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代风闻监察述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长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明朝统治者往往根据封建政局的变化和统治的需要,时而鼓励科道官风闻言事,以收箝制大臣之利,时而又严禁风闻监察,以期杜绝诽谤诬陷之风。尽管风闻监察在明中后期弊窦丛生,但毕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然。事实上,明代风闻监察确曾发挥过...
明朝统治者往往根据封建政局的变化和统治的需要,时而鼓励科道官风闻言事,以收箝制大臣之利,时而又严禁风闻监察,以期杜绝诽谤诬陷之风。尽管风闻监察在明中后期弊窦丛生,但毕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然。事实上,明代风闻监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尤其它所倡导的风闻后既需核实,又保护揭发者的一些做法,迄今仍值得借鉴。风闻监察所引起的弹劾权滥用的负面作用在明中后期是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科道官
风闻监察
皇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和演变述论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长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法政体制是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的。战国秦汉是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期,隋唐是法政体制的发展期,明清是法政体制的完善期。直至清末中国封建的法政体制才告解体。
关键词
封建法
体制
中国
述论
演变
司法机构
战国秦汉
形成期
发展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朝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长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清代臻于完善并开始解体。清朝承袭明制,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实行的三法司会审、秋审、九卿会审等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但清代后期法政体制在运作中弊窦丛生、逐渐瓦解,直...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清代臻于完善并开始解体。清朝承袭明制,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实行的三法司会审、秋审、九卿会审等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但清代后期法政体制在运作中弊窦丛生、逐渐瓦解,直至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使司法与行政分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法司
九卿会审
秋审
皇帝
行政长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长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重大发展。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扩大为大理寺,尚书官逐渐向隋唐时期的刑部演变,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其司法监督功用不断强化,审判职能亦明显加强。皇帝掌握着最高的司法审判权,对司法审判活动的...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重大发展。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扩大为大理寺,尚书官逐渐向隋唐时期的刑部演变,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其司法监督功用不断强化,审判职能亦明显加强。皇帝掌握着最高的司法审判权,对司法审判活动的干涉和控制较前更加频繁和强化。中央机关基本上各有专司,但又都参与司法实践,这标志着法政体制逐渐走上司法行政与审判分离而又彼此牵制的道路,为隋唐法政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法政体制
审判机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运作述议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长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从先秦至明清,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历朝统治者均把学校教育提到治国之本的高度。汉代学校教育是置于太常的管理之下的,由唐至清,教育管理的主要机构即转移到了尚书六部中的礼部。自汉以降,学校教育管理的体制运作,主要是通过构...
从先秦至明清,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历朝统治者均把学校教育提到治国之本的高度。汉代学校教育是置于太常的管理之下的,由唐至清,教育管理的主要机构即转移到了尚书六部中的礼部。自汉以降,学校教育管理的体制运作,主要是通过构建学官的组织体系、建立重要的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学校教育
太常
礼部
国子监
原文传递
唐代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长江
《天府新论》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唐代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唐代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规定的御史台官员监督参与司法、三司会审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
唐代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唐代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规定的御史台官员监督参与司法、三司会审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但唐中后期宦官插手司法,则极大地破坏了唐朝的法政体制,加深了政局的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寺
刑部
御史台
宰相
宦官
唐代
法政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法政体制述论
7
作者
刘长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5-299,共5页
宋朝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审刑院)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宋代建立了比较均衡的法政体制,在司法审判中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所实行的鞫谳分司、录问与翻异别勘、皇帝决狱、宰相...
宋朝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审刑院)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宋代建立了比较均衡的法政体制,在司法审判中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所实行的鞫谳分司、录问与翻异别勘、皇帝决狱、宰相参与司法等制度,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在这样的体制下,再复杂的案件也能得到妥善处理。但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长官参与司法,在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必然最终使得司法沦为行政的奴婢,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寺
刑部
御史台
宰相
皇帝
原文传递
明代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长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明代臻于完善。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正式以三法司相称,司法审判中,实行刑部审理、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的三法司会审制度。这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制约,旨在防止刑部独揽审判权。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司法权受到皇权、后...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明代臻于完善。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正式以三法司相称,司法审判中,实行刑部审理、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的三法司会审制度。这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制约,旨在防止刑部独揽审判权。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司法权受到皇权、后妃勋戚及行政长官等的掣肘,尤其是明中后期厂卫的干扰,致使法政体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明代大案多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法司
皇权
厂卫
后妃勋戚
行政长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长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4-67,共4页
汉代法政体制伴随廷尉的设置而逐渐形成。廷尉是汉代最高司法机关,但并非唯一有司法审判权的机关,丞相、御史、尚书等行政长官亦兼理司法。汉代所创制的疑狱谳报、录囚、杂治(议)、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制度,对中国封建法政体制产生了...
汉代法政体制伴随廷尉的设置而逐渐形成。廷尉是汉代最高司法机关,但并非唯一有司法审判权的机关,丞相、御史、尚书等行政长官亦兼理司法。汉代所创制的疑狱谳报、录囚、杂治(议)、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制度,对中国封建法政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廷尉
丞相
御史
尚书
春秋决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代法政体制述论
10
作者
刘长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4-69,共6页
元朝法政体制呈现以下特点:司法机构交错重叠,军政、宗教等各机关同时兼理司法,互不统属;司法机构设置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审判中推行“圆署制度”、“五府”审囚制、“约会制”等;将死刑最终判决权收归中央,掌握在皇帝手里等。足见元...
元朝法政体制呈现以下特点:司法机构交错重叠,军政、宗教等各机关同时兼理司法,互不统属;司法机构设置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审判中推行“圆署制度”、“五府”审囚制、“约会制”等;将死刑最终判决权收归中央,掌握在皇帝手里等。足见元朝政府对各类案件特别是重大案件的处理是慎重的。但也导致了元朝司法权的分散,助长了审判的随意性和擅断性,致使元代法政体制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种种严重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刑部
大宗正府
“五府”审囚制
“约会制”
僧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风闻监察述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SA04 043)
文摘
明朝统治者往往根据封建政局的变化和统治的需要,时而鼓励科道官风闻言事,以收箝制大臣之利,时而又严禁风闻监察,以期杜绝诽谤诬陷之风。尽管风闻监察在明中后期弊窦丛生,但毕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然。事实上,明代风闻监察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尤其它所倡导的风闻后既需核实,又保护揭发者的一些做法,迄今仍值得借鉴。风闻监察所引起的弹劾权滥用的负面作用在明中后期是很大的。
关键词
明朝
科道官
风闻监察
皇权
Keywords
Ming Dynasty
Ke Dao official
hearsay supervision
emperor's right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和演变述论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法政体制是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的。战国秦汉是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期,隋唐是法政体制的发展期,明清是法政体制的完善期。直至清末中国封建的法政体制才告解体。
关键词
封建法
体制
中国
述论
演变
司法机构
战国秦汉
形成期
发展期
Keywords
law court and its official
the criminal ministry
Dali Temple
Yushi Tai
the three judicial administrations
分类号
F279.24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D92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朝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A04-043)
文摘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清代臻于完善并开始解体。清朝承袭明制,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实行的三法司会审、秋审、九卿会审等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但清代后期法政体制在运作中弊窦丛生、逐渐瓦解,直至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使司法与行政分立。
关键词
三法司
九卿会审
秋审
皇帝
行政长官
Keywords
throe judicial bodies
joint inquisition of nine ministers
the autumnal assizes of death sentence
emperor
chief executive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A04-043)
文摘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重大发展。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扩大为大理寺,尚书官逐渐向隋唐时期的刑部演变,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关,其司法监督功用不断强化,审判职能亦明显加强。皇帝掌握着最高的司法审判权,对司法审判活动的干涉和控制较前更加频繁和强化。中央机关基本上各有专司,但又都参与司法实践,这标志着法政体制逐渐走上司法行政与审判分离而又彼此牵制的道路,为隋唐法政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法政体制
审判机关
分类号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运作述议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9-142,共4页
文摘
从先秦至明清,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历朝统治者均把学校教育提到治国之本的高度。汉代学校教育是置于太常的管理之下的,由唐至清,教育管理的主要机构即转移到了尚书六部中的礼部。自汉以降,学校教育管理的体制运作,主要是通过构建学官的组织体系、建立重要的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的。
关键词
古代
学校教育
太常
礼部
国子监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天府新论》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研究>(项目编号:SA04-043)。
文摘
唐代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唐代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法政体制,其中规定的御史台官员监督参与司法、三司会审制度、非司法官员参与司法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但唐中后期宦官插手司法,则极大地破坏了唐朝的法政体制,加深了政局的不稳。
关键词
大理寺
刑部
御史台
宰相
宦官
唐代
法政体制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法政体制述论
7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5-299,共5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研究>(项目编号:SA04-043)
文摘
宋朝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审刑院)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宋代建立了比较均衡的法政体制,在司法审判中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所实行的鞫谳分司、录问与翻异别勘、皇帝决狱、宰相参与司法等制度,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在这样的体制下,再复杂的案件也能得到妥善处理。但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长官参与司法,在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必然最终使得司法沦为行政的奴婢,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关键词
大理寺
刑部
御史台
宰相
皇帝
分类号
D909.9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研究"(编号:SA04-043)
文摘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至明代臻于完善。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正式以三法司相称,司法审判中,实行刑部审理、大理寺复核、都察院监督的三法司会审制度。这实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制约,旨在防止刑部独揽审判权。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司法权受到皇权、后妃勋戚及行政长官等的掣肘,尤其是明中后期厂卫的干扰,致使法政体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明代大案多枉”。
关键词
三法司
皇权
厂卫
后妃勋戚
行政长官
Keywords
three interdependent judicial departments
joint trial
power restriction
imperial power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法政体制述论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64-67,共4页
基金
四川省哲社2004年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A04043)。
文摘
汉代法政体制伴随廷尉的设置而逐渐形成。廷尉是汉代最高司法机关,但并非唯一有司法审判权的机关,丞相、御史、尚书等行政长官亦兼理司法。汉代所创制的疑狱谳报、录囚、杂治(议)、春秋决狱、秋冬行刑等制度,对中国封建法政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廷尉
丞相
御史
尚书
春秋决狱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代法政体制述论
10
作者
刘长江
机构
达县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4-69,共6页
文摘
元朝法政体制呈现以下特点:司法机构交错重叠,军政、宗教等各机关同时兼理司法,互不统属;司法机构设置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审判中推行“圆署制度”、“五府”审囚制、“约会制”等;将死刑最终判决权收归中央,掌握在皇帝手里等。足见元朝政府对各类案件特别是重大案件的处理是慎重的。但也导致了元朝司法权的分散,助长了审判的随意性和擅断性,致使元代法政体制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种种严重的弊病。
关键词
元代
刑部
大宗正府
“五府”审囚制
“约会制”
僧侣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代风闻监察述论
刘长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和演变述论
刘长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朝法政体制述论
刘长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魏晋南北朝法政体制述论
刘长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运作述议
刘长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2
原文传递
6
唐代法政体制述论
刘长江
《天府新论》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宋代法政体制述论
刘长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8
明代法政体制述论
刘长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汉代法政体制述论
刘长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元代法政体制述论
刘长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