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代医巫闾地区与契丹耶律倍家族的崛起 被引量:20
1
作者 向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医巫闾山,位于辽宁北镇西,南北绵亘七、八十里,方圆二百四十里,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自古被封为幽州之镇,历代均将其列于祀典。及至辽朝,这一地区不仅是皇帝的陵寝,而且是东丹王耶律倍家族的领地,并以它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医巫闾山,位于辽宁北镇西,南北绵亘七、八十里,方圆二百四十里,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自古被封为幽州之镇,历代均将其列于祀典。及至辽朝,这一地区不仅是皇帝的陵寝,而且是东丹王耶律倍家族的领地,并以它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耶律倍家族由衰到兴,最后夺得皇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律倍 阿保机 家族 契丹 渤海人 耶律德光 医巫闾山 辽代 宜州 头下州
下载PDF
试论集安高句丽壁画墓的分期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东艳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高句丽 壁画墓 壁画内容 耳室 高句丽墓葬 吉林集安 舞踊 现实生活 角抵 叠涩
原文传递
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八旗制度兴衰的一个历史见证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玉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下,原本同是汉人出身的包衣汉姓与汉军,本来各成体系,迥然有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它们又非常接近,甚至难分彼此,以致人们产生许多误识,直至今日。它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及其各自的发展变化,反... 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下,原本同是汉人出身的包衣汉姓与汉军,本来各成体系,迥然有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它们又非常接近,甚至难分彼此,以致人们产生许多误识,直至今日。它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及其各自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八旗制度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制度 包衣汉姓 汉军 抬旗 出旗 清朝
下载PDF
略论辽朝统治下的汉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成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6-99,共4页
略论辽朝统治下的汉人王成国辽朝(916—1125年)除居统治地位的契丹族外,在其境内还生活着奚、汉、渤海、女真、室韦、蒙古等诸多民族。尤其是,辽境内的汉族人民,作为辽代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成员,以他们较为先进的政治、经济... 略论辽朝统治下的汉人王成国辽朝(916—1125年)除居统治地位的契丹族外,在其境内还生活着奚、汉、渤海、女真、室韦、蒙古等诸多民族。尤其是,辽境内的汉族人民,作为辽代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成员,以他们较为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给与契丹民族的影响是极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辽史》 契丹民族 中原汉人 河北教育出版社 阿保机 代表人 旧五代史 辽代 高句丽
下载PDF
“辽海”古称由来考实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涴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名称 辽宁 文化
下载PDF
清代柳条边对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关亚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83,共8页
清代柳条边作为东北行政区的分界线和清朝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的产物,在客观上划定了东北地区三个经济区(农耕区、狩猎采集区、游牧区),成为东北地区农牧林交错带的界标。随着清朝统治者对柳条边的修筑、失修和弛废,客观上演绎了清代东... 清代柳条边作为东北行政区的分界线和清朝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的产物,在客观上划定了东北地区三个经济区(农耕区、狩猎采集区、游牧区),成为东北地区农牧林交错带的界标。随着清朝统治者对柳条边的修筑、失修和弛废,客观上演绎了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从恢复、发展到渐进破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柳条边 东北地区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张学良主政时期的东北政体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被引量:8
7
作者 苏燕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 ,遵循历史进步的法则 ,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扭转了政治方向 ,使东北从半封建的军政合一的政治形态向民族民主化政治形态转化 ,政权性质发生了质变。以三民主义政治思想为指导的东北新政权 ,是一个爱国反帝的政治...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 ,遵循历史进步的法则 ,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扭转了政治方向 ,使东北从半封建的军政合一的政治形态向民族民主化政治形态转化 ,政权性质发生了质变。以三民主义政治思想为指导的东北新政权 ,是一个爱国反帝的政治集团 ,一个为民族解放而极力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政权 ,一个带领东北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主政 东北 政体改革 现代化
下载PDF
民国时期方志学理论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廖晓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7-85,共9页
鼎革新风,斗转星移。民国进入新旧社会更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为方志的解放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而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民国方志学理论。本文在系统阐述民国方志学理论发展过程的同时,对其中重要的创新之处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鼎革新风,斗转星移。民国进入新旧社会更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为方志的解放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而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的民国方志学理论。本文在系统阐述民国方志学理论发展过程的同时,对其中重要的创新之处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试图得到国内史学界对民国方志学理论的关注,并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方志宗旨 方志性质 方志体例 方志编纂法
下载PDF
爱国与保身:辛亥革命期间的亲贵捐输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春林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7,共10页
辛亥革命的爆发引起了清廷的财政困窘和社会恐慌,政权岌岌可危。在外债无望的情势下,"爱国公债"成了支撑危局的希望。在推行之初,亲贵们被要求带头捐输,其后则演变为强制捐输。但在战和未定的情势下,除少数亲贵热心捐输外,大... 辛亥革命的爆发引起了清廷的财政困窘和社会恐慌,政权岌岌可危。在外债无望的情势下,"爱国公债"成了支撑危局的希望。在推行之初,亲贵们被要求带头捐输,其后则演变为强制捐输。但在战和未定的情势下,除少数亲贵热心捐输外,大多数都意图敷衍了事,这遭到社会各界的激烈批评,亲贵因而声名狼藉。在皇权鼎革之际,亲贵的反应似被放大,事实上隆裕太后以下的亲贵们有相当数量的捐输,并且决定清室国祚的绝非捐输问题。这一现象既折射了彼时各界对亲贵弄权、国事日非的痛恨,又夹杂了袁世凯集团与亲贵的矛盾纠葛,同时亦反映了清廷上层在鼎革之际的现实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爱国公债” 亲贵 捐输
原文传递
清代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述论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晓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84,共7页
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是辽宁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研究价值。然而因史料缺乏等原故,专门研究辽宁流人的论著寥若晨星。有鉴于此,笔者经过多年搜集史料,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就清代辽宁流人的渊源、流人数量的时代变化和地区分布、... 辽宁流人与流人文化是辽宁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研究价值。然而因史料缺乏等原故,专门研究辽宁流人的论著寥若晨星。有鉴于此,笔者经过多年搜集史料,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就清代辽宁流人的渊源、流人数量的时代变化和地区分布、流人谪戍的因由、流人的境遇和辽宁地区规模最大的流人集中地尚阳堡的情形等,皆进行了考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清代辽宁流人在文化上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及其流人文化精神也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辽宁 流人 文化
下载PDF
初掌大工厂:中共对鞍钢的接管与早期复产(1948—1949)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之伟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8-183,222,共17页
对于常年在农村中进行革命的中共来说,初掌大工厂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尽管中共在思想认识上对此有所准备,但是东北局及其基层在最初进占鞍山和接管鞍钢时,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和现代化大企业的格格不入。经过短暂的混乱之后,鞍... 对于常年在农村中进行革命的中共来说,初掌大工厂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尽管中共在思想认识上对此有所准备,但是东北局及其基层在最初进占鞍山和接管鞍钢时,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和现代化大企业的格格不入。经过短暂的混乱之后,鞍钢的秩序得以恢复。对现代工业管理与生产都外行的中共干部在领导鞍钢上,不得不将非党的技术精英作为依靠的对象,在鞍钢积极培养自己的干部与技术人才。在恢复生产中公开建党大大加速了基层党组织的扩张,这为发动群众运动恢复生产提供了组织基础。在早期恢复生产中,鞍钢仍倾向于以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器材物资问题,推动生产立功竞赛和创造生产新纪录。尽管他们也开始注意到需要建立经济核算制等生产管理制度,但是群众运动始终是首要方式。苏联的一长制最后之所以在中国,包括在鞍钢难以真正贯彻落实,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鞍钢 接管 复产
原文传递
金代契丹人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继钦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2-58,共7页
契丹人在辽代是统治民族,同汉人相比在数量上虽然处于劣势,但却遍布整个辽国疆域。公元1125年金灭辽,契丹人的统治地位被女真人所取代,成为被统治民族。金国疆域比辽国有所扩大,特别是向南扩展,以淮河与南宋为界。由于这些变化和一些政... 契丹人在辽代是统治民族,同汉人相比在数量上虽然处于劣势,但却遍布整个辽国疆域。公元1125年金灭辽,契丹人的统治地位被女真人所取代,成为被统治民族。金国疆域比辽国有所扩大,特别是向南扩展,以淮河与南宋为界。由于这些变化和一些政治事态的发展,契丹人在金代的分布也相应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契丹人部分西迁,部分北撤,部分南下,大部分留居原住地。本文主要探讨金代契丹人分布的变动,由于缺乏具体数字,进行定量研究还有许多困难,目前只能停留在定向研究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人 阴山地区 金代 猛安谋克 女真人 内蒙古 燕云地区 辽代 耶律大石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伪满时期日伪建立的农村合作社组织
13
作者 刘战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7期0096-0099,共4页
日本统治中国东北期间,在农村相继创设了金融合作社、农事合作社,后期两者合并成立兴农合作社,开展 向农户发放贷款,管理经营农产品交易场,强制推行“粮谷出荷”政策,采购供应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用品等一系列活动。 伪满农村的合作社组织... 日本统治中国东北期间,在农村相继创设了金融合作社、农事合作社,后期两者合并成立兴农合作社,开展 向农户发放贷款,管理经营农产品交易场,强制推行“粮谷出荷”政策,采购供应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用品等一系列活动。 伪满农村的合作社组织,是日本掌控东北农村经济的有力工具,对于日本大肆掠夺占有中国东北农村经济资源,残酷剥 削压迫东北农民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合作社 农事合作社 兴农合作社 农产品交易场 “粮谷出荷”
下载PDF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以辽宁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关亚新 张志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由良好到恶化的嬗变过程。特别是在清朝中期以后,辽西地区由青山绿水变为穷山恶水,在生态环境变迁史中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通过对古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嬗变、近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代辽西地区...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由良好到恶化的嬗变过程。特别是在清朝中期以后,辽西地区由青山绿水变为穷山恶水,在生态环境变迁史中具有典型意义。文章通过对古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嬗变、近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当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阐述,剖析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原因、经验及教训,为当前治理辽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历史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生态环境 历史变迁
下载PDF
清代咸丰朝盛京宫殿的缮修和保固赔修
15
作者 关亚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清朝入关后,在盛京设置了盛京内务府和盛京工部,盛京内务府掌理盛京宫殿缮修之呈报,盛京工部掌理盛京之营作。在咸丰朝,盛京内务府向盛京工部共提交了23项缮修盛京宫殿工程的呈请,盛京工部依其职掌和缮修工程情况,分别作出正常缮修、延... 清朝入关后,在盛京设置了盛京内务府和盛京工部,盛京内务府掌理盛京宫殿缮修之呈报,盛京工部掌理盛京之营作。在咸丰朝,盛京内务府向盛京工部共提交了23项缮修盛京宫殿工程的呈请,盛京工部依其职掌和缮修工程情况,分别作出正常缮修、延缓缮修、暂缓缮修和无法处理的决定。约三分之一的缮修工程由盛京内务府、盛京工部和盛京将军衙门或双方或三方会同修缮或独自修补,其余缮修工程或被延缓或被暂缓或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因素,如盛京天气冬季寒冷,无法施工,还有砖瓦尚未烧造、木料潮湿等工料欠妥之处,而根本原因则是国库虚空,盛京宫殿缮修经费无款可拨。为保证盛京宫殿缮修工程质量,清廷实施了保固赔修,这既督查了工程质量,又督管了缮修人员。一旦缮修工程被赔修,其赔偿执行周期较长或迟迟不交,国库垫资不能快速回笼,从而就会影响国库资金的运转。纵然如此,保固赔修仍不失为缮修工程管理的重要举措,为今天工程营建和修缮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咸丰朝 盛京宫殿 缮修 保固赔修
下载PDF
五代变局与契丹肇兴——以辽初统治者进取幽州为中心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毅 张儒婷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5,共3页
唐末五代之际,以阿保机为首的契丹民族崛起于北方,其后契丹统治者乘中原内乱之际,屡次南侵河朔,经过与幽州刘仁恭集团、后唐李氏集团数次大规模战争,于936年,借后唐内部分裂的良机,最终夺取幽云十六州。这一事件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 唐末五代之际,以阿保机为首的契丹民族崛起于北方,其后契丹统治者乘中原内乱之际,屡次南侵河朔,经过与幽州刘仁恭集团、后唐李氏集团数次大规模战争,于936年,借后唐内部分裂的良机,最终夺取幽云十六州。这一事件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金、元、清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州 契丹 后唐 阿保机 耶律德光 石敬瑭
原文传递
唐安东都护府迁治探佚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其后由于吐蕃和新罗扰边,上元三年(676),唐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往辽东故城;唐仪凤二年(677),再次迁治新城...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其后由于吐蕃和新罗扰边,上元三年(676),唐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往辽东故城;唐仪凤二年(677),再次迁治新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辽西契丹族叛唐,唐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交通一度中断;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安东都护府治所内迁平州,唐朝开始丧失对辽东的控制,渤海开始进入这一地区。唐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屡经迁移,是唐朝边疆形势发展变化的结果,新罗、吐蕃、契丹、渤海的先后崛起,动摇了唐在东北的统治,唐安东都护府的变迁正是这一事实的外在表现,由于自身实力的削弱,唐对东北开始全面的羁縻统治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东都护府 契丹 渤海 新罗
下载PDF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的农业资源掠夺政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玉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的农业资源掠夺政策孙玉玲东北沦陷之后,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其把东北变成扩大侵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掠夺工业原料、农产品重要基地之目的,对东北经济疯狂掠夺,强行统制。在经济统制过程中,日本侵略者把农业资源掠夺政...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的农业资源掠夺政策孙玉玲东北沦陷之后,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其把东北变成扩大侵略战争的战略基地和掠夺工业原料、农产品重要基地之目的,对东北经济疯狂掠夺,强行统制。在经济统制过程中,日本侵略者把农业资源掠夺政策作为主要的支柱之一。探讨日伪的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农产品流通 资源掠夺 合作社 日本帝国主义 大豆 栈组合 东北经济 日本侵略者 农业资源
下载PDF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大意义、根本遵循与核心任务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惠宇 叶立群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新的文化建设目标。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新要求,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铸就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新的文化建设目标。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新要求,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等基本原则。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核心任务是建设有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建设 根本遵循 核心任务
下载PDF
试析清代东北养息牧牧场的变迁及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关亚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93,共8页
养息牧牧场是清王朝设在东北柳条边外的惟一皇家牧场,畜养大量的牛羊马,不仅供应盛京三陵祭祀之用和补给八旗官马之需,而且部分产品成为清皇室的贡品。这座几乎伴随清王朝始终的皇家牧场,它的设立、发展、试垦、续垦和放垦演绎了养息牧... 养息牧牧场是清王朝设在东北柳条边外的惟一皇家牧场,畜养大量的牛羊马,不仅供应盛京三陵祭祀之用和补给八旗官马之需,而且部分产品成为清皇室的贡品。这座几乎伴随清王朝始终的皇家牧场,它的设立、发展、试垦、续垦和放垦演绎了养息牧牧场恢复、繁盛、衰落和消失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养息牧 牧场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