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结合脑脊液动力学,探讨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治疗由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市中心医院脊髓空洞专科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共17例的临床资料,入组者均行脊髓空洞跨节段分...目的本研究结合脑脊液动力学,探讨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治疗由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市中心医院脊髓空洞专科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共17例的临床资料,入组者均行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手术。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肌电图、影像学特征。使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评分(CCO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指数评估患者临床预后。采用Pearson法分析JOA评分改善指数及CCOS评分与脑脊液峰值流速差值的相关性。结果跨节段分流术后,1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术后症状未改善。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17.65±1.80 vs 8.94±2.36,t=11.609,P<0.01)。手术后肢体麻木、分离性感觉障碍、步态障碍、头晕症状、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空洞最大径及枕骨大孔区及中脑导水管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较术前改善(P<0.05)。JOA评分改善指数及CCOS评分与脑脊液峰值流速差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患者,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脑脊液动力学,促进脊髓空洞缩小,改善临床症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FVSS)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VSS,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目的探讨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FVSS)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VSS,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资料。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全脊髓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脊髓空洞直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测量中脑导水管中段、枕骨大孔收缩期及舒张期脑脊液流速,PC-MRI测量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情况,Queckensted试验检测患者40、60 mm Hg压力下的脑脊液峰值压力以及达峰时间;于术后6个月,采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术前SM患者出现疼痛14例、节段性感觉分离10例、肢体麻木9例、上肢肌力下降9例、下肢肌力下降5例。术后13例患者疼痛明显改善,1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手术前后SM患者mJOA评分分别为5~11(9.86±2.20)、10~15(12.67±3.95)分,SM患者术后m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脊髓空洞直径显著低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收缩期和舒张期枕骨大孔脑脊液流速峰值、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峰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C-MRI显示,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信号更强。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达峰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患者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2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PC-MRI及Queckensted试验显示,SM患者四脑室-蛛网膜下腔置入分流管固定良好,未发现分流管脱落及堵塞情况。结论FVSS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92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接受Wiltse入路Dyn...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92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接受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B组接受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JOA)评分,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及上、下位节段活动度(ROM),以及组织创伤指标[磷脂酶A2(PLA2)、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M型脑钠肽(M-ENK)]水平。结果A组手术优良率为97.83%,高于B组的82.61%(P<0.05)。与B组相比,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长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个月A组腰腿部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个月A组上、下位节段ROM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 d A组血清M-ENK水平更高,血清PLA2、6-keto-PGE1α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LIF治疗单节段LDH患者相比,应用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在提升手术效果、优化手术指标、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感方面更具优势,且能有效保留部分ROM,更具微创特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tau蛋白、胶质纤维状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 glycoprotein 1 antibody,aβ2-GP1)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HICH患者纳入研究组,另将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人员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比较不同预后HICH患者tau蛋白、GFAP、aβ2-GP1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分析HICH患者相关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预测HICH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均较高(P<0.05)。预后不良的HICH患者tau蛋白、GFAP、aβ2-GP1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高(P<0.05);相关指标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相关指标预测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值:tau蛋白≥258.15ng/L、GFAP≥16.15ng/L、aβ2-GP1≥18.35 RU/mL,此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8(95%CI:0.828~0.988,P<0.05)、0.871(95%CI:0.781~0.961,P<0.05)、0.839(95%CI:0.728~0.949,P<0.05),敏感度为77.27%、77.27%、72.73%,特异度为97.92%、85.42%、89.58%。结论HICH患者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较高,神经损伤较重、预后不良的HICH患者相关指标更高,监测HICH患者tau蛋白、GFAP以及aβ2-GP1水平可用于不良预后的评估。
文摘目的本研究结合脑脊液动力学,探讨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治疗由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市中心医院脊髓空洞专科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共17例的临床资料,入组者均行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手术。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肌电图、影像学特征。使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评分(CCO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指数评估患者临床预后。采用Pearson法分析JOA评分改善指数及CCOS评分与脑脊液峰值流速差值的相关性。结果跨节段分流术后,1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例术后症状未改善。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17.65±1.80 vs 8.94±2.36,t=11.609,P<0.01)。手术后肢体麻木、分离性感觉障碍、步态障碍、头晕症状、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空洞最大径及枕骨大孔区及中脑导水管收缩期、舒张期脑脊液峰值流速较术前改善(P<0.05)。JOA评分改善指数及CCOS评分与脑脊液峰值流速差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于外伤和感染导致的脊髓空洞症患者,脊髓空洞跨节段分流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脑脊液动力学,促进脊髓空洞缩小,改善临床症状。
文摘目的探讨四脑室-蛛网膜下腔分流术(FVSS)治疗复发性、特发性脊髓空洞症(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6例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FVSS,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资料。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应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全脊髓磁共振成像检查患者脊髓空洞直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测量中脑导水管中段、枕骨大孔收缩期及舒张期脑脊液流速,PC-MRI测量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情况,Queckensted试验检测患者40、60 mm Hg压力下的脑脊液峰值压力以及达峰时间;于术后6个月,采用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CC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术前SM患者出现疼痛14例、节段性感觉分离10例、肢体麻木9例、上肢肌力下降9例、下肢肌力下降5例。术后13例患者疼痛明显改善,1例疼痛无明显改善。手术前后SM患者mJOA评分分别为5~11(9.86±2.20)、10~15(12.67±3.95)分,SM患者术后m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脊髓空洞直径显著低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收缩期和舒张期枕骨大孔脑脊液流速峰值、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速峰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C-MRI显示,与术前相比较,患者术后收缩期脑干背侧脑脊液循环信号更强。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峰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SM患者术后40、60 mm Hg压力下脑脊液压力达峰时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患者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2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PC-MRI及Queckensted试验显示,SM患者四脑室-蛛网膜下腔置入分流管固定良好,未发现分流管脱落及堵塞情况。结论FVSS可有效改善复发性、特发性SM患者的�
文摘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92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接受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B组接受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JOA)评分,手术前后手术节段及上、下位节段活动度(ROM),以及组织创伤指标[磷脂酶A2(PLA2)、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M型脑钠肽(M-ENK)]水平。结果A组手术优良率为97.83%,高于B组的82.61%(P<0.05)。与B组相比,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时长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个月A组腰腿部VAS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个月A组上、下位节段ROM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术后1、3 d A组血清M-ENK水平更高,血清PLA2、6-keto-PGE1α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LIF治疗单节段LDH患者相比,应用Wiltse入路Dynesys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在提升手术效果、优化手术指标、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感方面更具优势,且能有效保留部分ROM,更具微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