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血压及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璐 刘瑞凤 +2 位作者 周芸 武彦彬 庄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6期952-955,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血压及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1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联合生物反馈对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血压及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为治疗该病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1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8)及观察组(n=108),所有患者均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VR联合生物反馈技术的综合干预。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睡眠、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安眠药物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血压及睡眠的改善效果更显著(P均<0.05);2组治疗后的HAMA、HAMD-17、SF-36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改善效果更显著(P均<0.00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老年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血压、睡眠、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虚拟现实技术 生物反馈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自我效能干预对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桂萍 武彦斌 +3 位作者 刘芸芸 李敏 伏兵 杜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合并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WML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合并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WML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随访至发病后90 d。应用卒中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SSEQ)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水平,采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转归。结果干预组90 d时SSEQ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90 d时(P均<0.01)。干预组90 d时BI显著高于对照组[(66.51±22.35)分对(58.41±23.17)分;t=3.473,P=0.001],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51±2.98)分对(6.95±2.94)分;t=-2.094,P=0.040],而且转归良好(mRS评分0~2分)的患者比例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73.7%对56.6%;χ^2=4.896,P=0.027)。结论对于合并WML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积极的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有助于改善患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自我效能 白质 日常生活活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移动装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瑞凤 高云明 +3 位作者 姜海燕 胡怀宁 武彦彬 刘星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8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新型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移动装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流程进行血糖... 目的探讨和评价新型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移动装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工作流程进行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观察组应用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移动装置执行相同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项目。对比两组血糖监测和注射工作平均完成时间、正确执行率、院感交叉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观察组因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工作环节交叉感染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o结论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移动装置能显著优化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工作流程,减少工作失误和工作环节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监测 胰岛素注射 移动装置 交叉感染 执行率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模式在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邱欢欢 葛中林 +3 位作者 王园园 王茹 顾艳梅 李苏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模式在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VSI)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行VSI的脑梗死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时间管理护理组,每组3...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模式在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VSI)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行VSI的脑梗死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时间管理护理组,每组31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时间管理护理组患者接受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时间管理护理组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P<0.05)。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时间管理护理组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升高(P<0.05)。结论基于时间管理的护理模式对行VSI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时间管理 护理
下载PDF
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日间嗜睡的改善作用
5
作者 刘丹丹 陈岩 +6 位作者 李娟 申潇竹 龚晨 李敏 白学玲 刘后芹 张茜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日间嗜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D伴日间嗜睡患者51例,其中24例(干预组)在PD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的运动康复护理,27例(...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日间嗜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D伴日间嗜睡患者51例,其中24例(干预组)在PD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为期6周的运动康复护理,27例(对照组)仅给予PD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前后均完成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PD睡眠量表(PD sleep scale,PDSS)、衰弱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日志中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入睡后睡眠中断次数、夜间睡眠觉醒时间和4项睡眠指标(睡眠质量、醒后清醒感指数、易醒、做梦)评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连续性时点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SS、PDSS评分以及睡眠潜伏期、睡眠中断次数、睡眠质量的比较呈现显著分组效应,即干预组ESS及PD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F=17.780、23.400,均P<0.01),干预组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睡眠中断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F=12.390、15.290、50.730,均P<0.01);衰弱、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以及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觉醒时间、醒后清醒感指数、易醒及做梦评分的比较均无分组效应(F=18.460、19.800、13.730、19.670、0.890、25.640、16.870、19.860、16.480,均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可以改善PD患者日间嗜睡状况,同时能缩短夜间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睡眠中断次数、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康复护理 日间嗜睡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互动式头针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负性情绪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传伟 赵丹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第2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Fugl-Meyer运动评分(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互动式头针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负性情绪的方面疗效显著且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互动式头针 运动功能评分 康复训练 负性情绪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宏金 徐敏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847-3849,共3页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评价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后3d(T1)、治疗结束(T2)、治疗后1个月(T3)、治疗后3个月(T4)及治疗后1年(T5)时植物神...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评价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后3d(T1)、治疗结束(T2)、治疗后1个月(T3)、治疗后3个月(T4)及治疗后1年(T5)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7例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在T2时,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其中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在T3和T4时,有3例患者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在T5时,有2例患者症状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顽固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精神病 阻滞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部术后疼痛及白介素8、10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宏金 徐敏 +1 位作者 张晓群 马红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部手术后疼痛及IL-8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胃及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组,各40例。观察术后1h、4h、24h的VAS评分、镇静评分、IL-8和IL-10的血浆浓度、...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部手术后疼痛及IL-8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胃及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组,各40例。观察术后1h、4h、24h的VAS评分、镇静评分、IL-8和IL-10的血浆浓度、镇痛药物芬太尼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4h、24h VAS评分SGB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h疼痛药物用量无明显差异,术后4h、24h SGB组镇痛药物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h、4h、24h两组镇静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h、4h、24h血浆IL-8及IL-10的浓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SGB组术后1h、4h、24h的IL-8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GB组术后1h、4h、24h的IL-10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GB能减轻术后疼痛及减少镇痛药的用量,是临床上一种辅助镇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术后疼痛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卒中后疼痛的影响
9
作者 徐敏 臧娅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2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疼痛的影响。方法:80例临床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早期护理干预组2组,n=40。观察2组患者4周后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4周后对照组疼痛的发生率为47.5%,而早期护理干预组疼痛...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疼痛的影响。方法:80例临床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早期护理干预组2组,n=40。观察2组患者4周后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4周后对照组疼痛的发生率为47.5%,而早期护理干预组疼痛的发生率为12.5%。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减轻脑卒中后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 脑卒中 疼痛
原文传递
超短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5例分析
10
作者 史宜琳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1年第7期661-661,共1页
由于股骨头以松质骨为主,主要供养靠旋股内外动脉分支组成的血管环,通过关节囊附着干股骨颈基底处维持股骨头血液循环。所以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即可导致股骨头坏死,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与活动受限。笔者干1997-01... 由于股骨头以松质骨为主,主要供养靠旋股内外动脉分支组成的血管环,通过关节囊附着干股骨颈基底处维持股骨头血液循环。所以外伤或其他疾病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即可导致股骨头坏死,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与活动受限。笔者干1997-01以来采用超短波治疗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波治疗 股骨头坏死 无菌 股骨颈 活动受限 意疗 主要临床表现 可导 分支 基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