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使用抗生素与术后假体乳房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海军 翟保平 +5 位作者 贾琳娇 司丕蕾 汪操 鲁鹤臻 韩智培 李文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假体感染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116例接受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患者,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24 h组(52例)和>...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假体感染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116例接受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患者,按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24 h组(52例)和>24 h组(64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肿瘤大小、手术时间、体温变化、切口甲级愈合时间等采用■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假体感染发生率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 h组和<24 h组在30 d内乳房假体感染发生率及在任何时间假体乳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5%、19.2%和15.6%、21.1%(P>0.05);两组手术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的时间:>24 h组为(18.7±3.4)d;<24 h组为(18.4±4.4)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后长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假体乳房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乳房植入 抗菌药
原文传递
Luminal B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涛 司丕蕾 +5 位作者 贾琳娇 韩智培 汪操 鲁鹤臻 蜜雪芳 李文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luminal B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28例,其中7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53例HER-2阳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 目的探讨luminal B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luminal B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28例,其中7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53例HER-2阳性,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骨转移确诊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6.927、12.209、11.222,P=0.034、0.023、0.002、0.004)。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8个月,5年生存率22.7%,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为27.1个月和20.7%,两组患者骨转移后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8,P=0.528)。结论 Luminal B型HER-2阳性比luminal B型HER-2阴性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更具有发病年龄大、原发肿瘤直径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术后发生骨转移时间早等特点,但两种类型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预后 骨转移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下调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对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文涛 邓萌 +6 位作者 翟保平 孙文聪 王磊 丁超 贾琳娇 刘秋荣 张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 下调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耐药相关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采用中等浓度0.08 mg/L、间歇作用法建立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 目的 下调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耐药相关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采用中等浓度0.08 mg/L、间歇作用法建立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构建ABCG2的pRNAT-U6.2/Lenti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转染BT549/Docetaxel,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的耐药指数,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多西他赛的浓度.结果 感染ABCG2si2、ABCG2si1、ABCG2siC后的BT549/Docetaxel细胞与未感染的BT549/Docetaxel细胞ABCG2mRNA与β-actin比较其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1 ±0.02、0.26 ±0.01、0.88±0.03、0.92±0.02.感染ABCG2si1、ABCG2si2的细胞内ABCG2的表达减少,与对照ABCG2siC、BT549/Docetaxe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下降了71.7%和88.0%.4种细胞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BCG2蛋白表达水平不同,ABCG2si1、ABCG2si2对该蛋白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后者效果显著(P<0.05).经MTT法检测,感染有ABCG2si2、ABCG2siC的细胞与未感染的BT549/Docetaxel细胞对Docetaxel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是:31.12、69.55、76.21 mg/L,其耐药指数分别为:8.13、18.16、19.90.其中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对Docetaxel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多西他赛的含量,BT549/Docetaxel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7.9 ng/106个细胞,感染后BT549/Docetaxel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66.7 ng/106个细胞,正常培养基培养4h后,感染后BT549/Docetaxel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53.1 ng/106个细胞,BT549/Docetaxel细胞内药物的含量4.3 ng/106个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调控与乳腺癌耐药密切相关的ABCG2基因可以逆转BT549/Docetaxel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耐药 乳腺癌
原文传递
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分选及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表达水平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文涛 孙文聪 +8 位作者 邓萌 王磊 黄毅 刘秋荣 王冰 冯淑曼 刘秋雨 胡文茄 翟保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498,共4页
目的 分选人乳腺癌多西他赛(Docetaxel)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悬浮培养联合多西他赛法分选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采用悬浮培养法富集BT549、BT549/Docetaxel干细胞,进行CD44、CD24... 目的 分选人乳腺癌多西他赛(Docetaxel)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悬浮培养联合多西他赛法分选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采用悬浮培养法富集BT549、BT549/Docetaxel干细胞,进行CD44、CD24细胞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T549、BT549/Docetaxel干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ABCG2)基因表达.结果 BT549/Docetaxel与BT549干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39.22 ±0.65)、(29.20 ±0.5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分析显示,BT549微球体细胞的CD44^ +/CD24^-/low比例为(13.8±0.5)%,高于单层培养BT549细胞的比例(2.8±0.6)%(P<0.01).BT549/Docetaxel微球体细胞的CD44^ +/CD24^-/low比例为(19.1±0.3)%,高于单层培养BT549/Docetaxel细胞的比例(5.0±0.4)%(P<0.01).BT549/Docetaxel微球体细胞的CD44^+/CD24^-/low比例高于BT549微球体细胞的CD44^ +/CD24^-/low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549干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46.9 ±0.5)ng/10^6个细胞,BT549/Docetaxel干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7.1±0.3)ng/10^6个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培养基培养4h后,BT549细胞内药物的含量为(28.3±0.6) ng/10^6个细胞,BT549/Docetaxel细胞内药物的含量(3.5±0.1) ng/106个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G2的mRNA在BT549/Docetaxel干细胞内表达量明显高于在BT549干细胞内中的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功筛选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生长及耐药性稳定.ABCG2基因在BT549/Docetaxel干细胞内表达量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耐药 乳腺癌干细胞
原文传递
乳腺癌淋巴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家炳 贾琳娇 +4 位作者 司丕蕾 黄毅 方斌 陈海军 李文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侵犯(LVI)与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用单克隆抗体D2-40及CK pan检测118例乳腺癌患者蜡块组织标本的LVI阳性率。结果 118例乳腺癌组织的LVI阳性率为37.3%(42/118);LVI阳性率与LNR...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侵犯(LVI)与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用单克隆抗体D2-40及CK pan检测118例乳腺癌患者蜡块组织标本的LVI阳性率。结果 118例乳腺癌组织的LVI阳性率为37.3%(42/118);LVI阳性率与LNR、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χ~2=9.186、6.996、18.340,P=0.010、0.030、0.000)。结论 LVI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且LNR越高,LVI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管 淋巴转移 淋巴结转移率 角蛋白细胞
原文传递
乳房重建术后假体乳房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海军 司丕蕾 +4 位作者 贾琳娇 张加强 鲁鹤臻 汪操 李文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假体乳房植入术是人类乳房重建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因其手术复杂及异物植入,乳房重建术后假体乳房感染成为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导致术后乳房重建失败的重要原因,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详细阐述... 假体乳房植入术是人类乳房重建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因其手术复杂及异物植入,乳房重建术后假体乳房感染成为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导致术后乳房重建失败的重要原因,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笔者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详细阐述了乳房重建术后假体乳房感染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总结了其具体治疗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乳房重建术后假体乳房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 感染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和β-微管蛋白Ⅲ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涛 贾琳娇 +5 位作者 丁超 刘秋荣 邓萌 孙文聪 张斌 翟保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7-949,共3页
目的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和β-微管蛋白Ⅲ(TUBB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BCG2和TUBB3基因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19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同标本正常乳腺组织,采用逆转录.... 目的检测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和β-微管蛋白Ⅲ(TUBB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BCG2和TUBB3基因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19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同标本正常乳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BCG2和TUBB3基因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19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BCG2基因的表达率为58.7%,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685±0.126,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0.1%,基因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271±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B3基因的表达率为67.9%,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793±0.115,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3.0%,基因电泳条带灰度值为0.463β-β-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有关(P〈0.05),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临床分期、脉管癌栓、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等无明显相关(P〉0.05)。TUBB3基因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Ki-67、Her-2有关(P〈0.05),与ER、PR等无相关(P〉0.05)。结论ABCG2、TUBB3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耐药、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耐药基因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相关耐药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翟保平 丁超 +5 位作者 贾林娇 刘秋荣 邓萌 孙文聪 李文涛 张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 建立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探讨其多药耐药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ABCG2)、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B1(ABCB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ABCC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二氢叶酸... 目的 建立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探讨其多药耐药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ABCG2)、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B1(ABCB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ABCC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β-微管蛋白Ⅲ(TUBB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多西他赛中等浓度、间歇作用法建立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其对Docetaxel的耐药指数,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BT549/Docetaxel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多西他赛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BT549/Docetaxel中ABCG2、ABCB1、ABCC1、GST-π、DHFR、TopoⅡ和TUBB3的基因表达.结果 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的耐药指数为18.3,冻存对耐药性无明显影响,撤药培养可使耐药性降低.BT549/Docetaxel对顺铂、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抗癌药物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BT549/Docetaxel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降低,其多西他赛的含量较BT549下降,BT549/Docetaxel细胞中ABCG2、ABCB1、ABCC1、GST-π和TUBB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15、0.75±0.13、0.77 ±0.14、1.49±0.31、1.52±0.22,高于BT549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0.45±0.19、0.37±0.12、0.33±0.11、0.76±0.33、0.3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稳定的人乳腺癌多西他赛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其耐药机制可能与ABCG2、ABCB1、ABCC1、GST-π、MRP和TUBB3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耐药 乳腺癌
原文传递
吸脂联合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文涛 王磊 +6 位作者 邓萌 贾琳娇 姚家炳 孙卫国 韩智培 陈宁 翟保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33-2034,共2页
目的探讨吸脂联合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为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86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资料,实验组46例采用吸脂联合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 目的探讨吸脂联合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为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86例男性乳腺发育症的临床资料,实验组46例采用吸脂联合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分析手术切口设计、手术步骤及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实验组住院时间(4.5±1.5)d、对照组住院时间(7.5±3.0)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瘢痕(1.0±0.3)cm,对照组手术瘢痕(3.5±0.4)cm,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隐蔽,乳腺外观形态良好,患者对手术瘢痕及胸部外形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脂联合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术后胸壁外观疗效较好,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吸脂术 男性乳腺发育症
原文传递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斌 李文涛 +5 位作者 翟保平 贾琳娇 司丕蕾 王磊 姚家炳 陈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09-2016年的8例乳腺原发性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状态等指标。结果乳腺鳞癌发病率为0.33%,患者平均年龄53.75岁,肿瘤平均...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09-2016年的8例乳腺原发性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状态等指标。结果乳腺鳞癌发病率为0.33%,患者平均年龄53.75岁,肿瘤平均直径为3.9 cm。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10.4%、7.6%、10.9%,腋窝淋巴结转移率4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化疗,8人均未行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术后ATCC乳腺癌TNM分期,ⅡA 4例,ⅡB 3例,ⅢB 1例。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3个月。随访结束时有3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死亡。余3人均健在。结论乳腺鳞癌具有发病年龄大、肿瘤直径大、较低的ER、PR、Her-2阳性率、较高的AJCC分级等特点,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能是较适合乳腺鳞癌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鳞癌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乳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斌 翟保平 +4 位作者 李文涛 贾琳娇 支慧 张园芳 黄毅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99-200,共2页
患者男,21岁,未婚,因&quot;右乳巨大肿块5月余&quot;收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5月前无意中触及右乳一肿物,未予特殊治疗,肿物渐进性增大,伴胀痛,无局部红肿、发热等特殊不适.否认家族性恶性肿瘤病史及遗传病史.全... 患者男,21岁,未婚,因&quot;右乳巨大肿块5月余&quot;收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5月前无意中触及右乳一肿物,未予特殊治疗,肿物渐进性增大,伴胀痛,无局部红肿、发热等特殊不适.否认家族性恶性肿瘤病史及遗传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河南省人民医院 乳腺 全身体格检查 恶性肿瘤病史 郑州大学 局部红肿 遗传病史
原文传递
青春期巨乳症术后短期复发一例
12
作者 陈海军 翟保平 +3 位作者 张加强 李文涛 贾琳娇 凌雁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年第1期59-60,共2页
患者女,10岁,因"双乳巨乳缩小成形术后1年,迅速增大半年余"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前1年余因"发现双乳发育1年,迅速增大半年余"在本院行"倒T形双侧巨乳缩乳术",术中保留乳头乳晕及部分腺体,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提示:符合... 患者女,10岁,因"双乳巨乳缩小成形术后1年,迅速增大半年余"来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前1年余因"发现双乳发育1年,迅速增大半年余"在本院行"倒T形双侧巨乳缩乳术",术中保留乳头乳晕及部分腺体,术后恢复良好,病理结果提示:符合幼年性乳腺肥大。术后随访6个月,双侧乳头乳晕均成活,双侧对称性良好,未见明显复发征象,患者及家属对效果均满意。现双侧乳腺术后迅速增大半年,再次就诊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乳症 二次手术 乳腺组织 缩乳术 乳房外观 乳腺小叶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姚家炳 翟保平 +6 位作者 贾琳娇 王磊 刘继全 刘高秀 陈涛 韩智培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9期872-87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39例原发乳腺癌女性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分析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5a生存情况。结果 239例检出脉管癌栓61例(检出率25.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39例原发乳腺癌女性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分析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5a生存情况。结果 239例检出脉管癌栓61例(检出率25.52%),无脉管癌栓178例。脉管癌栓检出率在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T分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癌栓者5a生存率(70.97%)低于无脉管癌栓者(87.64%)(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有脉管癌栓者5a无病生存期、5a总生存期低于无脉管癌栓者(P<0.05)。结论乳腺癌脉管癌栓与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检出脉管癌栓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脉管癌栓 无病生存期 总生存期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带蒂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雨 刘继全 +5 位作者 马赫男 陈海军 韩智培 毛雅楠 王赟霞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739-742,共4页
目的 观察1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5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左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例,女,40岁,于全身麻醉下切除左侧全乳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在腹... 目的 观察1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5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左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例,女,40岁,于全身麻醉下切除左侧全乳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带蒂大网膜获取术,建立皮下大网膜组织转移通道并即刻将大网膜组织填充至胸壁皮瓣下重建乳房。记录患者手术情况,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观察重建乳房形态、质地等,记录住院期间大网膜瓣及脂肪坏死、供区牵拉感、切口疝、胸壁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5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未输血及中转开腹。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左乳及左腋窝浸润性癌,乳腺癌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2级,伴导管原位癌,见明确脉管癌栓,皮肤切缘、底筋膜未见癌组织,左侧腋窝淋巴结(1/10)见癌组织,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组织,左侧外侧群淋巴结未见明确淋巴结组织,左锁骨下淋巴结(1/12)见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70%,孕激素受体>9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Ki-67>15%。患者住院时间15 d,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未发生大网膜瓣及脂肪坏死、供区牵拉感、肠道功能障碍、切口疝、胸壁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术后重建乳房与健侧乳房对称,形态自然,呈自然弧度、下垂感,皮肤正常,触诊手感与健侧乳房相似,患者对重建乳房满意。结论 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带蒂大网膜同期重建乳房,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乳房整形效果好的优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腹腔镜 带蒂大网膜 乳房重建术
原文传递
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褚闻聆 张恩曌 +3 位作者 密雪芳 司丕蕾 翟保平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 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346例SLN活检...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 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346例SLN活检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分为NSLN阳性组250例和NSLN阴性组96例,比较2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应用RStudio 3.4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风险的效能;采用Bootstrap法绘制校准预测曲线,进行内部验证以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346例SLN活检阳性患者NSLN阳性率为72.3%,NSLN阴性率为27.7%。NSLN阳性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2~5 cm(53.6%)、有脉管癌栓(66.0%)、SLN阳性数目>2个(14.8%)、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阳性(85.6%)比率高于NSLN阴性组(38.5%、32.3%、6.2%、66.7%)(P<0.05)。肿瘤最大直径>2~5 cm(OR=1.910,95%CI:1.126~3.281,P=0.017)、有脉管癌栓(OR=4.306,95%CI:2.560~7.396,P=0.001)、SLN阳性数目>2个(OR=2.933,95%CI:1.207~8.356,P=0.027)、HER-2阳性(OR=3.445,95%CI:1.874~6.398,P=0.001)是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肿瘤最大直径、脉管癌栓、SLN阳性数目、HER-2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AUC为0.752(95%CI:0.696~0.808,P<0.001),预测效能良好。校准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好。结论肿瘤最大直径>2~5 cm、有脉管癌栓、SLN阳性数目>2个、HER-2阳性为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发生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肿瘤最大直径、脉管癌栓、SLN阳性数目、HER-2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NSLN转移和制定腋窝淋巴结清扫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前哨淋巴结 列线图 腋窝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房重建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已经在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并广泛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应用乳腺外科领域起步较晚,在假体乳房重建、自体乳房重建、皮瓣获取、显微外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机器人辅助手术更高的精度和... 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已经在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并广泛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应用乳腺外科领域起步较晚,在假体乳房重建、自体乳房重建、皮瓣获取、显微外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机器人辅助手术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的优点,在肿瘤安全性前提下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乳房重建术后外观,但额外的机器人辅助器械,也会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的风险。在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机器人技术将不断更新,进一步克服局限,在乳腺外科领域发挥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乳房重建 显微技术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及横行腹直肌皮瓣乳房重建感觉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6期521-524,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201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已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既往乳房重建主要着重于重建乳房的形态,但乳房重建后皮肤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的意外伤害如热物损伤...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201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已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既往乳房重建主要着重于重建乳房的形态,但乳房重建后皮肤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的意外伤害如热物损伤[1]、电吹风热气烧伤[2]等目前已引起关注。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及横行腹直肌(transve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重建 皮瓣 感觉神经 传入神经 TRAM 修复方式 周围神经损伤 乳房再造 外侧皮支
原文传递
115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栋 尤伟 于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15例年轻(≤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老年(≥6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15例年轻(≤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老年(≥6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免疫组化指标、分子分型、手术方式等。结果年轻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年轻组淋巴结转移75例(65.2%),老年组淋巴结转移43例(42.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ER阳性率低于老年组(P<0.05),PR、HER2阳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中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但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年轻组患者保乳手术率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多见;ER阳性率高;Luminal A型及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年轻患者更倾向于保乳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年轻 女性 病理类型 分子分型
下载PDF
ESR1外显子的激活突变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承真 李文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内分泌治疗耐药成为众多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其机制被不断研究深入,包括ESR1突变、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自噬、长非编码RNA的失调等,其中关于ESR1基因突变导致的内分泌治疗耐...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内分泌治疗耐药成为众多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其机制被不断研究深入,包括ESR1突变、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自噬、长非编码RNA的失调等,其中关于ESR1基因突变导致的内分泌治疗耐药较多,这也是该综述重点讨论的内容。ESR1突变包括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融合等形式,其中以LBD段的突变多见,该综述总结了ESR1突变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耐药的有关内容,指出基因检测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潜在价值,提出可能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SR1突变 内分泌耐药
下载PDF
乳腺切除预防BRCA1基因突变人群癌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操 司丕蕾 +4 位作者 贾琳娇 刘继全 陈海军 鲁鹤臻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4期420-422,共3页
BRCA1基因突变筛查能有效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中的高风险患者。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在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已证实。国内也有一定规模的BRCA1基因突变筛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突变携带人群的预防治疗,尤其是预防性乳腺切除术的... BRCA1基因突变筛查能有效发现有乳腺癌家族史中的高风险患者。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在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已证实。国内也有一定规模的BRCA1基因突变筛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突变携带人群的预防治疗,尤其是预防性乳腺切除术的应用仍较大程度落后于国外。本文就应用预防性乳腺切除术降低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1基因突变 预防性乳腺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