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si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A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北京市通州...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si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A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使用氨甲环酸组为观察组,不使用氨甲环酸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65~91岁,平均(76.15±7.55)岁。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1 g氨甲环酸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滴。对照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65~91岁,平均(76.28±7.57)岁。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滴。观察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并在术后10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有无血栓。结果总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681.29±148.04)mL,对照组平均为(973.85±186.5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529.79±56.10)mL,对照组平均为(817.35±92.89)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观察组平均为(151.50±93.80)mL,对照组平均为(156.50±95.15)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的病例。输血情况:观察组有5例(12.5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40 U;对照组有13例(32.50%,13/4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2.55U。输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平均输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很大比重,接近85%,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术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其中隐性失血量可降低约35%,且并未显著增加DVT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邻近椎体局部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density,vBMD)的影响,以及术后vBMD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CT资料。分析手术椎体上1、2个节段(UIV+1、UIV+2...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邻近椎体局部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density,vBMD)的影响,以及术后vBMD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CT资料。分析手术椎体上1、2个节段(UIV+1、UIV+2)及下1个节段(LIV+1)椎体vBMD的变化,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vBMD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2.4±6.7)岁。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IV+1、UIV+2和LIV+1的vBMD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手术和第2次CT时间的间隔及腰椎后路融合术是vBMD变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局部vBMDs有负面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si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A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使用氨甲环酸组为观察组,不使用氨甲环酸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65~91岁,平均(76.15±7.55)岁。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1 g氨甲环酸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滴。对照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65~91岁,平均(76.28±7.57)岁。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滴。观察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并在术后10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有无血栓。结果总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681.29±148.04)mL,对照组平均为(973.85±186.5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529.79±56.10)mL,对照组平均为(817.35±92.89)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观察组平均为(151.50±93.80)mL,对照组平均为(156.50±95.15)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的病例。输血情况:观察组有5例(12.5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40 U;对照组有13例(32.50%,13/4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2.55U。输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平均输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很大比重,接近85%,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术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其中隐性失血量可降低约35%,且并未显著增加DVT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邻近椎体局部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density,vBMD)的影响,以及术后vBMD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CT资料。分析手术椎体上1、2个节段(UIV+1、UIV+2)及下1个节段(LIV+1)椎体vBMD的变化,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vBMD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2.4±6.7)岁。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IV+1、UIV+2和LIV+1的vBMD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手术和第2次CT时间的间隔及腰椎后路融合术是vBMD变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局部vBMDs有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