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磁共振(MR)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检出情况、序列检出...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磁共振(MR)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检出情况、序列检出情况,比较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的急性脑梗死检出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扫描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的检出率分别为93.33%(42/45)、88.89%(40/45)、95.56%(43/45),均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55.56%(25/45)、66.67%(3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ADC值为(0.45±0.16)×10-3 mm2/s,高于脑组织正常区域的(0.89±0.05)×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检出率高,可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诊断
下载PDF
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日松 马明龙 +3 位作者 孙清华 安丰 刘宇波 姜渤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密钙息,50IU/次,1次/d,肌肉注射。治疗组40例补肾壮骨汤(生地20g,山药、山萸肉、泽泻各15g,茯苓20g...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密钙息,50IU/次,1次/d,肌肉注射。治疗组40例补肾壮骨汤(生地20g,山药、山萸肉、泽泻各15g,茯苓20g,肉桂5g,淫羊藿15g,鹿角胶5g,蛇床子15g,龟板胶10g,巴戟25g,骨碎补15g)1剂/d,水煎100mL,早晚分服。连续治疗18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骨密度(BMD)、血清(E2)、血清骨型ALP、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5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20.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BMD、E2、骨型ALP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 骨痹 骨萎 自拟补肾壮骨汤 中医药治疗 骨密度 血清 血清骨型ALP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辨证分型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日松 马明龙 +3 位作者 杨涛 孙清华 刘宇波 姜渤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9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102例门诊患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①气滞血瘀型使用理气化瘀汤;②风寒湿痹型使用独活寄生汤;③肝肾亏虚型使用六味地黄汤;1剂/d,水煎100...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102例门诊患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①气滞血瘀型使用理气化瘀汤;②风寒湿痹型使用独活寄生汤;③肝肾亏虚型使用六味地黄汤;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髌下内侧或外侧入路,常规消毒,局麻后穿刺入关节腔内,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入玻璃酸钠,2mL/次,1次/周。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5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67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1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辨证分型 关节腔注射 玻璃酸钠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日松 马明龙 +3 位作者 孙清华 刘挺 刘宇波 姜渤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7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60例门诊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川芎、牛膝各6g,桑寄生18g,秦艽、杜仲、当归、茯苓、党参各12g,熟地黄15g,白芍10g,细辛、甘草各3g,肉...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60例门诊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独活、防风、川芎、牛膝各6g,桑寄生18g,秦艽、杜仲、当归、茯苓、党参各12g,熟地黄15g,白芍10g,细辛、甘草各3g,肉桂焗冲2g),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1级15例,2级38例,3级5例,4级2例,总满意率88.33%。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肝肾亏虚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中医药治疗 VAS评分 临床观察
下载PDF
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黄飞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上CT、MRI和MRA(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患者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所有患者均行CT、MRI及MRA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28例发... 目的:分析临床上CT、MRI和MRA(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患者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所有患者均行CT、MRI及MRA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对28例发生脑梗死眩晕患者行同样方法检查,比较分析结果。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4例,阴性20例; 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2例,阴性22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 05)。经MRA诊断患者均呈现动脉供血不足。MRI可以检查出全部脑梗死眩晕患者,而CT仅能检查出6例患者。结论:MRI及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因诊断价值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MRA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下载PDF
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MR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飞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4期140-141,共2页
目的分析MR成像在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D)的影像特点,特别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MR影像表现,其中男16... 目的分析MR成像在诊断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D)的影像特点,特别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MR影像表现,其中男16例,女11例。主要观察损伤灶的大小、数量、分布、形状及在MR各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SWI)上的信号特征。结果 27例患者共发现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病灶89处,好发于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半卵圆中心,病灶直径通常小于5 mm,呈线状、点簇状、斑片状,其中71处病灶T1WI呈高信号,35处病灶T2WI呈低信号,69处病灶DWI呈高信号,7例患者的35处T1WI高信号病灶加扫SWI扫描,其中6处病灶于SWI呈低信号。结论 MRI对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DWI可发现早期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病灶,SWI可确定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病灶内部是否含有微出血灶。MR常规序列结合DWI及SWI序列,可以对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提供早期、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探讨1.5T磁共振成像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春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使用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来分析研究,将这些患者分成2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使用1.5T磁共...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使用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来分析研究,将这些患者分成2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使用1.5T磁共振诊断,对照组则是在观察组患者诊断1周后进行膝关节镜检查,对2种检查的结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诊断率是96.67%,对照组的临床诊断率是100%,2组的诊断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内侧半月板周缘性脱位几率是78.33%,对照组的发生率是68.33%,观察组的外侧半月板周缘性脱位发生率是21.66%,对照组是28.33%,2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诊断脱位指数≤0.25%、0.25%〈脱位指数≤0.50%,和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脱位指数〉0.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接受1.5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效果突出,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磁共振 膝关节镜 半月板 周缘性脱位
原文传递
垂体转移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明龙 张日松 孙清华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4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垂体转移瘤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寻找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MR影像均显示转移瘤位于垂体后叶或垂体柄,呈浸润性生长,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略高信号,其内信... 目的探讨垂体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垂体转移瘤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寻找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MR影像均显示转移瘤位于垂体后叶或垂体柄,呈浸润性生长,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略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增强检查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对诊断垂体转移瘤有特征性,对垂体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垂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7期36-3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MR的影像特点,对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19例单椎体血管瘤及4例单椎体骨髓瘤的MR影像表现特点,包括部位、形状及在T1WI、T2WI、压脂T2WI、DWI、T1增强扫... 目的:通过分析MR的影像特点,对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19例单椎体血管瘤及4例单椎体骨髓瘤的MR影像表现特点,包括部位、形状及在T1WI、T2WI、压脂T2WI、DWI、T1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于病灶内均可见栅栏状骨嵴,可合并压缩骨折。单椎体血管瘤病灶于T1WI上可呈低、稍高、高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同时于T2WI上单椎体血管瘤有随回波时间延长,T2WI信号增高的特点。增强扫描血管瘤明显强化。单椎体骨髓瘤病灶于T1WI上呈等及稍低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信号,于压脂T2序列上呈稍高信号,于弥散像上,呈高信号并于ADC图上信号减低,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结论:MR对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在MRI上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仔细观察两种疾病的MR影像特点,可以提高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脊椎肿瘤 血管瘤 骨髓瘤
下载PDF
大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
10
作者 马明龙 张日松 孙清华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的平扫及增强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 9例患者MR影像均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叶弥漫性病灶,边界不清,除2例外胼胝体均受累。6例增强MR检查无明...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的平扫及增强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 9例患者MR影像均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叶弥漫性病灶,边界不清,除2例外胼胝体均受累。6例增强MR检查无明显强化,3例呈局灶性结节状或环形强化。结论 MRI对诊断大脑胶质瘤病有特征性,可作为检查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探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对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6期41-4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使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的8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开展研究分析,患者术前使用了磁共振平扫及SPACE—STIR序列扫描,然后根据... 目的:研究分析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使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的8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开展研究分析,患者术前使用了磁共振平扫及SPACE—STIR序列扫描,然后根据诊断情况来开展手术治疗,对2种诊断的图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2组患者接受磁共振平扫时,其骶神经损伤情况无法显示,使用SPACE—STIR序列扫描显示2例骶神经根中断,3例骶神经根移位,3例骶神经根水肿。诊断5例S1神经根损伤,3例S2神经根损伤,其中1例S1神经根中断,1例S2神经根中断。该结果和手术结果相比较,完全符合。结论: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类型的患者我们推介使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扫描诊断,其应用价值非常高,对患者的骨折情况和骶神经损伤情况都能够很好的检查出来,临床中使用,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信息,能够及时的提供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其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合,因此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SPACE—STIR序列扫描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多层CT检查与X线检查及MRI检查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王春凯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1期159-161,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CT检查与X线检查及MRI检查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CT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椎间盘受累、椎体破坏、椎管受... 目的分析多层CT检查与X线检查及MRI检查在脊柱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5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CT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椎间盘受累、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死骨形成、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及脊柱结核病灶显示评分。结果多层CT、MRI检查对椎间盘受累、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死骨形成、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均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椎间盘受累、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多层CT检查,对死骨形成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多层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CT、MRI检查椎间盘受累、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死骨形成、椎旁脓肿显示评分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椎间盘受累、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脓肿显示评分均高于多层CT检查,死骨形成显示评分低于多层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多层CT与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更高,可减少漏诊误诊事件,便于早期针对性治疗工作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多层CT X线 MRI 阳性检出率
下载PDF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化学位移成像在良恶性椎体骨折早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春凯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8期14-14,共1页
目的:对良恶性脊椎体骨折早期诊断使用磁共振攘散加权成像(DwI)与化学位移成像(CSI)的诊断价值和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的40例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磁共振扩... 目的:对良恶性脊椎体骨折早期诊断使用磁共振攘散加权成像(DwI)与化学位移成像(CSI)的诊断价值和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的40例椎体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化学位移成像2种检查方式,根据检查的结果,我们开展了此次研究时比。结果:CSI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为65%,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46.4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DWI鉴别的准确性为57.5%、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50.0%,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CSI对椎体骨折良恶性诊断的IP/OP信号强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DVWI的ADC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折的良恶性诊断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位移成像技术来诊断,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误诊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椎体骨折 MRI 化学位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