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葛立伟 邵宇飞 +3 位作者 崔连锋 李军 杨良栋 宋寒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96-800,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TKA治疗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内侧髌旁入路组(51例)和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TKA治疗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内侧髌旁入路组(51例)和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5(3.52±0.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均明显大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结论与经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TKA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早期膝关节功能好的优势,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股内侧肌下入路 内侧髌旁入路
下载PDF
采用联合措施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董瑞芳 魏召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13,共5页
通过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评估采用三种措施联合应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7月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统计2123例,平均年龄64岁,男性712例,女性1411例。所有病... 通过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评估采用三种措施联合应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7月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统计2123例,平均年龄64岁,男性712例,女性1411例。所有病人在手术前后都接受了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接受三种DVT预防措施。在术后第2~3天,对患者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以便准确记录本月发生血栓的情况和部位。结果 共有594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总体发生率为27.98%。单纯肌间静脉血栓患者512例,占下肢血栓总例数的86.20%。其它较大静脉血栓共发生82例,占下肢血栓总例数的13.80%。血栓发生病例中有22例血管完全阻塞,占下肢血栓总例数的3.70%。没有观察到有症状的肺栓塞及血栓脱落事件。结论 仅就本次回顾性分析显示即使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血栓预防措施,仍然不能完全避免下肢血栓的发生,但是血栓发生部位以小腿肌间静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T 超声 关节置换
下载PDF
颈后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占勇 吴华荣 +8 位作者 王会旺 吴春富 徐伟坤 张连锁 范会龙 蔡金生 马建青 连芳 郝丽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98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颈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颈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2-58岁,平均42.3岁;C4、52例,C5、64例,C6、72例;对治疗前和术后3 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曲度进行统计学研究,并对术后随访期间的颈椎稳定性进行记录。[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9个月,平均14个月;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6 min;术中出血量40-210 ml,平均86 ml;术后住院时间3-11 d,平均6.5 d;术后3 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3±0.21)分、(2.13±0.12)分、(2.23±0.18)分、(1.89±0.12)分与术前(7.23±1.22)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15.63±1.35)分、(16.21±1.23)分、(16.11±1.25)分及(15.89±1.28)分与术前(12.31±1.05)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100%;颈椎生理区度C值从术前(7.56±0.99)mm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99±1.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5.26±0.32)mm和(5.33±0.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失稳。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扩创、应用抗生素后伤口甲级愈合,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可扩张通道下钥匙孔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后路 扩张通道 钥匙孔减压术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科 李强 +4 位作者 贾叶华 李爽 胡岩芳 王丽云 王文胜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3期3539-354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是否与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19例住院3 d内发生的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CysC水平。采用CTA或DSA行头颈...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是否与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19例住院3 d内发生的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CysC水平。采用CTA或DSA行头颈部血管检查,计算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CysC水平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219例患者(平均年龄70.2岁),有大动脉粥样硬化78例(35.6%)。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部位分别是颅外段椎动脉28例,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35例(椎动脉8例,基底动脉25例,椎动脉+基底动脉2例)和串联狭窄15例(包括颅内段和颅外段的椎动脉/基底动脉)。与颅内段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比较,颅外段狭窄患者CysC水平更高(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CysC与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结论Cys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高水平的CysC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急性后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颅外段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后循环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段 颅外段
下载PDF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睡眠期脑电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科 李强 +3 位作者 王丹 邓欢 王丽云 胡沛霖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18-622,共5页
目的采用定量脑电图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睡眠期脑电波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评定睡眠时脑电波变化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有42例帕金森病(PD组)患者及38例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检查。采用... 目的采用定量脑电图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睡眠期脑电波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评定睡眠时脑电波变化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有42例帕金森病(PD组)患者及38例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检查。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及非认知障碍组;详细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定量脑电分析技术分析各组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N2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期)各频率段脑电波的振幅变化。结果 P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delta、theta波振幅显著增加,N2期在额叶部位Delta、theta、(D+T)/(A+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eta、(D+T)/(A+B)与非认知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认知功能障碍组REM期在枕叶部位(D+T)/(A+B)与非认知障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睡眠期出现delta、theta波的特征性变化。NREM2及REM睡眠期各相应部位的脑电波振幅变化有望成为预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定量脑电图 睡眠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早期帕金森病伴发情感淡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其他非运动症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科 李强 +3 位作者 胡岩芳 许利华 李爽 胡沛霖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帕金森病伴发情感淡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其他非运动症状间的关系,探讨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邢台市人民医院的7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的运动部分评分量表(unified... 目的观察早期帕金森病伴发情感淡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其他非运动症状间的关系,探讨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邢台市人民医院的7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的运动部分评分量表(unified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修订版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odified apathy evaluation scale,MAES)、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scale,MADR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淡漠、抑郁及认知功能;应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分析情感淡漠与其他非运动症状间的关系;应用 39 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disease questionnaire-39,PDQ-39)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按患者是否伴有情感淡漠分为情感淡漠组与非情感淡漠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评分的变化.结果 21.3%(16/75)的患者合并有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组患者UPDRS-Ⅲ评分为(23.98±9.46)分,非情感淡漠组为(14.74±6.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情感淡漠组MMSE评分为(21.26±3.21)分,非情感淡漠组为(26.57±3.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情感淡漠组PDQ-39评分为(65.20±25.78)分,非情感淡漠组为(34.86±25.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最终得分比较中,情感淡漠组疲劳症状评分为(6.1±0.2)分,明显高于非淡漠组的(2.3±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情感淡漠组兴趣缺乏症状评分为(4.8±1.5)分,非淡漠组为(1.3±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淡漠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常常合并疲劳及兴趣缺乏症状,对日后日常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淡漠 统一帕金森病的运动部分评分量表 修订版情感淡漠评定量表 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