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24 h 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评价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并对比疗效差异性,统计随访2年累计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24 h 尿蛋白分别为(5.6±2.6)g 和(4.0±2.1)g,(4.0±2.2)g 和(3.2±1.6)g,(3.8±1.4)g 和(3.0±1.5)g,(3.1±1.6)g 和(3.0±1.4)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 =4.513和6.443)(均 P <0.05);血清白蛋白分别为(24.5±7.8)g/L 和(25.8±3.2)g/L,(26.2±6.4)g/L 和(31.1±9.4)g/L,(28.6±8.8)g/L 和(33.2±10.0)g/L,(33.6±9.4)g/L 和(35.8±9.8)g/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 =5.319和7.221,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24 h 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t =3.737、3.334、3.915,均 P <0.05);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 =3.356、3.832、3.774,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临床疗效分别为48.24%和26.19%,85.71%和69.05%,88.10%和73.81%(χ2=6.652、5.977、7.239,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年、2年的累积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11.91%(χ2=4.592,P <0.05)。结论环孢素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环孢素联合泼尼松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24 h 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评价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并对比疗效差异性,统计随访2年累计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24 h 尿蛋白分别为(5.6±2.6)g 和(4.0±2.1)g,(4.0±2.2)g 和(3.2±1.6)g,(3.8±1.4)g 和(3.0±1.5)g,(3.1±1.6)g 和(3.0±1.4)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 =4.513和6.443)(均 P <0.05);血清白蛋白分别为(24.5±7.8)g/L 和(25.8±3.2)g/L,(26.2±6.4)g/L 和(31.1±9.4)g/L,(28.6±8.8)g/L 和(33.2±10.0)g/L,(33.6±9.4)g/L 和(35.8±9.8)g/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 =5.319和7.221,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24 h 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t =3.737、3.334、3.915,均 P <0.05);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 =3.356、3.832、3.774,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临床疗效分别为48.24%和26.19%,85.71%和69.05%,88.10%和73.81%(χ2=6.652、5.977、7.239,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年、2年的累积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11.91%(χ2=4.592,P <0.05)。结论环孢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