系统原发ENKTCL病例,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原发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8月至2020年8月间13例消化系统原发ENKTCL病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原位杂交检测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并进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合文献讨论分析此类罕见部位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13例原发消化系统ENKTCL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28~80岁,中位年龄53岁;结直肠7例,回肠3例,肝、胆囊、胃各1例。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淋巴瘤病史,行全身CT检查未发现消化系统外病灶。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腹痛,并常伴乏力、腹泻、便血,常见血清白蛋白降低、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EB病毒DNA拷贝增加。组织形态学特点为多形性的淋巴样细胞散在或灶性分布,弥漫浸润固有腺体,多灶或片状不规则的肿瘤性坏死,可见血管侵犯或血管破坏,背景为混杂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或组织细胞。所有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淋巴样细胞均表达CD3,部分存在其他T细胞标志物减弱/缺失,除1例外均表达CD56,少部分为CD4^(-)/CD8^(+)的杀伤T细胞表型。13例患者EB病毒编码的RNA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7例患者进行TCR基因重排检测均阴性。11例获得随访者8例死亡,中位生存期9个月。结论消化系统原发ENKTCL极为少见,易合并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差,临床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非特异性溃疡。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对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疱疹病毒4型 基因 T细胞受体
原文传递
热性惊厥大鼠海马IL-6表达及丙戊酸对其甲基化水平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松 房健 +2 位作者 孙祺 冯稳 夏庆欣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8-603,共6页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其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21日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性惊厥组,每组12只,通过热水浴(43.5℃,... 目的检测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对其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21日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性惊厥组,每组12只,通过热水浴(43.5℃,4min)方法构建热性惊厥大鼠模型。Racine分级法进行行为学评分,脑电图检测惊厥发作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ER检测大鼠海马IL-6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IL-6蛋白浓度,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检测IL-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培养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系,分为对照组、VPA(0.2mol/L)组、热处理组(43.5cc,1h)、热处理+VPA组(43.5℃,1h,VPA:0.2mol/L),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检测VPA对IL-6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结果Racine行为学评分及脑电图结果显示大鼠经过热水浴处理后神经元放电频率和幅度增加,惊厥发作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相比,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组织中IL-6mRNA[对照组:(0.98±0.34);热性惊厥组:(2.85±0.39);P〈0.05)]及蛋白表达[对照组:(2824.33±169.20)pg/ml;热性惊厥组:(3514.58±86.4)pg/ml;P〈0.01)]均显著增加;热性惊厥组大鼠海马IL-6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6基因甲基化百分率:对照组:100%(25/25);热性惊厥组:84%(21/25);(P〈0.05)]。VPA单独处理对C6细胞系上IL-6基因甲基化水平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增加C6细胞热诱导后IL-6基因甲基化水平[IL-6基因甲基化百分率:对照组:100%(25/25);VPA组:100%(25/25);热处理组:84%(21/25);热处理+VPA组:96%(24/25)]。结论在热性惊厥大鼠海马中IL-6表达增加,IL-6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降低,VPA处理可增加热处理后IL-6基因甲基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噘 IL-6 DNA甲基化 丙戊酸 重亚硫酸氢盐测序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初治Ⅲ/Ⅳ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渊博 袁晓莉 +3 位作者 马荣军 姜丽 王力夫 朱尊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178-1181,共4页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初治Ⅲ/Ⅳ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资料。9例患者采用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P-Gemox-De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4周期治疗结...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初治Ⅲ/Ⅳ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资料。9例患者采用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P-Gemox-De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培门冬酶)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4周期治疗结束后,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总有效率为9/9,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例。主要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6例患者出现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未见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左腋下副乳癌1例
13
作者 张志远 王帅 +4 位作者 高佳茹 李雯雯 贾琳娇 郑明辉 李文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7-378,共2页
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双侧腋窝肿物2年余,左腋窝红肿4个月余”为主诉2020年7月29日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体格检查:双侧腋窝可触及质韧腺体样组织,左侧腋下副乳内触及大小约为2.0 cm×2.0 cm质硬肿物,局部皮肤可见一大小约1.0... 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双侧腋窝肿物2年余,左腋窝红肿4个月余”为主诉2020年7月29日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体格检查:双侧腋窝可触及质韧腺体样组织,左侧腋下副乳内触及大小约为2.0 cm×2.0 cm质硬肿物,局部皮肤可见一大小约1.0 cm×1.0 cm破溃,少量脓性分泌物溢出。彩超示:右乳12点方向距乳头19.0 mm处可见大小约7.9 mm×6.1 mm×9.0 mm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左乳腺体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团块;CFDI:腺体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癌 腋窝肿物 副乳
下载PDF
多模态精准手术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屈洪彬 左争辉 +7 位作者 李治晓 闫兆月 赵瑞皎 李艳 韩倩 李冰 魏飞彪 马春晓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23-429,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以及多模态精准手术在老年GB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生存情况和预后相关因素,以及多模态精准手术在老年GB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8年9月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GB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等17个可能影响因素作为观察指标,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GBM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多模态精准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本组患者至术后末次随访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u survival,OS)为11.7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癫痫、KPS评分、肿瘤大小、多模态精准手术、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是影响老年GBM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P<0.001)、术前KPS评分(P=0.002)、肿瘤切除程度(P<0.001)、放化疗(P<0.001)、同步放化疗(P=0.046)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多模态精准手术组的全切率(73.7%)及术后KSP评分(73.7%)均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37.3%和45.8%);并且比常规手术组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P<0.05)。MGMT甲基化的患者中,替莫唑胺单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KPS评分>60分的老年GBM患者接受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肿瘤,并术后行短程低频放疗及替莫唑胺化疗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多模态精准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GBM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对于MGMT甲基化的老年GBM患者术后应尽早使用替莫唑胺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胶质母细胞瘤 多模态 精准手术 预后
下载PDF
KIF1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明会 张钧硕 +1 位作者 蒋超孟 孔令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8-1110,1114,共4页
驱动蛋白超家族(kinesin family, KIF)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一类沿着微管网络运输货物的分子马达,主要参与细胞分裂、胞内囊泡及细胞器的转运、微管细胞骨架重组等一系列细胞内活动。根据结构域和序列同源性将其分为14个亚家族(Kinesin1~1... 驱动蛋白超家族(kinesin family, KIF)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一类沿着微管网络运输货物的分子马达,主要参与细胞分裂、胞内囊泡及细胞器的转运、微管细胞骨架重组等一系列细胞内活动。根据结构域和序列同源性将其分为14个亚家族(Kinesin1~14),其中Kinesin5亚家族成员KIF11(又称Eg5、KSP)为纺锤体驱动蛋白,是双极纺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心体分离和双极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KIF11表达上调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导致中心体碎裂、染色体不稳定,从而使细胞分裂增殖旺盛,促进肺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现就KIF1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分析KIF11提供线索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KIF11 细胞分裂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丙戊酸增效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临床观察
16
作者 杨冬谊 步星耀 +5 位作者 吴涛 闫兆月 周志龙 屈鸣麒 王跃伟 孔令非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分析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同时应用丙戊酸(VPA)抗癫痫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分为放化疗组[术后放疗同步尼莫司汀(ACNU)间质化疗、替莫唑胺(TMZ)口服化疗; VPA联合放化疗组(术... 目的分析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同时应用丙戊酸(VPA)抗癫痫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原发性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分为放化疗组[术后放疗同步尼莫司汀(ACNU)间质化疗、替莫唑胺(TMZ)口服化疗; VPA联合放化疗组(术后放疗同步ACNU与TMZ化疗联合VPA治疗)],VPA治疗少于3个月或无VPA治疗者纳入前组,大于3个月者纳入后组,分析两组癫痫的发生率、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放化疗期间接受VPA防治癫痫的有124例(72. 5%),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92例(53. 8%),其中69例(75. 0%)癫痫得到完全控制。VPA联合放化疗组94例,中位OS为26个月,放化疗组77例,中位OS为20个月(P=0. 023);[风险比(HR):1. 48; 95%置信区间(CI):1. 08~2. 05; P=0. 01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率相近。结论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术后放化疗期间规律应用VPA既可防治癫痫又可有效改善患者OS,作用安全,并且VPA和肿瘤病理分级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高级别胶质细胞瘤 增效 放化疗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单链抗体-ICOS-CD3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力夫 孙向东 +3 位作者 王春荣 杨玉秀 徐洪伟 韩双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99-1601,共3页
目的 构建嵌合抗原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单链抗体(EGFRvⅢscFv)-ICOS-CD3ζ表达载体.方法 将靶向EGFRvⅢscFv(726 bp)与第2代嵌合抗原受体的铰链区、跨膜区、胞内信号区(Hinge-TM-ICOS-CD,648bp)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 目的 构建嵌合抗原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单链抗体(EGFRvⅢscFv)-ICOS-CD3ζ表达载体.方法 将靶向EGFRvⅢscFv(726 bp)与第2代嵌合抗原受体的铰链区、跨膜区、胞内信号区(Hinge-TM-ICOS-CD,648bp)通过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克隆入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copGFP的EcoR Ⅰ和BamH Ⅰ位点,测序确定DNA序列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 EcoR Ⅰ和BamH Ⅰ双酶切和DNA测序显示嵌合抗原受体EGFRvⅢscFv-ICOS-CD3ζ各基因片段连接及序列正确,转染293T细胞48h后提取蛋白质,鼠抗人CDζ单抗免疫印迹显示目的基因为57×103的蛋白条带,与预算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嵌合抗原受体EGFRvⅢscFv-ICOS-CD3ζ表达载体,为表达EGFRvⅢ的肿瘤靶向免疫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过继免疫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的单链抗体基因
原文传递
胆管黏液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俊闯 闫宏宪 +2 位作者 田建国 康红 王剑明 《腹部外科》 2017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分析胆管黏液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例胆管黏液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式,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阐述。结果本组6例病人,男性2例,女性4例,年... 目的分析胆管黏液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例胆管黏液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式,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阐述。结果本组6例病人,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8~67岁,平均52.3岁。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黄疸。CT及MRI均提示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显示肿瘤在高信号的胆汁衬托下呈结节状、乳头状、斑片状等相对低信号表现。6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时间1~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均存活。结论胆管黏液腺癌术前诊断较为困难,MRCP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黏液腺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hnRNP U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梦园 孔令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340-1344,共5页
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nRNP)是真核细胞mRNA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因子,通过干预mRNA的功能从而调控细胞的多种生物过程。其中,hnRNP U为hnRN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hnRNP U的... 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nRNP)是真核细胞mRNA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因子,通过干预mRNA的功能从而调控细胞的多种生物过程。其中,hnRNP U为hnRNP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hnRNP U的相关研究,对hnRNP U的功能及其在几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hnRNP U在恶性肿瘤中潜在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家族 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U 恶性肿瘤 剪接因子
下载PDF
CEA和PGⅠ/PGⅡ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阳 张献伟 朱沙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20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仍缺少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手段。本研究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pepsinogenⅡ,PGⅠ/PGⅡ)对胃癌...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效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仍缺少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手段。本研究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pepsinogenⅡ,PGⅠ/PG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05-11-2018-11-27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和组织病理结果选取胃癌和健康对照患者各239例,通过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CEA、PGⅠ和PGⅡ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为(5.31±0.83)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4±0.14)ng/mL,t=58.222,P<0.001;胃癌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比值水平为(2.7±0.4),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5±1.1),t=10.566,P=0.042。血清CEA诊断胃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5%和53.7%,PGⅠ/PGⅡ诊断胃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6%和59.6%;两者联合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40、74.4%和62.3%,Kappa值为0.397,较各指标单独使用时有较大提高,但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仍然较低。结论联合血清CEA和PGⅠ/PGⅡ对胃癌的诊断优于单项指标,但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胃蛋白酶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