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分离问题
- 1
-
-
作者
张雨凝
-
机构
郑州大学哲学学院
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39-158,共20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数学哲学研究”(2024M752972)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八卷译注与研究》”(2025ZDJH-898)的资助
-
文摘
分离作为实体标准之一向来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基础问题。按照《形而上学》Z和H卷的基本观点,形式是首要实体,比复合物更是可分离者。但H 1复合物绝对地分离之说使一些学者认为形式不满足实体分离标准。本文分析了分离之为实体标准的根据,区分了分离的三个层次和对象,对H 1提出了一种新解释。新解释辩护了亚里士多德基本观点的一致性,说明形式与复合物具有何种分离取决于它们是主体实体的方式。形式是偶性在描述上的主体,满足实体分离标准,具有本体分离性和描述分离性。绝对地分离只表明有生成毁灭的复合物是偶性变化的主体。复合物并不比形式更是分离实体。
-
关键词
实体
分离
形式
复合物
《形而上学》
-
Keywords
Substance
Separation
form
Composite
Metaphysics
-
分类号
B502.23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斯·茨威格自杀解读在中国
- 2
-
-
作者
张晓青
-
机构
郑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1-74,共4页
-
文摘
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和其第二任妻子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普利斯寓所里自杀。对其自杀原因,莫衷一是。分析史料得出,中国学界分别从人道主义者产生的悲剧、从流亡对茨威格生存产生的威胁、从茨威格的性格弱点以及他是犹太人的角度立论进行了多元的阐释。分析、评述中国学界对茨威格自杀原因的解读,并作深层次挖掘,探讨茨威格所依赖的时代文化背景——魏玛精神对茨威格自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以期拓展中国茨威格研究的新视角。
-
关键词
斯·茨威格
自杀解读
译介
史料分析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