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学及其万古霉素联合骨水泥注射治疗效果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杰 诸利刚 +2 位作者 李宏烨 尤加省 戴龚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学特点及万古霉素联合骨水泥注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15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与患者病情,128例接受万古霉素联合骨水泥注射治疗(研究组),其余22例予以经验治疗(对照组),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学特点及万古霉素联合骨水泥注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15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与患者病情,128例接受万古霉素联合骨水泥注射治疗(研究组),其余22例予以经验治疗(对照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学特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住院时间、治疗1个月完全痊愈率、完全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临床共检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51.33%,革兰阳性菌73株占48.67%;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检出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51,P<0.001),轻度感染患者检出主要为革兰阳性菌(66.18%),并且最多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06%);中度与重度感染患者主要为革兰阴性菌(62.90%、75.00%),且最多见的是布氏枸橼酸杆菌,占比分别为22.58%、35.00%;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中、重度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临床经验治疗需要结合病原菌种类以及药敏试验予以合理调整,其中万古霉素联合骨水泥注射疗法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细菌谱 耐药性 万古霉素 骨水泥
原文传递
胸腰段骨折经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内固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6
2
作者 方向前 胡志军 +4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兴 黄悦 赵凤东 陈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h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Wihse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中对脊旁肌损伤的差异。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47例,ASIA分级均为E级。随机采用脊旁肌间隙入路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7.6岁;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40.1岁。患者术前及术后1、3、5、7d测定肌酸激酶水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1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疼痛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术后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术前1天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术后肌电图未发现失神经电位;而传统入路组术后肌电图存在明显失神经纤颤电位。结论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在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8
3
作者 张建锋 范顺武 +6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东 周志杰 赵兴 胡志军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8,共9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36例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单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36例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龄32-75岁,平均(55.2±13.6)岁。椎间盘源性腰痛15例,腰椎轻度滑脱伴或不伴节段性不稳定21例;手术节段L4/5,30例,L3/4 6例。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3d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临床结果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摄腰椎正侧位x线并评估内植物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本组36例中25例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36例的手术时间为46-175min,平均(112±43)min;其中OLIF术手术时间46-89min,平均(57±23)rain。术中出血量30-180ml,平均(63±35)ml。术后住院日3-7d,平均(4.5±2.1)d。术前平均肌酸激酶水平为(63.5±16.8)IU/L,术后第1天(416.8±152.1)IU/L,术后3d(112.4±37.5)IU/L。所有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VAS评分由术前的(8.3±2.3)分降至术后6月的(1.6±0.4)分,ODI评分由术前的(69.2±17.5)分降至术后6月的(10.7±2.7)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5%(9/36),其中术中并发症为8.3%(3/36,均为融合器沉降),术后并发症为16.7%(6/36),包括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1例对侧屈髋疼痛,1例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2例取髂骨区疼痛。所有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结论OLIF作为一种脊柱外科新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其远期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71
4
作者 朱红芳 汤磊雯 +8 位作者 贺晓莉 俞佳丽 徐群利 沈瑛 王丽 王上上 林莉 朱双爱 杨丽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及其效果评价。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抗凝剂皮下注射标准、用药规范、定位卡和宣教卡,规范护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设计患者资料表、患者问卷和护士问卷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并用... 目的探讨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及其效果评价。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抗凝剂皮下注射标准、用药规范、定位卡和宣教卡,规范护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设计患者资料表、患者问卷和护士问卷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并用抗凝剂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率、患者对抗凝剂皮下注射知识的知晓率和护士对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护理的掌握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措施实施后抗凝剂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患者知晓率明显提高,护士掌握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循证实践规范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保证药物疗效,促进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药 注射 皮下 循证医学 护理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手术中脊旁肌保护的相关思考 被引量:69
5
作者 范顺武 胡志军 方向前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7,共8页
标准的腰椎后路手术是通过骨膜下剥离和自动拉钩牵开脊旁肌,较好地暴露脊柱后方结构,进行减压、椎间盘切除、融合或内固定等处理,此术式已沿袭应用100多年,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但是,随着病例的积累和相关研究的深人,学者们... 标准的腰椎后路手术是通过骨膜下剥离和自动拉钩牵开脊旁肌,较好地暴露脊柱后方结构,进行减压、椎间盘切除、融合或内固定等处理,此术式已沿袭应用100多年,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但是,随着病例的积累和相关研究的深人,学者们逐步发现这种标准的后路术式在解夹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同时,忽略了手术中对脊旁肌的医原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手术 脊旁肌 手术中 保护 骨膜下剥离 椎间盘切除 医原性损伤 自动拉钩
原文传递
MRI在胫骨平台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53
6
作者 戴平丰 章士正 +5 位作者 范顺武 裘敏剑 朱碧波 胡吉波 林伟 钱月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3-504,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MRI 骨折 胫骨平台 临床意义 螺旋CT三维重建 软组织创伤 隐性 显示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 被引量:54
7
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2 位作者 赵兴 赵凤东 虞和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4-65...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4-65岁,平均52.4岁;单侧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狭窄1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6例,单侧椎体后缘离断6例,脊柱不稳引起的力学源性腰腿痛1例,单侧侧隐窝狭窄2例。L3-4病变1例,L4-5病变14例,L3S1病变1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l天及术后7天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变化。随机统计另25例行开放TUF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并与行微创TLI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5例行微创TLIF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54min;术中出血平均367ml。微创TLIF术后第1天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01)。术后1例患者减压侧手术切口周缘皮肤坏死,经切除坏死皮肤,重新缝合切口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行微创TLIF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7个月,除1例患者主诉手术区域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未诉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平均(15.6±5.4)分,手术结果优良。结论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腰椎
原文传递
运用格林模式促进疼痛资源护士职业行为发展的实践 被引量:50
8
作者 童莺歌 叶志弘 +4 位作者 章彩芳 刘敏君 叶爱芬 张苏英 胡佳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促进疼痛资源护士(pain resource nurse,PRN)职业行为的发展。方法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综合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多种角色的护理人员访谈结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促进PRN职业行为发展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相应地采取培训... 目的促进疼痛资源护士(pain resource nurse,PRN)职业行为的发展。方法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综合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多种角色的护理人员访谈结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促进PRN职业行为发展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相应地采取培训、行政及学术支持、组织文化建设和反馈措施。结果 PRN建立及发展了宣教、指导护理实践、培训、监测疼痛护理质量、倡导优质疼痛护理5种职业行为。床边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疼痛护理实践规范率得到了提高,患者镇痛宣教质量得到了改善。结论以格林模式为指导有助于成功发展PRN职业行为,促进医院疼痛管理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病人医护管理 格林模式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与新发椎体骨折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53
9
作者 范顺武 万双林 马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91,共6页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据报道每年大约有140万人因此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大多数OVCFs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可自愈;对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亦可通过...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据报道每年大约有140万人因此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大多数OVCFs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可自愈;对有疼痛症状的患者,亦可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应用止痛药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而缓解症状;对有持续疼痛症状的少部分患者,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侵入性小、止痛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术后再骨折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抗骨质疏松药物 临床症状 疼痛症状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0
10
作者 郑博隆 郝定均 +9 位作者 林斌 昌震 高林 闫亮 杨小彬 惠华 范顺武 邓忠良 朱悦 贺宝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min、(4.2±1.3)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手术机器人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云霞 龚雅萍 邱瑾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23,共5页
目的建立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管理水平,减轻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老年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方法应用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将82例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37例... 目的建立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管理水平,减轻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老年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方法应用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将82例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程序化疼痛护理规程。比较2组患者术后24、48、72h的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生活满意度、镇痛治疗并发症及盐酸哌替啶针肌肉注射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4h的静息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48h和72h时2组静息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术后24、48、72h的活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术后24、48、72h的镇痛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术后24、48、72h的盐酸哌替啶针肌肉注射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72h干预组的镇痛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程序化疼痛护理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对疼痛护理的水平,显著减轻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急性疼痛,尤其是活动时的疼痛,同时降低了术后镇痛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盐酸哌替啶针肌肉注射率。对提高疼痛护理满意度,促进老年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全膝置换术 程序化 疼痛护理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间接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5
12
作者 丁凌志 范顺武 +7 位作者 胡志军 方向前 赵凤东 张建锋 赵兴 周志杰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65-971,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间接减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应用OLIF技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间接减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应用OLIF技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41-74岁,平均(59.2±11.6)岁。均为单节段,L3.48例,L4.515例。影像学评估采用CT薄层扫描及二维重建片测量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正中矢状位MRI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椎管前后径,水平位MRI测量椎管前后径和面积。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及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了78.6%±13.4%;左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36.7%±7.8%,左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36.6%±8.7%;右侧椎间孔纵径增加了40.7%±9.6%,右侧椎间孔面积增加了40.0%±8.9%;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2.6%±5.9%;水平位椎管前后径增加了34.4%±6.8%,椎管面积增加了47.5%±7.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1.7)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5.6±1.4)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6.6±2.0)分,ODI为81.2%±18.2%;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为(1.1±0.5)分,下肢疼痛VAS评分为(0.8±003)分,下肢麻木VAS评分为(3.4±1.2)分,ODI为6.1%±2.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IF技术间接减压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早期影像学指标改善明确,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结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椎间隙撑开在腰椎滑脱症复位和融合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3
13
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1 位作者 张宏军 胡月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评估应用先撑开椎间隙行椎体间融合,后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价值。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和固... 目的评估应用先撑开椎间隙行椎体间融合,后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价值。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和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5~59岁,平均48.2岁。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并对滑脱程度、滑脱角、椎间隙后高及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对其中5例患者进行术后融合节段的螺旋CT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跟踪扫描重建,以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滑脱角由术前25.6°±11.5°改善至术后15.0°±6.9°,生理曲度恢复。随访12 ̄73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至末次随访,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螺旋CT扫描重建发现满意的椎间融合大约在术后1年后获得。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6±6.4)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7.6±5.5)分,结果优良。结论椎间隙撑开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还利于术中选择合适的融合器和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原文传递
Wih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庞正宝 庞帮镭 +3 位作者 汤优民 刘军辉 赵凤东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80,共9页
目的探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76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36例)和传统正中... 目的探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多裂肌影响的影像学、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76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hse入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治疗(36例)和传统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治疗(40例),对比术前、术后多裂肌的影像学变化、组织形态及电生理学特点,及对手术切口长度、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Wihse入路组20例(随访率:56%)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4个月;正中切口肌肉剥离组25例(随访率:62.5%)获得1年随访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节段、术后拆内固定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后正中入路组2例病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清创换药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后正中入路组与Wihse入路组相比,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程度较为严重,影像学上表现为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少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可见较多的脂肪浸润表现,组织形态学上表现为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变小,肌纤维间隙增大,肌纤维间瘢痕形成,脂肪沉积;肌电图表现为多裂肌中位频率值和平均振幅值均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术后MR评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均比同组术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ihse入路与传统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相比,置钉较为容易,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可有效避免多裂肌的变性、萎缩、纤维瘢痕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肌电描记术 组织学 比较
原文传递
前路内固定矫正结核性脊柱畸形 被引量:41
15
作者 施培华 张剑 +5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凯 万双林 黄悦 方向前 赵风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1年5月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一期前路内固定手...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1年5月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一期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18例 ,其中颈椎 1例 ,胸椎10例 ,胸腰段 2例 ,腰椎 5例。平均每例受累椎体 2 8个。脊柱后凸畸形角度 2 7 0°~ 75 5°,平均47 5°± 11 4°。均采用髂骨植骨。 结果  1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 ,植骨均完全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 3 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度数为 32 7°± 8 3°,后期矫正度丢失 3 2°± 2 8°。 结论 前路内固定手术在脊柱外科治疗中能有效地达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目的 ,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脊柱畸形 脊柱融合术 前路内固定 治疗
原文传递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辛龙 张春 +3 位作者 徐卫星 钟甫华 范顺武 王振斌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缺损通常缺乏自行修复能力,要求外科修复。传统外科治疗软骨损伤包括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方法。关节冲洗清理术去除了关节内致痛因素,操作简单,... 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缺损通常缺乏自行修复能力,要求外科修复。传统外科治疗软骨损伤包括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微骨折术、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等方法。关节冲洗清理术去除了关节内致痛因素,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早期疗效确切。微骨折术及自体骨软骨移植对小面积的软骨缺损修复较为理想,然而远期临床观察发现钻孔渗透修复的纤维软骨会降低微骨折术后疗效,相对于重建负重区关节面完整性自体骨软骨移植更具有优势。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及异体骨软骨移植适用于更大面积的软骨缺损,异体骨软骨移植术后存活率受到局部排斥反应影响,从而降低了远期疗效。软骨组织工程技术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的修复质量,实现修复组织接近透明软骨,但对于累及软骨下骨板、反应性骨水肿、严重骨量丢失或下肢轴线不良具有局限性。近年来许多新技术陆续应用于软骨损伤治疗领域,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快、疗效好、花费低、多技术联合应用的外科修复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的治疗软骨损伤的重要手段。目前如何提高软骨修复质量,更具抗压、耐磨性,仍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外科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清IL-6、IL-10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步开东 范顺武 翁科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37-163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均为双...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来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均为双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连续治疗5 w后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血清IL-6、IL-10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10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血清中IL-6、IL-1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生活质量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年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陈佳 吴昊 +1 位作者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3-250,共8页
目的评估年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29例,另随机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40-69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的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年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7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29例,另随机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40-69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后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路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斜外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后路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decompressive laminotomy,DL)。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四组:≤ 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和≥80岁组,再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五组:PLIF组、TLIF组、OLIF组、PELD组和DL组。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预测发生率(即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评分)和实际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以上参数的差异分析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及其预后。结果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无明显的相关性(F=15.637,P=0.208)。各年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预测发生率(POSSUM评分)≥80岁组(38.5%±12.34%)、75-79岁组(41.1%±11.82%)均高于≤69岁组(28.4%±15.44%),75岁以上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70-74岁组与其他三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0岁组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75-79岁组为42.86%和70-74岁组为42.03%,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 69岁组(20.00%)。手术节段和住院时间75岁以上两组要高于74岁以下两组,但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老年人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34
19
作者 施培华 虞和君 +4 位作者 黄悦 方向前 张剑 赵凯 范顺武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54岁,平均47岁.右肩10例,左肩5例.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8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8.5±8.2)分.所有患者均有...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54岁,平均47岁.右肩10例,左肩5例.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8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8.5±8.2)分.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和夜间痛.疼痛弧试验阳性12例,撞击征阳性13例.术前13例行MR检查,5例行肩关节造影.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平坦肩峰4例,弧形肩峰5例,钩状肩峰6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手术步骤:采用常规后入路做盂肱关节腔检查,排除或治疗肩关节内病变;用刨削打磨器清理切除肩峰下滑囊壁;用钩刀或钬激光切断或部分切除喙肩韧带;用打磨钻切除(或磨平)肩峰前外侧部分;最后探查肩锁关节,磨去骨赘.4例做肩袖修补术.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终末随访时的UCLA评分平均为(31.7±6.5)分,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和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5,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峰成形术 治疗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原文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王吉莹 周志杰 +7 位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凤东 张建锋 赵兴 胡志军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lO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lO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9例,女54例;年龄32~83岁,平均(60.8±13.7)岁。椎间盘源性腰痛17例,腰椎轻度滑脱23例,腰椎管狭窄症25例,退行性腰椎侧后凸畸形18例。手术节段L1,2 5例、L2.3 13例、L3,4 38例、L4,5,69例,平均手术节段1.5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摄腰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并评估内植物及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83例患者中51例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时间43-460min,平均(132±68)min,每个节段(不含内固定操作)手术时间平均(43±12)min。术中出血量30-640ml,平均(125±74)ml,每个节段OLIF手术中出血量平均(27±13)ml。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5.6±3.2)d。所有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9%(19/83),术中并发症为5例(6.0%),包括4例(4.8%)入路无关的融合器沉降,1例(1.2%)入路相关的节段动脉损伤;术后并发症为14例(16.9%),包括6例(7.2%)术侧腰大肌无力,2例(2.4%)术侧大腿前外侧疼痛,1例(1.2%)术侧大腿外侧麻木,1例(1.2%)对侧屈髋疼痛,2例(2.4%)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2例(2.4%)取髂骨区疼痛。所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或消失。结论OLIF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椎前移 椎管狭窄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