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中不同形态感染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余宗林 张晓玲 王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864-4866,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中不同形态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的病理特点,降低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行胃黏膜活检的患者219例,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观察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并观察胃黏膜的形影病理学改变;采用SPSS1... 目的探讨胃黏膜中不同形态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的病理特点,降低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行胃黏膜活检的患者219例,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观察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并观察胃黏膜的形影病理学改变;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螺旋状伴球形幽门螺杆菌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球形幽门螺杆菌患者,两种形态幽门螺杆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形态幽门螺杆菌患者黏膜类型、炎症类型以及是否伴有异型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旋状伴球形幽门螺杆菌有炎症活动、重度炎症、有滤泡形成者分别占79.35%、55.43%和50.00%;单纯球形幽门螺杆菌患者分别占43.75%、25.00%和25.00%,螺旋状伴球形幽门螺杆菌明显高于单纯球形螺杆菌,两种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形幽门螺杆菌与螺旋状幽门螺杆菌均对胃黏膜具有致病性,且螺旋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更强,而男性存在该形态螺杆菌相对较多,临床应予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 感染
原文传递
心脏瓣膜术后细菌感染患者白细胞参数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宗林 石菡 李中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625-5627,共3页
目的白细胞参数监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提高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感染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14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有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 目的白细胞参数监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提高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感染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共14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有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和非感染组9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所有入选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分别在手术前、手术结束后以及手术结束后的第2、3、7天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培养;采用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WBC)、中细粒细胞百分比(N)、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及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的差异(△MNV)检查,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4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11株占23.91%,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共9株占19.57%;对比两组患者的WBC、N、MNV和△MNV在手术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后第2天和第3天,感染组患者的WBC、N、MNV和△MNV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V的AUCROC值为0.965、敏感性为85.10%、特异性为93.10%,优于其他辅助诊断项目参数。结论对于心脏瓣膜手术后采用白细胞参数监测术后细菌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手术后第2天的△MNV数据监测术后细菌感染最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参数 心脏瓣膜术后 细菌感染
原文传递
谈多媒体教学在病理形态教学中的利与弊
3
作者 罗明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Z1期15-17,共页
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网络设施的日臻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应用于医学形态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病理形态 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思维 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病理学总论 教师 医学形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