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乐春 井晟 +1 位作者 孙晓 林梓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4479-4481,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 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明显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能够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骨折愈合,可能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骨代谢指标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丹红注射液 骨肽注射液 凝血功能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神经生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震 孙晓 +2 位作者 谢永鹏 荣旺 孙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94-3999,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被证实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损伤部位,促进神经修复。然而,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有益于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帮助神经修复,还不是很明确。目的:探究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是否有利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生成的方向分化。方法:用胰酶消化法从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中提取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收集培养神经元的细胞上清,提取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将培养10 d的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或PBS共培养7 d,采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RT-qPCR技术分别检测神经元、神经干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共培养后,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β3微管蛋白、神经丝蛋白200和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低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元来源细胞外囊泡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细胞外囊泡 分化 干细胞移植 神经损伤
下载PDF
游离足附外侧复合组织瓣在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尚修超 孙晓 +2 位作者 井晟 张成安 潘俊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足蹌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对12例手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趾长伸肌腱桥接指深屈肌腱、足背外侧皮神经内侧支桥接神经以及附外侧穿支皮瓣覆盖软组织缺... 目的探讨游离足蹌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对12例手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趾长伸肌腱桥接指深屈肌腱、足背外侧皮神经内侧支桥接神经以及附外侧穿支皮瓣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1.5cm×2.0cm-2.5cm×4.0cm。结果术后皮瓣及手指远端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皮下脂肪少不臃肿,色泽与指体皮肤相似,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觉为6-11mm,手指屈伸功能满意。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3例,可1例。术后皮瓣供区恢复满意。结论足盼外侧皮瓣质地薄,血管神经解剖恒定.血管管径与近端指动脉口径相差无几,是手指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修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足附外侧复合组织瓣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加龙 孙晓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3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开始锻炼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更好,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疼痛感,还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与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尽早恢复伤椎高度与腰椎功,为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外固定法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下载PDF
背侧截骨手术矫正Kirner畸形
5
作者 尚修超 井晟 +3 位作者 孟祥圣 王岩 张成安 孙晓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6-477,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背侧截骨矫正Kirner畸形的手术方式,初步探讨并评价矫正Kirner畸形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我们采用背侧劈开甲床截骨矫正治疗3例Kirner畸形患者,术后根据畸形矫正程度、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 目的介绍一种背侧截骨矫正Kirner畸形的手术方式,初步探讨并评价矫正Kirner畸形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我们采用背侧劈开甲床截骨矫正治疗3例Kirner畸形患者,术后根据畸形矫正程度、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结果3例Kirner畸形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11个月、16个月,均良好矫正了手指畸形,明显改善了外观,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采用背侧纵向劈开甲床截骨矫正Kirner畸形的手术方式比较可靠,临床效果满意,但由于此病较罕见,病例数极少,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Kirner畸形 截骨矫正
原文传递
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固定架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尚修超 孟祥圣 +3 位作者 井晟 王岩 张成安 孙晓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0-636,共7页
目的比较骨盆内置固定架技术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42.7岁。Tile分型:B型36... 目的比较骨盆内置固定架技术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19~63岁,平均42.7岁。Tile分型:B型36例,C型30例。应用微创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固定架技术治疗33例(内固定组),同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外固定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24个月,平均14.5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为(33.7±3.6)min,外固定架组为(24.5±3.5)min(P<0.05)。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为(25.8±3.3)ml,外固定架组为(21.8±4.3)ml(P<0.05)。骨折均满意愈合,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1.6)周,外固定架组为(21.7±1.9)周(P<0.05)。Matta标准评价结果:内固定组优17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外固定架组:优14例,良1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9%(P>0.05)。Majeed功能评分:内固定组优18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外固定架组优14例,良12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79%(P>0.05)。内固定组术后尿频1例,单侧股神经部分麻痹1例,钉帽刺激不适异物感2例,术后切口红肿渗出1例;外固定架组钉杆渗出5例。结论相对于外固定支架,内置固定架技术微创、固定可靠,骨折愈合较快,术后不妨碍患者日常生活,且能作为最终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支架
原文传递
以伤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创面修复病房的构建与运行 被引量:8
7
作者 瞿小龙 李来娟 +4 位作者 黄慧 厉雷明 臧宇 孟琳 朱守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1-72,95,共3页
目的充分发挥伤口专科护士的作用,满足慢性伤口患者护理需求。方法自2018年5月起,建立以伤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创面修复病房,成立独立的创面修复护理小组,依托创伤中心医疗组和护理组开展工作。结果 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创面修复病房收... 目的充分发挥伤口专科护士的作用,满足慢性伤口患者护理需求。方法自2018年5月起,建立以伤口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创面修复病房,成立独立的创面修复护理小组,依托创伤中心医疗组和护理组开展工作。结果 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创面修复病房收治患者51例,通过创面床准备和负压伤口治疗技术,治愈21例,好转后转科、转院29例,无变化1例。2018年伤口专科护士护理会诊工作量、医疗会诊工作量、门诊工作量及患者对伤口专科护士满意度均高于2017年。结论创面修复病房的建立加强了医护各专科之间联系,充分展示了伤口专科护士的独立性,促进伤口专科护士的自我实现,能够满足慢性伤口患者护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护理 专科护士 创面修复 病房 运营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