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龙 邹海涛 +1 位作者 盛伟超 孙国绍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CDF手术,根据术中内植物分为两组:ROI-C组31例,术中植入ROI-C零切迹融合器;Cage+钛板组34例,术中均植入Cage+前路钛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Cage+钛板组相比,ROI-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ROI-C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ROI-C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6.45%),均为轻度;Cage+钛板组出现8例(23.53%),其中轻度6例、中度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s标准:ROI-C组优19例、良12例,Cage+钛板组优20例、良14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_(2-7) Cobb角和节段前凸角均获得了显著的矫正(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截止末次随访,两组均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均为100%;ROI-C组未见嵌片松脱和融合器明显位移等现象,Cage+钛板组未见钛板松脱、断裂等现象。结论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应用ROI-C融合器和Cage+钛板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应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ROI-C融合器 零切迹 吞咽困难
下载PDF
tau蛋白、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李欣儒 王留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58-461,共4页
目的分析tau蛋白、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aβ2-GP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tau蛋白、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aβ2-GP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HICH患者纳入研究组,另将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人员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比较不同预后HICH患者tau蛋白、GFAP、aβ2-GP1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分析HICH患者相关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HICH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均较高(P<0.05)。预后不良的HICH患者tau蛋白、GFAP、aβ2-GP1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高(P<0.05);相关指标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相关指标预测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值:tau蛋白≥258.15ng/L、GFAP≥16.15ng/L、aβ2-GP1≥18.35 RU/mL,此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8(95%CI:0.828~0.988,P<0.05)、0.871(95%CI:0.781~0.961,P<0.05)、0.839(95%CI:0.728~0.949,P<0.05),敏感度为77.27%、77.27%、72.73%,特异度为97.92%、85.42%、89.58%。结论HICH患者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较高,神经损伤较重、预后不良的HICH患者相关指标更高,监测HICH患者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可用于不良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TAU蛋白 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 抗Β2糖蛋白1抗体
下载PDF
跨节段分流术治疗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
3
作者 徐驰 杨记超 +3 位作者 姬杉峰 谷浩源 李俞龙 娄永利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目的本研究结合脑脊液动力学,探讨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治疗由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市中心医院脊髓空洞专科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共17例的临床资料,入组者均行脊髓空洞跨节段分... 目的本研究结合脑脊液动力学,探讨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治疗由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市中心医院脊髓空洞专科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共17例的临床资料,入组者均行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手术。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肌电图、影像学特征。使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评分(CCO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指数评估患者临床预后。采用Pearson法分析JOA评分改善指数及CCOS评分与脑脊液峰值流速差值的相关性。结果跨节段分流术后,1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术后症状未改善。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17.65±1.80 vs 8.94±2.36,t=11.609,P<0.01)。手术后肢体麻木、分离性感觉障碍、步态障碍、头晕症状、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空洞最大径及枕骨大孔区及中脑导水管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较术前改善(P<0.05)。JOA评分改善指数及CCOS评分与脑脊液峰值流速差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患者,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脑脊液动力学,促进脊髓空洞缩小,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节段分流术 脊髓空洞症 蛛网膜炎 脊髓外伤 脑脊液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光华 杨记超 +3 位作者 姬杉峰 谷浩源 徐驰 娄永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FVSS)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VSS,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FVSS)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VSS,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资料。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全脊髓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脊髓空洞直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测量中脑导水管中段、枕骨大孔收缩期及舒张期脑脊液流速,PC-MRI测量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情况,Queckensted试验检测患者40、60 mm Hg压力下的脑脊液峰值压力以及达峰时间;于术后6个月,采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术前SM患者出现疼痛14例、节段性感觉分离10例、肢体麻木9例、上肢肌力下降9例、下肢肌力下降5例。术后13例患者疼痛明显改善,1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手术前后SM患者mJOA评分分别为5~11(9.86±2.20)、10~15(12.67±3.95)分,SM患者术后m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脊髓空洞直径显著低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收缩期和舒张期枕骨大孔脑脊液流速峰值、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峰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C-MRI显示,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信号更强。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达峰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患者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2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PC-MRI及Queckensted试验显示,SM患者四脑室-蛛网膜下腔置入分流管固定良好,未发现分流管脱落及堵塞情况。结论FVSS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脑脊液流体动力学 ChiariⅠ畸形 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姬杉峰 杨记超 +1 位作者 徐光华 娄永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脊髓终丝松解术...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脊髓终丝松解术。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记录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空洞横截面积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的腰背部疼痛、下肢痉挛、下肢无力、膀胱功能障碍、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儿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显著小于术前(P<0.05),脊髓圆锥腹侧峰值流量及脊髓圆锥背侧峰值流量均显著多于术前(P<0.05)。结论 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存在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异常,终丝松解手术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情况得到改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空洞症 显微镜通道 脑脊液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并脊柱侧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娄永利 杨记超 +3 位作者 姬杉峰 王留向 陈曦 刘勇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枕大池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CM-Ⅰ)并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脊髓空洞症专科16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CM-Ⅰ并脊柱侧凸畸形... 目的探讨微创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枕大池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CM-Ⅰ)并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脊髓空洞症专科16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CM-Ⅰ并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儿童组(8例)和青少年组(8例),脊柱侧弯测量角Cobb角<35°组(6例)和Cobb角≥35°组(1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创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2年。在儿童组和青少年组中,微创术后脊柱侧凸改善6例(37.5%),恶化5例(31.3%),无变化5例(31.3%)。其中儿童组有3例(37.5%)需要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青少年组有6例(75.0%)需要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Cobb角<35°组和Cobb角≥35°组中,术前Cobb角≥35°组的患者(7/10例,70.00%)比Cobb<35°组的患者(2/6例,33.33%)更需要进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P=0.018)。结论CM-Ⅰ并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35°时行微创软脑膜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枕大池重建术干预可能能改善或稳定脊柱侧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微创
原文传递
PC-MRI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及寰枢椎脱位手术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娄永利 贾万兵 +4 位作者 徐光华 姬杉峰 杨记超 刘勇 闵有会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22期17-20,24,共5页
目的应用相位对比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 PC-MRI)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患者手术策略的选择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3例Chiari畸形Ⅰ型合... 目的应用相位对比电影—磁共振成像(Cine PC-MRI)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患者手术策略的选择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3例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均应用Cine PC-MRI技术量化评估颅颈交界区脑脊液流体力学特征,并联合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行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循环通路的三维重建,以明确脑脊液循环障碍的部位,进而选择单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或改良寰枕减压术联合枕颈内固定术;预后评估应用手术前后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分、寰齿间距(ADI)和脊髓空洞直径的变化。结果基于Cine PC-MRI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脑脊液流体力学特征分型的手术决策,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脊髓空洞直径缩小、ADI值降低及CCOS评分增加(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MRI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协助临床医师为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症及寰枢椎脱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策略,进而重建颅颈交界区正常的脑脊液循环并改善预后,使患者从手术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Ⅰ型 脊髓空洞症 寰枢椎脱位 Cine PC-MRI 三维可视化技术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选择性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8
作者 王亚楠 王建法 +5 位作者 李亚威 刘军伟 张一 李志磊 孙国绍 邵世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78-482,共5页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选择性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在本地羊颈椎椎体不稳标本中的力学特点。方法取4具新鲜羊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制作为颈椎C3/4节段失稳标本(失稳标本)、颈椎后...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选择性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在本地羊颈椎椎体不稳标本中的力学特点。方法取4具新鲜羊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制作为颈椎C3/4节段失稳标本(失稳标本)、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标本(传统术式标本)、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选择性融合术标本(改良术式标本),分别对每具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在X射线透视下羊颈椎在不同状态下的颈椎活动度(ROM)、颈椎屈曲度(CFA)和颈椎后伸度(CEA)。结果失稳标本与改良术式标本CF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稳标本与改良术式标本的CE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术式标本与改良术式标本的RO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传统术式标本与改良术式标本CFA及C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稳标本与传统术式标本CFA、CEA及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相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选择性融合术能够在有效保留ROM的同时重建椎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扩大成形 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与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晓飞 李志磊 王建法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 比较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Endo-ULBD)术与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5郑州阳城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12例老年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分为E... 目的 比较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Endo-ULBD)术与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5郑州阳城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12例老年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分为Endo-ULBD组和PLIF组,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腿疼痛程度;以腰椎功能(JOA)评分[7]评价腰椎功能;统计椎管面积、突出物侵占比等CT影像学指标。术后3个月依据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Endo-ULB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少(短)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ULBD组患者术后的JOA、VAS评分和CT影像学指标均优于PLIF组,手术优良率均高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IF比较,应用Endo-ULBD治疗老年LSS患者可优化手术及CT影像学指标、减轻疼痛感,提高腰椎功能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创伤应激 腰椎功能 影像学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桡神经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辉 王建法 李志磊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PHFs患者(2019年6月~2022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37)、B组(n=37)。B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A组接受MIPPO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 目的探究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HF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PHFs患者(2019年6月~2022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37)、B组(n=37)。B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A组接受MIPPO治疗。对比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骨痂生长、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转录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及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P<0.05),术后3d、7d,A组VAS评分更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骨痂生长评分更高(P<0.05);肩关节上举及外展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更高(P<0.05);血清OPG水平更高,血清RANK、RANKL水平更低(P<0.05)。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62%(8/37)相比,A组2.70%(1/37)更低(P<0.05)。结论应用MIPPO治疗在优化手术指标、减轻疼痛感、提高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促进骨痂生长、减少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且更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肩关节活动度 骨代谢
原文传递
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脊髓空洞症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进程的影响
11
作者 万利红 陈舒可 +1 位作者 连娟 辛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脊髓空洞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140例脊髓空洞症手术患者,1:1匹配设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个性化...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脊髓空洞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140例脊髓空洞症手术患者,1:1匹配设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个性化组(n=70)、常规组(n=70),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个性化组在此基础上行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的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恢复进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负性情绪[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生活能力(ADL量表)。结果:个性化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个性化组脊髓损伤出血、感染、分流管堵塞、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常规组8.57%(P<0.05);干预后,个性化组V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个性化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个性化组SCL-90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个性化组ADL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脊髓空洞症手术患者实施基于ADL评分的个性化护理模式,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加快恢复进程、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评分 个性化护理 脊髓空洞症 生活质量 恢复进程 负性情绪
下载PDF
Quadrant可扩张通道联合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
12
作者 梁晓飞 李志磊 王建法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联合目镜直视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阳城医院2017-03—2022-05收治的130例LD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IS-TLIF组(M-T组)和TLIF组(T组),... 目的 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联合目镜直视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阳城医院2017-03—2022-05收治的130例LD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IS-TLIF组(M-T组)和TLIF组(T组),各65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检测手术前后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评价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M-T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T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T组,ODI指数、VAS评分均优于T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LIF比较,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联合MIS-TLIF治疗LDD,患者术后恢复快、机体的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感。但术中需多次透视,手术时长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Quadrant可扩张通道 目镜 免疫应激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辉 王建法 李志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1806-1809,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92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接受Wiltse入路Dyn...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92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接受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B组接受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JOA)评分,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及上、下位节段活动度(ROM),以及组织创伤指标[磷脂酶A2(PLA2)、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M型脑钠肽(M-ENK)]水平。结果A组手术优良率为97.83%,高于B组的82.61%(P<0.05)。与B组相比,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长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个月A组腰腿部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个月A组上、下位节段ROM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 d A组血清M-ENK水平更高,血清PLA2、6-keto-PGE1α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LIF治疗单节段LDH患者相比,应用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在提升手术效果、优化手术指标、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感方面更具优势,且能有效保留部分ROM,更具微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组织创伤 疼痛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脑脊液代谢特征
14
作者 谷浩源 杨记超 +5 位作者 姬杉峰 李俞龙 徐驰 辛新 连娟 娄永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67-273,共7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脑脊液代谢特征、代谢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TCS组(n=15)与正常对照组(n=15)。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 目的分析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脑脊液代谢特征、代谢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TCS组(n=15)与正常对照组(n=15)。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代谢物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表达代谢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潜在标志物。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TCS组差异代谢物有87种,其中46种表达上调,41种表达下调。OTCS组患者差异代谢物主要通过TCA循环、GABA神经突触、谷氨酸能突触、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通路影响疾病发生;其中上调的琥珀酸、L-谷氨酸、L-异亮氨酸及下调的柠檬酸可作为OTCS疾病诊断潜在标志物,经ROC曲线验证具有较好诊断效能。结论代谢组学结果表明:OTCS脑脊液代谢异常,初步将琥珀酸、L-谷氨酸、L-异亮氨酸、柠檬酸作为OTCS疾病诊断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隐匿性 脑脊液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