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倩雯 李牧蔚 唐熠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101-3104,共4页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PCI治疗的43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IN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CIN...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接受PCI治疗的43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IN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CIN组(60例)和非CIN组(3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I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因素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率(MPVLR)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59,95%CI:2.465~6.040,P<0.001),此外年龄、糖尿病病史及造影剂用量也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CIN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上述各因素对CIN的发生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MPVLR的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截断值为4.22,预测CI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0%和70.40%。结论MPVLR、年龄、糖尿病病史、造影剂用量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LVEF是CIN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MPVLR临床获取方便,可作为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CIN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造影剂肾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残余SYNTAX积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尤然 王宪沛 唐熠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717-1720,共4页
残余SYNTAX积分(RSS)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斑块易损性,定量评估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残余病变并且获得良好的术后近期预后预测效果,AMI患者的运动耐量以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预后相关指标与RSS... 残余SYNTAX积分(RSS)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斑块易损性,定量评估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残余病变并且获得良好的术后近期预后预测效果,AMI患者的运动耐量以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预后相关指标与RSS变化情况有关。AMI患者的PCI预后不良风险可以通过炎症作用与RSS变化相关联,并随着RSS的降低而相应降低,RSS可以准确预测AMI患者的血运重建结果,AMI患者的再次血运重建风险与RSS的变化相关,且随着RSS的升高而相应升高,不完全血运重建(RSS>8分)AMI患者的预后较差,在RSS基础上衍生的SYNTAX血运重建指数、临床RSS亦可准确预测AMI患者预后,可作为后续临床研究的一个新兴方向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残余SYNTAX积分 预后 不完全血运重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佳 楚英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差异,探索AMI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并接受CT冠脉造影(CAG)检查的122例AMI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 目的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差异,探索AMI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并接受CT冠脉造影(CAG)检查的122例AMI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和多支病变组(97例)。对比两组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探索多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多支病变组患者年龄[(59.64±11.99)岁]高于单支病变组[(53.36±11.18)岁],血清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0.90±0.21)g·L-1]高于单支病变组[(0.80±0.20)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和血清ApoB100水平增高为AMI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和血清ApoB100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年龄 载脂蛋白B100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临床治疗进展
4
作者 王真真 刘煜昊 +1 位作者 孙子瑞 吴永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6期3071-3072,F0003,F0004,共4页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潜在致命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初次心肌梗死后,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目前治疗心肌梗死后VSR的主要方式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修复手术和介入封堵术。不同方式的治疗时机、效果及预...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潜在致命的机械性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初次心肌梗死后,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目前治疗心肌梗死后VSR的主要方式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修复手术和介入封堵术。不同方式的治疗时机、效果及预后也不同。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倾向于经导管VSR封堵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欧洲相关指南也指出其可能很快替代外科手术,成为修复穿孔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 治疗时机 外科手术修复 经导管室间隔穿孔封堵术
下载PDF
细胞因子检测在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及与心肌酶谱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郭素萍 高传玉 +4 位作者 肖文涛 屈永生 张静 李江 叶发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413-541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检测在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酶谱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428例患者,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5例为感染组和未合并感染患者191例为未感染组,其他肺部感染患...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检测在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心肌酶谱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428例患者,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5例为感染组和未合并感染患者191例为未感染组,其他肺部感染患者112例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其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表达的关系。结果感染组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感染组患者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与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2、IL-6、Ang-2和TNF-α水平与心肌酶谱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更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肺部感染 细胞因子 心肌酶谱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宋慧慧 楚英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长时间胸痛、急性呼吸困难、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约80%心脏性猝死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其中76%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长时间胸痛、急性呼吸困难、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发作后1h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约80%心脏性猝死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其中76%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且猝死风险在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最高。本文就心肌梗死后心脏性猝死预警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痉挛靶血管部位的判断及其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9
7
作者 沈玉祥 高传玉 +7 位作者 陈岩 李牧蔚 朱中玉 张静 徐予 陈东昌 李江 刘晓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9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患者痉挛靶血管部位的判断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P发作时心电图ST-T抬高的导联部位,判断相对应的痉挛靶血管,统计VAP发作时不同痉挛靶...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患者痉挛靶血管部位的判断及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P发作时心电图ST-T抬高的导联部位,判断相对应的痉挛靶血管,统计VAP发作时不同痉挛靶血管心律失常检出率,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VAP性晕厥发生情况。结果 160例VAP患者中左冠状动脉痉挛型94例(58.75%)[其中左前降支88例(55.00%),左回旋支2例(1.25%),左主干4例(2.50%)],右冠状动脉痉挛型46例(28.75%),多支冠状动脉痉挛型20例(12.50%);VAP发作时检出心律失常86例(53.75%),左前降支痉挛心律失常检出率(42.05%)低于右冠状动脉痉挛(65.22%)(P<0.05),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27.27%)高于右冠状动脉痉挛(10.87%),缓慢性心律失常检出率(5.68%)低于右冠状动脉痉挛(47.83%)(P<0.05);86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缺血性心律失常比率(76.74%)高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16.30%)和双期性心律失常(6.96%)(P<0.05);左前降支缺血性心律失常比率(67.57%)低于右冠状动脉(90.00%),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比率(27.02%)高于右冠状动脉(3.33%)(P<0.05);VAP发作时,23例(14.38%)发生VAP性晕厥,其中左前降支5例(21.74%)、左主干4例(17.39%)、右冠状动脉10例(43.48%)、多支冠状动脉4例(17.39%),左前降支VAP性晕厥比率低于右冠状动脉(P<0.05)。结论 VAP患者痉挛靶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VAP发作时心律失常主要由靶血管痉挛致心肌缺血引起;左前降支痉挛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痉挛易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VAP发作时发生VAP性晕厥的主要原因是右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 心律失常 靶血管 晕厥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预后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 被引量:19
8
作者 谭远远 董淑娟 +4 位作者 李静超 余海佳 宋慧慧 杨亚攀 楚英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方法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依据术后10 d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组62例,非MACEs组6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OR值对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MACEs组年龄、心率、ST段抬高总幅度、平均ST段抬高幅度,以及饮酒、下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Ⅱ~Ⅲ级比率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左室射血分数等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4.45,95%CI:1.65~12.04,P=0.003),入院时心率≤67次/min(OR=3.47, 95%CI:1.25~9.63,P=0.017)、ST段抬高总幅度≥1.15 mV (OR=10.08,95%CI:2.64~38.53,P=0.001)、下壁心肌梗死(OR=7.78,95%CI:2.11~28.69,P=0.002)、Killip分级Ⅱ级(OR=4.21, 95%CI:2.96~6.32,P<0.001)、Killip分级Ⅲ级(OR=8.38, 95%CI:4.56~13.53,P<0.001)是院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结果显示,高风险组院内MACEs发生率(86.54%)高于低风险组(22.37%)(P<0.05)。结论高龄(>60岁)、入院时心率(≤67次/min)、Killip分级Ⅱ~Ⅲ级、下壁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总幅度≥1.15 mV是STEMI患者行pPCI治疗后发生院内MACEs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识别危重患者、及时行p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险分层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促炎-抗炎平衡在冠心病中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方莉娜 张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4期394-396,共3页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促炎-抗炎平衡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破裂,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在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同时可稳定斑块。本文就促...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发病机制较复杂。促炎-抗炎平衡可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破裂,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在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同时可稳定斑块。本文就促炎-抗炎平衡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麻兴华 王宪沛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1期88-91,共4页
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贯穿于心肌细胞损伤的全过程。参与炎症反应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等具有相同的核因子-κB基因启动位点,核因子-κB被激活后可介导这些因子过表达,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本文... 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关键作用,贯穿于心肌细胞损伤的全过程。参与炎症反应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等具有相同的核因子-κB基因启动位点,核因子-κB被激活后可介导这些因子过表达,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本文就核因子-κB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林蔚 朱利杰 +1 位作者 张优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方法,通过消融分布于肾动脉血管壁中的交感神经纤维,阻断神经冲动在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与肾脏间的传递,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目前,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还用于治疗心力衰...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方法,通过消融分布于肾动脉血管壁中的交感神经纤维,阻断神经冲动在中枢交感神经系统与肾脏间的传递,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目前,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还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疾病。但对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的治疗效果临床尚存争议。本文就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 肾动脉射频消融去交感神经术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韦岑 朱彬彬 +1 位作者 刘亚慧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变异性可反映血压波动情况,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指导降压药物使用,评估降压效果。收缩压变异性长期升高者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本文就血压变异性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压变异性可反映血压波动情况,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指导降压药物使用,评估降压效果。收缩压变异性长期升高者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本文就血压变异性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血压变异性 降压药物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亚慧 朱彬彬 高传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评价在冠心病(CHD)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确诊CHD的患者507例,根据CKD的诊断标准分为CKD组135例和非CKD组372例,分析CHD患者中CK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CHD患者中的CKD的... 目的:评价在冠心病(CHD)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确诊CHD的患者507例,根据CKD的诊断标准分为CKD组135例和非CKD组372例,分析CHD患者中CK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CHD患者中的CKD的患病率为26.6%。CKD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尿酸、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非CKD组。非CKD组的372例CHD患者中,25.8%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肾功能状况,74.2%的患者认为自己的肾功能正常。在CKD组的135例患者中,57.8%的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肾功能状况,42.2%的患者认为自己的肾功能正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753)、高LDL-C(OR=2.108)、高尿酸(OR=1.007)是CHD患者发生CKD的危险因素。结论:CHD患者中的CKD患病率为26.6%,糖尿病、高LDL-C、高尿酸是CHD患者发生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乔元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8期818-821,共4页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不适宜行传统血运重建治疗的IHD患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动物实验证...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不适宜行传统血运重建治疗的IHD患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有效促进血管生成,动物实验证实其对IHD有积极治疗作用。目前,有关VEGF治疗IHD的临床试验较多,但结果存在差异。本文就VEGF治疗IH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金涛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阐述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将PBL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步骤:筛选病例,设置问题;建立小组,收集资料;开展讨论,教师...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阐述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将PBL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步骤:筛选病例,设置问题;建立小组,收集资料;开展讨论,教师引导,并对每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提出要求。该教学法是提高心内科临床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极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心内科 临床实习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雷明 楚英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2期1159-1161,共3页
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方法之一,可减轻冠状动脉血栓负荷,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尽管随着介入方法的普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临床运用有所减少,但其在支架内血栓形成、特殊... 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方法之一,可减轻冠状动脉血栓负荷,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尽管随着介入方法的普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的临床运用有所减少,但其在支架内血栓形成、特殊类型的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失败等方面仍有特殊应用。本文就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溶栓 血栓 微循环
原文传递
继发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军 刘杏 +2 位作者 李蓉 寇洁 高传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1期7-9,共3页
继发性心肌梗死是继发于心肌耗氧增加或氧供减少的心肌梗死。近年来继发性心肌梗死检出率不断增高。本文就继发性心肌梗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学机制、相关肌钙蛋白水平增高原因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继发性心肌梗死 心肌耗氧 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体内两台不同类型起搏器表现的特殊心电图一例
18
作者 张路遥 董淑娟 +3 位作者 李静超 韩永梅 康越 楚英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3期257-259,共3页
患者男性,80岁,10年前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一台双腔起搏器,预计起搏器电池寿命1年,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心室起搏功能不良,给予旷置原双腔起搏器,植入一台无导线起搏器(Micra).双腔起搏器程控为AAI起搏模式,起搏频率50次/分;Micra为VVI起搏模... 患者男性,80岁,10年前因病窦综合征安置一台双腔起搏器,预计起搏器电池寿命1年,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心室起搏功能不良,给予旷置原双腔起搏器,植入一台无导线起搏器(Micra).双腔起搏器程控为AAI起搏模式,起搏频率50次/分;Micra为VVI起搏模式,程控频率45次/分.术中、术后心电图表现为两种起搏方式与自身传导形式的特殊心电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无导线起搏器 心电图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新雨 徐予 +1 位作者 石亚楠 夏长伟 《社区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398例DCM均经过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将患者分为LVEF≤35%(A组,n=242)和LVE...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398例DCM均经过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将患者分为LVEF≤35%(A组,n=242)和LVEF36%~45%(B组,n=156)两组,本研究的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计量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来描述累计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90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1.5%、95.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8%和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8%和89.6%,4年生存率分别为49.5%和68.9%(χ~2=14.2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YHAⅣ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年龄、BMI 4个因素对DCM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有影响(RR=1.024,95%CI为1.009~1.040;RR=0.525,95%CI为0.396~0.697;RR=2.261,95%CI为1.484~3.445;RR=0.577,95%CI为0.353~1.941,均P<0.05)。结论 DCM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差,特别是LVEF≤35%的患者,需要临床医生重视并积极治疗。NYHAⅣ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年龄、BMI 4个因素对DCM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对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的再认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静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4期313-315,共3页
镇静镇痛是心脏重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实施过程需对基本概念和临床实践规范形成共识。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委员会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共同完成了《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本文结合镇静镇痛的现代理... 镇静镇痛是心脏重症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实施过程需对基本概念和临床实践规范形成共识。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委员会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共同完成了《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本文结合镇静镇痛的现代理念、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发展和临床经验,对《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进行再认识,以推动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委员会 镇静镇痛 重症 心脏 中国 循证医学证据 临床经验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