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稳定郁南蚕桑生产 走向“三高”蚕业
- 1
-
-
作者
陈汉勋
-
机构
郁南县蚕种场
-
出处
《广东蚕业》
1996年第1期53-55,52,共4页
-
文摘
1 郁南蚕桑生产的现状郁南是全省十大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地面积1200公顷,是人多田少的贫困山区县。种桑养蚕有悠久的历史,据历史资料记载,种桑养蚕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桑地667公顷,年产蚕茧达4千多吨。在都城、连滩两镇,设立有桑市和茧市,在白木有蚕种制造场,蚕农有自己种桑、养蚕、织布做衣服、蚊帐的习惯。
-
关键词
蚕桑生产
蚕茧
种桑养蚕
蚕种生产
三高
蚕业
抗日战争时期
加强领导
贫困山区
公顷
-
分类号
F32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郁南县蚕桑生产的历史回顾与巩固发展
- 2
-
-
作者
陈汉勋
-
机构
郁南县蚕种场
-
出处
《广东蚕业》
2000年第4期23-27,共5页
-
文摘
郁南蚕桑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有蚕桑,1926年已有桑地面积300多hm^2,1937年达667hm^2,抗日战争结束仅剩下34hm^2。解放后由于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项目。1993年发展到1500多hm^2。
-
关键词
郁南县
蚕桑生产
历史
发展
资金
组织领导
科技
社会化服务
-
分类号
F326.376.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S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郁南县石板一村原蚕区防治微粒子病工作总结
- 3
-
-
作者
刘日初
-
机构
郁南县蚕种场
-
出处
《广东蚕业》
1993年第3期31-33,共3页
-
文摘
罗旁镇石板一村是我场较早建立的原蚕区,属丘陵山区,有15年的饲养原蚕历史。全村25户,桑地3.3公顷,平均每户0.13公顷。该村座北向南,竹木成荫,适合蚕桑生产,为我县蚕桑(种)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需种量不断增加,原蚕饲养量也相应增大。但是,由于该村防微基础设施差,蚕农防微意识也比较薄弱,故微粒子病(以下简称微病)流行日趋严重。1991年。
-
关键词
微粒子病
原蚕区
一村
郁南县
蚕桑生产
蚕期
新鲜石灰粉
收蚁
罗旁
蚕网
-
分类号
S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电子自动报温器的试制及其使用功能
- 4
-
-
作者
刘日初
-
机构
郁南县蚕种场
-
出处
《广东蚕业》
1992年第3期50-51,共2页
-
文摘
温度是蚕种保护、冷藏、催青、养蚕、制种、烘茧等不可缺少而又不容忽视的境勤条件,它在蚕业生产上作用很大。在早春,晚秋外界温度变化无常,需要人工用电或用煤加温,方可达到生产要求的温度。但是,用煤加温,温度很不稳定,容易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无论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生产是不利的,直接影响其效果(即质量及产量),严重吋可能还会造成全部生产(或产品)损失。为了保证生产上各个环节的目的温度,能够控制在合适而又安全的范围。
-
关键词
蚕种保护
外界温度变化
蚕业生产
收蚁
烘茧
电接点温度计
浸酸
催青室
生产安全
当班人员
-
分类号
S88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高温期原蚕饲养计划安排的建议
- 5
-
-
作者
冯建国
-
机构
郁南县蚕种场
-
出处
《广东蚕业》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
文摘
原蚕饲养所需要的气象条件、叶质等均比普通蚕饲养所需要的条件要高.其春繁出库日期安排在2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宜,秋繁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之间为宜,而夏期由于温度高,雨量多,叶质差,不适宜原蚕的饲养,一般不安排原饲养,多以饲养普通种为主.
-
关键词
高温期
原蚕
饲养计划
制种
-
分类号
S883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加强原蚕桑田管理 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 6
-
-
作者
刘日初
陈汉勋
-
机构
郁南县蚕种场
-
出处
《广东蚕业》
1995年第4期4-8,共5页
-
文摘
郁南蚕种场是从原属县综合农场的一部分,1962年至1967年为木薯蚕种场,后改建成为生产桑蚕种的一个普通场。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1986年投产时仅制普通蚕种3800多张,往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制种任务逐年增加。改革开放15年来,
-
关键词
原蚕饲养
繁殖系数
制种量
蚕种生产
产量
质量
桑叶
原种
蚕种场
冬期
-
分类号
S883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变异蛾的发生及其后代的表现(初报)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刘日初
卢丽羽
-
机构
广东省丝绸公司郁南县蚕种场
-
出处
《广东蚕业》
1998年第1期15-19,共5页
-
文摘
原种9·芙、7·湘发生变异蛾。用9·芙×7·湘正反交变异蛾与该户正常发育蛾作对照,调查单蛾产卵、良卵率、遗腹卵、两天实用孵化率、结茧率,结果为:单蛾产卵减少32.20%、反交减少48.69%,良卵率正交下降1.82%、反交下降2.92%,遗腹卵正交增加45.87%、反交增加53.60%,两天实用孵化率正交下降2.64%,反交下降1.85%,结茧率正交下降93.75%、反交下降75%。因此在制种过程中除按常规淘汰不良蛹、不良蛾外,还要淘汰变异蛾。
-
关键词
变异蛾
正常发育蛾
产卵
结茧率
-
分类号
S88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