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工融合视角下的医学影像成像系统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思琪 钟仁云 陈昆涛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医工融合、医工学科交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医学类高等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全面阐述了面向医学学科高等教育阶段发展医工融合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医学影像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医工融合、医工学科交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医学类高等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全面阐述了面向医学学科高等教育阶段发展医工融合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医学影像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医学影像成像系统课程教学进行了具体分析。医工融合背景下新教研模式的建立需要从深入研究并全面解读指导政策开始,然后进行交叉学科设计和学科交叉培养方案制定,进而将医工融合理念多样化地融入教学实践中,最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医工融合 教学模式 交叉学科 培养方案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思琪 钟仁云 陈昆涛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新医科的提出为医工融合、医工学科交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医学类高等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医学影像学专业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阶段特征、潜在问题及措施等方面,... 新医科的提出为医工融合、医工学科交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医学类高等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医学影像学专业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阶段特征、潜在问题及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面向医学影像学专业高等教育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的模式和方法,以期为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疼痛-抑郁症共病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雨 彭娟 +1 位作者 刘松江 陈昆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疼痛和抑郁症均是临床常见疾病,二者常相互伴随。并且,疼痛-抑郁症共病患者较单一疾病患者预后更差、治疗费用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疼痛-抑郁症共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 疼痛和抑郁症均是临床常见疾病,二者常相互伴随。并且,疼痛-抑郁症共病患者较单一疾病患者预后更差、治疗费用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疼痛-抑郁症共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功能成像技术,可通过探测脑组织血氧饱和水平反映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而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和神经精神病学的研究中。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fMRI在疼痛-抑郁症共病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神经可塑性变化及炎症因子学说可能是导致疼痛和抑郁共病的重要原因,疼痛-抑郁症共病导致前额叶皮层、顶叶皮层、杏仁核、前扣带皮层等脑区以及它们构建的神经回路、功能连接异常可能是二者共病的神经影像学基础。本文对fMRI在疼痛-抑郁症共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为进一步揭示疼痛-抑郁症共病的中枢机制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疼痛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杏 张婧 +3 位作者 陈芬 陈扬 周长宁 陈昆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46,共4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常见、可危及生命的疾病,脑水肿是影响TBI病死率和其后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而血管源性脑水肿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常规磁共振在鉴别水肿类型和范围方面能力有限。随着磁共振功能序列...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常见、可危及生命的疾病,脑水肿是影响TBI病死率和其后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而血管源性脑水肿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常规磁共振在鉴别水肿类型和范围方面能力有限。随着磁共振功能序列的日益创新,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研究TBI后血管源性脑水肿中各有其独特之处。相关研究应用了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等fMRI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他fMRI如磁化转移和磁敏感成像在这一领域也显示出应有的作用。本文对TBI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MRI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综述,以期为TBI后的血管源性水肿监测、治疗和预后提供更新、更全面的理论基础及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肾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黎 陈昆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6期173-176,共4页
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发现及严重程度的准确区分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可能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目前血氧水平依赖(BOLD)、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被探索用于评... 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发现及严重程度的准确区分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可能延缓或终止疾病进展。目前血氧水平依赖(BOLD)、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DCE)、动脉自旋标记(ASL)等功能MRI技术已被探索用于评估肾功能,可以从氧合、扩散和灌注等微观方面对肾功能进行无创性评估,为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等提供更多信息。本文就多种功能MRI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肾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功能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成文 刘建民 何巧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3期404-406,共3页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别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肝癌检出率。结果: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分别为44例、47... 目的: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别开展CT、MRI检查,对比两组肝癌检出率。结果: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CT分别为44例、47例、50例,MRI分别为50例、45例、48例。MRI的肝内病灶阳性率较增强CT,显著偏优(P<0.05)。MRI诊断准确率相比增强CT,明显偏高(P<0.05)。而针对直径>3cm的肿瘤,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增强CT对肝癌进行诊断,均有一定特征性,但MRI准确率更高,特别是≤3cm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下载PDF
卒中缺血性半暗带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估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扬 张婧 +2 位作者 陈芬 丁杏 陈昆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64-1270,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急性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是中老年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因素,可挽救缺血组织的早期发现是临床及时干预治疗的关键。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可从水分子扩散、血流动力学、氧合水平、pH值、代谢及侧支循...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急性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是中老年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因素,可挽救缺血组织的早期发现是临床及时干预治疗的关键。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可从水分子扩散、血流动力学、氧合水平、pH值、代谢及侧支循环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为疾病进展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综述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半暗带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卒中患者的评估和治疗计划提供影像学支撑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半暗带 功能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技术学
下载PDF
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IDH基因型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志勇 张婧 +4 位作者 曹云太 张国晋 孙建清 李昇霖 周俊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 目的探讨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erGG;包括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和间变型胶质瘤)异柠檬酸酸脱氢酶(IDH)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70例LerGG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MRI T1增强影像,应用影像组学方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170例中,WHO分级Ⅱ级例60例,Ⅲ级110例。从MRI T1增强影像的感兴趣区中共提取了1595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分析后筛选5个影像组学标签,并构建预测模型,验证集和训练集分析显示模型预测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准确度分别为79%、80%,敏感度分别为81%、88%,特异度分别为75%、66%。结论基于MRI T1增强影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WHO分级Ⅱ~Ⅲ级胶质瘤的IDH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WHO分级Ⅱ级弥漫性胶质瘤 间变型胶质瘤 异柠檬酸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影像组学 预测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实性孤立性肺结节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昆 王薇 项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0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鉴别诊断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0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SPN性质分为...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鉴别诊断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0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SPN性质分为良性组(n=29)和恶性组(n=41)。比较两组SPN分布位置;比较两组HRCT征象,包括边界清楚、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牵拉性肺气肿、空洞征、远端穿行血管及贴近胸膜;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HRCT征象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良性、恶性SPN的影响因素。结果:良性组结节常见于左肺下叶,恶性组结节多见于右肺上叶,两组SPN分布位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CT征象中边界清楚、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牵拉肺气肿、空洞征、远端穿行血管及贴近胸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HRCT征象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界清晰、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及牵拉性肺气肿是恶性SPN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良性SPN常见于左肺下叶,恶性SPN多见于右肺上叶,HRCT征象表现在良恶性SPN中具有差异,其诊断SPN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诊断价值 X线计算机 HRCT征象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